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荟萃了范曾先生多年来对老庄的精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老子心解和庄子心解两部分。
全书文章无不反映着作者对老子与庄子言论的心灵感悟。就如老子心解中提到和谐,宇宙的大智慧,要做到真正的和谐,首先要做到“内心的和谐”,和谐就是不争,不嗔,不怨,不怒。这是老子的古训,亦是作者对老子的心解。全书中老庄之辨论述最为详细,“小智间间”——惶恐;“大智闲闲”——痴愚!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天地淳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作者认为庄子孤芳自赏,视儒家为狂妄者,视墨家为不正者,即使对老子也赞许不多。
本书首次荟萃了范曾先生多年来对老庄的精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老子心解和庄子心解两部分。诗词歌赋、论文绘画,以丰富的艺术形态、图文互动地展示了作为艺术大家和国学家的范曾与老子庄子的心灵对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大哉,老子之道
【二】
宇宙,这无涯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来源于什么,老子说,它来源于“无”——“无,名天地之始”。
这是迄今无法有更高明于老子的一种玄妙的说法,倘若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哪里会有李白的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没有天地(空间),万物无所庇寓;没有光阴(时间),又何来匆匆的过客?那是什么呢?那是“无物”,老子称之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叫做“惚恍”。因为没有时间和空间,这“无状之状”,既没有上,也没有下;既无前也无后;既无光明,也无黑暗,那就是“惚恍”,那就是“无”。然而“惚恍”也有它自己构成的三要素,它存在着未来的可视、可闻、可抚摸的信息,“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它们比杨振宁先生讲到的可以捡起来的原子——那一根发丝上可排列一百万粒原子的体积还小一百万倍,这当然是我的猜测,然这猜测本身便有悖老子的学说,那原子的一百万分之一,还是一种体积,还是“有”。于是老子在提出“无”的概念同时,辅之以“有”,意思是“存在着,那是一种无的存在”。“有”和“无”两者是同一个来源而有着不同的名称,而“有”和“无”的共同的名称则是“玄”。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惚恍”中有着“玄”,它妙不可测,是一种“无的有”,这“无的有”中有什么呢?有“夷”、“希”和“微”(《老子·第十四章》)。
这“无”,我们试想它是“精神”;这“有”,我们试想它是“物质”。在老子的哲学之中,最具玄妙意味的是精神和物质合而为一,所以《老子》书也自称,这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我们已无法用物质产生精神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或者精神产生物质这种唯心主义观点去框定老子思想的范畴,他又不是二元论者,老子讲得很清楚,他们没有先后,是一个东西,只是名称相异,这里,精神即物质,物质即精神,它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玄”。
我们不妨设想这“玄”是一种什么形态的存在。不,这个问题本身又有悖于老子思想。“玄”没有形态,何谓存在?那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惚恍”,那是一种最彻底的空虚,归根结底是空无一物,那无中之有“夷”、“希”、“微”,也是一种最彻底的子虚乌有,总而言之是了无痕迹。
仅止于此吗?不,在那彻底的空虚中,在那绝对的静寂中,在绝对的空虚无形中,恍兮惚兮有了一些消息,一些动静,似乎里面有了一些幻象,有了一些事物(《老子·第二十一章》)。这时,只是在这时(注意:我开始用了“这时”一词。此前,是谈不上“这时”的,因为没有“这时”、“那时”的概念),这混成之物,才具有了实体的意义,它特立独行,不被神仙和上帝指挥着;它不停地运动,无所不至,往复延伸,周而复始,而绝无停止懈怠;它原来就是宇宙本体。这时,只是这时,宇宙的概念才产生,才有了空间和时间。这混成之物不啻为天地的圣母,化育繁衍,万物滋生。老子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因为一有固定的名字,它就执着于一物,就不是那变而不居的“常名”;如果道是可以明白讲出的,它就是具体个别的道,而不是那涵盖诸道的道(《老子·第一章》)。那么,我就给它一个字吧,叫做“道”;勉强地给它一个名吧,称它作“大”。那么,我们读后来的《礼记·礼运》讲的“大道之行也”,便是指的这“大”,或者“道”。那是宇宙的大道,它大不可方,深不可测,它无限伸延,无远弗届,而且还要回归——“归根复命”(《老子·第十六章》)。
至此,老子对宇宙本体的论述告一段落,我们不自觉地已经走进他博大深奥的哲学殿堂,他正静坐着,隐言忘机。对他,我们已有仰之弥高的深深敬意。
P4-P6
心解者,止言吾心所悟,不同诸笺之鉴,不同传书之洋。兴之所致,随感而发,择吾心以为人所详,人之所弃而述焉。虽不周于古训,不周于今论,然期间剖析,或有契老庄又有旨而黯然不彰者,此余所以不揣简陋以八万言成书之缘由也,然其间之差异龃龉恒为人所忽。殊不知庄子自傲,不惟视儒家为妄,视墨家为曲,亦吝于对老之赞许,惟闻其言说而悦之耳。书中有老庄之辨章述颇详,庄不赘。
八万言本艺史业谈中两篇今华东师大出版社独出此者或有深意在焉。
乙酉范曾于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