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废墟上的花朵(汶川大地震新疆抗震救灾文学作品选)
分类
作者 满也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帕斯说“我们命中注定要抛弃那乐园。世界,就在我们面前。”

《废墟上的花朵》——汶川大地震新疆抗震救灾文学作品选!这是一本关于汶川大地震的书,也是新疆人对这次大地震及大地震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文学纪念,更重要的——它是新疆人真挚而浓烈的大爱情感的一次集体性喷发。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汶川大地震的书,也是新疆人对这次大地震及大地震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文学纪念,更重要的——它是新疆人真挚而浓烈的大爱情感的一次集体性喷发。

作者基本上都是新疆人。有专业作家、诗人,也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各族普通文字工作者。大家从不同的位置和视角,深情表达了内心的疼痛和感动。

选编结构上,我们尽可能地兼顾了诗歌、散文、纪实、日记、古体待和歌词等不同文学样式,力图疏通多种情感表达通道。清雅肃穆的黑白图文设计效果,是我们的呈现姿态。

我们甚至特别设计了两个通版空白页插放书中,以表达无言的哀伤和爱。

帕斯说“我们命中注定要抛弃那乐园。世界,就在我们面前。”

目录

无言的题记(代前言)

第一章 身边的经历(散文)

“5·12”地震新疆幸存者日记

新疆民间救援队奔赴四川灾区满

地震与江油一个名叫大屋基的自然村

二百六十九块七毛钱

透过烛光的点点沉思……

我们在震区——新疆环塔红十字会救援队四川救援纪实

第二章 疼痛的记忆(记忆)

“5·12”,我一辈子的痛

震后,一个普通人家的辛酸悲苦

北川中学灾难日记——北川中学部分学生

每个女孩都是无泪天使——北川亲历翟

第三章 啼血的悲歌(诗歌)

 第1辑 午后纪念

汶川

天国的蓝

流泪的雕像

哀歌与悼词黑暗笼罩的汶川

以爱为名

祈祷

汶川,汶川

背着妻子回家

 第2辑 词语祭奠

我体内有全部的废墟……

此时此刻的黑夜(组诗)——为汶川大地震而作郁

亡灵书

哀悼仪式

飞翔的翅膀

太阳会照亮我们

 第3辑 悲恸颂歌

祈福目光的凝聚

我要做你们的母亲——写给地震灾难中的孩子们

我们的孩子们 

大爱无言

地震影像志去

叫一声老师,我泪流满面

汶川走笔(组诗)

汶川

汶川大地震断想

哀悼日

致在抗震一线的总理佛

致灾区同胞普拉提·艾孜维拉铁来

孩子,你有足下的厚土

祝福你,汶川(节选)

大灾难面前的中国人(节选)

亲人啊,请闭上你们的双眼(节选)

宝贝,妈妈爱你

妈妈快来

共同的感受遥远的祝福

致一位汶川女孩

大地无情人有情

 第4辑 远方烛光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献给北川孩子的哀歌

我不能先死,我还没有爱你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

亲爱的妈妈

赤潮·松枝

一献给死于非命的四川大地震遇难者

大地之痛

祖国在上

 第5辑 雨中歌唱(歌·词)

生死不离

共和国的希望(节选)——由汶川“5·12”地震所看到的

让灾难成为过去

好孩子不要哭(节选)

为中国骄傲

今祭四川好老多

汶川祭

端午祈福

国殇——向汶川地震罹难者志哀

第四章 天边的花祭(散文)

 哀悼日——给死者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活着 

 痛了,醒了

 灾难·珍惜

 重生

 不朽

 流泪的一周李

 汶川三章

 总有一些感动让我泪流满面

 爱的姿势

 地震后,女儿长大了

 哭过,我们更要前行

 伸出爱的手徐书凝

 儿子的绿丝带

 五年后,我们相约汶川

 我们都是幸存者

 被劫难启蒙的时刻

后记

 心中有爱,不离不弃

试读章节

天亮得很早,人们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出现……

大家不知道地震的具体情况,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当地政府告诉我们,我们的位置是阿坝石大关乡,我们将在这里滞留一周左右的时间……活死人!我们都是活死人!大家一时被悲观的情绪笼罩着,心想:“家里人知道我们遇地震了么?电视上报道了么?地震影响有多大?危害有多大?没人知道!我们活着却等于死了!我们活着,但随时可能死掉!”

