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本书通过对“海上怪物”的追踪,为我们描绘出一片片神奇的海底世界,这里有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海底墓场、珍珠世界、沉没的大洲和古城堡……当然,除此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出了各种各样迷离而又神奇的鱼类世界。同时,凡尔纳还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设置了很多惊险的场面,使整部小说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底两万里(名家导读彩插版)/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法)凡尔纳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本书通过对“海上怪物”的追踪,为我们描绘出一片片神奇的海底世界,这里有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海底墓场、珍珠世界、沉没的大洲和古城堡……当然,除此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出了各种各样迷离而又神奇的鱼类世界。同时,凡尔纳还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设置了很多惊险的场面,使整部小说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内容推荐 法国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被委派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教授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长的邀请,于是登上一艘战舰,参与“清除怪物”的远征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战舰反被“怪物”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战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等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 目录 第一章 海怪之谜 第二章 动身出海 第三章 海怪现身 第四章 身陷囹圄 第五章 尼摩船长 第六章 神奇潜艇 第七章 土著人 第九章 海底葬礼 第十章 采珠场 第十一章 阿拉伯隧道 第十二章 海底宝藏 第十三章 南极探险 第十四章 章鱼的袭击 第十五章 船长的复仇 试读章节 1866年,一件神秘离奇的怪事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那就是人们在海上发现了幽灵般的“海怪”。 说它是“海怪”一点也不夸张,它呈纺锤状,有时泛出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得多,移动起来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都让人无法想象。“海怪”的出现哄动一时,欧美各国的大商贾、船长、船主,甚至各国政府、海军军官都非常关注这起事件。 很多生物学家都断定它不是鲸鱼,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体积如此庞大的鲸类动物——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大大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 不管怎么说,这个东西的存在却是不容置疑的,许多航海家观察的结果都证实了这点。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希金逊总督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处,曾遇见过这个巨型游动物体。起初,巴克船长还以为是座暗礁,正当他要测定“暗礁”的位置时,只见两道水柱从这个怪物中喷射而出,呼啸着直冲云天,窜了150多英尺高,紧接着它又神奇地在水面上消失了,等巴克船长回过神来才明白,眼前的暗礁原来是个活物。 同年7月23日,也就是3天后,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也碰到同样的事,那里距上次事发地约700海里。天哪,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呢?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怪物竟然在3天时间行走了700海里,由此可见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的移动速度是多么惊人。 15天以后.在距上述地点2000海里以外,国立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大西洋海面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怪物。根据两船同时观测的结果来看,估计这只哺乳动物至少有350多英尺长。而该洋面经常出人的鲸鱼,最长也不过五六十米。 同样的报道接踵而至,这一切在当时的确哄动一时。在民族性浮躁的国家,大家都把这件事当作笑谈,但在严肃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和德国,则对这件事深为关切。 在各大城市里,关于怪物的事家喻户晓。人们在咖啡馆里赞叹它,在报刊上嘲弄它,在剧院里上演它。有些发行量不大的报纸,也趁此编造谣言,捏造出关于这个奇异动物的各色奇闻轶事。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报刊上,相信此事的人和怀疑论者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这场论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直持续了6个月。 在1867年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好像被人遗忘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又听说发生了一些新的情况。此时此刻,这已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必须设法避免的现实危险。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航运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的右后舷撞上了一座礁石,可任何地图也没有记载过这一带海面上有礁石。事故发生在清晨5点左右天刚破晓的时候,出事的瞬间,值班的船员们迅速向撞击点,他们仔细地观察海面,除了洋面上有个巨大的漩涡,什么也没有发现。他们记下事故发生的地点,继续航行。它是撞上了暗礁呢,还是撞上一遇难船只的残骸?这在当时是无从得知的。