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爱无垠--提灯女神黎秀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雷波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天使梦

黎秀芳一次次想起母亲讲的提着一盏马灯在黑夜行走的南丁格尔,她是母亲心目中的天使。南丁格尔,她又何尝不是黎秀芳所景仰的天使啊。

1922年的一天,这是个暗无天日的日子,母亲和弟弟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那一天,天使没有降临。

丧亲之痛让黎秀芳变得早熟,小小年纪的她过早见识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常。上高中时,黎秀芳有位在南京中央医院担任护士长的朋友韦君,她是个性格爽朗、谈吐不俗、能歌善舞的才女,黎秀芳常常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满目素雅中,韦君一身白衣白帽,穿梭在痛苦不堪的病人当中,就如同一粒止疼药或者安眠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病人便会渐渐舒缓下来。病人的梦里,是不是出现的也是这位白衣天使的身影呢?

韦君送给了黎秀芳一本《南丁格尔传》,她希望黎秀芳也来做护士。她说,这是个神圣的职业。黎秀芳有些惊诧,她第一次听说护士竟然是个神圣的职业,那时候或许她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神圣感将会伴随她的一生。

“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四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韦君和黎秀芳这一对好友常常在南丁格尔的故事里感动、流泪。

提着灯的天使长得什么样呢?韦君说:“像你。”黎秀芳说:“像你。”

书里说:“她身材高挑儿,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把她白静的瓜子脸,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黎秀芳心里总是摇曳着南丁格尔的美:纤细,轻盈。轻柔的像神一样没有声音的脚步,她想她是专门从天上下到人间来为人医治苦难的。在一次梦里,她穿着韦君那样的一身白衣白帽,还像南丁格尔那样提着一盏带罩的马灯,安静地看着咳嗽的妈妈。妈妈,被一圈灯光笼罩的妈妈竟然奇迹般地不再咳嗽,而是孩子一般甜甜地睡着了。被灯光笼罩的妈妈是幸福的妈妈。

后来灯灭了,黎秀芳的梦醒了。

在南京国立高级护士学校上学的黎秀芳,从这所当时中国少有的训练护士人才的学校,走出了她人生重要的一步。她总能昕到一种声音呼唤着让她一直向前走,向前走,她仿佛觉得自己快要长出一对洁白的翅膀了,在她的前面远远带路的是南丁格尔,是一盏带罩的马灯。她知道,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护士,一个能给人消除病痛带来平安的人。

她生活中的每一天将与“洁白”、“神圣”连在一起。洁白的鞋袜、洁白的帽巾、洁白的护士裙……推开一间间病房的门,微笑地对病人们说:“你们好!”发自内心的问候,将伴随她的一生。

南京高级护士学校留给黎秀芳的印象是:严格极了,清洁极了,让人喜欢极了。校长和教员,大都是协和或是本校毕业留校的高才生,不少人还留过学。她们是当时中国医学界和医学教育界的知识女性,个个那么整洁、神圣,守护在病人身旁,活脱脱的如天使。她们大都恪守独身,这也是那个时代留在女权主义者身上的标记……这一切在一个十九岁女孩子的眼里,是那么美丽。她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黎秀芳的一生。

病人住院治病是民众的权利,不是乞求。

医护人员为病人治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不是恩赐。

黎秀芳学习很刻苦,无论学习理论,还是做实验,都非常用功。有一次做动物实验,剥离小动物的输尿管。由于她不慎将输尿管割破,老师只给了70分。为此,她难过了好几天,此后她更加勤奋努力了,每个学期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毕业时获得了成绩优秀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还在护校的黎秀芳就积极参与了救治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的行动。血的现实和梦的距离竟然只有咫尺之遥。

韦君不幸被日军的炸弹炸死了,很惨,脑袋削掉了一半。伤心的黎秀芳不吃不喝蒙着被子睡了整整一天,昏昏沉沉的她梦见韦君一身白衣白帽,轻松愉快地向她走来,越走越近,仔细看,怎么像是个外国女子?再看,明明

 就是韦君啊,可怎么又好像是南丁格尔呢?黎秀芳醒过来,枕巾已经被眼泪浸湿了一片。

黎秀芳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了美国诗人朗费罗写给南丁格尔的诗:在英国伟大的历史上,有一位“提灯女郎”,将给优秀、英雄的女性,树起高尚的榜样……

