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人物传记是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出版物,它记录了海外赤子报效祖国的传奇故事,高歌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的彪炳业绩。本书以归侨省长梁灵光的思想品格为红线,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再现了梁灵光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此书出版还有精装版,定价为¥50.00。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归侨省长梁灵光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方生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人物传记是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出版物,它记录了海外赤子报效祖国的传奇故事,高歌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的彪炳业绩。本书以归侨省长梁灵光的思想品格为红线,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再现了梁灵光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此书出版还有精装版,定价为¥50.00。 内容推荐 梁灵光1916年生于福建,2006年在广州逝世,走过了90个春秋的人生旅程。黄方生以朴素、流畅的语言,真实地描述梁灵光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热情地歌颂梁灵光的高尚品格和丰功伟绩。写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骼,有精神,感人至深。 梁灵光从小追求真理,青年时参加革命,逃亡海外后又投入抗日救亡和反殖民统治洪流。抗日战争爆发,梁灵光随即回国奔赴沙场,然后参加解放战争。他赤胆忠心,文武双全,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享有“沙场儒将”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解甲从政,不论在厦门、福建和国家轻工部担任领导工作,都能克服困难打开新局面。受命南下后,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奇招迭出,政绩显著。在主政广东时,和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组成最佳拍档,在中央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开创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任梁时代”和侨务工作的“黄金时代”。 由于梁灵光以民为本,功业卓著,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群众亲切赞颂他是好省长、平民省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急先锋、奠基者、老功臣,在海外和港澳也享有盛名。 作者黄方生还结合传记主人梁灵光的亲身经历,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抗日战争中敌后斗争的艰难曲折,展示了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壮烈场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应引以为戒的一些重大事件,还揭示了广东实行改革开放初期和试办深圳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本书是一部人民群众享受爱国思想、高尚情操和革命传统熏陶的好课本,同时又是海内外侨界人士继承和发扬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好读物。 目录 序 张汉青1 侨界的旗帜王荣宝1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胡军1 人民心中景仰的丰碑曾绅1 引言1 第一章 来到人间2 儒商之家2 “小司令”调兵遣将3 第二章 走向社会5 翩翩少年痛心泣血5 满腔热望化为泡影7 《平话》杂志遭查封9 投入“一二·九”洪流10 第三章 逃亡海外13 “身在曹营心在汉”13 组建左翼作家联盟14 第四章 回国抗日16 到敌人后方去16 组建抗日武装18 和陈毅在一起20 “开了县长亲自带兵打仗的先例”23 孤胆英雄擒元凶24 “梁灵光,真灵”27 农民得到了实惠28 反“扫荡”30 奇袭海门31 创造了反“清乡”经验32 摧毁百里“篱笆封锁线”35 挫败“以华治华”阴谋37 粉碎经济封锁38 欢呼胜利39 第五章 挥师伐蒋42 组织50万支前大军42 “创敌后整连歼敌正规军范例”43 惨重的代价45 灵甸大捷46 敌人闻风丧胆48 “匪首梁灵光伤重毙命”49 在淮海战役中奋不顾身51 强渡长江54 攻打上海57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58 率领入闽先遣队59 最后的战役61 第六章 解甲从政63 市长最佳人选63 “这一回才真正听到共产党的声音”65 民主建设新阶段66 锦囊妙计反封锁67 冒“右倾”风险避免了大开杀戒69 在敌人的炮火中筑成中华第一条跨海大堤71 像这样的“爱国资本家”,世上能有几人?75 第七章 福建岁月78 跟中央唱对台戏?78 实现“筹建铁路,以图自强”梦80 把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机组搬进山洞82 到山区建设工业城83 令人痛心的教训85 出色完成支前任务87 第八章 十年磨难89 “福建第二号走资派”89 七年“囚徒”91 “历史将证明我无罪”92 患难夫妇喜重逢93 复职后的风波94 第九章 上调京都96 出任新组建的轻工部部长96 大刀阔斧搞平反98 改变重“重”轻“轻”旧观念100 站柜台102 冲破计划经济束缚104 终结了轻工业长期徘徊的局面105 第十章 南下羊城108 杀出一条血路来108 “左”毒不除,寸步难行110 “三大高招”开全国先河113 结束了“蛋民”的辛酸史115 先行一步不易啊1117 带来了最早、最大的合资企业119 “专抓些鸡毛蒜皮的小事”121 中国内地有了第一批五星级宾馆124 坚决反对以权谋私127 第十一章 主政广东130 归侨省长第一人130 开创侨务黄金时代132 罕见的寻根访祖热潮136 试办经济特区14l 全程陪同邓小平视察144 创中华历史奇迹147 把开发珠江三角洲设想变为现实149 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新闻人物151 情系山区152 旗帜鲜明反对改革开放中的丑恶现象155 内地“招牌猪”“赶走”香港的外国猪158 家庭主妇的菜篮子更加丰富了159 妙计救活万头良种猪161 “铁交椅”、“铁饭碗”年代不再162 纳谏如流164 发展电力事业的新突破165 中央推广广东办电经验168 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难产”169 开拓社会办体育的新路子172 把暨大办成名实相称的华侨高等学府174 老校长给暨大师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178 平民省长180 辉映千秋的“任梁时代”183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体会185 第十二章 修礼邻邦188 广州与洛杉矶结成友好城市188 难以忘怀的旧金山190 应马科斯总统夫人邀请访菲191 “我的祖籍在中国湖南”194 “第一个讲闽南话的共产党高级官员”195 广东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结盟197 故友相见洛杉矶198 “您是第一个来参观的中国省长”199 唐宁街会晤撒切尔夫人201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203 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205 参加“地方时代”国际会议209 为广东和夏威夷友好历史增添新的一页210 第十三章 老马嘶风213 促成开通广州至云贵川列车213 催发乡镇企业的腾飞215 第一部侨务法律诞生了216 考察十五国侨情219 圆满解决万名新移民最大难题221 向对外宣传部门进言223 创办天下第一华侨城224 洫南“智多星”228 第十四章 晚年情操231 激扬文字231 名山胜迹看不足234 越秀山下的联想237 第十五章 最后时日239 体检项目一切正常239 回国七十年后与世长辞240 洒泪送别243 附录 梁灵光同志在广州逝世《广州日报》245 深切缅怀梁灵光同志宋维轼晁锋246 寄给亲爱的爸爸梁抗248 给老省长画像[美]詹忠效25l 感激梁灵光怀念梁灵光[巴西]黄雄254 海外华侨永远怀念的好省长[马来西亚]张文谓255 老省长梁灵光的“两大法宝”(香港)陈建中257 我们永远忘不了他洪志铭259 我最感念的是梁老施能响261 追寻往事泪盈眶沈庆松264 陪同老省长拍婚纱照林青云266 多想您能再亲切地叫我一声啊!路遥268 人民衷心赞扬的好省长黄方生270 老省长给我题词、改稿和作序黄方生273 为老省长作传黄方生277 纪念归侨省长梁灵光逝世一周年黄方生280 后记281 试读章节 儒商之家 中国东南沿海有一个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福建省,简称闽。春秋战国时分属越、楚。秦设闽中郡。汉属扬州。唐代取福州、建州各一字,设福建观察使。这大概是福建的由来。元初,为福建道,后改为福建省。 福建有“东南山国”之称,具有山海之优势。居民以汉族为主,有畲、回、满和高山等少数民族。清末开始,这里的很多人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是仅次于广东的著名侨乡。 这个省的中部偏南,即泉州的西北部,有一个好地方,五代时设桃源县,后来改为永春县。县城西北有个小山村,叫鳌顶村。整个村坐落于群山之中,村民都姓梁。1916年,初冬轻寒,草木依然挺拔翠绿,整个山村景色更显得秀丽多姿。那年11月3日,梁灵光在这里来到了人间。 梁灵光的祖屋在鳌顶山麓,背靠碧翠高山,两旁小山环抱,前面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梯田。再向前望去便是迂回曲折的山涧,依稀可听潺潺流水声。蔚蓝的天空白云飞渡,田野里稻浪翻腾。风光如画,毓秀钟灵。 梁灵光从娘胎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神话中说的什么吉兆和灵光,但他的家族却不平常。 祖父梁锡永,老祖宗分家时给他一家字号叫“泉兴”的店铺,只是后来时运不济,生意萧条。 父亲梁仍绪,排行老大。17岁时便成了当地最年轻的秀才,蜚声遐迩。他在省城的法政大学毕业后,回永春梅峰书院任教,传播新学。他爱好文史,博览群书,手抄的名家诗文和自撰文章堆满了几案。后来弃教从商,继承父业,把父亲经营的泉兴店改为“金泉兴”,并从小镇迁到县城,生意日益兴隆,成为永春县四大商行之一。后来在福州、泉州、厦门、上海等地开设分店,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展,从京果、粮食,发展到棉纱、丝绸、百货,还开设钱庄,如日方升。 梁仍绪还应校友邀请,于19世纪20年代初到马来亚开发了好几千亩的橡胶园,成为永春县到海外投资的第一人。 梁仍绪虽是富商大贾,但生活节俭,淡泊名利,而对公益事业则仗义疏财,慷慨大方。他把挣来的钱大多用于赈济贫民,修筑道路,兴办学校。其他善事也不可胜数,如帮助乡里支付积欠多年的税款3 000两白银,还承担缴纳全乡每年各种苛捐杂税500两白银。 梁灵光的母亲潘密,也是永春人,比他父亲小5岁。在那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束缚下,读书不多,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但心地善良,精明能干,乡邻交口称赞。 母亲生了8个儿女,其中一个女儿远嫁马来亚。长子梁披云,学名龙光,6岁读私塾,10多岁读中学,上海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20世纪40年代初,曾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海疆大学校长,创办黎明中学,后到南洋各地从事华文教育,历时60载。在马来亚时,曾参加著名侨领陈嘉庚率领的南侨回国慰劳团。他博学多才,诗书双绝,是诗人、书法家、教育家。