中午,羌族老人把稀饭做好了,并炒了莴笋给我们吃。老人自己却没有吃。

下午以后,大家的心情平静多了。一起准备在晚上点一堆篝火取暖……地又开始晃动,对面的山上又一块块的巨石滚落……

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又燃起了篝火。羌族老人又给我们煮了热腾腾的稀饭。吃完之后,漫长而又恐怖的黑夜降临了……

忽然,我们中间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我们连忙掏出手机寻找信号……一个人的手机忽然有信号并收到四条朋友发来的短信。他在回复中写道:转告团市委我们平安。信息发送之后,信号再次中断!

乌黑的夜里,女队员们在屋里休息,男队员默默地围在火炉旁,谁都不想说话。这一劫是逃不过了!如果地震区域很大,我们根本就无法离开这里。不说别的,我们饿都会被饿死……带着恐惧、无望和疲惫,大家迷迷糊糊进入睡梦。

“隆隆隆”的巨响夹杂着地面的晃动,再次把大家惊醒了。

大家异口同声对睡在屋里的女队员们大喊:“快跑!”(这样的余震每天晚上都有十几次)由于晃动得太厉害,后半夜没人敢睡了。大家都依偎在火炉旁,不知道谁带头唱起了歌。轻轻的歌声,悦耳动人地驱逐着黑夜的漫长。

天亮得很早。醒来以后,我一个人坐到院子里。

天气很不错,大家开始提水做饭了。我和几个朋友也去提水,还洗了一把脸。好脏啊!有人居然还洗起了头。看样子大家情绪好转了。

这时,隐约有部队行军的声音传来。看到草绿色的军装,大家激动得无法形容,不约而同唱起来:看到亲人共产党哎,看到亲人解放军哎……武警战士向我们敬礼并喊话:“不要害怕,我们会救你们的!”

我们给武警战士提供了家里和单位的电话,希望能够帮助我们联系上。

武警战士答应了,并说:“放心!”部队的医疗人员帮助我们对伤员进行了护理和包扎。他们自己因耽误时间掉队很远……

我们又回到了住处。羌族老人给我们做了好吃的米饭,并用腊肉给我们改善伙食。我们都愿意把悲伤的情绪扔了。中午,我们玩牌,并在太阳下睡觉,感觉舒服自在(地仍然在晃动,四周的山仍然在不断往下滚石头)。

当地政府告诉我们,离我们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当地的救助食品,让我们去领。但路很危险,包括我在内的六人自告奋勇地背起了筐子。女队员让我们小心,我们笑了笑,挥手踏上前途未卜的路……

路真的很险。公路全部被破坏,沿途被毁的车辆惨不忍睹。我们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目的地进发,不知道是因为太热还是紧张,衣服很快湿透了。在当地组织的救助站,我们拿r少部分的菜就返回了.筐子很重,我们轮流背着走,1公里的路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

回到我们原来的地方,饭已经做好了!三个菜,还有蛋炒饭!我端了一大碗,可是饭送到嘴边却怎么也咽不下去。这哪里是什么蛋炒饭?米饭不够,混杂了一些苞谷面,还混杂着泥土的味道。以前我是不吃猪肉的,现在面临生死危难,我只能含着眼泪吃完了这碗饭。

饭后,我们开始准备晚上点篝火的木柴(地仍然在晃动,四周的山仍然在滚石头)。这时候,当地政府人员告诉我们:“粮食没有了!救援部队已经到汶川重灾区去了。没有受伤的人员必须向上撤离20多公里,受伤的留下(我们有一个脚伤,一个怀孕”)。我们自发组织第二次会议:我们不能丢下伤员,不能撤离。我们认为:余震不断,如果走就等于送死……大家意见出现分歧。

