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醒世恒言(三言二拍)/中国古代话本之精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冯梦龙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醒世恒言》,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著。与其另两部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合称“三言”。冯梦龙,字犹龙,长洲人。

《醒世恒言》作为成书于明末的话本小说,它显示出文学创作上一些新气象。即对商业、商人的肯定和重视,扭转了以往文学作品的轻商偏向。作品不仅把商场作为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而且对商人进行了精心刻画,表现了他们的善良心地及美好品质。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巨商大贾,不但行为美好,而且都有圆满的结局。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小说,数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内容推荐

《醒世恒言》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俗称《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两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并且通过他自己的三篇序言以及他编撰的这些小说本身阐明了他自身对白话小说的社会意义、思想价值的深刻认识。经由冯梦龙加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使这些小说中不少篇章成为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之作!此书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有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其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谴责忘恩负义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情趣!

目录

卷一 钟离公怜情认侍婢为亲女

 高大尹重义娶孤女作儿媳

卷二 亲兄长成全两弟假分家

 三孝廉树立新风真让产

卷三 卖油郎温意偷慕花魁娘子

 王美娘真情觅得如意郎君

卷四 张委牡丹园里狠施暴力

 秋先长乐村中巧逢仙女

卷五 勤自励浪子回头从军

 大树坡义虎报恩送亲

卷六 王家三得假书荒废产业

 野狐四行诡计夺回天书

卷七 颜俊丑陋恳请表弟代作新郎

 钱青穷困充冒表兄迎娶娇娘

卷八 孙玉郎遵奉母命代姐出嫁

 乔太守成人姻缘鸳鸯乱点

卷九 朱多福生死夫妻情义

 陈多寿阴阳人鬼恩爱

卷十 刘老汉陌路助人情逾骨肉

 两小官雌雄兄弟义胜夫妻

卷十一 秦少游岳庙殿里察访佳人

 苏小妹洞房门外刁难新郎

卷十二 谢端卿无端误为寺僧

 苏东坡有意暗戏佛印

卷十三 庙官装神骗奸韩夫人

 冉贵侦察智访假神仙

卷十四 周胜仙多情大闹茶坊

 范二郎鲁莽猛打靓女

卷十五 监生贪淫遗恨非空庵

 和尚好色投身了缘尼

卷十六 潘寿儿错认情人受骗奸

 陆五汉误断奸情滥杀人

卷十七 过迁伤害人命乞丐外乡

 张郎婚娶淑女认舅陈留

卷十八 盛泽镇朱恩失金最后复得

 滩阙村施复遇险终于化夷

卷十九 程万里猜疑竟然举告发妻

 白玉娘忍苦意在成全夫君

卷二十 赵监生恶意陷害妹丈

 张廷秀真情救援生父

卷二十一 杨延和遇险遭毒手

 张淑儿运智脱杨生

卷二十二 纯阳子下界难以度道众

 吕洞宾飞剑未能斩黄龙

