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240个温馨、温暖、滋养心灵的动人故事。它们或阐释人生哲理,使你瞬间走出迷茫、豁然开朗;或倾诉爱的语言,使你在告别孤独的同时备尝爱的幸福;或与你分享不同的梦想,使你体验不同人的各色人生;或与你共尝创造的喜悦,使你开阔视野,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或带你品味身边的种种品德故事,使你心灵越加纯净,学会用美德提升自己的修养;或引你观摩各式各样的成功故事,使你倍增对人生对事业的激情,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日常的工作;或领你体验良好心态对身心的保护,使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或用意味隽永的教育故事,使你找到通向孩子美好未来的最佳通道……240个故事,会使你完成从迷茫到豁达的蜕变,自此,你的人生将油然而生新的光彩,你将会感受到希望、幸福、智慧、成功、纯美、热情……你将重新认识自己,而你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疲惫、消沉、彷徨、沮丧、空虚、迷茫的时候,品一盅香甜的鸡汤,让暖流涌达全身每个角落,终于,这暖流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品味鸡汤,你将会得到——真实的幸福,持久的温暖,满满的激情,全新的希望,人生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你将会得到一切……
儿子的硬币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
——塞涅卡
古时候,有一个铁匠的儿子是个出了名的懒蛋,整日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在铁匠卖力干活的年头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当他年老体弱以后,生活就慢慢困窘了起来。一次,铁匠对他老伴说:“我们真倒霉,养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儿子,他简直是一无是处。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那点微薄的家产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早晚会饿死。我和你都老了,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从今天起就得开始教育他。”
老伴愁肠满腹,她深知儿子肯定一个小钱也挣不着,她对儿子又十分溺爱,于是就给了他一个硬币,说道:“出去随便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来的。”
儿子照母亲的意思做了。父亲接过钱,放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了壁炉里,说道:“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吩咐道:“一整天也别回来,多跑跑逛逛,晚上回来就疲倦了。这样你爹就会相信,这钱是你自己挣的了。”
儿子又是晚上才回来,把钱递给父亲。父亲把钱接过来,又挥动了几下,随即扔进了壁炉里。父亲说:“你又骗我,这钱绝对不是你亲手挣的。”
老母亲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老爹扔钱时,儿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挣钱有多么艰难。于是,她对儿子说:“不能再欺骗你爹了,知道吗?别把他惹怒了,赶紧找个地方干活去,学点手艺。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了。”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儿子走了一星期了,仍然不见回家。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那个师傅学技术。就这样挣了一些钱,带回家交给了父亲。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还说:“我不相信这些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向壁炉,从灼热的炉火中,一个一个地把那些钱币又掏了出来,并大声嚷道:“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整整一个星期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儿,可你拿它们不当回事儿,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着儿子,笑了:“现在我知道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而且你也懂得了这钱来之不易。别人给你的钱,你是毫不珍惜的,但为了自己挣的钱,竞一头扎进火里去。以后我再不用为儿子的生存问题担忧了。”
80岁拿起画笔
人生包括两个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霍桑
现年已101岁的哈里·莱伯曼身材颀长,脸上皱纹明显,下巴留着一撮胡须,头发花白,但却精神抖擞,衣着也很讲究,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
而80岁,这正是他开始学习作画时的年纪!
莱伯曼是在一所老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不解之缘的。那时,老人退休已有6年了。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他的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有些失望的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哈哈大笑,“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过了一会儿,她又跑来看看老人“玩”得是否开心。
“呵呵,先生!您刚才在骗我!您简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家。”她笑着对老人说。
不过,老人说的全是实话,这确实是他第一次摆弄画笔和颜料。提起当年这件往事,老人颇有感慨:“这位女办事员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我每天去画室,绘画使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退休后的6年,是我一生中最忧郁的时光。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等着走向坟墓更烦恼的了。从事一项活动,就会感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绘画对于这位八旬老人来说已经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消遣活动。81岁那年,老人还去听了绘画课,那是一所学校专为成年人开办的10周补习课程。这是莱伯曼有生以来头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学习绘画知识。第三周课程结束的时候,老人抱怨任课教师——画家拉里·理弗斯从来不给他帮助指导。
“你给其他人讲这讲那,对我却只字不说。这是为什么?”显然,老人不高兴了。
“先生,因为您所做的一切,连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怎么敢妄加指点呢?”后来,理弗斯还自愿出钱买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
不到4年的光景,哈里·莱伯曼的作品先后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购买,并进了不少博物馆。美国艺术史学家斯蒂芬·朗斯特里特写道:“许多评论家、艺术品收藏家,透过这种热情奔放、明快简洁的艺术,看到了一个大艺术家的不凡手法。可以说,莱伯曼是带着原始眼光的夏加尔。”
1977年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了“哈里。莱伯曼10l岁画展”。这位百岁老人精神饱满地站在入口处,迎候参加开幕仪式的400多名来宾,其中有不少是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活力赢得了许多参观者的赞叹。老人说道:“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101年的成熟。我想对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说,这还不是生活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P6-8
是否想过给你的心灵开一剂补方?
