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难以抉择:坐在哪个位置、怎样把握机会、如何创造财富、是否接受感情……遇事争先、什么都想得到的抉择,让人生过于沉重,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困惑随之增多,妨碍了正常的生活,损害了自己。如果在一生中要有所得,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太多,就必须简化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会放弃,丢掉那些让自己生活繁杂和内心烦乱的东西。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弃,给生命一分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
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抉择——放弃。当你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放弃不了眼下,你就不能发现另一片海阔天空:放弃不了昨天,你就会将生命白白耗在这一刻的踟躇不前中,放弃不了枷锁你就永远任生活操控,而不能去发现另一个属于自己掌握的空间。
14.怎样走过人生六个坎
舍得放弃是一种跨越,当你舍得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几道坎也就过去了。
人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到死亡,就那么几十个春秋。也就是那么几个“坎”,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20岁之前谈梦。人自母体分离出来,初谙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谙世事并不意味着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有些近似童话。所以,这个季节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往往与现实离题万里。在这段花季年华里,一切都是浮动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20岁以后谈理想。20岁是迈人成人行列的第一道门坎,以前的彩色梦幻渐渐淡化,在现实面前,开始走向成熟,也开始有了人生的目标。但20岁的抱负却又气吞山河,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我们说人到20岁已经长大了,但绝对不意味着已经成熟。总之,20岁时,已经有了向前跋涉的目标,少了很多梦幻色彩。
上了30岁谈责任。三十而立于今人来说也许为时尚早,以现代平均寿命计,人生尚未过半,少年得志之人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多数。但30岁已是成熟的人了,至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基点。在这个阶段,世界会把很多重担压在你的肩头,你无可逃遁也别无选择地要背着这些重担往前走。人生由此便多了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责任,因之人生的内涵也丰富起来。结婚了需要有个爱巢栖息爱情,儿女出世了要拼力哺育,父母老了要尽赡养之责,还有,工作的担子也加重了……这一切责任,都得30岁的你一个一个地去履行,没人能够替代你。这个时候,一切言谈行为都变得那么实在。
40岁谈事业。迈过40岁沟坎,此刻有志者已经事业有成,即使是平凡之辈,积蓄也开始殷实。人的生理心理也已熟透,万事都有主张,一切责任也因为时光流淌而减负了。也许父母已经过世,儿女也快自立。这个时候,人通常会像爬上一道高坡一样,长长地舒口气。然而当回头看时,才发觉前些年为自己活得太少。于是,发展自己便成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50岁开始谈经验。古人道“五十而知天命”,此刻对于人来说应该是尘埃落定的时候了。优胜者已经胜出,淘汰者也已出局。那么,优胜者便领受被尊敬的风光,淘汰者也只好独尝出局的悲哀。无论优或劣,都会明白成败的原因。而大局既定已难更改,优胜与淘汰的总结成了宝贵的经验,化作了后人的财富。
60岁以后谈往昔。衰老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老了就力不从心,即使想大展宏图也难于展翅了。此刻的成功者可以享受他自己创造的成果,失败者也只好独饮他自酿的苦酒。好汉不提当年勇也好,蹉跎一生不堪回首也罢,岁月刻在自己身上和心上的痕迹是无法抹杀的。夕阳苦短,来日无多,但回首昔日的风光或坎坷,多少能激活生命的潜力,保持旺盛的活力。
一辈子就这样走过来了,不管辉煌还是平凡,都得一个一个坎地迈过,当然,怎样迈,迈得成功与否,都得由你自己来完成。而围绕着人生的一切都离不开去选择,去放弃。
15.舍弃自身的奴性
舍弃那种凡事依附于人的奴隶意识,学会掌握好自己的命运。
许多青蛙烦恼着没有一个青蛙王来管理它们,便推派使臣去向天神丘彼得祈求一个蛙王。天神知道青蛙头脑简单,便抛下一块大木头到河中。青蛙们被那木头所激起的水声吓了一跳,都躲到水底去。但是它们看那木头浮在水面不动,便游到水面上来,一点也不怕,还轻视地爬上木头蹲坐着。不久,它们认为神派了这样呆笨的王来管理它们,真是岂有此理?便再推派一个代表,去向丘彼得请求,希望另外再派一个君王。于是丘彼得派了一条鳗鱼去统治它们,青蛙们见鳗鱼生性和善,并无君王的威严,又去请丘彼得替它们再选一个王。丘彼得对于它们的请求很不耐烦,便派一只鹭鸶去,这鹭鸶每天吃青蛙,没多久就把河里的青蛙吃得干干净净。
本来蛙王应由青蛙自己拥立或选出来,向天神求王,本身就是奴隶的行为,偏偏青蛙们又嫌弃那些愿意跟它们平等、友善相处的蛙王,结果只能招来被奴役、吞噬的命运。
16.爱慕虚荣的漂亮鱼
在人生之中,你选择幸福的同时,也许你又舍弃了另一种幸福。
一条鱼,生活在大海里,总感到没有意思,一心想找个机会离开大海。一天,它被渔夫打捞上来,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这回可好啦!总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呼吸了。”乐得它直蹦高……
它蹦得的确很高。当听到渔夫与他儿子议论着用什么方法将它烹饪的时候,它重重地摔了下来——很严重,它昏了。
醒来时,它发现自己竟在一口破旧的水缸中。它那身漂亮的斑纹救了它——渔夫决定将它养下,少吃一条鱼实在无所谓,何况它是一条多么美丽的鱼呀!