卷二十三 唐定哥贪淫偷奴遭伏诛

 金海陵纵欲滥情被杀身

卷二十四 杨广荒淫无耻行乐迷楼

 炀帝逸游不止丧身江都

卷二十五 白氏女留家中黑夜做梦

 独孤生回洛阳半途救妻

卷二十六 薛少府如愿变鱼魂游水界

 李八百预言成真死去活来

卷二十七 狠毒后母焦氏家里害人

 可怜孤女玉英狱中讼冤

卷二十八 吴衙内慕美色邻舟赴约

 贺秀娥动真情船舱践情

卷二十九 汪知县卑姿假敬贤士造冤案

 卢太学恃才真傲公侯进大牢

卷三十 房德夫妇将怨酬谢恩人

 床下侠客仗义锄杀奸徒

卷三十一 张俊卿梦中见贵人拜将封侯

 郑节度井下遇仙子生男育女

卷三十二 黄益之仗义徼灵玉马坠

 韩玉娥钟情成婚长安城

卷三十三 刘贵戏言十五贯酿成巧祸

 崔宁搭伴陌路女同赴黄泉

卷三十四 一文铜钱无故起争端

 十三条命无辜赴黄泉

卷三十五 亲兄弟贪心恶分父亲财产

 老仆人义愤辅成寡妇家业

卷三十六 朱秀士得红颜娶妾生独子

 蔡瑞虹遇贵人忍辱报大仇

卷三十七 太上老君三试公子

 杜家夫妻双登天国

卷三十八 李清七十寿诞勇探洞府

 道人七十二年再归人间

卷三十九 淫和尚贼谋骗奸子孙堂

 汪大尹巧计火烧宝莲寺

卷四十 马当神风送才子洪都府第

 王子安挥洒名篇滕王诗序

试读章节

卷一

钟离公怜情认侍婢为亲女 高大尹重义娶孤女作儿媳

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时人不解苍天意,枉使身心着意图。

话说近代浙江衢州府有一人,姓王名奉,哥哥姓王名春。弟兄各生一女,王春的女儿名唤琼英,王奉的叫做琼真。琼英许配本郡一个富家潘百万之子潘华,琼真许配本郡萧别驾之子萧雅,都是自小聘定的。琼英方年十岁,母亲先丧,父亲继殁。那王春临终之时,将女儿琼英托与其弟,嘱付道:“我并无子嗣,只有此女。你把做嫡女看成,待其长成,好好嫁去潘家。你嫂嫂所遗房奁衣饰之类,尽数与之。有潘家原聘财礼置下庄田,就把与他做脂粉之费。莫负吾言!”嘱罢,气绝。殡葬事毕,王奉将侄女琼英接回家中,与女儿琼真作伴。

忽一年元旦,潘华和萧雅不约而同到王奉家来拜年。那潘华生得粉脸朱唇,如美女一般,人都称“玉孩童”。萧雅一脸麻子,眼眍齿龅,好似飞天夜叉模样。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涂无色。况且潘华衣服炫丽,有心卖富,脱一通换一通。那萧雅是老实人家,不以穿着为事。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王奉自己也看不过,心上好不快活。

不一日,萧别驾卒于任所。萧雅奔丧,扶柩而回。他虽是个世家,累代清官,家无余积。自别驾死后,日渐消索。潘百万是个暴富,家事日盛一日。王奉忽起一个不良之心,想道:“萧家甚穷,女婿又丑;潘家又富,女婿又标致。何不把琼英、琼真暗地兑转,谁人知道!也不教亲生女儿在穷汉家受苦。”主意已定,到临嫁之时,将琼真充做侄女,嫁与潘家;哥哥所遗衣饰、庄田之类,都把他去。却将琼英反为已女,嫁与那飞天夜叉为配,自己薄薄备些妆奁嫁送。琼英但凭叔叔做主,敢怒而不敢言。

谁知嫁后,那潘华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父亲累训不从,气愤而亡。潘华益无顾忌,日逐与无赖小人酒食游戏。不上十年,把百万家资败得磬尽,寸土俱无。丈人屡次周给他,如炭中沃雪,全然不济。结末迫于冻馁,瞒着丈人,要引浑家去投靠人家为奴。王奉闻知此信,将女儿琼真接回家中养老,不许女婿上门。潘华流落他乡,不知下落。那萧雅勤苦攻书,后来一举成名。直做到尚书地位,琼英封一品夫人,有诗为证:

目前贫富非为准,久后穷通未可知。

颠倒任君瞒昧做,鬼神昭鉴定无私。

看官,你道为何说这王奉嫁女这一事?只为世人但顾眼前,不思日后,只要损人利己。岂知人有百笄,天只有一笄。你心下想得滑碌碌的一条路,天未必随你走哩,还是平日行善为高。今日说一段话本,正与王奉相反,唤做《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这桩故事,出在梁、唐、晋、汉、周五代之季。其时周太祖郭威在位,改元广顺。虽居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四方割据称雄者,还有几处,共是五国三镇,那五国:

