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科学》是一本带有精美插图的涉及内耳结构、功能以及发育的综合教科书。本书对有兴趣了解内耳胚胎发育过程,以及哺乳类动物内耳是怎样发育成一个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解剖结构体系的临床工作者及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虽然以往的许多书籍努力阐述了不少有关内耳及其听功能的理论概念,但是本书更详细地向读者提供听觉生理检测的实践指南,诸如内淋巴电位记录,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蜗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以及听神经动作电位,以分别评估血管纹、内毛细胞、外毛细胞以及听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本书述介绍了一些用于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状态和前庭系统功能状态的简便行为学观察方法。由于听觉的感知信号最终是在中枢听觉系统被翻译解读,本书综述了一些专门用于测定中枢听觉反应的电生理测试方法,诸如用于评定中枢听觉通路功能状态的听性脑干反应等。在本书的许多章节中,还介绍了一些有关内耳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内耳解剖分离取材技术、内耳样品包埋技术、内耳组织染色技术,以及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的检查方法等。
本书融合了关于内耳的多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神经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学、心理学、药理学、毒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本书在内耳组织体外培养方法、内耳胚胎发育、听觉生理及其研究方法、中枢听觉生理、内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从内耳科学的角度讨论听力康复的作用和临床实践也是本书的一个创新。希望这本书能对我国从事内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 内耳解剖
第一节 骨迷路
第二节 耳蜗膜迷路
第三节 前庭膜迷路
第二章 听觉生理
第一节 耳蜗的听觉生理基础
第二节 中枢的听觉神经传导通路及其生理
第三章 前庭生理
第一节 内耳前庭系统与平衡感觉
第二节 前庭神经通路
第三节 前庭神经核群及其联系
第四节 前庭刺激的反应
第五节 前庭系统几种特殊的生理反应现象
第四章 内耳胚胎发育
第一节 豚鼠的内耳胚胎发育过程
第二节 妊娠期应用卡那霉素对豚鼠胎儿内耳的影响
第三节 妊娠期应用顺铂和利尿酸钠对灰鼠胎儿内耳的影响
第五章 内耳组织体外培养方法
第一节 耳蜗螺旋器离体培养技术
第二节 前庭终器离体培养技术
第三节 内耳器官与R28细胞的联合培养
第四节 螺旋神经节离体培养技术
第五节 螺旋神经节细胞与R28细胞的联合培养
第六节 血管纹上皮细胞传代培养
第七节 发生在小鼠耳蜗螺旋器培养中的细胞分裂现象
第六章 内耳形态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内耳样品取材铺片技术
第二节 内耳样品切片技术
第三节 内耳组织化学
第四节 内耳免疫组织化学
第五节 内耳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第六节 神经介质组织化学
第七章 听觉检查方法
第一节 活体动物试验中常用的几种听觉电生理测试技术
第二节 内耳离体培养组织的电生理研究技术
第八章 动物听觉的行为学测试方法
第一节 声音诱发的耳郭反射
第二节 声音诱发的震惊反应
第三节 动物听觉的条件反射实验
第四节 听源性发作
第九章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第一节 前庭失调基本术语简析
第二节 前庭检查基本原则
第三节 眼震电图
第四节 视觉眼震电图检查
第五节 正弦谐波加速试验
第六节 平衡功能检查
第七节 前庭诱发肌电位
第八节 前庭康复及其评估
第十章 内耳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第一节 内耳样品的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二节 外源基因导入内耳细胞和神经元的技术
第三节 superarray(Focused apoptotic gene microarray)
第四节 多聚酶链式反应列阵
第五节 单个毛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分离
第十一章 噪声听觉损害
第一节 噪声基本概念
第二节 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噪声性听觉损伤的特点
第四节 噪声性耳蜗损害的几种可能性机制
第五节 爆震性耳聋
第六节 噪声性听觉损害的防治
第十二章 老年性听觉损伤
第一节 老年性耳聋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节 老年性耳聋的临床特征
第三节 与老年性耳聋有关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老年性听觉损伤的变化
第五节 老年性耳蜗损害的机制
第六节 老年性听觉损害的防治和康复
第十三章 放射性内耳损伤
第一节 肿瘤与放射治疗
第二节 放射性耳蜗损害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 放射性前庭损害的实验研究
第四节 同步放化疗对耳蜗的损害
第五节 微波辐射对内耳及其邻近器官的损害
第十四章 缺氧性内耳损害
第一节 缺氧对人类听觉的损害
第二节 缺氧致聋的实验动物模型
第三节 缺氧对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
第四节 暂时性缺氧对耳蜗生物电的影响
第五节 永久性缺氧对耳蜗生物电的影响
第六节 缺氧导致内耳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第七节 血管纹缺血缺氧引起的耳蜗生物电活动变化和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第十五章 内耳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
第一节 梅尼埃病
第二节 内淋巴循环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耳蜗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
第四节 急性耳蜗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
第十六章 匹罗卡品的耳毒性作用
第一节 匹罗卡品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
第二节 匹罗卡品影响内耳分泌功能的作用
第十七章 耳毒性药物总论
第十八章 袢利尿剂的耳毒性作用
第一节 袢利尿剂的主要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 袢利尿剂的药理作用
第三节 袢利尿剂的耳毒性作用
第四节 利尿酸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协同耳毒作用
第五节 利尿酸钠与顺铂的协同耳毒作用
第六节 单纯静脉注射利尿酸钠引起的暂时陛耳聋动物模型制备
第七节 联合注射利尿酸钠和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凋亡模型制备
第八节 联合注射利尿酸钠和顺铂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凋亡模型制备
