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人独自上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燕燕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润发、斯琴高娃、赵薇主演,《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作者十年沉淀作品结集,倪萍,倾情推荐!

《女人独自上路》是国家一级编剧燕燕的散文作品集,收入本书的文章,是作者将过去出版的两本散文集精选并加入近年来部分新作。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

内容推荐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她的散文笔锋触及面异常广阔,你可以看到对生命体验的丰富心灵,有对人文精神的独特见地,还有爱情、亲情、生与死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思考;其中又贯穿着作为殳性与多舛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目录

女人独自上路

“漂流”的青春

女人梦呓

盼信的日子

不再守望

无人倾听

女人有心事时

致一个人过日子的女人

不要只等玫瑰花

情人密码

爱情的幸运搜索

只要活出真性情

人生最大的妥协

女人心灵的空间

过日子的情绪

一个离婚代理人的困惑

没人对你说抱歉

关于爱情的三言两语

咖啡不加伴侣

女人的情调

闲话

什么事都难得倒

生命需要感动

家园渐远

当心猫眼儿

出航与归港

寻找话题

狼和羊的故事

夏威夷的新娘

只等那声祝福

可玩赏的痛苦

妈妈是一棵树

无乡可愁

有一种叫节日的心情

布衣与时尚

惧怕贝多芬

只是偶尔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活得不尽兴

逃避成熟

帮妈妈找“家”

穿错半生

家教的“家教”

呵护共处的时光

童说新语

爱情急行军

爱惜羽毛

也说重逢

诗化生活

味道女人

孤独是一种尊严

寻找透明

绣衣

灵性的芬芳

漂泊的闲情女子

牵不到你的手

与马共舞

爱是勇敢的承担

拒绝美食

墨尔本的阿妹

惹祸

桃花灿烂《安魂曲》

因祸得福

远离风花雪月的事

微笑

试读章节

女人独自上路

我爱上路,更爱独自上路。

因为有着拔腿就走的性格与职业。

第一次离家出远门,还是个不满14岁的女孩。时值1969年文化大革命,全国沸沸扬扬,爸爸妈妈旱被揪斗关押,哥哥姐姐全都上山下乡,家中好不凄凉。我那时脑中没有人间烟火,心海里只有白云轻风。对于上海以外的广大天地,满以为是儿时描红模字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情画意。这次去东北,很有一点儿逃难性质——无书可读、无家可住,空房子里只有我一入夜夜对着没有玻璃(被砸烂了!)的窗子望星空。再卑微的人也渴望轰轰烈烈。我并不觉得自己去东北投奔父亲的老战友有什么风险,有什么可怜。就决定走,就收拾了小提包,就跑到上海北站了。没有亲人送行,至少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亲人送行的我很惹眼。火车站台上每天都挤满了送行的老老少少,在锣鼓喧天红色标语口号中伴随着温柔的泪珠、伤感的话別。庞大的“知青”队伍理直气壮地、毅然决然地在挥手奔赴一一尽管不知奔赴何方。在我,于火车站这种气氛中,也觉得似乎是有摆脱与奔赴,很豪迈悲壮的样子,脸上显得兴高采烈。站台上一位送女儿上路的老妈妈,抹着眼泪问:“妹妹,你一个人哟,可怜!”我当时瞪大对人世万物欣赏与热情的眼睛回答:“没关系,锻炼嘛。”

然而,在火车开动的瞬间,却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漫过胸中、喉咙和眼睛。

最难忘的是列车一路无水供应,热水生水均不侍候,名副其实的“火车”。迢迢千里之途,旅入饥渴难耐。于是,每到一站,人们就蜂拥冲下去找水自救。车到徐州站时,我从窗口伸出头去看风景,想看看这座《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军事重镇什么模样。谁料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不知从何处飞来嗖嗖的子弹从人们耳边擦过。车站上一片混乱,那情景使人想起早期黑白片描写的旧社会。原来是此地派系武斗遗风不衰。吓得我们车厢里的人全都匍匐在地,列车也像逃命般地弹出了徐州。

待到惊魂甫定,才发现车窗玻璃果然被流弹洞穿一孔,偏巧打在我欣赏历史名城探头探脑的位置。顿时变色,细胞里充满恐惧感,恨不能立即奔命回家。回家?家在哪里?何况身上仅剩12元钱。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欲哭无泪。初次上路,陡然使我长大了几岁。

虽然,上路射我不知我将何往。

没有目的,我已经在路上了。

也许,第一次千里独行,就注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框定了独自上路漂泊的生命轨迹。

如果说14岁上路是出于无奈,那么,此后岁月里的每一次上路都是因为我爱。对大自然和人世间一份遏制不住的好奇心。二十几年来,走南闯北,踏名山大川,还跑过世界屋脊西藏。梦想这辈子要在地图上不断地“扫盲”,如果条件许可,我甚至想去北极去南极大陆看看。

