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古迪批判了西方历史著作中普遍盛行的欧洲中心论,亦即西方中心论的偏见,进而批判了西方在创造“民主”、“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和“爱情”等的过程中对其他文化成就的“偷窃”。这部著作将触发当今西方历史学家对一系列重要概念的讨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都将在《偷窃历史》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偷窃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杰克·古迪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古迪批判了西方历史著作中普遍盛行的欧洲中心论,亦即西方中心论的偏见,进而批判了西方在创造“民主”、“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和“爱情”等的过程中对其他文化成就的“偷窃”。这部著作将触发当今西方历史学家对一系列重要概念的讨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都将在《偷窃历史》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古迪批判了西方历史著作中普遍盛行的欧洲中心论,亦即西方中心论的偏见,进而批判了西方在创造“民主”、“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和“爱情”等的过程中对其他文化成就的“偷窃”。 书中详细讨论了很多理论家的观点,包括马克思、韦伯和诺伯特·埃利亚斯,并与斐迪南·布罗代尔、摩西·芬利和佩里·安德森等学术大家展开了学术交锋。古迪提倡一种新的比较的方法论,以进行跨文化分析。这种方法对评价不同的历史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据,取代了诸如“落后的东方”和“富有创造力的西方”那种简单的划分。这部著作将触发当今西方历史学家对一系列重要概念的讨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都将在《偷窃历史》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文化系谱学 第一章 谁偷了什么?时间与空间 第二章 古典时代的创造 第三章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还是欧洲的瓦解与亚洲的主宰? 第四章 亚细亚专制,土耳其或其他地区? 第二部分 三种学术视野 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学与文明 第六章 “文明”的盗窃:埃利亚斯与绝对主义欧洲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盗窃:布罗代尔与全球比较 第三部分 三种制度机构和价值观 第八章 机构的盗窃:城市和大学 第九章 价值观的盗用:人文主义、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 第十章 偷来的爱情:欧洲的情感诉求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试读章节 从19世纪初期开始,西欧人便出现在世界各地,这是殖民征服与工业革命的结果,由此,世界历史的建构便由西欧所支配。然而,其他文明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所有的文明都只是一部分),比如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明。事实上,大多数文化本身都不缺乏过去与其他地区相互联系的观念。只是比较简单而已,但很多研究者却更愿意将这些看法放在神话而不是历史的标题之下。所有形容欧洲成就的用语,与形容一些比较简单的社会成就一样,喜欢把他们自己的历史强加给整个世界。表现出种族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于基于人类认知的自我中心主义冲动的扩张,而扩张所具备的能力要归因于欧洲对世界大多数地区事实上的控制。我必须通过我的眼睛,而不是别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正如导论中说的,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对世界历史两种相反的观点产生于近代。但在我看来,那场运动并没有从理论上深入探究,尤其是在考虑世界历史的长时段方面。 更具批判性的态度必然要面对在描述社会、过去或现在的尝试中所流露出的不可避免的种族中心论特征。这意味着,首先,要怀疑西方实际上是来自欧洲(或亚洲)的观点,这种观点声称创造了诸如民主、自由之类的行为活动和价值观。其次,这意味着要从源流而不是从结果(或者从现在)来检视历史。再次,它意味着要给予欧洲之外的历史以充分重视。最后,它还需要意识到这一事实:即使是历史编撰学的骨干、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也是可变的,它从属于社会构架,并随之不断变化。因而,它不是由社会上流传的固定不变的概念构成的,而那些概念体现在西欧历史编撰学的意识之中。 现在的时空纬度都由西方制定。这是因为,全球扩张需要计时和地图,这两者提供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框架。当然,所有的社会都会有一些时空概念来建构他们的日常生活。随着读写能力的产生,这些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或越来越精确),而读写能力为地图绘制者提供了时空纬度。与口头文化传统的非洲相比,正是早期的文字发明,才使得欧亚大多数社会在计量时间、绘制和改进地图方面占据了充分的优势,而不是在构建世界的时空方式等一些基本事实上占有优势。 P3-4 序言 “偷窃历史”这个标题是指历史被西方接管,也就是说,历史被概念化,并以发生在褊狭的欧洲范围,通常是西欧范围内的事件加以呈现,继而,这种模式又被强加到世界其他地区。欧洲大陆一直认为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制度,诸如民主主义、重商主义、自由和个人主义,但这些制度在更为广阔的人类社会中也都能找到。我觉得像某些情感诸如爱情(即罗曼蒂克式的爱情)也是如此,尽管这些情感一直被认为只是从12世纪的欧洲才出现,而且还被视为西方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比如城市家庭)。 如果我们看看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一罗伯(Trevor—R0per)在《基督教欧洲的兴起》一书中的说法,这一点就十分清楚了。特雷弗一罗伯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虽然有些比较史学家将这一优势仅从19世纪算起)。并且,他认为这些成就由欧洲大陆单独取得。尽管这一优势可能只是暂时的,但他提出: 新的世界统治者——无论他们可能是谁,都将继承欧洲,而且仅仅是欧洲所创建的局面。正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先例、欧洲的思想引导了非欧洲世界与其过去诀别——非洲摆脱了野蛮,亚洲也告别了更为古老、缓慢和更为庄严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近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已经成为一部欧洲史。如果我们的历史研究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我认为我们并不需要为此辩护。① 特雷弗一罗伯还认为,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去检验它(他的哲学),历史学家必须涉猎海外,甚至是敌对的国家”。但我认为,特雷弗一罗伯并没有涉足欧洲以外的国家,无论是观念上还是现实中的。此外,当他相信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实际优势时,他采取了一种本质先于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将欧洲的成就归功于一个事实:基督教世界“自身拥有一种全新的、旺盛的活力”。①一些历史学家可能会认为特雷弗一罗伯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正如我想指出的。还有许多类似的更极端的思想倾向,这些倾向不仅妨碍了人们对两大洲历史的理解,也妨碍了人们对整个世界史的理解。 在非洲“部落”和加纳这个简单王国里居住了数年之后,我开始质疑那些宣称欧洲人“创造”出了政府形式(民主制)、亲属关系(核心家庭)、交换方式(市场)和司法形式的观点,至少这些事物在其他地方从一开始就广泛存在。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的学科中。还是在普通大众谈论的话题中,这些观念都在历史中有所体现。诚然,欧洲在近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点是必须说明的,但是,这些成就很多也应归功于其他一些城市文化,比如中国。实际上,东西方之间在经济和思想上的分歧只在近代才体现出来,而且也可能只是暂时的分歧。然而,在许多欧洲历史学家看来,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轨迹被视为一种不同的发展进程(一种极端的观点将其形容为“亚细亚专制”),这一进程与我对其他文化和早期考古学(文字出现前后)的理解背道而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