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道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本书是陈再道同志的回忆录。在书中,陈再道同志回顾了他本人在大革命末期、战争年代直至建国以后的一些重大经历;叙述了他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主要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再道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再道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再道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本书是陈再道同志的回忆录。在书中,陈再道同志回顾了他本人在大革命末期、战争年代直至建国以后的一些重大经历;叙述了他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主要历程。 内容推荐 陈再道同志在回忆录里回顾了他本人在大革命末期、战争年代直至建国以后的一些重大经历;叙述了他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主要历程。从书中可以看出,陈再道同志的经历,以及许多和他一样的老同志的经历,有着鲜明而深刻的时代特征,他们的经历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深蕴着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目录 第一章 长夜盼天明 苦难的童年 最初的反抗 石河寨的歌声 第二章 乘马岗上举刀枪 “打虎”试锋芒 进城冲县衙 再一次较量 “三寨”歼敌 设伏北河界 未得逞的阴谋 第三章 黄麻起义始末 进军七里坪 黄安城的枪声 二十一个昼夜 第四章 奔上木兰山 扑不灭的星火 烈焰重燃观音沟 火攻罗家岗 转战大崎山 做买卖之行 第五章 春风吹绿柴山保 重返黄麻老区 正确的抉择 向平汉线出击 第六章 在反“围剿"中 奔袭新洲城 双桥大捷 饮马长江畔 风声鹤唳白雀园 夺取黄安城 苏家埠之战 挂彩陡坡山 第七章 三千里路风和雪 反追堵第一仗 突围漫川关 傍徨镇外反截击 第八章 天兵飞降川陕边 雪中觅春过巴山 立足通南巴 退敌空山坝 第九章 反六路围攻 歼敌良策 万源保卫战 决胜青龙观 第十章 西渡嘉陵江 渡江之前 掩护主力渡江 塔子山前阻击援敌 第十一章 “之"字征程 征服草地 回马川西南 再次北上 第十二章 会宁大会师前后 相逢界石铺 分兵虎豹口 援西路上 第十三章 开赴抗日前线 三原改编 誓师出征 初战告捷 第十四章 挺进冀南平原 受领任务 打开冀南大门 进驻南宫城 三方会谈 巧擒匪首计捣匪巢 第十五章 巩固腹地大力发展 威县之战 严惩汉奸取缔“六离会” 第十六章 冀南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 改编青年义勇军团 追击葛桂斋 冀南行署成立和部队整编 漳南战役 第十七章 我自岿然不动 粉碎敌人四路大“扫荡” 反击敌人十一路围攻 第十八章 反磨擦斗争 是谁破坏了统一战线 讨顽作战 再打顽军 第十九章 交通破击战 组建四个野战旅 军民大破德石路 参加百团大战 第二十章 反“蚕食"反封锁 反击“治安强化” 奇袭娄子镇 斩“蛇”王高路 第二十一章 反“铁壁合围” 日军加紧进攻 “四·二九”突围 “六与敌周旋 “九·一二”智跳合围圈 第二十二章 坚持斗争坚持阵地 誓与冀南人民共存亡 痛击伪“自治军” 敌进我进深入敌后 对敌开展政治攻势 生产救灾渡过难关 第二十三章 去太行、延安的路上 从南彦寺到甄庄 过平汉路封锁线 到达延安 第二十四章 我们终于胜利了 党校学习和参加“七大” 冀南传来的喜讯 欢呼胜利 附录:抗日战争时期冀南部队和党政群各界 牺牲的县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单 第二十五章 保卫胜利果实 从延安飞回太行 攻克潞城 围攻长治 北上打援 第二十六章 邯郸之战 挥师东进 迎头痛击 整军再战 第二十七章 停战前后 聊博激战 在和平的日子里 攻打永年城 第二十八章 在冀鲁豫 挥师南下 痛歼整三师 阻击五军 第二十九章 鄄南歼灭战 白道口伏击 鄄南歼敌 白衣阁会议 第三十章 大踏步进退 猛虎掏心 诱敌深入 西台集歼敌 第三十一章 难忘的战斗 攻克定陶城 浴血郑庄寨 北渡黄河 第三十二章 横扫豫北 休整待机 痛歼豫北之敌 激战安阳外围 第三十三章 准备南征 前线庆功 利箭上弦 第三十四章 鏖战鲁西南 强渡黄河 激战羊山 战后日夜 第三十五章 挺进大别山 徒涉黄泛区 南渡淮河 进入大别山 第三十六章 风雪大别山 北线阻敌 南下歼敌 寒冬筹衣 第三十七章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光山会师 牵着敌人转 北渡淮河 第三十八章 并肩作战 淮北休整 老集整军 宛西战友情 活捉魏沛苍 第三十九章 方城整党会议前夕 平汉线上拒“虎” 刘村镇打“狼” 方城整党 第四十章 参加淮海决战 南拉张淦 飞驰截敌 痛击黄维兵团 突不破的防线 依依惜别 第四十一章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成立军区支援前线 中原剿匪初始 “三山”进剿 参加开国大典 第四十二章 在“文革"中沉浮 狂潮欲来 卷入漩涡 “保陈再道去” 所谓“七二○事件” 最艰难的日子 汗洒锦江畔 历史的回答 第四十三章 万水千山铸赤诚 受命铁道兵 走向新时期 为了祖国 编制体制问题 八一军旗永不落 后记 附录 陈再道同志生平 试读章节 去乘马岗报到那一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我一心想着快到乘马岗,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本来没有几步的路,那天变得特别长,快到小晌午时分,才翻过最后一道山岗,看见河南会馆了。 河南会馆,建在一个山坡上。 