旅行,总有一种对奇遇的期待与喜悦。自然对旅行中各种交通工具都乐于尝试。飞机、车、船享受的是速度;牛、马、毛驴、自行车则是原始质朴的韵味了。对一切境遇都带有欣赏的成分,平淡的旅行往往会因此而增色。多少次在路上,我们的交通工具途中遇险,山神保佑终干又化险为夷。事后与朋友谈起时虽心有余悸,但却有几分炫耀几分得意溢于言表。

旅途上的一切都将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经历。

经历也是一种文化。

“出门无侶漫看书”固然是一种闲雅的趣味。然而,我更向往“狂歌走马遍天涯”的豪放潇洒。人大概都有想要无拘束地奔向一片空无的欲望。在路上,我便可以寻到片刻最放任、最自由、最真实,能想我自己所想,做我自己想做的自我。一个人要走就走,要停就停,要疯狂、要懒散全凭情绪,全凭即兴闪动的灵感。即便是精力衰竭,穷山恶水间,吃遍千般苦,我也会有教徒似的灵魂解救之感,心里有了真正的休息和宁静。

朋友说我是“游牧型”女人,对于上路太痴迷。我说这世界有许多“禁区”,大自然与人生留给我们平凡小人物的皆只剩保留地而已,若再不神游,就太对不起造物主了。当我能走,我决不停伫;当我享有活跃的生命力,我决不错过。

我承认女孩和当妈妈的女人对于独自上路的感受差別很大。从少女到女人这段路程可以说是亦真亦幻走向光天化日。

恋爱时节情感世界犹如一张大网,总在捕捉总在过滤,不是网住对方便是被他网住。这时独自上路的女人,不计较中途的长短艰辛,在意的是聚散离别的形式与内容。长亭相送能够入诗入画,刻骨铭心,小站泪別也要载人日记书信。而婚后当了妈妈,情感世界变成一根绳子,绳子那端牵着的是“家”的实体,是抛却在幼儿园里的小儿子。这绳子紧紧牵绊你的心和腿,绵绵悠长。恋爱时上路,男人煞费苦心从不会让你在站台上受冷落,结婚后先生却早已习惯女人独自上路,把离别的仪式简化或干脆省略去了。他对女人在旅途将会遇到什么都漫不经心。此时,你会落寞惆怅地想到:女人应当留在家里,何必去奔赴什么……

恋爱时拔腿就走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节奏。单纯得可以完全不计较功利目的,超脱得无情。婚后若想拔腿就上路,需要勇气。单是宝贝儿子的哭声如战鼓催征般逼人加快节奏早日还家。不再放纵上路去奇遇去冒险的浪漫情怀,生怕有个三长两短的对不起骨肉。那年秋季赴高原西藏采访,行前不仅选择了良辰吉日,而且郑重其事立下遗嘱,以防不测。不为财产,关键是对儿子的监护抚养的牵挂,还有若真成为“植物人”,坚决要求“安乐死”。更何况,浮华世界,不仅仅有对物的安全系数之忧虑,更有“路人”的无端骚扰。看来古往今来的女侠,全是被逼出来的胆量与气魄。

人在旅途,格外注意每一个车站,因为有了站台,便有了浓缩的生离死别与没有尽头的纷乱思绪交织的凄凉。站台是一个句子的段落。一个标点符号,一阕乐曲的休止间隔。年幼时特别喜欢坐始发车,喜欢到终点站,很怕因故被大人孤零零地抛在陌生的小站上。现在终于了悟,这其中并无任何区別,人生如旅,大家不约而同地奔赴一个人生终点。独自上路的何止是女人?

其实,不仅是爱旅行,在路上或多或少地可以暂别寂寞。享受孤独。阅尽人间春色,世间沧桑,在你所厌倦了的烦嚣、机械的世界寻求灵魂孤独,实在是一份享受。当生活琐事、烦恼无法释怀,女人在泥淖中拔腿就逃,把握自己的时间与兴致,定会有“出门一笑大江横”的豁然开朗,意兴风发。

只身行旅,最注重的是友情。婚前婚后都不可改变的是这份先天的情怀。天下知己朋友,聚散无常,便格外珍视人间这点值得动心的美。人,总难免让自己从一个陌生投向另一个陌生,陌生的是人间灯火,而那一想起就令人热泪盈眶的友谊却伴随你走完生命的全程。

自14岁起,我的眼前总是摇曳着心酸不已的冬夜孤灯。女人独自上路,无论她怎样义无反顾,怎样具有现代的潇洒,总有着更深的悲凉与无奈。

在路上,不会因为彼此都是独自赶路就变为同伴。内心深处,时时低回着寥落苍茫的呼唤:请与我同行!