“韦君离开了,她的那份工作,就由我来替她做吧。”黎秀芳对自己说。

黎秀芳又想起韦君曾经朗读过的《南丁格尔传》中那句著名的话:“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失望、退缩这样的词汇。”在黎秀芳的一生中,代替失望和退缩这两个词的是:希望、坚强。

这两个词也可以说是黎秀芳生命的写照。

后记

看到案头上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稿清样,我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本书关乎我对一位世纪老人的承诺。

那还是黎老健在的时候,我曾对她说:“黎校长,我要为您写本书。一本写得像您的书。”黎老冲我会意地笑了笑,说:“我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平凡得很,我又没有爱情,写了没人爱看。”

竟管黎老这样调侃自己,但我还是不甘心。在我眼里,黎老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就像一个“谜”,正等待着我去揭开。

我同黎老的这段缘分是从1997年开始的。那时,她已80岁高龄了。

记得我刚调到兰州总医院不久,恰巧遇到组织上第三次为黎老申报“南丁格尔奖”。政治部领导指派我负责为黎老整理申报“南丁格尔奖”的事迹材料。于是,我便有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她老人家的机会。

在此之前,我曾不只一次地被黎老的事迹感动过。我从许多途径了解到她是我国护理界的老前辈,创立过“三级护理”等制度,对现代护理贡献很大,而且,她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因此,我对黎老充满着敬仰和景佩之情。

采访黎老时,虽然她已是耄耋老人了,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神清气爽,态度谦和,显得睿知而机敏。她谈吐问,不时地夹杂着一两句流利而又悦耳的英语,时时处处透出一种学者的气度和风范。

这次整理材料,我认真吸取了前两届为黎老申报失败的经验教训,按照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以及南丁格尔奖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对黎老进行了重新定位,着力挖掘她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在护理工作中的重大贡献,还原了她作为模范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家的身份。

时隔不久,我终于从当地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得知,黎老获得了“第三十六届南丁格尔奖”。这不仅圆了她一生的梦想,而且她也成为我军首位获此殊荣者。

就在黎老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领奖大会的前夕,政治部领导再次将为黎老整理发言稿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又一次走近黎老,见她精神矍铄、情绪饱满,看得出这次获奖给老人带来的欣喜。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感谢党和军队的培养教育,要高举南丁格尔的旗帜。要把这盏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颁奖大会上,黎老充满激情的发言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会场上不时地响起阵阵掌声。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对黎老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亲自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载。1997年9月3日在《人民日报》头版醒目位置以《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标题,全文发表了黎老的发言。这件事,一段时间被传为了佳话。

黎老晚年一直致力于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她被国家确定为终身制专家并兼任不少社会职务以及多家杂志的编委。经常被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邀请去演讲、作报告。但由于她年事已高。又患有轻微“帕金森综合征”,手颤抖着不能握笔,她经常为整理稿子的事愁得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有几次,她打电话求助于我。我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总是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迅速赶到黎老家同她商量,然后按她的意图整理出来,再打印放大后交给她。从那以后,我便义务担当起了黎老的文学撰稿人的工作,除帮她起草报告和演讲稿外,还替她回复、处理各种来稿、信函等。

与黎老的这段“忘年之交”,值得我一生去回味。她老人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曾经受到过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晚年能够对我这样一位基层政治工作者如此信懒,无形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精神力量。与其说是我帮黎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不如说是黎老以她的博大精神为我搭建了另一个平台,使我有了更多机会了解黎老和在更大的舞台上演绎生命。  走近黎老,就走近了母性的坚毅与博大。记得有位作家朋友曾这样告诉我:“每当提到黎秀芳的名字,就会想起那个年代的中国。有一群如花一样的知识女性。她们个个天生丽质,光彩照人。”的确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一大批知识女性茁壮成长,她们像鲜花一样绽放。给新中国带来了不一样的芬芳。丁玲、冰心、林巧稚、王秀瑛、黎秀芳……直到今天,当我们说起她们的名字,如数家珍。她们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都具有独立、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她们关注新生事物,倡导妇女解放,焕发出巨大的学习和创造的热情,闪射出高贵的母性的光芒。

