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心理亚健康是“轻度身心失调"的表现,诸如出现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无异。如果让这种“心理失调’’持续发展,长时间的心理亚健康则会引发躯体亚健康,甚至可能会发展成某些心理与身体疾病,造成实质性的健康损害。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要直面现实,乐观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节、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如果感到自己情绪有波动,可以及时根据具体表现症状加以自测。如自测结果证实自己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就要学会让自己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学会主动为自己的心理航程掌舵,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谁动了“我”的健康?是我们自己!谁给我们健康?健康靠自己!走出心理亚健康,走出健康第一步。
心理学家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有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本书介绍了最常见的几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抑郁、焦虑、恐惧、失眠、健忘、易疲劳等,并对每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从表现、测试、防治建议、食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深入浅出,所介绍的疗法易学、经济有效,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2.让自己快乐起来
(1)爱心施于人,友善对待人。
爱心是实现健康和幸福的唯一源泉,健康首先从“心”做起,爱能使人健康,善可让人美丽。爱心包括理解、善良和对别人的神圣个体的尊重,对别人的爱和善意越多,反馈给你的爱和善意也越多。如果你伤害别人的自尊,你就得不到善意的回报。人拥有爱心,在别人心中就很崇高,就受欢迎,就会受到他人的敬重。你本人也就很有魅力,也特别风光,也能感受到温馨和快乐。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得到认可,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如同你的感受一样,认为自己是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当你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时,你心中就会尊重他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一种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种快感,而这种感觉又会对内分泌产生积极的作用,对自己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人的胸怀宽广,体现精神境界纯净而高尚。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与人交往常常淡漠甚至于冷漠,为了些微不足道的琐事而生气、激动、恼怒,甚至暴跳如雷,这种恶劣的情绪是对身心的最大摧残,即使再好的营养补品、最佳的健身锻炼,也无法使人得到健康。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
(2)换个角度找寻快乐。
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多面性,总是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容易丢失快乐;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方向去看,也许就能找寻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拥有不变的快乐。有位诗人说得好:忧愁的眼睛到处看见凄凉,欢笑的眼睛到处看见光明。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当你转过身来时,你会发现太阳就在你面前,原来这是如此阳金光灿烂的一个世界。
(3)学会记忆与温习快乐。
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控病能力。
若你有时感到不快乐,那么你不妨学会通过写日记记下你一天中所发生的快乐的事情;而且即使你没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也不要紧,只要准备个小本,最好是卡通一点的,记下每天的快乐心情和使你快乐的人物和地点,不开心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让以前的快乐来驱赶现在的不快,记住千万不要将不愉快的情绪留到第二天,让第二天仍以一个不快乐的情绪开始。
(4)享受音乐。
心情不快或辛苦工作后,不妨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让自己陶醉于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也会帮你放松心情、减轻疲劳,带给你不可思议的美妙感受。
(5)用鲜艳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
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爱美的女士。每天用色彩鲜艳靓丽的服装打扮自己,会有助保持良好的心情;尤其是当你不开心的时候,鲜艳的颜色、漂亮的服装更会有助于心情的改变。
(6)多参加社交活动。
很多抑郁者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孤独,因此当你的孤独感较多时,不妨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交一些朋友,多与他们来往,从与朋友的交往中寻找和增加快乐的感觉。
3.积极参加运动
美国加州一个科研小组在对1800名男女跟踪观察18年之久后发现,不运动者患抑郁的危险大大高于体育锻炼者。这是因为人的忧郁、烦恼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大脑左半球,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大脑右半球。体育活动可通过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转换,排忧生乐,振奋精神。
每天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子、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可以排解阴霾的心情。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你尝试一下冲浪运动,从冲浪板摔下来的经历,可能远超过四平八稳地站在冲浪板顺着海浪滑向陆地的经验。不过不管成功或失败,只要抱着冲浪板走进海水,所有的烦恼都抛之脑后,而且这种快乐之情往往持续好几天,感觉犹如站在世界的顶峰,会充满征服高山大海的兴奋和骄傲。
4.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因为失眠是导致抑郁的罪魁祸首,所以不少人为了治失眠,服用各种镇静药,造成药物依赖性。失眠是由心理、疾病、药物、环境、体质等五大因素引起的,一味靠镇静药物调节,只能适得其反。
应养成起居有定时、生活有规律、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保持正常的适度紧张,对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是必要的,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但长期休息,生活缺乏目标,对健康不利。
5.认知疗法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思考、方法(即认知结构)决定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抑郁心理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是认知结构歪曲造成的,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下一个人容易从认识上扭曲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头脑中会出现否定自己的消极暗示,甚至对客观事实颠倒黑白,对处境感到无能为力、无望、可怜、孤独自责,严重的会进入抑郁怪圈,影响着人的行为及健康。