你大概早就知道,除了身体之外,人的心灵也会偶染微恙、疼痛难忍,幸好应运而生的心理医师们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不过,更多的时候,来自生活各个层面的重压,使我们虚乏倦怠,无病无痛的我们的心,只是一味地觉得累,好似一架久未上油的机器,虽然还可勉强运转,却于零件之间艰涩的磨合中发出令人不舒服的怪声,仿佛下一刻它就要轰然坍塌了……
比身体更脆弱的我们的心,是否也可以像偶感虚弱的我们的身体那样得到滋补呢?
《心灵鸡汤》(滋益典藏版)包含240个温馨、温暖、滋养心灵的动人故事。它们或阐释人生哲理,使你瞬间走出迷茫、豁然开朗;或倾诉爱的语言,使你在告别孤独的同时备尝爱的幸福;或与你分享不同的梦想,使你体验不同人的各色人生;或与你共尝创造的喜悦,使你开阔视野,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或带你品味身边的种种品德故事,使你心灵越加纯净,学会用美德提升自己的修养;或引你观摩各式各样的成功故事,使你倍增对人生对事业的激情,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日常的工作;或领你体验良好心态对身心的保护,使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或用意味隽永的教育故事,使你找到通向孩子美好未来的最佳通道……240个故事,会使你完成从迷茫到豁达的蜕变,自此,你的人生将油然而生新的光彩,你将会感受到希望、幸福、智慧、成功、纯美、热情……你将重新认识自己,而你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这些故事常常使你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你一天一盅,慢慢地消化。不久后,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你已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你对人生的看法将更加明智,你已经自信满满、准备好接受任何挑战,你的心灵已温暖到足够融化周遭的冰雪,你举止大方、思维敏捷,任何的困难都将难不倒你,你每天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句话,你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待成功的到来。当然,成功一定会光顾的,就像本书中说到的,“如果你希望成功且付诸行动,你多半就会成功”。
我的一个读者曾经来信说,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后面加上注脚,记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或是由故事所带来的启发、思考;当第二次再看时,如果有不同的感悟,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上去。如此循环往复,她竟然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眼看着自己由浮躁变得沉稳、由沮丧而至开朗、由冷淡趋于热情,她百感交集,无以言表。常常,她在第一遍看某个故事的时候,会大骂其中的人物愚蠢至极,第二遍时却又对其大加赞赏,第三遍则是有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不再盲目了。
我告诉她,这无疑是一个好习惯。大多数的人无暇关心自己的心情,宁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在繁忙的俗务中隐藏而至日渐脆弱,也不愿为了滋养心灵而一遍又一遍、反复地阅读某个故事,更别说在上面加注脚(他们大概以为那是无所事事者独享的奢侈)。他们永远不愿承认,花一些时间让心灵喝碗“汤”,使自己由内而外更加强健,远比其他任何事更加重要。这不免引人深思:在生理上,人类早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克服了“讳疾忌医”的消极干扰,面对脆弱的心灵,我们还要回避到什么时候?
此时,我们唯有将下面这句话送给读者:在你偶尔给身体进补的同时,不要忘了给疲惫的心灵也来一碗暖暖的热“汤”。
现在,让我们共饮这款《心灵鸡汤》(滋益典藏版),共享这份独特的滋养。
编者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