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本轮危机与过去25年间发生的几次危机虽有相似之处,但有一个根本差别: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为此,乔治·索罗斯提出一种新范式——反身理论来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个新范式认为,错误观念和错误的阐释对历史发展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本书介绍了索罗斯关注的主要问题,涵盖了其毕生的工作体会。此外,索罗斯阐释了当前的局势,主要探讨了他的概念框架及其从事对冲基金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并最终针对2008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本书的前一版中,索罗斯提出了一个概念性框架,以便于理解当时已开始逐步恶化的金融危机。他从美国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入手,更加通俗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并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解读了这次危机的来龙去脉、与历次危机的异同、对未来的影响。
作为这一最新著作的全新升级版,本书加入了索罗斯对2008年度索罗斯基金投资的总结性回顾。同时,他也透过自己的投资业绩来解读2008年的大事,然后提出应对之 策。尽管存在市场动荡和误判,但是这一年索罗斯的收益率仍然达到10%。
本书中的展望给人很多启示,最重要的,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索罗斯模式和他的相关反射论,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
中文版序
专文推介一 金立群
专文推介二 汪丁丁
译者序
前言
酝酿
第一篇 我的观点
第1章 核心理念
第2章 一个失败哲学家的自传
第3章 相关反射论
第4章 金融市场的相关反射性
第二篇 当前的危机和政策建议
第5章 超级泡沫假说
第6章 一个成功投机者的自传
第7章 我对2008年的展望
第8章 政策建议
第三篇 2008年大崩溃及其影响
第9章 2008年大崩溃
第10章 经济复苏计划
第11章 我对2009年的展望
第12章 总体新模式的命运
附录A 在美国参议院商业监督委员会关于联邦交易委员会预先制定石油市场操纵规则听证会上的证词
附录B 保尔森不该拿到空白支票
附录C 注资银行体系
总结
致谢
代理问题
未来两年,政府在经济中所占的分量会过大,因为它几乎成为新融资的唯一来源。政府将持有银行业系统的很大一部分股权,并通过这些银行,在商业地产市场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它将在汽车业有很大发言权,但愿在其他行业不会涉足太深。政府也将深度参与住房市场。这些会导致严重的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即一旦代理人将其自身利益置于主体委托人利益之上,就会出问题。
诚然,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世界会很美好,但是在实际中,那些掌权者总是优先满足自己或亲近者所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代理问题也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银行家重新打包债务担保债券时,认为会通过分散来减少风险,但事实上,他们把房主的利益与代理人的利益分割开,反而制造了风险。
代理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透明度和问责制会有些帮助,但这只是概括而言,而“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好在不相信公共服务的一届政府已经被取代。奥巴马总统激发了广泛的热情,相信他能够在困境中,按照民众利益,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公共服务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即便是这样,政府过大的问题对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会有严重危险。这使我想到内战时期的意大利,导致了法西斯上台,几乎所有的重工业都被国有化。在银行融资功能丧失时,更好的办法是对银行实行国有化,但是国家持股应该是暂时的,否则随着时间流逝,代理问题只会变得更严重。
对银行体系的注资和对住房金融体系的重组应该尽可能地遵循导向(rule-based)规则。货币当局,尤其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养成了在危机情况下武断、秘密运作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危机失控是必要的。但是,亨利·保尔森认为形势已经失控,他的高压粗暴手段和反复无常的举措加剧了事态恶化。个案问题个案处理的做法很容易受到游说集团的影响和政治力量左右:奥巴马政府应当着眼于系统改革,不能再延续先前的套路。
美元
向经济中注入大量货币的做法将在两方面造成难题:汇率和利率。本次危机之初,美元受到压力,危机恶化时,美元又有回升。我后来才发现2008年下半年美元升值的原因,不仅在于人们持有美元的意愿增强,而且因为借美元越来越难。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国际性银行购买了大量美元计价资产,资金照惯例都是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得来的。随着市场资金枯竭,它们不得不去买入美元。同时,边缘国家也持有大量美元计价的债务,如果不能展期,它们到期时也得还美元。
身处欧元区边缘地带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与欧元联系更加密切。但是,当俄罗斯市场崩溃时对美元的影响是一样的,因为俄罗斯中央银行买入的欧元过多,为了维持卢布汇率稳定,它不得不抛出欧元。
2008年年底,美联储把利率实际降低到零,并开始实行定量宽松政策,前面言及的美元升值趋势暂时扭转。欧元大幅攀升,不过由于欧元区内部出现困难,欧元升势未能持久。希腊骚乱使人们开始关注南欧一些国家的困境: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此外,还有北部的爱尔兰。这些国家的信用违约互换率上升,信用评级下降。其政府债券与德国政府债券之间收益率的价差扩大到警戒程度。2009年伊始,欧元就开始贬值,速度甚至超过了英镑。
接下来,由于德国及欧洲中央银行,与世界其他地区对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看法不太一样,造成汇率剧烈波动,影响了复苏进程。欧洲中央银行的操作受到不对称引导的影响:欧洲中央银行的唯一法定职责是维持物价稳定,而不是充分就业。德国至今仍念念不忘魏玛共和国时期物价飞涨导致纳粹当权的情形。这两种考虑都反对实施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和无限度的货币创造。这对欧元保值是有好处的,但是欧洲内部的紧张局势却使欧元走势适得其反。 实际上,在全欧洲范围内缺乏保护银行体系的机制,意味着各个国家要单独行动。它们有能力这么做吗?不免让人生疑。爱尔兰的信用够好吗?欧洲中央银行会无限制地接受希腊的政府债券做抵押吗?《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基础在动摇,就连英国和瑞士也很难保护本国发展过度的银行。国内监管者想保护本国银行,但可能对其他国家的银行系统造成伤害。例如,奥地利和意大利的银行在东欧地区有很大的风险敞口。目前由英国政府做大股东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在海外。在英国,很大一部分住房也都是由外资银行融资的。到最后,各个国家当局不得不互相保护,但只有面临共同危险时才会促使它们这么做。
财富所有者可能越来越多地转向日元和黄金,寻求保值,但他们可能受到政府当局的抵制,这在日元方面比黄金体现得更快。那些想寻求保值的投资者,与那些想利用储备来挽救生意的人之间会像拔河一样相互争夺。这些矛盾的力量互相作用,当然会引起货币汇率剧烈波动。
P160-162
探求新的金融市场智慧
