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从峡谷到悬崖,从树林到草原,从雪峰到冰湖,从一碧如洗的万里苍穹到四野茫茫不见天日的浓雾,这里有的是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西藏是个神圣的地方,那遍及山间湖畔的寺庙金碧辉煌,给雪域高原披上一圈神圣光环,也给西藏大地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西藏是个安详的地方,经由佛光透彻灵魂的照耀,西藏人在知天达命、乐观外向的表情下,还隐含着来自佛教的空、虚、无。西藏也是个世俗的地方,八廓街紧挨着寺院,却坦然地洋溢着世俗的快乐,似乎每天都一样从未有过中断。
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西藏成为旅行者向往的天堂。所以,沿着最清晰的路线坐标,穿过艳丽的嘛呢石和沉重的经轮,在一首褐红色的边麻墙下,感受最壮美的终极之旅。
西藏是我国一块地域辽阔、富饶美丽的宝地。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里的门巴、珞巴和藏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西藏文明。境内藏传佛教寺院林立、文物古迹众多、高山湖泊密布、民俗风情独特、生物资源丰富,是人们登山观光、探险科考、徒步朝圣的胜地。
西藏,那片遥远的乐土,滋养生命,净化心灵,野蛮体魄。所以,沿着最清晰的路线坐标,穿过艳丽的嘛呢石和沉重的经轮,在一首褐红色的边麻墙下,感受最壮美的终极之旅。
大昭寺 全称“菩萨垂朗祖拉康”,意为羊土神变经堂,简称“祖拉康”,是西藏著名古寺之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藏族朝觐的主要佛教圣地,也是西藏地方史上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其寺址原为“卧塘湖”(意为乳海)的一处湖淖,由白山羊驮土填湖而得以奠基建寺,因此得名。
大昭寺正殿供奉的主尊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鎏金铜像,藏语称“觉卧佛”,故称此殿为“觉卧康”,即“释迦佛殿”。寺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坛城模式,以释迦佛殿为主的大小殿堂、回廊、庭院、僧舍、库房等组成一座错落有序的建筑群落。正殿高4层,二层以下为吐蕃时期建筑,其余为近代扩建。底层有殿堂18间,释迦佛殿周围有上、中、下三层回廊。底层回廊即有名的转经回廊,藏语称“廊廓”,内侧有一圈精致的嘛呢转经轮,外侧墙面绘千佛画。正殿和观音殿均饰以金顶、法轮、飞鳌、斗拱。正殿二三层檐下排列着108个雄狮伏兽和人面狮身木雕,极富特色。各殿堂按佛教仪轨供奉着诸佛塑像、壁画、经幢、灵物、法器等,井然有序。还有专门供奉松赞干布及二妃和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历史人物真容塑像的法王殿,成为集建筑、雕塑、绘画及历史文物于一体,融汉藏两种建筑风格于一炉的艺术殿堂,受到僧俗信众的敬仰和崇拜。藏传佛教的一些重大节庆活动、法会佛事,如正月的传召大法会、二月的供宝会、六月的未来佛巡礼、十月的天母赛神会等都在这里举行。平时,信徒们的礼佛朝觐和“转经”活动也集中在这里进行。从这里开始,形成廊廓、八廓、林廓等内、中、外三层转经菩提道,而围绕大昭寺转经形成的中层转经路,便是古城著名的八角街。
精彩看点:
1.壁画。大昭寺的壁画是西藏最早的壁画。它不仅以大量的内容和面积取胜,而且足以代表吐蕃和五世达赖喇嘛这两个重要时期的西藏壁画艺术的主要特色,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2.唐卡。寺藏唐卡总数不下数百幅,其中有“大明永乐年施”题款的胜乐金刚唐卡和大威德金刚唐卡,为永乐年皇帝朱棣赏赐西藏地方宗教领袖的,至今完好如新,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这两幅唐卡皆为彩线绣制,绣工为了增强画面的立体感,采用密针叠线的绣制手法,同时结合以夹金绣、洒线绣等难度较高的刺绣技艺,较好地表现了画面主题。刺绣中对画面形象高光部位的处理和色相之间的过渡均有独到之处,是珍贵的刺绣佳作。
3.雕塑。寺藏鎏金铜像数量庞大,种类甚多,有各种佛、菩萨、度母、金刚、天王和祖师像。造像以通高20厘米左右者为最多,通高10多厘米者次之,有不少酷似唐代造像风格,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有一批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的铜铸鎏金菩萨像,铸造精致,特征鲜明,是当年永乐皇帝的赏赐之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木雕。大昭寺内吐蕃时期的佛殿,其门楣、门框的木雕装饰极精妙,如释迦佛殿的木柱(8根)、无量光佛殿的门框等,都雕满了形形色色的宗教人物、动物、植物图案,其人物的形体刻划、密集排布的构图形式和飘逸的飞仙形象等,都呈现着浓厚的尼泊尔和古印度艺术风格。2000年大昭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因为在西藏其他任何寺院都看不到7世纪的木雕。
