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第一章 概论/19
1.1 研究意义/21
1.2 研究目的/23
1.3 研究方法/24
1.4 文章结构/25
第二章 等级含义研究回顾/28
2.1 导言/28
2.2 等级含义背景知识/29
2.3 等级含义的定义/32
2.4 等级含义研究的主要理论35
2.5 小结/60
2.6 等级含义的实验研究/64
2.7 对缺省推理和语义不确定性的评价/70
2.8 结语/76
第三章 幽默研究回顾/77
3.1 导言/77
3.2 幽默的词源/78
3.3 幽默的功能和演变/81
3.4 幽默理论/83
3.5 结语109
第四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110
4.1 导言/110
4.2 等级幽默的界定/110
4.3 等级幽默与等级推理/113
4.4 等级幽默整合研究的理由/115
4.5 论框架的具体内容/117
4.6 结语/132
第五章 等级幽默概论/134
5.1 导言/134
5.2 等级幽默的本质/134
5.3‘XISSOYTHATZ’构式/137
5.4 对“等级”的理解/141
5.5 等级幽默的类型/144
5.6 等级幽默的趣味性/154
5.7 结语/158
第六章 等级幽默与框架转移/159
6.1 导言/159
6.2 框架相关的幽默理论/159
6.3 框架转移与等级幽默的概念整合/162
6.4 等级幽默的框架转移分析/168
6.5 结语/186
第七章 等级幽默与体验/188
7.1 导言/188
7.2 等级幽默与体验的关系/189
7.3 言语幽默的体验特征/191
7.4 语言结构与等级幽默/199
7.5 意象与等级幽默/205
7.6 等级幽默的体验研究/210
7.7 结语/214
第八章 等级幽默与认知识解/217
8.1 导言/217
8.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218
8.3 转喻:乖讹消解的认知手段/231
8.4 其他识解运作手段/245
8.4 结语/249
第九章 等级幽默与关联理论/251
9.1 导言/251
9.2 幽默解释与关联理论的有效性/252
9.3 等级幽默解释的推理过程/269
9.4 关联理论运用:从总体到具体/276
9.5 等级幽默:产生幽默效果的条件/288
9.6 结语/295
第十章 结论/297
10.1 导言/297
10.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298
10.3 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303
10.4 本研究的局限性/308
10.5 未来幽默研究的建议/310
参考文献/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