写黎老的一生,不能脱开南丁格尔。她是在南丁格尔精神的影响下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她是南丁格尔的化身,是南丁格尔神性的复活。偌大个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但不能没有像南丁格尔这样伟大的女性。我敢说,如果我们的女性都把自己定位在生儿育女上的话,那么我们的土地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显得愈发的贫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乏对母性的关照关爱,缺乏同情和悲悯之心,更缺乏对母性内在美的发现。时代呼唤女性英雄。虽然在我们记忆之中,曾出现过关于观世音、王母娘娘、女娲等久远的传说,闪烁过花木兰替父从军、杨门女将浴血疆场的壮举。但从她们身上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像南丁格尔这样的知识女性的高贵典雅和浪漫脱俗的气质。黎秀芳等一批中国知识女性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切。黎老出身将门,苛求知识与独立。她胸怀大爱,爱得深沉,爱得执著,爱得彻底。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她的人格又是对几千年传统的颠覆,是极具反叛精神的挑战。

人到晚年,人性趋于一种回归。躺在病榻上极近弥留之际的黎老,思维的程序被设定在两个方面:感恩与依恋。她的感恩是渗透在骨子里的。她几次从深度昏迷中醒来,还念念不忘党的关怀,遗嘱被两易其稿,直到表达得尽善尽美为止。为了那份感恩,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军队,作为服务伤病员之用。虽不像一些大款随手一捐就是千万亿万,但一个倾其所有,便足以诠释她大爱无私之品质的高尚。估计这样的捐献,就连那些大款们也是望尘莫及的。她的依恋之情,始终在血脉中汩汩流淌。那种真诚令天地动容,江河呜咽。她孑然一身,膝下无子女,身边无亲人。但她却常常对我和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们在一起,要像一家人一样。”她在昏迷中,经常像孩一样地喊着:“爸爸,回家,我要回家。”一个日渐模糊了的家的概念,一份潜意识中越发清晰的亲情。她始终活在矛盾之中,又让自己的存在尽量合乎情理。“爸爸”和“家”是她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过去亏欠得越多。离她越远越模糊的,到老了却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不能放下。

写一个人我才知道,任何笔墨都不能穷尽其一生。生命的个体,其实是与世间万物共生共荣的共同体。我在写黎老的时候,其实是在通过写作来认知整个护理界。黎老的成长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护理发展史和兴衰史。有人或许要问,现在护理模式在不断地转换,黎老当年创立的那些东西恐怕早就过时了。如今再写这些是否还有意义呢?但我要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无愧于那个时代的创造,就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永恒。而我们恰恰需要汲取的正是这种时代精神。我们今天的护理工作者不正需要这种精神么?

黎秀芳老人的一生漫长而曲折。为了写好这本书,我花费了几年的业余时光。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我特别要感谢兰州军区联勤部首长和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感谢甘肃省委宣传部的重点资助;感谢甘肃省卫生厅领导的高度重视;感谢兰州大学出版社对此书的鼎力支持。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在此书编写中难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雷波  2010年10月1日

目录

第一章 风云家史

 永远的湘潭

 亲情

 “离尘夫子”

第二章 花季

 天使梦

 一个扮演南丁格尔的小姑娘

 父亲的信

 风波

第三章 流亡岁月

 溯流而上第一站——武汉

 欲饮长沙水

 第一次接触共产党人

 “文夕大火”

 另一处高原——贵州

 秘密西行

 滞留重庆

 又一场风波

 太阳每天都不辞劳苦地升起

第四章 似火年华留春暖

 兰 州

 在西北第一所公立职业高级护士学校任教

 困难像一座座的大山

 父女重逢

 黄土深情

第五章 在协和的日子里

 华西坝

 协和迂回北平

 在北平协和医院

 戎装在身

 把协和精神带回兰州

第六章 风雨办学门

 临危受命

 千里招生

 西安遇险

第七章 走进新时代

 诀别

 惊心动魄的六天五夜

 天摇了,地动了,兰州人民解放了

 “给我一辆车!”

第八章 飒爽英姿军校情

 第一任校长

 难忘的记忆

 “培养一个护士要像创造一件艺术品那样精雕细刻

 三级护理

 “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第九章 情感世界

 修女

 第一次有人给她送糖

 没有姓名的爱人

 心中的偶像

第十章 信念如磐

 丁酉记事

 快乐可以接受,苦难同样应该承担

第十一章 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重返护校

 上书軍委谈发展

 生 日

 为黎奶奶鼓掌

第十二章 大爱

 “双秀基金”

 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她把救助弱势群体当做了自己的职责

第十三章 一生的事业

 旧金山来信

 从儿童医院开始

 退居二线

 肺癌?