为什么我总是缺少同龄人那种把世界看得颇为透彻的怡然与淡泊?或许我走的略还太短。经历的沟沟坎坎还太少,品尝的人生悲苦还太淡。

仔细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世界,繁华又荒凉,很大又很小。女人,要继续独自走下去,走出有声有色的足迹。

P1-5

序言

此心安处

收入这本书的文章,是我将过去出版的两本散文集精选并加入近年来部分新作。女人独自上路,带着一支笔上路。边走边看,边走边写,在磅礴而至的喧嚣和花香里,我思考,我自省,静观人世。

我是编剧,编剧之余写长篇小说,常常处于从一种文体转换到另外一种文体的写作状态中。我多年来见缝插针地写作,尤其热爱散文。我认为任何艺术、话剧乃至小说都有形式的戒律,都要将你的人生照着它的样子削足适履。散文不是,散文更加自由地接近于真实自然的感情表达,如果说写剧本是带着镣铐跳舞,并且还要考虑未来演出呈现“预谋效果”,散文则是自由的,它可以让人从激情的潜流中整理心灵中那些瞬间快乐和忧郁的碎片。

文字如人,活在时代和大众面前,你的文字就是你的世界、你的面貌。戏剧和小说创作可以虚构,可以体会深刻的人生哀痛,塑造人物重大的感情状态,也有可能创造文字的宫殿。作家可以跳出来,成为人生戏剧的旁观者、鉴赏者。而散文所挥洒的文字碎片,哪有空隙掩饰自己呢?散文没有虚构和伪饰的地方。散文没什么东西好隐瞒的,散文文字的背后一定是晶莹剔透的明亮。

明亮,是指内在品质,是指心灵的色彩。我希望人们看到的是丰富中的单纯与高贵。无论男人女人,写作的文字与做人的准则相同,可以风格多样,有长短深浅的差异,有古典现代味道之别,可以浅显甚至稚嫩,但必须具有明亮和高贵的气质。

在浊世中丧失自我的女人,不可能明亮和高贵。一个没有思想和文化追求的女人是不可能明亮和高贵的。没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没有宽厚与慈悲为怀的文字底蕴,追求明亮和高贵的气质断不可能。

我是从写作中享受大恩大惠的女人。

感谢写作,文学艺术是为痛苦的人寻找一条逃走的生路。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作为单身母亲,在事业和生活的两座大山中奔跑,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说。孤独是一种常态。独自上路是一种习惯性的常态。三十多年来,作为军旅作家,打起背包就出发,我走遍了中国版图上的大多地方。风里雨里地奔走,除了儿子,没有人倚门翘首企盼我回家,递给我一杯滚汤热茶……

写作须臾不曾背弃伤害过我。我坚定地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前行,不受外物所诱惑,不因困顿缩手退步,不曾被绝望无助所打垮,委顿于粗鄙流俗。因为我崇尚明亮与高贵的灵魂,我为自己保持必要的清高这一份坚守而感到自豪。

创作给我带来了欲仙欲死的大欢喜,还有无与伦比的充实、自信与尊严。正如苏东坡讲过“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样的意思,密尔顿表达的是“心是安心立命的处所”,心,既是精神,也是芬芳的灵魂之寄托。

所以我一直深深感恩,庆幸我能健康宁静地写作。如果此生我不写作,我根本不知写作这码事儿,我经历和记忆里那些弥足珍贵的事和人,将会怎样盘桓在我内心深处不得托生,甚至与肉体腐烂,化为尘土?

走在路上,尽管也有很多壮阔与奇迹,我发现身边这个世界渐渐变得高速度,低美感,有情节,没情怀,有人为,无天然,越来越没有了诗意,越来越变得暧昧,缺少了明亮与高贵。然而我们决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

印象深刻的是,曾经在读书笔记上记下一位作家的话:“年轻时常把最好的条件使劲儿让众所周知,而中年会把最明显的炫耀覆盖以免遭忌妒,待老年时优缺点都已不足为道,只希望皱纹带给自己智慧,最后一口气能够吹透人生。”

佛教上讲:没有福报的人叫“贫”,没有智慧的人叫“穷”,一个人能活到最后一口气吹透人生的智慧,那是境界。当我于繁华世界中从容不迫,怀着对写作的无限喜悦而生活着,就是天下最最富有而充实的女人。

岁月静好——我喜欢这几个宇。水静流深,更是我喜欢的。尽管我不喜欢独自上路,但我会保持我的幻想与憧憬,力争走得色彩斑斓。

书评(媒体评论)

燕燕从来就没有独自上路。她心里有许多伴儿,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我也是她的一个伴儿,可惜燕燕很少带上我们,她享受独自,独自地、从容地在天上飞着。你稍稍留心就能看见她。独自上路的女人有着别样的精彩。

——倪萍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她的散文笔锋触及面异常广阔,你可以看到对生命体验的丰富心灵,有对人文精神的独特见地,还有爱情、亲情、生与死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思考;其中又贯穿着作为殳性与多舛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徐怀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