5.长明灯。供于佛祖前面,全都是纯金的。在这些长明灯里最有意义的是正中间的那一盏,是十世班禅大师1985年捐赠的,上面有他的祝辞和签名,祝愿世界和平、万物平安。
6.金顶。释迦牟尼佛殿金顶和观音殿金顶建于1310年(元至大三年)前后,是用500两黄金和104驮铜(一驮18克)建成。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进行大规模修茸、扩建,更换东、西、北面旧金顶,在南面新修一座金顶,其中释迦佛殿的金顶最大。金顶皆为单檐歇山式,屋面覆鎏金铜瓦,屋脊正中和两端则竖立三个精致的金瑞,在金顶的四角还饰有摩羯鱼或火焰宝珠形象。这些金光闪亮的装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重点推荐:
1.唐蕃会盟碑。位于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下,亦称“甥舅和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意为大昭寺前之碑,立于公元823年。821~822年,吐蕃与唐朝互派专使先后盟于长安和逻娑,史称“长庆会盟”,也称“甥舅会盟”;823年,唐蕃分别于长安和逻娑树碑纪念,将盟文刻石,以垂长久。碑高4.78米,宽0.95米,厚0.5米,上有石帽覆盖,四面皆有字。盟文表达了唐蕃“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的共同愿望。南北两侧分别为唐蕃双方参加会盟的官员名次,列有唐朝官吏18人、吐蕃官吏17人,为汉藏文体对照。东面碑阴为藏文盟辞,78行,其内容为唐蕃关系的简要历史和会盟的经过及意义。该碑是研究吐蕃职官、氏族、语言及唐蕃关系史的重要文物,亦是千余年来藏汉人民团结友好的信实物证。
2.“永远遵行碑”。位于大昭寺前。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1753~1796)撰立,亦称“痘碑”、“劝恤碑”。碑螭首,方额,须弥方座。碑东向,碑阳为汉文,碑额镌阳文篆体“永远遵行”四字;正文519字,阴镌,楷体,字体劲秀。碑阴为藏文,内容与碑阳相同。据藏族史料记载,清乾隆末年,西藏天花流行,死人无数,驻藏大臣和琳劝恤种痘,救济死伤。其后将此事勒石树碑,以表纪念。
P12-15
西藏是我国一块地域辽阔、富饶美丽的宝地。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里的门巴、珞巴和藏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西藏文明。境内藏传佛教寺院林立、文物古迹众多、高山湖泊密布、民俗风情独特、生物资源丰富,是人们登山观光、探险科考、徒步朝圣的胜地。
魂牵梦萦的高天厚土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国境线长4000余公里。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成立。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人口261.63万(2000年11月),绝大部分为藏族(占90%以上),另有门巴、珞巴、纳西、回、汉等民族。下辖山南、林芝、阿里、日喀则、那曲、昌都等6个地区,拉萨(地级)、日喀则(县级)2个市和71个县。除拉萨和日喀则市外,主要城镇还有泽当、八一、那曲、昌都、狮泉河、江孜、樟木等。自治区首府驻拉萨市,距首都北京4483公里。
西藏交通方便。公路由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青康公路、中尼公路干道及支线构成。铁路青海格尔木至拉萨段已于2006年竣工通车。坐汽车、火车,游人可饱览沿途的景色风情。航空以现已运行的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和计划扩建或兴建的日喀则和平机场、阿里机场为主。乘飞机,游人可从空中鸟瞰西藏高原的奇伟景象。
西藏雪峰高耸,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藏南年平均气温8℃左右,藏北年平均气温0℃以下,藏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到西藏旅游,每年的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日寸节。
西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5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林芝巴松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珠穆朗玛峰、羌塘、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l处(雅砻河)、国家森林公园1处(色齐拉)、国家地质公园1处(易贡)、历史文化名城1处(拉萨)、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等,令国内外游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风格独特的人文兹观