因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的秋天浸透着阵阵寒意。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的惨烈崩塌击碎了雄霸世界几十年的美国模式的金融信条,甚至资本主义自身也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世界金融市场陷入罕见的恐慌。此刻,拿起这本刚刚译毕的小册子,我们不得不为本书的作者—乔治·索罗斯的洞见所惊讶。
一年前,当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索罗斯关于这场危机的性质和结局的判断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预言。索罗斯很早就断言:“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这场危机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超级大泡沫的破裂,其影响将极其深远。”
一语成谶。就在几个月前,这样的声音也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今,“房利美”及“房地美”被接管、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被部分国有化、“点石成金”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三家已丧失独立经营地位……华尔街的落花流水击倒了全球金融业的多米诺骨牌。当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在为寻求解释现实的新方法而焦头烂额时,索罗斯的预言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索罗斯的这部新作堪称一本金融市场哲学著作。全书篇幅不长,分三篇:哲学、金融危机和政策建议,以及2008大崩溃及其影响。哲学观点部分阐述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总结的哲学思考,金融危机和政策建议部分则概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金融事件,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的简明国际金融危机史。特别是,作者还以日记的方式,忠实记录了自己一段时间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并进行了实时的跟踪剖析。对于本书新增的第三篇,作者概述了2008年的市场动荡,提出了经济复苏计划,展望了2009年,并说明了总体新模式的命运。
哲学决定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和如何在现实中采取行动,而行动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形成。索罗斯的哲学观与金融观绝非是割裂的,而是相得益彰的,贯穿在他一生的金融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其著作又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建造自己理论大厦时的做法一样,索罗斯也创造了自己的建筑术。他把自己的理论命名为“相关反射性”(reflexivity)论,提出了“易错性”(fallibility)、“超级泡沫假说”(super bubble hypothesis)、“暴涨—暴跌模型”(boom-bust model)等概念,并毫不掩饰其对理论上的对手(流行的古典经济学均衡理论和自由放任观念)的怀疑,并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都是颠覆性的,其理论建立的基础与主流的经济学和金融市场模式完全不同,等于在他那里从根本上否定了现代经济学近几十年甚至百多年来的努力。他分析了人类具有的两种功能:认知功能和操控功能,并强调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还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或者说操控世界,从而使得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都面目全非了,认知也就成为问题,知识也变得不可靠了。这种“双向相关反射性互动关系”左右了金融市场参与方的行为,也左右了金融市场的走势。索罗斯认为,在金融市场上,对操控能力的过度追求就会导致波动和危机的发生。因此,他希望人类的行为能更多服务于认知功能,而不是操控功能。换句话说,他希望人类的行为应该更多用于求知,而不是企图操控所认知的对象。这将符合道德上的善,否则,会导致不可避免的恶。
索罗斯自信其观点相对于市场均衡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很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是个并不怎么成功的哲学家,尽管投资上有些收获,但对于如何重塑金融市场的对策不多。在此意义上,他认为自己的书只是个开端,值得更多有识之士继续推进研究。 尽管索罗斯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仅就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领域而言,他无疑是个让人敬畏的预言家,与其说他贡献了投资建议,不如说他贡献了哲学智慧,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当前寻找金融市场新模式独辟了一条发人深省的小径。
我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认识2008年的大崩溃,并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以防其重演。我的书要在日益重要的中国出新版,对此我当然要投入很大关注。
——乔治·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先生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好书。从本书中,读者既能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市场高手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刻解释,亦可获得一套与新古典自由市场理论迥异的分析框架。索罗斯可谓是21世纪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沈连涛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在索罗斯看来,美国25年来的超级繁荣在攀至顶点后破灭,建立在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基础之上的信用膨胀时代结束。出自投资大师的分析论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胡舒立 《财经》创始人、《新世纪周刊》总编
乔治·索罗斯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不只是一位成功的对冲基金管理人,还以酷爱参与哲学、经济学和公共事务的辩论而引人注目。他在本书中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观点不尽正确, 他的理论体系也显然远欠严谨,但是他的丰富市场经验、优异投资业绩与敏锐直觉无疑为他增添了可信度。你可以不同意他,但你不可以漠视他。
胡祖六 高盛集团合伙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
索罗斯模式,如他在这本书及他以前发表的至少三部著作里阐述的那样,其实质,是对新古典经济学模式的至关重要的替代。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基于这一新的模式,理论家们可能找到拯救资本主义世界的药方。
汪丁丁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书是索罗斯先生对金融市场进行长期观察、亲身实践、深入思考和理论提炼的一个结晶。他应用其独创的相关反射论对这次发生的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进行了独到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索罗斯先生别具视角的观察和独到见解对从事金融市场研究、政策制定和专业投资的人士颇值得一读。
王水林 中国投资公司公共关系和国际合作部总监、前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