周郭威 南汉刘晟 北汉刘昊 南唐李鼻

蜀孟知祥

那三镇:

吴越钱缪 湖南周行逢 荆南高季昌单说南唐李氏有国,辖下江州地方。内中单表江州德化县一个知县,姓石,名璧,原是抚州临川县人氏,流寓建康。四旬之外,丧了夫人,又无儿子,止有八岁亲女月香和一个养娘随任。那官人为官清正,单吃德化县中一口水,又且听讼明决,雪冤理滞,果然政简刑清,民安盗息。退堂之暇,就抱月香坐于膝上,教他识字,又或叫养娘和他下棋、蹴趵,百般顽耍,他从旁教导。只为无娘之女,十分爱惜。

一日,养娘和月香在庭中蹴那小小球儿为戏。养娘一脚踢起,去得势重了些。那球击地而起,连跳几跳,的溜溜滚去,滚入一个地穴里。那地穴约有二三尺深,原是埋缸贮水的所在。养娘手短,揽他不着,正待跳下穴中去拾取球儿。石璧道:“且住!”问女儿月香道:“你有甚计较,使球儿自走出来么?”月香想了一想,便道:“有计了。”即教养娘去提过一桶水来,倾在穴内,那球便浮在水面。再倾一桶,穴中水满,其球随水而出。石璧本是要试女孩儿的聪明,见其取水出球,智意过人,不胜之喜。

闲话休叙,那官人在任不上二年,谁知命里官星不现,飞祸相侵。忽一夜仓中失火,急去救时,已烧损官粮干余石。那时米贵,一石值一贯五百。乱离之际,军粮最重。南唐法度,凡官府破耗军粮至三百石者,即行处斩。只为石璧是个清官,又且火灾天数,非关本官私弊,上官都替他分解保奏。唐主怒犹未息,将本官削职,要他赔偿,估价共该一千五百余两。把家私变卖,未尽其半。石璧被本府软监,追逼不过,郁成一病,数日而死。遗下女儿和养娘二口,少不得着落牙婆官卖,取价偿官,这等苦楚,分明是: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却说本县有个百姓,叫做贾昌。昔年被人诬陷,坐假人命事,问成死罪在狱。亏石知县到任,审出冤情,将他释放。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一向在外为商,近日方回。正值石知县身死,即往抚尸恸哭。备办衣衾棺木,与他殡殓。合家挂孝,买地营葬。又闻得所欠官粮尚多,欲待替他赔补几分。怕钱粮干系,不敢开端惹祸。见说小姐和养娘都着落牙婆官卖,慌忙带了银子,到李牙婆家问要多少身价。李牙婆取出朱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到判了五十两。却是为何?月香虽然年小,容貌秀美可爱。养娘不过粗使之婢,故此判价不等。贾昌并无吝色,身边取出银包,兑足了八十两纹银,交付牙婆,又谢他五两银子,即时领取二人回家。李牙婆把两个身价交纳官库。地方呈明石知县家财人口变卖都尽,上官只得在别项那移赔补,不在话下。

却说月香自从父亲死后,没一刻不啼啼哭哭。今日又不认得贾昌是什么人,买他归去必然落于下贱,一路痛哭不已。养娘道:“小姐,你今番到人家去,不比在老爷身边,只管啼哭,必遭打骂。”月香听说,愈觉悲伤。谁知贾昌一片仁义之心,领到家中,与老婆相见,对老婆说:“此乃恩人石相公的小姐,那一个就是伏侍小姐的养娘。我当初若没有恩人,此身死于缧绁。今日见他小姐,如见恩人之面。你可另收拾一间香房,教他两个住下,好茶好饭供待他,不可怠慢。后来倘有亲族来访,那时送还,也尽我一点报效之心。

