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冬夜战歌(修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武光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冬夜苦奋斗,争得春光来,本书所写的,虽然只是北平地下共青团在一段时间里,在白色恐怖下进行隐蔽斗争的一些往事,但希望这些往事,能够对今天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同志们,起一点积极的、有益的作用,能够使青年们在追求理想、幸福的人生道路上得到一点启迪。

本书不是一般的回忆录,不是固守在民主革命的高度回忆(炫耀)自己的革命历程,而是站在社会主义的高度有选择地回忆自己的革命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三篇:

一、《冬夜战歌》。描写了1930年代初期,作者在北平市的地下革命活动及在敌人监狱中的斗争生活。

二、《白区(敌区)的秘密工作技术》。

三、《日本投降前后党在北平的地下工作》。记叙了我党为接管北平所做的种种努力和斗争。

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益读物,对纠正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是一本有益的教材。

目录

一、冬夜战歌——共青团北平地下活动片断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第一章 黑夜探索光明

一 雨露

二 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三 出走

第二章 地下革命斗争的开端

一 刘泽如

二 寻觅

三 试笔

四 参加红色革命互济会

五 回乡

六 爱情

第三章 “洋车夫"和“大学生”

一 化装

二 考验

三 新车夫的困难

四 一块银元险惹风波

五 街头惨景

六 洋车夫的贫民窟

七 打警察

八 做洋车夫工作的困难

九 “洋车夫”听汇报

十 “洋车夫”的一天

第四章 让劳动人民知道共产党

一 粉笔生辉

二 传单天地

三 飞行集会

四 巧组游行

五 星火

第五章 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壮大成长

一 发展组织

二 支部生活

三 派遣和打入

四 团内教育

五 共青团员的个人生活

第六章 难忘的战斗

一 怒打《万人敌》

二 轰打艾迪博士

三 砸国民党市党部

第七章 抗日怒涛

一 南下示威之前

二 “示威”和“请愿”

三 车站斗争

四 特务破坏

五 南京政府的恐慌

六 各地抗日学生汇聚南京

七 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的战斗

八 要求释放被捕的同学

九 捣毁国民党中央日报社

十 蒋介石下野

十一 押送回境

十二 薛声豫

十三 “九一八”革命抗日的火种不灭

第八章 营救

一 紧急转移

二 探监

三 营救

四 假夫妻

五 除夕之夜

下篇

第一章 被捕入狱

一 布置保定第二师范的斗争

二 被捕

三 初入牢笼

四 难忘的除夕夜

五 囚所偶会

六 审判

第二章 在铁牢中

一 酝酿绝食

二 斗争就是生活

三 为着明天

四 战斗堡垒

五 党的关怀

六 狱中新闻

七 卢沟桥的炮声

第三章 苦寻母亲

一 小鸟出笼

二 逃出虎口

三 济南告急

四 一元钱驱之天涯

五 归母怀抱

六 继续走上新的革命战场

附录一 “九一八”事变前后北平共青团组织的变动情况

附录二 有共青团员参加领导的各革命群众组织

附录三 拼音新文字

附录四 河北高等法院刑事判决书

附录五 天津《庸报》文章(民国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

附录六 武光刚直不阿智斗国民党法官

附录七 “九一八”前后河北党团的组织情况和北平的青年运动

二、白区(敌区)的秘密工作技术

第一节 白区(敌区)的秘密工作

第二节 在白区(敌区)领导群众斗争的原则

三、日本投降前后,党在北平的地下工作

(一)

(二)

(三)

附录 北平工作简报

读后感

后记(原版)

后记(修订版)

试读章节

第四章 让劳动人民知道共产党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连年军阀混战,官僚政客大发横财,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南方在共产党领导下,城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村农民暴动时有发生。红军日夜奋战,苏区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对此政治形势,国民党感到十分害怕,严密封锁,千方百计不让人民群众知道共产党和苏区的一切真实情况。新闻界实行了严密的检查制,报纸时常出现天窗;私人信件也要受到检查;饭馆、澡堂到处贴着醒目的“莫谈国事”的大字戒语;特务便衣无孔不入。人民怨声载道,但在国民党政府的高压统治下敢怒不敢言,此时情景,正如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诗中所写的那样:“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共青团的任务,就是反封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听到共产党的声音,使他们认识共产党为人民与国民党反人民的本质和区别,使他们懂得求翻身解放不能等待,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斗争。为此,我们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开展官传工作。