鱼欢畅地游来游去,在那只破水缸里。缸太小了,可它仍不停地游。一口水缸,和一条漂亮的鱼一陕乐的鱼。
每天,渔夫总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晃动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饰,讨渔夫喜欢。渔夫真的乐了,又撒下一大把鱼虫,鱼大口地吃着,累了则停下,打个盹。鱼开始庆幸自己的美妙命运,庆幸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有一身花衣。想到当初在海中,每夫不得不自己出去寻找食物,还得时时提防大敌的突然袭击,那些朋友可能已几天没吃过东西,也可能已成了他人腹中之物。想到这,它大口咽下一群鱼虫,自言自语道:这才是生活。
在它眼中,这分明是一条漂亮鱼应得的待遇。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鱼儿一天一天的游。它似乎有些厌倦,但再也不愿回到海里了。“我是一条漂亮鱼”,它总这么对自己说。
渔夫要出海了,这次可是出远海,十天半月才能回家。留下儿子一人。第一天,鱼没按时吃到鱼虫。第二天,鱼依然没有吃的,它开始抱怨渔夫儿子这样怠慢一条漂亮鱼。第三天,它渐渐支持不住,饿得发慌。想到在海中,十天找不到食物,它依然行动敏捷,现在身子是发了福,只是游水的本领大不如前了。第四天,终于有吃的了,不是鱼虫,而是渔夫儿子吃剩的残羹。顾不上嫌弃,鱼大嚼起来。它实在饿得不行了。渔夫儿子总是隔三差五地送些残羹。鱼抱怨不停。
终于,消息传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儿子收拾东西后搬走了。什么都带上,只忘了那条漂亮鱼。鱼在缸里大喊: “嗨!带上我,别丢下我!”没人理它。
四周静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鱼。
鱼很悲伤。想到昔日渔夫待它实在不薄,现在却遇难身亡,它十分悲伤。想到自己今后无人照料,将困于水缸。
鱼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儿子对它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甚至抱怨它决意离开大海时伙伴们为何不加劝阻,抱怨它认识的所有人,只忘了抱怨它自己。
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处,发现一条漂亮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家中的大水塘,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
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的鱼,死鱼。真的,它很漂亮。
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选择在属于你自己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任何爱慕虚荣,幻想在别人的世界里找幸福的人,永远找不回自己真正的生活,也将被生活的浪涛淘汰。
P26-30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便充满了选择,充满了放弃。
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难以抉择:坐在哪个位置、怎样把握机会、如何创造财富、是否接受感情……遇事争先、什么都想得到的抉择,让人生过于沉重,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困惑随之增多,妨碍了正常的生活,损害了自己。如果在一生中要有所得,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太多,就必须简化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会放弃,丢掉那些让自己生活繁杂和内心烦乱的东西。
伽俐略放弃了自由,誓死捍卫自己的学说,才使牛顿得以站在“巨人”的臂膀之上。比尔·盖茨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位,投身商海,才成就了20世纪人类世界的一个神话。
他们都作出了坚定的选择,他们的放弃换来的是成功。但并不是每次选择都意味着成功,其间必须经历的痛苦曲折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选择和放弃便决不会有他们的成功。
人生有太多类似的选择题,有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你必须作出惟一正确的选择。你选择A的同时,就必须放弃B。如果A与B是天平两端,地位同等,你必定会有心灵的交战,但是一经选出,就没有回头路了。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在作出选择,同时还是放弃所有遗憾甚至悔恨。因为人生只能往前走,背负着多余的包袱无疑让人走得很累。只有放弃,才能重现自由,才能不为外物所役。学会放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智者能够成功,就在于善于放弃不必要的东西。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弃,给生命一分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