P1-3

序言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创作与流传,可谓源远而流长,它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形成听者广泛、读者众多、深受欢迎的喜人局面。“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佳作灿若明星,闪烁其间,流传人口,传誉后代,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时期,在我国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引人注目的受人喜爱的职业——“说话”。“说话”是一种民间的技艺活动,“说话,,的艺人们以讲述听众喜闻爱听、波澜起伏、情节复杂的故事来招徕听众。从事这种职业的艺人当时被人们称为“说话人”,他们讲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被称为“话本”,这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最初形态。

据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记载,“说话”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悄然出现。隋代的侯白因为擅长“说话”,引人注目,受到欢迎,因而其“所在之地,观者如市”。他的顶头上司杨素常常强他为自己“说话”,“从旦至晚始得归”。杨素之子杨玄感也常常要求:“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代的宦官头目高力士曾经为“移仗西内,,的t·太上皇”唐玄宗“说话”。而德宗、宪宗时期的官僚韦绶,罢官后则成了说书消遣的“积极分子”。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白行简也曾让说书艺人演说《一枝花话》,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有“光阴听话移”的描述,并在其下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这里的“话”就是“说话”,而《一枝花话》即当时名闻遐迩的名妓李娃的故事,后来元稹和白行简分别撰有《李娃行》、《李娃传》传世。历时十二个小时都没有“毕词”,可见说话内容的精采丰富,情节的曲折起伏。清代末叶发现的大量敦煌遗文中,其中不少是唐五代时期的变文,其变文《韩擒虎话本》、《庐山远公话》等亦应该属于“说话”之列。

但隋唐时期的“说话”活动,主要活跃在官僚集团和文人阶层之间,很少涉及民间,普通的市民尚没有参与进来。时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以手工业主、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对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在一些公共场所出现了以文化娱乐为职业的艺人群体,其中自然也包括讲说故事的“说话人”。而同一故事在不同场所、不同时日里反反复复演说,不少“说话人”常常将故事的梗概记录下来。依据这些故事的梗概,“说话人”在讲说故事时再临场发挥,加上许多与此相关相近的内容,以加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招徕更多的听众,某些“话本”也在这样不断修改、陆续补充中形成成熟的公认的本子。与唐代的“说话”有所不同的是:宋代的“说话人”和他们的听众,大多属于市民阶层;“话本”的内容,也大多与市民生活有关,无一不为市民阶层所关切所熟悉所理解所喜爱。

元明两代,戏剧悄然兴起,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逐渐吸引了市民的兴趣。而印刷术的普及与推广,又使“话本”找到了继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把“话本”印刷成书,成为有阅读能力人们享受文化娱乐的精神食粮,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更广的范围内传播,而这种情况则引起了更多文人的注意。他们收集、加工原有的“话本”,将它们整理成篇成集,进而模拟“话本”进行新的创作——虽然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拟“话本”的,但它们已经不再是仅仅供“说话人”“说话”时依据的“底本”,而主要是供读书人茶余饭后案头阅读的读本。这种读本,被后世称作“拟话本”。

可以这样说,隋唐宋元时期是话本小说的萌发产生期,它一登上文学的舞台就引起了众多听众的注意与欢迎。而明清时期是话本小说的发展繁荣期,它的作者队伍进一步扩大,除了一般的“说话艺人”以外,一些文化素质更高的文人也参与到话本小说的创作中来。作品数量越来越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主要的是“话本”的听众迅速扩大,成为广大市民阶层普遍认同的文娱活动。此后话本、拟话本的写作演变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与长篇小说一起,形成久盛不衰的可喜局面。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短篇话本集,是《京本通俗小说》(此说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和嘉靖(1522—1566)年间洪椴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虽然它们已经残缺不全,但从幸存下来的篇目中,还可以想见当时“话本”的大致情况。天启(1621—1627)之际冯梦龙广泛收集、改写宋元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编成了《古今小说》(后来改称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世人简称其为“三言”。此后,“拟话本”相继问世,其中以凌濛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后来改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知名。它与“三言”被公认为我国“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冯梦龙,江苏苏州人,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清代顺治三年(1646)谢世。《苏州府志》有一段简单的记载:“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早年读书应举,同时出入青楼酒馆,对下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是当时进步的政治文学团体复社的成员之一。著作甚富,有包括“三言”在内的《冯梦龙全集》存世。凌濛初,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八年(1580),崇祯十七年(1644)呕血病故。历官上海县丞、徐州通判等职。著作不少,以《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人知。

