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话奥运科技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黄超文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奥运科普类读物,主要以小故事的形式编写,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全书结合最新资料,分别从奥运场馆设施、奥运项目和反兴奋剂等不同角度介绍了科技在奥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是有关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应用情况),为奥运知识的广泛传播尽绵薄之力。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最新的资料,分别从奥运场馆设施、奥运项目、和反兴奋剂等不同角度介绍了科技在奥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是有关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应用情况),为奥运知识的广泛传播尽绵薄之力。

本书适合广大想知道更多奥运科技知识的读者阅读使用。

目录

1.径赛出成绩,跑道显神威

2.慢行道改造成就冠军梦想

3.用运动鞋制造的草坪

4.神奇的运动木地板

5.垃圾场上建起的奥林匹克公园

6.可自身采集能源的奥运建筑

7.匠心独运的开合式运动场

8.会呼吸的北京射击馆

9.任他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北京奥运场馆的抗震技术

10.屹立百年,雷打不动——北京奥运场馆的防雷技术

11.温柔似水、刀枪不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12.科技助北京打造奥运场馆“防火墙”

13.高科技为奥运村编织反恐“安全网”

14.变废为宝——北京奥运会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15.气候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16.气象科技助北京奥运“人定胜天”

17.智能交通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

18.田径赛场为何屡刮“黑旋风”?

19.中国“飞人”的发动机

20.科学训练抠出来的0.43秒

21.武装到牙齿的科技“密码”

22.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23.饱蘸科技的奥运服饰

24.电子计时留住1/1000秒的瞬间

25.科技与标枪成绩的演变

26.运动姿势改变世界纪录

27.刀锋上的奔跑:科学奇迹还是人的奇迹

28.奥运对运动员心理潜能的挑战

29.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如意金箍棒”

30.科学训练让小巨人功力倍增

31.姚明“出汗”也讲科学

32.篮球架上的科技

33.艾里尔博士带给美国女排的福音

34。小足球里的大乾坤

35.国球常胜的秘密

36.女曲“玫瑰”在北京奥运将更加娇艳

37.科技攻关助中国女垒冲击2008

38.中国网球称雄不是梦

39.百分之一秒的较量

40.皮划艇可望再续雅典之光

41.科研为国家射击队架桥铺路

42.中国奥运用枪诞生记

43.跳水之美闪耀科技之光

44.游泳运动员吃啥游得快

45.中国游泳兵团靠科技腾飞

46.自行车攻克关键夺奖牌

47.运动员赛时体能预报

48.体能类项目的科技突破

49.扬剑出鞘欲圆冠军梦

50.科技助我国技能类优势项目巩固加强

51.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助奥运健儿勇创佳绩

52.“快皮”争霸,锋芒尽显

53.奥运会与计算机技术的不解之缘

54.科技提升体育产品竞争力

55.日新月异的奥运摄像技术

56.低氧训练不再上高原

57.中草药的神奇作用

58.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运动食品

59.“飞人”与兴奋剂

60.兴奋剂的检测过程

61.兴奋剂家族的前世今生

62.高科技兴奋剂检测实验室

63.“肌肉电刺激器"给国际体育界出的一道难题

64.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高科技让基因兴奋剂无以遁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2.慢行道改造成就冠军梦想

在游泳比赛中,由于易受游泳池壁打回的波浪影响,第一泳道一直被认为是慢行道,在慢行道角逐并最终赢得奥运会冠军的选手可谓凤毛麟角。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紧张得令人窒息的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在半决赛名列第7的中国选手罗雪娟便被排在第一泳道出发。当人们都认为慢行道将使中国女选手梦断雅典时,罗雪娟一举打破传统观念,“慢行道上不慢行”,从出发起就一路领先,最终以1分6.64秒的成绩率先触壁,夺得金牌并刷新了奥运会纪录。慢行道驶出奥运冠军,一方面因为罗雪娟有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还有来自于高科技泳池设计技术对慢行道的不断改造。

说来难以相信,早期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地十分简陋: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开幕。由于当时还没有游泳池,游泳比赛的场地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为此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在皮莱乌斯附近的齐亚湾的冰冷海水里进行。

这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泳道堪称一绝,竟然是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泳道标记。并且泳距也未经测量,完全凭发令员的感觉进行估计。令人捧腹的还不止这些,比赛的方法更加令人惊叹。比赛组织方先用小轮船把运动员们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选手游回岸边。比赛对选手没有任何要求,无论他们泳姿如何,全凭他们自由发挥,最终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比赛那几天天气十分糟糕,气温骤降,海水温度很低,冰冷刺骨。一部分选手在这样恶劣的比赛条件下打起了退堂鼓,放弃参加比赛。有的选手则是下水后不堪忍受冰冷的海水,游了一阵又爬上来,半路打道回府。500米比赛有29人报名,而参赛的只有3人;报名参加1200米赛的有9人,游到终点时只有5人。