一 粉笔生辉

写粉笔标语是共青团最经常的宣传方式之一。当时北平的白色恐怖很厉害,写标语不能用纸墨,因用纸墨写,不但费时费事,而且还容易暴露。用粉笔写标语,携带、藏匿都很容易、方便,一旦遇到敌人,可以立即丢掉,使敌人抓不住把柄。因此,当时一般都用粉笔书写标语。写在小胡同的墙壁上或马路边的电线杆上。

写粉笔标语一般是两人一组,一个人写,一个人放哨。若有人来,放哨的同志便咳嗽一声报警。写的同志听到警报,就立即收起粉笔,装作一般行人若无其事地走开。写粉笔标语经常是利用黄昏时的有利时机,这时行人较多较乱,同时可以借昏暗的夜幕隐蔽。尽管如此,但也丝毫不能粗心大意。敌人常常乘黄昏和黑夜到大街小巷搜捕我们的同志,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捕。记得我关在天津国民党的法院看守所时。曾遇到从保定押来的两个同志,一个叫聂元典,另一个名字我忘记了。他俩都是保定育德中学的学生,因在保定西关写粉笔标语时没安排人放哨,结果一条标语还没写完,就被警察逮捕了。当时手里还拿着粉笔,不承认也不行了。

一天夜晚,我到德胜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写粉笔标语,给我放哨的是一个进步的家庭妇女辛太太。她的丈夫叫辛润田,束鹿县人,是刘泽如的同乡,当时在傅作义部队的炮兵团当兽医官。我通过刘泽如的关系认识了她,对她做了一些工作,使她成了革命的同情者。

那天傍晚很黑,很冷,呼啸的北风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小棉袄一下子就被冷风吹透了。我们俩一前一后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走各的路。每选中一个地方,我就急速书写标语,她则观察细听四周动静。连写几条,都没发现意外情况。正当我拿着粉笔头,在一根电线杆上写一条标语的最后几个字时,忽然听到远处有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立刻警觉起来。声音越来越近,我赶紧藏起粉笔,像过路人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开。辛太太站的地方与来人不是一个方向,她还一点儿动静也没听到呢。我走到她跟前。同她并肩往前走。不一会儿,一队巡夜的警察“嚓嚓”地从我们身边走过。真险啊!多亏我听力好,保持了高度警惕性,才化险为夷。不然,说不定要被敌人捉去!

我从在互济会时起,曾无数次上街写粉笔标语,因小心谨慎,从未被敌人发现过。

写粉笔标语是每个共青团员经常性的任务。团市委、区委、支部经常检查,对完不成任务的人进行严厉批评,毫不迁就。检查的方式是:每人在自己写的标语后边都写上自己的代号,如A3、B4、C1等等。全市每个区的所有支部都用一个英文字母作为自己的代号,每个支部的团员则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A是北京大学支部的代号,A3是代表北大支部的吴×;丹化火柴厂支部的代号是B,B4是该厂支部的王××。区和支部的负责同志只要走上街头看,哪个支部的哪位同志写了多少条标语,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就清楚了。这样,对支部和团员的批评与表扬也就有事实根据了。

二 传单天地

撒传单与写粉笔标语一样,也是每个共青团员要经常做的工作。我们北平共青团,在长期艰险的地下秘密斗争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撒传单的方法,常使敌人堵不胜堵。防不胜防。例如:邮递员们开邮筒时,经常会发现邮筒中有我们的传单;居民早晨开门时,常会看到门缝中塞进来的共产党的宣传品。他们乍一发’现这些“危险品”,往往大惊失色,但内心却又不能不为传单的内容所吸引。国民党对我党的诽谤越厉害。人们就越想知道我党’的主张。有人发现传单后怕别人看见,先偷偷地藏起来,找机会再细看。也有个别人胆战心惊地看过后,赶紧烧掉。北平图书馆和各大学阅览室的报夹上,也是我们传单经常出现的地方。一些勇敢的大学生偷偷阅读后,还把内容讲给同学和自己的亲友听;更大胆一些的,还把传单藏起来带走。这样,一些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消息,如红军胜利、各地工人罢工和学生斗争的消息,常常很快地传播开来。

后来,利用一般人贪财和好奇的心理,我们研究出一种巧妙的方法,即将传单叠成小包,利用黄昏人们急于回家的心理,丢在马路上或其他场所,让人们去捡起来看。一般说来,这种撒法损失率很小。几乎所有小纸包,都有人捡起来拆看。