编入冯梦龙“三言”与凌濛初“二拍”中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精粹之作,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社会上“乱民”和绿林好汉的行径、朝廷里忠奸斗争的剪影、地方各级贪官污吏对“子民”的盘剥、社会恶势力对善良百姓的欺压,也有家庭内部婆媳反目、兄弟失和、败子回头的叙述,也有科举制度下书生一举登第、门生报恩的描述,还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奇奇怪怪的骗术、曲曲折折的巧合、令人叹息不已的妓女故事,更有男女情爱、婚变奸情、谋夫杀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大缩影、活写真、万花筒。而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物对话的表达里,往往各具艺术特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其中尤以《王三巧迷情私通陈大郎 蒋兴哥续弦重会珍珠衫》、《李公子受惑转让风尘女 杜十娘遭弃怒沉百宝箱》、《孙玉郎遵奉母命代姐出嫁 乔太守成人姻缘鸳鸯乱点》、《顾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最为人知。

当然就某一单篇的话本来说,它的容量无论如何无法与众所周知的长篇小说,诸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相比,犹如单独一丛艳丽开放的鲜花与。一棵繁花累累的大树相形。但如果将两百来丛品种各异的花树集中在同一个花园之中,它们颜色各异,姿态有别,异香扑面,我们相信人们欣赏的脚步与欣喜的眼光同样会留恋其间,发出欢呼不已的赞叹,而冯梦龙与凌濛初为我们提供的“三言”、“二拍”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学花园。如果我们再推而广之,将我们年前推出的《新“三言”“二拍”》中二百丛色彩各异的花树也加入进来,那末这座文学花园将更加繁花似锦,更加灿烂夺目,更加引人注目。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三言”与“二拍”的某些篇目在思想内容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样的缺陷,如封建的纲常伦理、佛教的生死轮回与因果报应等等糟粕,我们整理时无疑应该恪守尊重原貌的原则,不作任何改动,但今天的读者阅读时却无疑应该取批判的态度。色情描写是古代白话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三言”与“二拍”自然也不能例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个别阶层的精神境界与思想追求,而它又往往与整个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编者意在“劝戒”,起到“淫者贞,薄者敦”的效果,显然无法遽然割裂。这部分文字含有难于剔除的封建性糟粕,也请读者注意批判阅读。

我们整理校点之时,《喻世明言》以天许斋本为底本,《警世通言》以兼善堂本为底本,《醒世恒言》以叶敬池本为底本,而《拍案惊奇》、《拍案赞奇》则以尚友堂刊本为底本,参照已经面世的其他各种版本,同时也吸取了王古鲁、章培恒、魏同贤、谭正璧、石昌渝等众多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对于原来《二刻拍案惊奇》中第四十篇“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不属于话本范畴的问题以及第二十三篇与《拍案惊奇》中第二十三篇《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完全重复的问题,我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缺乏足够的根据,不敢贸然处理。还有《二刻拍案惊奇》中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以及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梅香认合玉蟾蜍》两篇是否从《二续惊奇》移入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也不尽一致。因此以上问题只能随同众议,存留原貌,不作处理。