大量考古研究证明,远在2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西藏就已有人类生活栖息,至新石器时代,人类分布更加广泛。昌都卡若文化遗址、拉萨曲贡文化遗址等的发现,便是西藏早期文明的有力佐证。随着高原人类社会的进步,藏族先民们创造了许多适应不同环境的毛帐、窑洞和石砌或土筑的碉楼以及木架板房等。在此基础上,积极吸取四邻诸国的建筑技术,修建了寺院、宫殿、佛塔、园林、陵墓、石窟、桥梁等,著名的有布达拉宫、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和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桑耶寺、白居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楚布寺、罗布林卡等,规模宏大,殿宇重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高原特色。这些建筑不但是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兄弟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西藏传统文化是西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极富高原特色的农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节厌文化及婚俗、葬俗、礼仪、禁忌等民风习俗。藏传佛教、苯教、民间宗教等内容构成的宗教文化,闪耀着藏族古代科技之光的天文学、历算学、医药学以及五金工艺、纺织工艺,艺术精湛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令人陶醉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蔚为壮观的地貌景观
西藏被称为“山的海洋”,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北有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及支脉唐古拉山,南有地球上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有高峻耸峙的喀喇昆仑山脉,东有壁仞陡峭的横断山脉,境内还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等,群山逶迤,雪峰莽莽,蔚为壮观。
西藏岩溶地貌十分丰富。藏北拉日山的岩溶地貌形成于距今250~300万年间,属晚第三纪岩溶地貌的残留。在纳木措湖畔、拉萨西郊、日喀则定日、阿里日土、昌都芒康等地,均分布有残留的岩溶地貌,独具风采。在扎囊、当雄、昌都、类乌齐、比如等县分布的岩溶溶洞,景色奇异,被信众视为天成胜境。
冰川是西藏最奇特的地貌景观之一。冰川,在西藏数不胜数,仅林芝波密便有冰川2756条,著名的有卡钦、则普、若果冰川。其中,卡钦冰川(长19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雅鲁藏布江就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的杰马央宗冰川。羊卓雍湖流域的卡鲁雪峰(6629米)和宁金岗桑峰(7194米)四周分布着54条现代冰川,构成了面积达130平方公里的卡惹拉冰川作用区。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冰川(距绒布寺300米)长26公里,冰舌宽1.4公里,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发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岗仁波且峰和玛旁雍措周围2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有6000米以上的高峰10余座,分布着大量冰川,是世界著名的登山胜地。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冰塔林更为壮观。
最具特色的水系景观
西藏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密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多雄藏布,还孕育了怒江正源、长江和澜沧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以及森格藏布、朗钦藏布和一些内流河。水能资源蕴藏量占我国总量的15%,其中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多达365条。河流的含沙量小,水温低,水质好。
湖泊,是西藏最具特色的水系景观之一。西藏共有湖泊1500多个,面积达24566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30%,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787个。类型多样,有外流湖、内陆湖和内陆吞吐湖,有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还有构造湖、冰川湖和堰塞湖等。巴松措、纳木措、羊卓雍湖、玛旁雍措、班公湖等,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有些湖泊还被赋予了宗教色彩,纳木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湖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山南拉姆喇措湖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神示湖”,藏北当惹雍措是苯教著名的“神湖”,安多措纳湖是热振活佛的“魂湖”。