 南丁格尔奖

 天使离去

附 录

 信念的丰碑

 不熄的灯光

 珍贵的遗嘱

 难忘的恩情

 护士的妈妈

 回忆我的老师——黎秀芳

 严师慈母忆校长

后 记

序言

欣闻雷波先生撰写的黎秀芳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大爱无垠》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是黎秀芳的侄女。2007年我作为特邀代表,与雷波一道成为中宣部、卫生部和总政组织的“黎秀芳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曾在一起共事三个多月,足迹遍布西北乃至全国10个省市(区)。报告团行程即将结束的时候,雷波告诉我,他在为我姑姑写书,并邀请我为他的书作序。我觉得姑姑的一生值得总结,而雷波是姑姑生前为数不多的“忘年之交”,又是她遗嘱的撰写人,深得姑姑的信赖。由他来撰写此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此,我便欣然允诺。

我对雷波说,就用我这次的报告稿作为谊书的序吧!因为这篇短文融进了我与姑姑之间最真切的友谊和最深厚的情感,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向世人倾诉我对姑姑的爱。对祖国的爱。

我生长在台湾,旅居于美国。爷爷因为思念女儿心切。取“芬芳”之意,给我起名黎烈芬。小时候,从长辈的思念中,我知道海这边还有一个姑姑。

姑姑从19岁离开家,此后长达7心余年的岁月里。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其实,姑姑是可以留在父母身边的,我爷爷也替她作过安排,可是姑姑总是坚持自己的选择。1941年底,为了投身建设抗战大后方的工作,已经在中央高级护士学校留校任教的姑姑,决定与同学一起奔赴大西北。当她们绕道重庆准备到兰州时,姑姑被我爷爷暂时留了下来,照顾病重的奶奶。期间,她多次要求到西北去,爷爷再三劝她说:“西北很苦,到时想回来,哭都采不及。”但是她没有听爷爷的话,悄悄搭乘一架便道飞机辗转到了兰州。1948年,爷爷连着发了几封信,催姑姑回家,可是左等右盼,不见姑姑的音讯。爷爷就派人拿着买好的机票,直接来兰州接人,但是姑姑还是没回来。没办法,爷爷就亲自到兰州接她。经过3天的劝说,也没能把她带走。后来的事实证明,姑姑的这个重大挟择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接纳了她,还重用了她。姑姑被任命为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校长。由于工作努力,她多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我认同姑姑的成就,源于她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祖国永恒的爱,回忆这些往事,唯一让姑姑感到无法弥补的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与父亲兰州分手,竟成了永别。1969年,我爷爷去世前,反复对家人讲的一句话是:“要找到秀芳,接她回家。”1992年,奶奶过世,姑姑去台湾送别奶奶,祭扫爷爷的墓。姑姑跪在爷爷墓前,说:“阿爹,我来了。”这是她们父女离别近半个世纪后,姑姑对爷爷说的唯一一句话,可爷爷听不见了。此后每次通话,姑姑总说:“要照顾好爸爸!”寄托着她对爷爷无尽的思念。

2000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与姑姑相处短短4天时间,我们姑侄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她高兴得像个小女孩儿,不时替我倒水、帮我揉肩。夜深了,我们的话还说不够。恋家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感,姑姑也不例外。她依恋父母亲人,深爱自己的家。2007年7月9日,姑姑在弥留之际,一遍遍地喊着:“阿爹、阿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是对爱的呼唤,一切的爱都源于对家、对父母、对亲人的爱。都是这朴素情感的升华。姑姑是家中长女,爸爸常跟我说,他们小的时候,家境不是很好。姑姑就像个小大人,主动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由于家里的拖累,姑姑直到11岁才上学。每当我爸爸讲起这些,总有说不完的温馨事、道不尽的姐弟情。2005年姑姑病重那次,80多岁高龄的爸爸,执意回来看望他的姐姐。病床前,神志不清的姑姑,把我爸爸当成了爷爷,说:“阿爹,我给你做饭,给你做饭!”姑姑去世后,按照她生前遗愿,我和爸爸带着姑姑的部分骨灰,把她安放在爷爷墓旁,让姑姑的在天之灵得到一些长辈的呵护,享受一些父母的疼爱。