为省篇幅,对某篇在不同版本中的异文,以底本的文字为主,个别地方择善而从,不再另出校记。讹误衍夺之处,力求以他本补足、改正,无法补正的则重原貌,或以缺字符号“□”表示,衍文予以删除以畅文意,也方便读者阅读。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丛书成书于数百年之前,又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因此遣字造句的风格不尽相同,今天无法加以统一,更不能以近年规定、当今通行的汉语规范化来强求前人,这样做反失原貌,幸请读者垂察见谅。

我们去年曾经选编校点《新“三言”“二拍”》丛书,在不包括“三言”“二拍”在内的话本、拟话本中选编二百篇,组成《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叹奇》五册,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上海大学出版社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又推出了《“三言”“二拍”》丛书,它们是我们和出版社策划的总体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互为呼应,遥相配合,使广大读者通过这两套丛书,对中国的话本、拟话本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但关于《二刻拍案惊奇》书名的处理颇费踌躇,最后不得不以《拍案赞奇》代替,这样这两套十本书才能前后统一,互为照应。我们这样做,既有不得已的苦衷,同时也有我们自己的根据:就以“三言”为例,“三言”的第一本原来命名为《古今小说》,但随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相继出版,《古今小说》后来更名为《喻世明言》。“二拍”的情况也是这样,《拍案惊奇》后来也曾经因为《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而更名为《初刻拍案惊奇》。我们这样的处理,幸请广大读者的理解,也望学术同仁的认同。

《新“三言”“二拍”》丛书出版的时候,由于丛书各篇选自不同的集子,各种集子的篇名也不尽相同:有的以“卷”为单位,有的以“回”为细目。有的单句出目,有的双句标题,也有的以词组为题。当时根据体例一致的需要,所有篇目一律称“卷”,其下标示在本书分册中的序数,而标题根据各篇内容另行拟目,一律以双句出题。这种体例的要求同样在处理《“三言”“二拍”》丛书的时候遇到了新的困难,“三言”的篇名是单句出题,而“二拍”的篇名则是双句出目,为了本丛书的统一,也为了与《新“三言”“二拍”》相一致,我们不得不承袭《新“三言”“二拍”》的体例要求,根据每一篇的具体内容,重新拟定“三言”部分的每卷篇名,而“二拍”中如《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等个别篇名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这样做,并非出自独家的杜撰,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先例,如清代李渔《无声戏》的十二篇小说,分别有单句出题与双句标目两种不同的版本,如第一篇,一作《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一作《美妇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第二篇《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一本又作《清官不受扒灰谤 义士难伸窃妇冤》,其他各篇无不如此,也许是当时的出版者为了与《十二楼》、《连城璧》双句出题的篇名保持一致的缘故吧!我们改动“三言”的篇名之后,为了让读者对原来篇名有所了解,特地在每册书的最后,附录了本书《新旧篇名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为了统一全书的标点风格,根据作品的实际,按照我们的理解,所有篇目都由我们自行标点与重新分段,需要在这里特别说明。如果有疏误之处,理应由我们自己负责。同时恳请海内外专家与广大读者,对我们某些分段的不当与个别标点的失误不吝赐教。

另外,我们将本来搁置在原刻本书前或卷前的插图,以每卷两幅的方式移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图文并茂其间,有利于读者欣赏。而原来就没有插图的十五卷文字,则影印三十幅相应的书影附置其中,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同时我们将所有插图都按比例缩小了尺寸,改成微型插图,以节省篇幅减轻读者的负担。而在每本书的最后,我们还附录了与“三言”“二拍”相关的材料,以方便读者对本丛书的进一步了解。

我们在工作中曾广泛吸收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受到不少学者的真诚帮助,包括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内的各地图书馆的同志提供了各种便利,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姚铁军编审和总编辑助理、该书责任编辑李旭副编审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无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多年的工作中,家人在各方面给予支持,也参加了部分的工作,没有他们的全力合作,完成这样的工作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理应在此一并提及。

吴伟斌

2009年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