抑郁心理的产生一般人意识不到,因为认知结构背后有一种自动思想,它存在潜意识里不被人察觉,却受当前事件的触发,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要想转变歪曲的认知,必须找出这种想法,用积极的、建没性的思想代替,就能走出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通常无明确表达,不为意识所察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既是抑郁心理的一种特征症状,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人的认知偏见,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首先,把头脑中的消极想法写在纸上,看它是否有道理?是否符合逻辑?然后用积极的思想代替它,把它从纸上消灭。消极思想包括:缺乏根据的推理、以点带面的看法、对问题过度引申、对问题事件夸大和缩小、与自己进行消极性的联系,比如“如果这样……肯定就会那样”;“他不喜欢我,别人也不会喜欢我”;“我到哪里都一样”;“我处处不如别人”;“这事情根本就解决不了了”;“我的前途没有希望了”;“事情全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对造成的”;“我太内疚,太渺小了”;“没有人同情理解我”等等。找出这些不合理的思想后,用理性批判它们的荒谬和歪曲的推理,用积极思想取代它。比如: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失败乃成功之母;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不爱我说明还没找到爱我的人;我要发挥我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只要努力肯定会行;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要活出自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我还没挖掘出我的潜力;事情虽然出了,但不全怪我,允许自己犯错误;还有不如我的呢;不好的人终究是少数……对不合理的思想要反复和自己辩论,反复批评就会动摇这种思想,最后铲除它,走出抑郁心理。
6.行为疗法
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一者动,三者皆动。三者中,最易于自我控制加以改变的是行为。因此,当情绪不佳时,个体可以通过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间接地主动改善自己的情绪,即行为治疗,在实际治疗中往往将认知和行为治疗合并起来应用,称之认知行为治疗。
找一件以前一直很喜欢但已经很久未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完成它,逐渐增加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随着活动的增加,你会发现:你可做的能做的事情很多,你对生活的兴趣会逐渐恢复。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
现在,假定你的目标是“今年夏天学会游泳”。这个目标可行吗?那就首先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就在你家附近,有游泳场就可以了,如果能有专门的游泳培训班则更好。其次,你参加游泳培训还需一笔钱,这也许不是问题了。再次,你还需要有时问,这个夏天你放暑假,没安排别的学习就行。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尽可能多想到一点,排除那些不利因素,确保成功。
(2)对你的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否则,你总有办法对自己说:“我失败了。”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你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施这项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你要确保你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你相信你有能力做到你想做到的事情。所以,请你精确定义你成功的标准。
比如,“今年夏天学会游泳”。
“今年夏天”是指什么时候?2008年6~9月。
哪种游泳方式?蛙泳。
怎样才算是学会?能不借助于任何辅助工具游100米。
好,就这样,等到9月30日,你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检验你的目标是否达到。
(3)为确保完成,将计划分成小步骤。
为你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计划,计划的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都足够小,以确定你一定可以做到。比如,你第一步的目标可能是:确定游泳课的上课时间。你可能对这个目标嗤之以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但对于某些抑郁很重的人而言,能打起精神做这件事也很不容易了。
记住,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伢你一定可以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你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会令你的自信逐渐增长。如果你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要做的状态之中去了。
(4)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注意,目标中一定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你的计划目标中,只有你的个人行为,这样可以减少发生变故的因素,确保你的成功。
比如,你的目标是“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上一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目标中不要有情感成分。
在计划中,重要的是做,而不是你在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直接控制情绪。而在抑郁状态下,你很难从任何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感觉。情绪会受到行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刻起作用的,需要一定的时日。因此,如果你一定要感到愉快才算是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比如,不要制定“我要愉快地游两圈”这样的目标,只要“我要游两圈”就足够了。
上面是一些主要的原则,你可以依此制定和实施你的计划。如果你在某一时刻失败了也不必焦急,头一次尝试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再看一看这五条原则,找出你的错误所在,加以改正。相信你一定会战胜抑郁,生活得多姿多彩。
P6-10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日益加快,心理问题也随之与日俱增。生活中会遇到婚恋问题、职业压力、亲人生病、交通事故等危机,这些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少人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的症状,如情绪上的抑郁、焦虑、恐怖、愤怒,人际关系上的冲突、紊乱、不稳定等。
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一个统计,得出的结论惊人:在人群中,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这些现象不仅影响到了人的心理,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人的身体健康。一些人常感到头痛、胃痛、胸闷等不适,去医院又查不出病因,其实,这种躯体疼痛很大一部分是由心理疾病引发的。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心理亚健康是“轻度身心失调"的表现,诸如出现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无异。如果让这种“心理失调’’持续发展,长时间的心理亚健康则会引发躯体亚健康,甚至可能会发展成某些心理与身体疾病,造成实质性的健康损害。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要直面现实,乐观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节、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如果感到自己情绪有波动,可以及时根据具体表现症状加以自测。如自测结果证实自己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就要学会让自己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学会主动为自己的心理航程掌舵,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谁动了“我”的健康?是我们自己!谁给我们健康?健康靠自己!走出心理亚健康,走出健康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