西藏的地热蕴藏量居我国首位。已知地热显示点有630多处,地热显示类型达20余种。仅藏北较大的地热区就有300余处。除了常见的温泉、热泉、沸泉之外,还有喷汽孔、冒汽穴、沸泥泉、冒汽地、盐泉以及热水河、热水湖。还发现有中外罕见的间歇喷泉、水热爆炸区多处。最负盛名的有羊八井地热田、雄巴拉温泉、沃卡温泉、康布温泉、曲孜卡温泉等,可治疗胃病、风湿病、皮肤病、骨折、眼疾以及多种疑难杂症,已成为沐浴、疗养的胜地。
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
西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植物5800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400种,具有药用价值的51000余种,名贵的有藏红花、冬虫夏草、天麻、贝母等。藏西南的吉隆、亚东、樟木和藏东南的墨脱、察隅、珞瑜等地,是我国少有的“天然植物博物馆”。墨脱、察隅被人们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海拔1200米地带以下地带,发育着雨林、季雨林热带科属植物和藤本植物。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分布有上千平方公里的名贵观赏树种——红豆杉;在海拔1200~3200米地带,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海拔3200~4200米地带为针叶林带,多云杉、冷杉。察隅、米林、波密、墨脱等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绿色林海”之称。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地带分布着丰富的垫状植物,有11科15属40余种,典型的垫状像一把撑开的雨伞,非常奇特。在海拔4800~5800米的寒冻风化带,还生长着一种珍奇花卉——雪莲花,远远望去,宛如一只只白色的玉兔。
西藏空旷、辽阔、幽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动物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25种,占我国保护动物种类的1/3还强。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盘羊等属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白唇鹿是我国特有,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黑颈鹤、藏马鸡等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长尾叶猴、滇金丝猴、毛冠鹿、金钱豹、红斑羚、小熊猫、黑熊、马鹿、雪豹、岩羊等。在这些保护动物中,有34种珍贵动物存量超过90万头(只)。其中,西藏特有的野牦牛约l万头、藏野驴5~6万头、藏羚羊4~6万只、藏原羚16~20万只、羚牛2000~3000头、滇金丝猴570~650只、孟加拉虎5~10只。具有较高的科研、药用和对外文化交流价值。
西藏有什么?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有名扬四海的珠穆朗玛峰,有神奇瑰丽的大昭寺、桑耶寺,有胜若仙境的墨脱、察隅……西藏还有什么?在《酷行西藏》一书中,笔者将告诉您西藏到底有什么,以及还有什么,告诉您怎样用脚步去丈量西藏的奇异美景,怎样用眼睛去探索西藏的未解传奇,怎样将身体融入仙境般的景色之中。书中,首先从拉萨美景探索开始,依次沿林芝、山南、日喀则,再到阿里、那曲、昌都,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看,雪山、江湖、草原美景,人文、历史、传奇故事,酥油茶、嘛呢堆、喇嘛庙风物,笔者将用更详实的笔触、朴素的语言、细心的观察、精美的图片,向您展现一幅幅您已知道的或不知道的西藏美景画卷。
本书在编写中,参考、借鉴和采用了不少前辈学者及专家撰写的部分著作内容和学术成果,谨在此予以说明,并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值此,我还要感谢青海人民出版社李清老师为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作!可以说,没有他的鼎力相助,也就没有本书的顺利诞生。
凡书中涉及到的汽车、火车、飞机票的价格,以及饮食住宿、景点门票的价格,均为2007年的价格,仅供“背包客”们参考。
本书若能对从事西藏旅游工作的人士,以及想从书中了解、认识西藏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点帮助,笔者将极感欣慰。但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藏历金猪年八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