最后,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再三劝说下,我们决定留下两个伤员和一个陪护,剩下的全部撤离……

收拾行李的时候,由于我的徒步包比较轻巧实用,我又分担了另外五个人的东西。因有徒步经验,我让大家随身携带身份证,脚上穿两双以上的袜子。当地的羌族百姓给我们准备了饭团及饮用水。整理完毕后,我们分工合作,开始了最后一夜漫长的值班。

当地的羌族小伙儿送了我们一瓶壮行酒。我们一人一口喝了下去,感觉暖和多了。我对朋友说:“如果明天我死了你们还活着,一定不要告诉我的家人!”朋友们说:“别傻了!咱们要活着出去,咱们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天渐渐亮了,我们给当地好心的羌族老人留下了一点心意之后,列队站好,等待当地民兵队伍带队。

看着对面残破不全、随时可能垮塌的山,看着波涛汹涌的河水,大家什么话都没有说,好像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7点整,民兵队伍到了!

他们给我们简单的指导之后,我们就上路了!我们站在桥上向留在原地的伤员及羌族老人挥手告别,情景真像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去旧窑场参加战斗时在大桥上告别。

大家排着长队,人与人间隔3米开始慢慢行走。每一步都是那么小心,仿佛迈出去就再也迈不回来似的。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看着四周的山坡上,会不会有石头砸向自己的头顶。 

飞机从黄龙机场起飞,40分钟后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我们顺利地下了飞机,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救助者。

在我们前往成都市中心的阳光圣地宾馆时,看电视才知道这次地震的覆盖面积和伤亡人数……情况惨烈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

成都市同样余震不断,但震感明显要轻一些。我们购买一些衣物后,在巨大的疲惫下管不了那么多,就回宾馆休息了!P8-13

序言

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下午乘坐直升机抵达汶川县察看灾情。因为天气恶劣而无法降落的中国军方直升机已经在汶川县降落——这意味对这个一直无法与外界联络的10万人县城的救援行动开始得以进行……此前,成都军区司令对着电话下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向汶川进发!”

——路透社新闻

中国政府对地震灾害表现出的高效反应旨在让中国人感到安心,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它有能力应对灾难,有能力举办好北京奥运会。

——《休斯敦纪事报》

所有这些看到的和没看到的,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中国在进步,中国政府在进步,中国人的素质在进步,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升华。今天,我们可以说,在惨烈的地震废墟中站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法国《欧洲时报》

目前,中国人民正在执政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奋起抗灾。香港、台湾、澳门和海外的华人及团体,也都马上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显示出的超强凝聚力,凸显出这个伟大文明和文化的高尚精神、气节和境界。

——新加坡《联合早报》

很多志愿者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有人曾把他们视为追求物质和金钱的一代,不知道关心他人。如今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加拿大《环球邮报》

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俄新社网站

设立哀悼日,表明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

——《美国洛杉矶时报》

设立哀悼日顺应民心民意,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万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德新社

5月19日14时28分,地处祖国西部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上空,低回、呜咽的防空警报和汽笛骤然响起。“那一刻,我的心都揪在一起,泪水禁不住就流下来了。灾难太痛,但中国人是团结坚强的!”维吾尔族出租车司机买买提·依明说。

——天山网

后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茂县,什邡,这些平时和我们的生活根本不相关的地名,让我们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睛,让我们长久地沉浸在震惊和悲痛之中,让我们无比真切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原来如此脆弱——根本经不起一场天摇地动的折磨。

面对灾难,我们无言以对。面对灾难,我们只有伤痛和爱。我们的爱正在觉醒,我们的爱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组织,在民族共有的苦难中升华和凝聚。从现在,到以后,我们心中有爱,我们不离不弃。

南方的雨季一直没有停歇,但川北山区今年的绿树枝头,一定缺少了几种本来鲜艳的花朵。红的花,粉的花,白的花,在雨季到来以前黯然凋谢。灾难过去以后,中国有了一个沉痛的时光记忆:哀悼日。

我们在忧伤之中,对灾难中的人们说:你们就是我们。我们和你们一样疼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