我到东交民巷去撒给外国人看的英文传单,就是用这种方法。那时东交民巷使馆区,是外国人的天地。中国老百姓,甚至所谓“高等华人”都宁肯绕路,也不愿从这里穿过。因此,这条平平整整的柏油马路总是冷冷清清的,这就更增加了我撒传单的困难和危险。一天我先将传单叠成小包装在大褂两侧的暗兜中,两手插兜,大模大样地从西往东去。路旁的建筑大都是尖顶狭窗、十分坚固的洋房。路上的行人不多,大都是黄发碧眼的西洋人。我目不斜视,一边从容不迫地走着,一边用手拨动衣袋里的纸包,传单稀稀拉拉地落在我身后。我内心很紧张,但表面上却若无其事,既不四处张望,也不回顾丢到地上的传单。使馆的外国士兵岗哨,未料到我们竟敢到他们眼皮底下撒传单。灯光的昏暗,夜幕的掩护,敌人没能发觉我的行动。

撒传单的方法越巧妙越好。一次,我爬上前门劝业场(今新新服装店)最高一层的阳台,把一大沓传单放在阳台的女儿墙上。借助风力将它们吹向附近的大街小巷。警察看到空中飘落的传单,匆匆赶到劝业场时,我早已混进熙熙攘攘的顾客中走出劝业场,融人人潮中去了。

还有一次,国民党在天安门召开群众大会,我们派军医学校小刘同志的小弟弟去会场上撒传单。那时他才十来岁,人虽小,却很机灵。带着传单在人群的缝隙中挤来挤去,很快就把传单散发完了。不待敌人发觉。他早已溜出了会场。

标语、传单对人们所能起的作用,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它可以点燃和诱发人们的革命思想。如在保定,有人看到墙上写着“到苏区去”!“踊跃参加红军!”的粉笔标语,便在下面填上几个字:“苏区在哪儿?”有一次,竞有一个国民党士兵,竟敢到当时号称“小苏区”的保定二师门房,打听红军在哪儿。想要参加红军。

这些标语、传单宣传了党的主张,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虽然敌人总是很快地毁掉它们,但希望的火种却埋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在暗中常传说着共产党活动的消息,并且越传越神。劳动人民受到了鼓舞,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P46-51

序言

一部难得的革命教科书

——读武光老《冬夜战歌》(修订版)感言

肖衍庆

武光老已是96岁高龄的人,可是,他仍然和青年人一样,上班,在办公室学习思考。同他一个办公室的其他人,先后都走了,他仍然坚守着岗位。办公室墙上挂着头戴八角帽的毛主席像,凝聚着老人一生的理想、信念和最美好的情操。

“七一”前夕,老人给我送来他的一部书稿,要我帮他审阅修改。我一看,是他曾经出版的《冬夜战歌》。这次修订,去掉了《奔赴敌后》一章,增加了《白区(敌区)的秘密工作技术》一章。单就这个修订,我已看出老人是想将抗日斗争和地下革命斗争区别开来,在书的内容结构上才显得协调一些。

读罢书稿,我掩卷长思,这实在是一部难得的革命教币斗书啊!

说它难得,首先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回忆录,不是固守在民主革命的高度回忆(炫耀)自己的革命历程,而是站在社会主义的高度有选择地回忆自己的革命历程。凡是有这个觉悟的同志,读这部书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书中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情操。这大概和作者在继续革命的历程上的坚定步伐分不开。试想,一个刚满16岁的小学生,居然当上了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和宣传部长,并利用这个职位,办起了店员工人学习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当敌人发现后,他毫不吝惜月薪40块白洋的优厚待遇,只身秘密地跑到北平(今北京)。在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屠杀共产党的政治形势下,经千难万险找到地下党组织,以拉洋车作掩护,走上了以革命为职业的道路。读者读到此,能不为这位老人少年时代的惊人选择而震撼吗?

敌人的监狱是共产党人的特殊学校。作者在监狱里,把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研究成的,敌人看不懂的符号(新文字)写在用玉米粥糊成的一把纸扇上,挂在席边墙上,天天看;他甚至做起了类似宗教的仪式,每夜在入睡前,躺在席上先将双手紧握,举过头顶,心中默默念道:“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高于一切,共产主义必胜。”作者说:“我觉得这种举动并不可笑,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对党的忠诚,对马列主义真诚信仰的表现。”试想,有了这样如钢似铁的信忿,敌人能摧毁得了吗?