那时候,在乘马岗地区来说,会馆是个比较讲究的建筑。它以青石铺基,青瓦盖顶,三间前厅,三间后厅,由两侧各六间耳房相连,组成个方正的“口”字形,看上去布局紧凑古朴大方。据说在大革命之前,这里是豪门富人讲学议事的地方,到了大革命时期,才为穷苦大众所利用。 这是我第一次进河南会馆,好奇地想看个仔细。只见六棵柏树,挺立两旁;两面石鼓,一左一右。我走上石条台阶,先进入了前厅,穿过前厅的过堂,来到后厅办公处,找到了管报到的人。他把我领到耳房里,安排了睡觉的地方。 我记得,刚到乘马岗的时候,我参加的是乘马岗八乡农民义勇队;过了一段时间,又改称农民敢死队;到了第二年上半年,正式编为麻城农民自卫军。 人是集合起来了,没有武器怎么办? 一开始,我们从县警备队搞来四条步枪,其中一支因为炸了膛,从二道箍那里断了,实际上只有“三条半”。这时候,国民党第三十军有个团驻在麻城,我们通过关系,给那个团长做了工作,他答应给我们十支步枪。为了不给那个团长带来麻烦,由他那里买了十套军装,在一个月隐星稀的黑夜,派十名战士进城,换上了那十套军装,以出城“剿匪”为名,大摇大摆地背着十支步枪,顺利地走出了麻城北门。后来,又通过党的组织在武汉找到了关系,从那里买来六支驳壳枪。由于人多枪少不够用,不少战士腰插大刀,肩扛梭镖。有的战士连大刀、梭镖也没有,领导就发动大家想办法。当时山沟里找铁困难,我们就把竹子削尖,先在桐油里浸泡,再扎上一绺红穗子,就做成了既坚又韧的竹矛,扛在肩上蛮神气的。 解决了武器问题,在不打仗的时候,我们就搞军事训练。别看当时不是正规军,可训练要求很严格,从基本队列训练起步,一直到连排班攻防战术,搞起来真像那么回事。路过训练场的乡亲们,看见我们走起队列一条线,攻防战术全能干,都伸出大拇指叫好。 各地农民协会的纷纷成立,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乡里的地主豪绅,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失败,时刻想夺回失去的天堂。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这个人,罗家河有个大恶霸地主丁枕鱼,他不仅是独霸一方的大恶霸,还是个老色鬼,人称“麻城北乡一只虎”。他有个儿子叫丁岳平,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儿子”,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丁枕鱼住着深宅大院,有好田七八百亩,有着众多的长工和佃户。他还大放高利贷。究竟放出去的债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那驴打滚的利滚利,滚起来摸不着个头尾,只有借债的来还债时,管账的将算盘珠子一拨拉,说是多少就得还多少。丁家这一“虎”一“狼”,鱼肉乡里,作恶多端。老家伙丁枕鱼,为玩弄女人方便,竞立下个“初夜权”的规矩,哪一家佃户若是娶妻嫁女,他得先睡上第一夜,谁若是不给他“初夜权”,他就要霸占住人家不放。 罗家河农协分会成立以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一下触恼了丁家的虎狼父子,他们放出风来说:“哪个敢闯入我丁家大院?我丁家爷们儿等着他!”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丁枕鱼指使收罗来的一批流氓打手,闯入了罗家河农协分会,捣毁了分会的办公室,撕下了标语口号,扔扯在地上乱踩乱踏,猖狂到了极点。 当时,乘马岗区的农协主席胡静山,连夜召集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办法打击丁枕鱼的反动气焰。到会的同志无不义愤填膺,火冒三丈。但是,一看王树声同志,又都低头不语了。 原来,担任区农协组织部长的王树声同志,和丁枕鱼有亲戚关系,按辈分说,丁枕鱼是王树声的舅爷,丁岳平是王树声的表叔。因为王树声是由祖母抚养成人,他平时对祖母有报不尽的孝心,而祖母和丁枕鱼是一母所生,这个参加了革命的外孙子,能下狠心整治他的舅爷吗? “我看,这件事情不用讨论,赶快去抓丁枕鱼,该怎么办他,就怎么办他。”王树声同志看大家面有难色,斩钉截铁地大声说。 于是,区农协会的领导人,分头去通知农协会员和农民义勇队,到罗家河找丁枕鱼去算账。 不一会儿的工夫,上千的人马集合起来了。有的举着火把,有的提着灯笼,有的扛着锄头、扁担,有的手持鸟铳、鱼叉,只听农协领导一声令下,分路直奔罗家河而去。 我们到罗家河的时候,大概已经到了下半夜,人们呼喊、咒骂着丁枕鱼,很快把丁家大院围了个水泄不通。丁家的大门关得紧紧的,两扇厚得像棺材板一样的大门,打也打不开,捣也捣不烂。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廖荣坤同志率领十几名身背大刀的义勇队队员,肩接脚地搭起人梯,飞身越过高墙,跳进了丁家大院。 这时候,院外人声鼎沸,像开了锅一样。只听大门忽啦一声打开了,人群呼地一下向院内涌去。 正在睡觉的丁枕鱼,一骨碌到了床底下。狡猾的“狼儿子”丁岳平,一听见外面有动静,早早地就溜之大吉了。 人们冲进了丁枕鱼的卧室,屋内空无一人。一个青年人眼疾手快冲到床边,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丁枕鱼从床下拉了出来。你一拳,他一脚,打得丁枕鱼哭爹叫娘,躺在地上耍起死狗来了。 这一时混乱局面,很快被干部们制止了,厉声让丁枕鱼站了起来。 丁枕鱼从地上爬起来,浑身一个劲筛糠,往日总是高扬着的脑壳,此时像个霜打过的茄子,一下子耷拉下来了,听着大家对他的控诉。 “你往日,占着天,霸着地,骑在我们脖子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现在,一切权力归农会,上管天,下管地,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 “你这个恶魔,吃人肉,喝人血,残害了多少穷苦人?” “你这个老恶鬼,吃人不吐骨头,榨干了我们的血汗!” “你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我们跟他算账,血债要用血来还!” “你伤天害理,糟踏了多少女人,非千刀万剐你不可!” P18-21 序言 陈再道同志的回忆录要出版了。 