第十九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于线粒体的机制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五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毛细胞中的吸收和积聚部位
第六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延迟性螺旋神经元死亡
第七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与氧自由基的活动
第八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与钙激活蛋白酶的活动
第九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利尿酸钠的协同耳毒性作用
第十节 急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凋亡过程
第十一节 二甲胺四环素保护耳蜗毛细胞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
第十二节 慢性卡那霉素耳中毒引起耳蜗毛细胞坏死过程中导致溶酶体超载破裂的过程
第十三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造成耳蜗毛细胞破坏后Deiters细胞的再分化
第十四节 肌肉注射卡那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坏及动物模型制备
第十五节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坏及动物模型制备
第十六节 庆大霉素经圆窗膜给药途径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坏及动物模型制备
第十七节 庆大霉素经上半规管给药途径对前庭毛细胞的破坏及动物模型制备
第十八节 同时注射卡那霉素和利尿酸钠引起全耳蜗毛细胞破坏的试验性动物模型
第十九节 同时注射庆大霉素和利尿酸钠引起灰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的试验性动物模型
第二十节 庆大霉素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破坏耳蜗毛细胞的试验性动物模型
第二十一节 庆大霉素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破坏前庭毛细胞的试验性动物模型
第二十二节 硫酸链霉素损害离体培养耳蜗组织的模型
第二十章 顺铂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抗肿瘤类药物铂制剂
第二节 顺铂的药理效应
第三节 顺铂的耳蜗毒性作用
第四节 全身应用顺铂损害耳蜗毛细胞的动物模型
第五节 局部应用顺铂损害耳蜗毛细胞的动物模型
第六节 同时注射顺铂和利尿酸钠引起全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动物模型
第七节 顺铂对离体培养耳蜗器官的损害模型
第二十一章 卡铂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卡铂的药理效应
第二节 卡铂的耳蜗毒性作用
第三节 卡铂的前庭毒性作用
第四节 卡铂对听觉中枢神经元的影响
第五节 全身应用卡铂损害灰鼠耳蜗和前庭毛细胞的动物模型
第六节 局部应用卡铂损害灰鼠耳蜗毛细胞的动物模型
第七节 卡铂对离体培养内耳器官的损害模型
第二十二章 奥沙利铂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抗肿瘤类铂制剂药物的第三代产品——奥沙利铂
第二节 奥沙利铂的药理效应
第三节 奥沙利铂的毒副作用
第四节 奥沙利铂耳毒性的离体培养实验研究
第二十三章 海仁酸的耳毒性作用
第一节 神经细胞膜的结构
第二节 听觉传人神经末梢的结构
第三节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种类
第四节 兴奋性氨基酸过度刺激引起的细胞损害
第五节 海仁酸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第六节 海仁酸对哺乳类动物听神经的毒性作用
第七节 海仁酸对禽类听神经的毒性作用
第八节 海仁酸对离体培养耳蜗神经的作用
第九节 磷脂酶A:对KA神经毒性的阻断作用
第十节 GABA受体对KA神经毒性的阻断作用
第二十四章 抗疟药的耳毒性作用
第一节 疟疾的危害
第二节 抗疟药的分类和主要特点
第三节 抗疟药的毒副作用
第四节 抗疟药的代谢动力学
第五节 长时期应用奎宁对耳蜗的永久性损害
第六节 短时期注射奎宁引起的暂时性耳聋
第七节 奎宁对毛细胞的影响
第八节 短时期注射奎宁引起的暂时性耳鸣
第九节 一次性注射奎宁引起听觉中枢系统某些基因表达的改变
第十节 奎宁诱发耳鸣的动物模型
第十一节 甲氟喹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破坏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的试验模型
第十二节 辅酶I保护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对抗甲氟喹耳毒性的作用
第十三节 甲氟喹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破坏前庭毛细胞的试验模型
第十四节 甲氟喹引起的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在耳蜗基底膜上皮组织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变化
第二十五章 二甲亚砜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二甲亚砜
第二节 二甲亚砜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效应
第三节 二甲亚砜的内耳毒性作用
第四节 二甲亚砜引起的毛细胞死亡模式
第二十六章 水杨酸类药物的耳毒性作用
第一节 水杨酸类药物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水杨酸类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第三节 水杨酸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四节 水杨酸类药物引起的暂时陛耳聋
第五节 水杨酸类药物引起的暂时性耳鸣
第六节 水杨酸类药物对耳蜗毛细胞的影响
第七节 水杨酸钠对听神经电活动的影响
第八节 水杨酸类药物对耳蜗核听觉神经元功能的影响
第九节 水杨酸类药物对下丘神经元的影响
第十节 水杨酸类药物对听皮层神经元的影响
第十一节 长期应用水杨酸钠对听性脑干反应、耳蜗微音器电位以及耳声发射畸变产物的影响
第十二节 水杨酸钠诱发耳鸣耳聋的动物模型
第二十七章 阿霉素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阿霉素的临床用途
第二节 阿霉素的药理效应及其代谢
第三节 阿霉素的毒副作用
第四节 阿霉素损害听神经髓鞘的实验研究
第二十八章 百草枯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害
第一节 百草枯及其除草作用
第二节 百草枯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第三节 百草枯对哺乳类动物细胞的损害机理
第四节 百草枯对离体耳蜗毛细胞的损害
第五节 过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M40403对抗百草枯的耳毒作用
第二十九章 锰中毒及其耳毒性
第一节 重金属锰
第二节 生物体内锰的分布及其代谢
第三节 锰中毒
第四节 锰耳蜗毒性的离体培养实验研究
第三十章 内耳听力康复
第一节 听力康复技术简介
第二节 耳蜗听损和压缩放大策略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彩色插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