在革命阵营能否经得起一时的委屈,对革命者的考验也是很严峻的。作者从北平出了监狱,在敌人机枪的扫射下,平安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经介绍到党中央办的青训班学习。他要求到延安去,因一时无人证明他在监狱的表现,连曾经给他做过假妻子的同志,都没法证明他在狱中的情况,他竟被给了一元钱,要他离开青训班,是死是活一概不管。他面对这一元钱,心如刀割,周身凉彻。但革命的信念,又一次使他鼓起勇气去找党。他说:“青训班对我的冷遇,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你们这里不相信我,无人证明我,我要到抗战的火线上去,在与敌人的生死搏斗中,让铁和火来证明我是不是党的忠诚的儿子。”他挥泪告别了青训班,到山西抗战前线去了。

每每读到这些地方,我不但自问:自己会是什么表现,还联想到老人在“文革”中因王光美问题被错打成“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大特务”,关了7年半监狱,流放了3年半,而老人始终信念不变;新时期,面对现实社会,又能写出广为传播的《公字诗》(附后),传抄在南街村的墙壁上,这一切,难道不是信念的一以贯之吗?

说它难得,还在于它真实可信。和有些人的回忆录不同,它不是捉刀代笔,充满渲染和编造。正如作者在原版《后记》里说的,他是抱着“但写真情与实境,任它埋没与流传”的态度来写这部书的。而且是在革命胜利以后才动笔写成的,虽经“文革”砸抄,几乎丢掉,所幸又回到作者手里,几经修改,“真情与实境”依然保留着。

现在人们都说革命者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很难。可是,在书中,当年老人在北平昕组织安排,为革命去做拉洋车工人的工作,甘做一名“祥子”,和洋车工人一样奔波在北平街头。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部分洋车工人组织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监狱生活在作者笔下也写得楚楚动人。一群共产党人在敌人的囚笼里,为了生存用绝食和敌人斗争;为了迎接胜利的明天,学习各种知识:为了开展狱中活动,创造了利用暖气片“打电话”和“打电报”的办法,互相传递革命者的心声。为了秘密记载自己的思想和事情,又使敌人无法破译,作者费尽心思创造了一套“速记法”(新文字)。

特别是书中写了一些和叛徒以及叛徒哲学的斗争,把革命者的革命气节写得凛然动人。在狱中,也有个别同志提出:“只有出去才能革命,不出去怎么革命。”大家一致认定:“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宁可坐穿牢底,坐到日月无光。”在阶级立场上、在革命意志和革命气节上决不能后退分毫。在大街上,遇到叛徒,瞧其眼神,可看出他将羞愧一生。这些描写,都使人看后,心魄为之一动。

总之,这部书既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的感召力,又写出了当年地下革命活动的做法,借以说明地下革命斗争的艰难险阻,非同一般。它充分说明了一个从小就决心献身革命的人,只要树立起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就像老人现在这样光彩照人。

2008年7月14日

后记

目前社会已有了惊人的变化,不少的青年人已缺乏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对个人发展前途的思考,不少的人是以“权”和“钱”为标准,谋私多于谋公。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对青年人应多进行一些革命前途理想的教育,革命的“过来人”对此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靠武装斗争,白区的地下革命斗争,即第二条战线,对取得革命胜利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青年人对极其残酷的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知之甚少,也应该有所了解。由此,我决定将《冬夜战歌》再版。

再版有些变化:

1.去掉了原版中的《奔赴敌后》。奔赴敌后途中虽历经凶险,九死一生,应该写,但这不属于地下革命斗争。

2.增加了《白区(敌区)的秘密工作技术》。这些都是地下革命斗争技术工作的总结。

3.文字略有修补。

4.增加了“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附录六”、“附录七”。

书中写的大事小事,百分之百都是事实,没有丝毫虚构。将真实的革命斗争史写出来供党史研究者参考,同时也可给革命档案馆补充一点难得的资料。

肖衍庆同志帮助我认真审阅,校对了本书的全部文字,甚至标点符号错了的都给改正过来,还写了序言。时迈同志认真仔细审阅了我的书稿的全部文字,还写出了勘误表,并真心实意写出了难得的导读式的读后感。闫国忠同志也帮助我审阅书稿,提了修改意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印室的同志们帮我打印了全部书稿。孙葆华同志也作了校对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帮我出版。在这里,我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武光

2008年8月于北戴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