姑姑爱上护理事业。源于我们家早年那段令家人刻骨铭心的岁月。短短5年中,3位亲人因缺乏科学的医护相继去世。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经受病痛折磨,看着痛魔无情地夺走一个个亲人的生命,幼小的秀芳姑姑,一次次哭干了眼泪、喊哑了嗓子。每当追忆起那段岁月,姑姑总在念叨,“要是当时有好的医护,他们就不会那样痛苦地死去”。所以,姑姑后来没有接受爷爷让她学法律的想法,而是执意报考了南京高级护士学校。姑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1981年,姑姑到美国探亲,这是她与家人离别34年后的第一次团聚。知道姑姑要来美国,家里人都很高兴。大家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跟她说,还预定了观光的日程要陪她玩儿。谁知姑姑无心观光旅游。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考察美国的护理事业。那段时间,她白天到医院、学校参观学习,晚上整理笔记。姑姑回国前,我80多岁的奶奶,再三劝她留在美国共度晚年,但姑姑决意要走。我们年轻小辈,看得出姑姑的一生志向,也只能放下心中的不舍,敬佩并祝福她踌上回国的路。送她那天,在机场的天桥上,姑姑驻足回首,同我们挥手告别,尽管有段距离,但我仍然看到她眼中的泪光闪烁!此番景象,几十年来,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姑姑对护理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影响了我们家族的每个成员。我姑姑上护士学校,是受了她的带动。我爸爸娶了学护理的妈妈,也是秀芳姑姑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家里人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不是从事护理工作,大家都对护理方面的事特别留意。每次与姑姑通话,只要涉及护理。她就特别高兴。姑姑常说,护理对象不仅是病人,也是常人。细细品味姑姑的话,我觉得这是对护理理念的升华,是人道主义和博爱在护理领域的体现。姑姑毕生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已深深地融入血液、渗入骨髓,话不出三句必然讲到护理。记得2004年,姑姑病得很重,我回国看望她。病情好转后,她在家里与我闲话家常,没说几句,她又讲开了护理。言谈中,她说我这也不对,那也错了,当时我知道这是她的职业习惯,故意向她使小性子,不高兴地说“我不来了”。没想到,她记住了这句话。送我走时,她吃力地下了楼。对我说:“对不起,不要不来!”我流着泪,抱住她说:“我会来的!”

姑姑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她的晚年生活,是我们家人最大的牵挂。每次与姑姑通电话,大家都很关心她的生活和健康。可她不爱谈论自己的身体状况。后来,亲历了姑姑几次重病过程,全家人对姑姑的晚年放心了。因为,姑姑有一个最温馨的家,这就是祖国;姑姑有一个最坚实的依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姑姑有一群胜似儿士的亲人,这就是像她那样热爱护理事业的人们。2004年9月,姑姑告诉我,她差点没了,多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姑姑一生播撒爱心,用全部生命推动护理事业,护理也维系了她最后几年的生命。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7月13日送走姑姑后,我本能地又回到她生前的居室,总觉得姑姑还活着,在家里等着我。抚摸着姑姑生前喜爱的花草、用过的家具,感受着姑姑留下的气息,我才真切地感到姑姑已经走了,永远地走了。我站在江泽民先生接见姑姑的那幅照片前,拍了张纪念照,因为这张照片是姑姑受领南丁格尔奖时拍下的,里面凝聚着姑姑的精神和荣耀。经过许可,我还取走了姑姑书架上《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那本书,我要把姑姑的精神带回家,作为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内容推荐

由雷波编著的《大爱无垠--提灯女神黎秀芳》共13章,内容包括:风云家史、花季、流亡岁月、仿火年华留春暖、在协和的日子里、风雨办学、走进新时代、情感世界等。是作者雷波先生为黎秀芳撰写的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记录了主人公黎秀芳与其侄女之间最真切的友谊和最深厚的情感以及主人公对祖国的爱。

编辑推荐

由雷波编著的《大爱无垠--提灯女神黎秀芳》撰写了一位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黎秀芳,她具有独立、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她关注新生事物,倡导妇女解放,焕发出巨大的学习和创造的热情,闪射出高贵的母性的光芒。她是南丁格尔的化身,是南丁格尔神性的复活。偌大个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但不能没有像南丁格尔这样伟大的女性。她几次从深度昏迷中醒来,还念念不忘党的关怀,遗嘱被两易其稿,直到表达得尽善尽美为止。黎老的成长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护理发展史和兴衰史,充满了传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