第2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在巴黎的塞纳河举行,第3届则是在圣路易斯的人工湖里圈出一片水域进行的,第4届是在田径场内的草坪上挖出的游泳池内进行的,陆上项目与水上项目共用同一场地。

为了统一比赛标准,1908年国际泳联规定:游泳必须在水池内比赛,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21米,深1.80米以上,设8条泳道,每条泳道宽2.50米,分道线由直径5~10厘米的单个浮标连接而成。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站在出发台上出发(仰泳除外),出发台高出水面50~75厘米,台面积为50厘米x50厘米。此后,奥运会的游泳场地就开始按照上述标准建造。

科技发展使奥运会的游泳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采用了减波游泳池。这种看上去与普通泳池没有区别的泳池,具有极强的减波能力。它能巧妙地将水面上的波纹引到泳池底部,再引出水池,最后又从底部流回水池,以减少水波对运动员的阻力。为减少运动员击起的浪花所产生的阻力,泳池周围修建的水沟深达60~70厘米,当水沟里的水满后,水会自动溢流到地下水箱。另外,游泳池中加宽的泳道和特别设计的分道绳都可消除部分水波,以保持水面的平衡。

2000年,悉尼为举办奥运会花费巨额经费修建了世界上最新型的“速泳游泳池”,这种游泳池能有效降低水对游泳运动员所产生的阻力。游泳池在平时是平静的,而在比赛中,各条泳道水波翻腾,对游泳运动员会产生阻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利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了游泳池中水的流动对运动员所产生的阻力。根据计算,运动员每游50米,池中产生的水流能将他们推离泳道达2米以上,这使得他们将为纠正方向花费更多的力气。悉尼奥运会游泳馆游泳池池壁和池底的进水阀为低速进水阀。这种水阀能使部分水流保持在水面以下,同时使池水保持最佳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影响运动员速度的紊流。另外,悉尼奥运会游泳池的边缘被设计成缓慢地向上倾斜状,以防止波浪打在外道运动员的身上。在这些高科技设计的帮助下,悉尼奥运会游泳赛场捷报频传,共打破世界纪录14次,是本届奥运会破纪录最多的赛场。  2004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泳池设计应用了更新的四边溢流格栅槽技术、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带有涡轮设计的泳道线技术等。带涡轮设计的新型泳道线是泳池产品改进史上的一次突破,大大提高了对波浪的吸收能力,这种新型的泳道线和溢流分布系统能使水面尽可能地保持平稳,使得所有的参赛者都在一个平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这种泳池与传统产品相比可以多吸收50%的波浪,成功地降低了临近泳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改扩建工程为了有效控制水汽的蔓延,专门设置了一套防止结露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是将第一排看台改造为水平风幕系统,阻止下部暖湿气流上升。改造溢水槽,将回风沟与建筑溢水槽结合,使回风气流抑制部分水面湿气流上升;从而起到除湿和防结露作用。二是天窗采用带保温夹层的阳光板、设置了引流槽,防止室内外温差较大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三是通过金属屋面的构造做法,提高金属屋面板的保温性能,降低层面系统的传热系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结露的可能性。

为了确保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水立方”泳池的水采用了砂滤一臭氧一活性炭净水工艺,全部用臭氧消毒。据介绍,臭氧消毒不仅能有效去除池水异味,而且可消除池水对人体的刺激。此外,泳池换水还将全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净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净水药剂和电力的消耗,可以节约泳池补水量50%以上。此外,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将采用防渗混凝土以防渗漏。

P5-9

序言

奥运铸就梦想科技推动奥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进程。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百多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没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就不可能产生;没有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和规模。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而且通过对体育领域的广泛渗透,迅速不断地改变着涉及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的所有层面,从运动服装、运动器材、场地设施、训练装备到运动员的技术诊断、体质监测、饮食营养、运动损伤治疗、保健康复,从举办奥运会的场馆建筑、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到奥运会竞赛的组织管理、气象预报、安全保卫、药物检测,无一不体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所谓科技奥运,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渗入到奥运会的每一项活动中去,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用最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有感于此,我们决定以“漫话奥运科技”为题,以小故事的形式编写一册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奥运科普读物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本书结合最新资料,分别从奥运场馆设施、奥运项目和反兴奋剂等不同角度介绍了科技在奥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是有关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应用情况),为奥运知识的广泛传播尽绵薄之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奥运科技却千头万绪、包罗万象,我们不可能把奥运中的每一项科技都介绍一遍,编写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对奥运科技知识的普及把科技奥运的理念和知识推向社区、推向每一位公民的初衷却并不会因此而打了折扣。

由于科普类读物本身包含的隐性知识,书中文字肯定有词不达意、不够通俗的地方;由于成书仓促,更主要的是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纰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黄超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