现在,许多老同志都在积极撰写回忆录,这对于系统学习和研究我军历史,继续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加强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激励年轻一代继续开拓我们革命事业的前进道路,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这些幸存者来说,实事求是地回顾历史,本身也是一种重新学习、自我教育和保持革命晚节的好形式。 再道同志在回忆录里回顾了他本人在大革命末期、战争年代直至建国以后的一些重大经历;叙述了他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主要历程。由于工作关系,其中许多人和事,我也比较熟悉。从书中可以看出,再道同志的经历,以及许多和他一样的老同志的经历,有着鲜明而深刻的时代特征,他们的经历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深蕴着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革命,特别是革命战争,犹如浪涛奔涌的大江,淘汰和淹没了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也洗练和造就了千百万英勇的战士。记得1929年,我奉党中央命令,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当时那里的革命力量还比较弱小。但是那里的红军和人民,敢于正视挫折和失败,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保持着一种超凡的胆魄和毅力。他们坚持斗争,善于斗争,在党的领导下,终于使根据地和红军迅速发展起来。而无数大别山的儿女,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了自己光荣的革命生涯。这些,再道同志在回忆录里作了生动具体的叙述。 作为一名经受过数十年战争风浪考验的军人,再道同志对自己的部队,对战友,对领导和部属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回忆录用较大篇幅写了他们,写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写了已经牺牲的同志。我们的事业越是向前发展,也就越是怀念那些在我们前面英勇献身的无数先烈。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虽然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度岁月,但同样需要作出牺牲和奉献。我们曾经为夺取全国胜利,付出了成千上万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巩固和发展这个胜利,也还必须准备付出更加巨大的代价。因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道路更曲折,问题更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我们所有活着的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应当像革命先烈那样,前仆后继,义无反颇,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后记 早在十年前,就有许多同志劝我撰写回忆录。但是,一方面公务繁忙,另一方面总感到写历史,下笔千言,难免挂一漏万,困难不少,所以一直没有答应。 最近几年,有较多的机会重返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每到一处,访问老区人民群众,凭吊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光荣牺牲的老战友老同志,浩淼往事,历历在目,抚今忆昔,常常不能自已。为了缅怀先烈,歌颂人民,同时也为了通过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走过的艰难而光荣的历程,于是,我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动笔,历时三年,将这部个人回忆录束稿付梓。 感谢徐向前元帅,八十七岁高龄时,仍不辞辛劳,为本书写了序言。 王蕴瑞、高厚良、杨杰、赵晓舟、杜炳如、张赞廷、刘宗波、苗杰、高清喜、郭小平等同志,为本书的编写做了大量搜集资料、整理文稿、抄写复印等具体工作。 郭维城、尚志功同志就本书的最后一章提出了宝贵意见。 还有许多老同志、老战友,也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各种帮助。特别是王蕴瑞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关心着本书的出版;空军司令部为撰写本书提供了很大方便。解放军出版社王长龙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支持。在此,对所有从事帮助本书出版的同志和单位,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伴张双群同志,“文革”中她受我的牵连而屡遭迫害,健康状况一直不好,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在出版这本回忆录的过程中,她尽其所能地帮助我,才使得编写工作顺利完成。 书中所涉及的历史,有些远愈半个世纪之久,受资料、记忆等方面的限制,疏漏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予以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