摩拉维安号直到进船坞检查船底时,才发现一部分龙骨已经断裂了。 1867年4月13日,英国著名的卡纳德航运公司的巨轮斯戈蒂亚号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行驶着,斯戈蒂亚号是当时最先进的巨型快轮,当时海上风平浪静,斯戈蒂亚号在1000匹马力发动机的推动下,速度为每小时13.5海里。它的机轮转动正常。下午4点17分,乘客们正在大厅里吃点心,就在这个时候,斯戈蒂亚号左后靠舷机轮的地方传来轻微的撞击声。 斯戈蒂亚号不是撞上什么,而是它被别的东西撞了。撞它的与其说是敲击的器具,倒不如说是钻凿的器械。这次冲撞感觉并不剧烈,要不是货舱监管员跑到甲板上面叫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恐怕没有人对这起碰撞感到不安。 旅客们听说船被撞了十分惊慌,但安德森船长很快使他们稳定下来。事实上,危险并非迫在眉睫,斯戈蒂亚号7间船舱都由防水板分隔开来,个把漏洞不至于铸成大祸。 安德森船长迅速跑到舱底。他发现海水已浸入第五问船舱,而且浸入速度相当快,这说明漏洞很大。庆幸的是这间舱里没有蒸汽炉,不然的话,炉火就要熄灭了。 安德森船长命令立即停船,吩咐一个水手潜水检查船体受损情形,原来船底有一个2米长的洞。这么大的洞是不可能堵住的,斯戈蒂亚号只有在被半浸的情况下继续行驶。当它经过300海里航行,在延误3天后驶进公司的码头时,整个利物浦都为此惶惶不安。 斯戈蒂亚号被架了起来,工程师们对它进行了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船身吃水线下2米半的地方,露出一个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缺口。铁皮上的裂痕十分平整,就连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般精确无误,轧穿这个裂口的利器肯定不是普通钢材做的,因为,这家伙以惊人的力量向前猛撞,戳穿了4厘米厚的铁皮之后,还能脱身逃走,真是不可思议。 这件事再一次哄动舆论,所有从前原因不明的海难事件,现在都算在这个怪物的账上了。由于它的存在,五大洲间的海上交通越来越危险,大家都坚决要求不惜任何代价把这条令人生畏的鲸怪除掉。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刚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贫困地区科学考察回到纽约,我是作为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教授,受法国政府委派参加这次考察的。 为了了解这个怪物,我把美国和欧洲的各种报道读了又读,结果一无所获。这个谜让我感到困惑,我拿不定主意,摇摆于不同的见解之间。但事实却是无可置疑的,谁要是怀疑,就请他去摸一摸斯戈蒂亚号的裂口好了。 我在纽约的时候,这问题正吵得热火朝天。有些不学无术的人曾经说那是浮动的小岛,或不可捉摸的暗礁,这种假设现在完全被推翻了。理由很简单,除非这暗礁腹部有一台机器,否则,它怎么能以这般神奇的速度四处移动呢?说它是一只浮动的船壳或是一艘巨轮残骸漂浮物,这论调也同样站不住脚,理由仍然是它移动速度太快。 那么,问题只可能有两种解释,人们也因此分成两种观点截然不同的派别:一派认为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说它是一艘功率绝顶的“潜水艇”。P1-3 序言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后有《神秘岛》。 故事并不复杂:法国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被委派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教授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长的邀请,于是登上一艘战舰,参与“清除怪物”的远征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战舰反被“怪物”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战舰上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艇长尼摩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 本书的人物刻画无疑是很成功的。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林肯”号法拉古舰长(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尼德·兰、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但就是这四个半人,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 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兰劝他逃走时,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乘“鹦鹉螺”号在水下航行,让他有机会饱览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忠实的、对动植物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简直就是一部描述海底世界的百科全书,今读者大开眼界。 鱼叉手之王尼德·兰,体格健壮,性情暴躁,易发怒。他机智胆大,本领高强,身手不凡,在危险的叉鱼职业中,从没有碰见过敌手,一般的鲸鱼很难逃过他的鱼叉。尼德·兰不甘于被尼摩船长困在船上,时时寻找机会逃跑,敢于反抗尼摩船长的权威,与他顶撞,但在关键时刻救了尼摩船长的命。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般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学识渊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常年在海底生活,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尼摩船长谜一样的生活给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的大胆想象,书中描述的各种器械如今基本上都变成了现实。作者试图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和大胆设想,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杰作,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就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作者告诫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摄取大量海洋知识后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科普作家 刘兴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