20世纪70年代入居澳门,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和国际儒商学会荣誉会长等职。 梁灵光排行第五,乳名旧湛。后来父亲给他起学名为涵光。到上海读书时,哥哥梁披云给他改名灵光,取自成语“鲁殿灵光”,期望弟弟将来有所建树。 “小司令”调兵遣将 在父兄的熏陶下,梁灵光从小读书用功,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受教会学校影响,同校的姐弟三人都信基督教。初小毕业后到泉州读高小,宗教观念渐渐消失。 或许天性使然,梁灵光7岁的时候便硬着头皮读石印本《三国演义》,似懂非懂,反复琢磨。一些书中生动的描述、曲折的情节,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凡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就拿去书摊买古典小说,《水浒传》、《七侠五义》、《封神榜》、《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读完一本又一本,爱不释手,十足的小说迷、“小书虫”。哥哥平时买回来的书报杂志,梁灵光也聚精会神一一“消化”。读高小时偶然看到了孙中山写的《建国方略》,深为作者的宏伟构想所感动,不禁浮想联翩。对于其中许多建设方略,几十年后梁灵光还记忆犹新。大量的书籍,使他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并为他后来的文学修养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令人惊奇的是,梁灵光从小便显露出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干。他喜欢玩耍,但与众不同,肯动脑子,会出点子,常有新花样。一次,他在家里无意中翻出不少市面不再流通的旧铜钱,课余时间分给小同学们作为军饷,一本正经地指挥大家分成敌我双方,模仿小说中描述的精彩战例进行战斗。进退攻守,调兵遣将,全由他统一指挥,军令如山,谁也不得违抗,“打”得天摇地动,“人仰马翻”。小伙伴们玩得开心痛快,忘乎所以。不知谁带的头,大家一致同意封梁灵光为“小司令”。从此以后,参加“打仗”的人越来越多,他指挥得也越有声有色,“军”威大振,“小司令”名噪一时。可是,谁也料想不到,在后来的战争年代,梁灵光真的当匕了司令。 P2-4 序言 一部颇具特色的人物传记《归侨省长梁灵光》即将问世,作者是年逾古稀的作家黄方生同志。黄方生是归侨,他为之作传的梁灵光同志也是归侨。在灵光同志生前,他们之间的交往甚多,文字之缘也较长。在老省长梁灵光逝世一周年之际,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完成了这部传记,并问序于我,我欣然命笔。 梁灵光同志走完了90个春秋的人生旅程,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员、新四军的老战士、广东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从学生时代起,灵光同志就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后来又奔赴沙场,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南征北战,文武双全,屡建奇功,享有“儒将”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他解甲从政,先后在福建省、中央轻工业部和广东省担任领导职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梁灵光同志是1980年底与任仲夷同志一起,受命南下,先后在广州市、广东省担任领导职务的。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灵光同志与省、市的领导同志一起,在贯彻落实中央批准的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的艰苦创业过程中,敢为人先,政绩显赫,严于律己,正大光明。他给广东人民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得到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爱戴,侨界人士都赞扬他是当代归侨的一面光辉旗帜。 灵光同志来广东后,我虽然没有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但接触也不少。在省委机关,在省、市的许多活动中,以至在网球场上,我们都常见面。他敦厚诚恳,平易近人,有长者之风,众所尊重,是一位令人怀念的老领导。 文学历来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陶冶人们高尚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以真实可信的先进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方生同志是我在中学时的老同学,他的年龄稍大于我,但写作的热情依然旺盛,人物传记《归侨省长梁灵光》,就是一个新的成果。相信这部作品将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是为序。 2007年3月5日于羊城爱绿楼 (作者张汉青,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后记 好事多磨,这部人物传记《归侨省长梁灵光》终于即将面世了,并被列入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出版物。我深感欣慰和荣幸。 在老省长生前,经过他的审阅,我先后在北京、广州和香港的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报告文学:《老省长粱灵光的故事》和《梁灵光抗战八年纪事》。 梁老驾鹤西去的第二天,《羊城晚报》要闻版登载了我的悼念文章《人民衷心赞扬的好省长》。不久,《北山文艺》和《侨星》杂志又先后登载了我写的《老省长给我题词、改稿和作序》和《老省长梁灵光的最后50天》两篇文章。后来,得到老省长夫人朱含章大姐同意(后又提供有关照片),我开始写这本尚未最后定名的传记。 传记脱稿后,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作家张汉青老先生欣然命笔作序,并来信说:“我有个想法,作为书名,还是用《归侨省长梁灵光》比较好,也显得有特色,请考虑。”遵照老同学的高见,我把书名最后定了下来。 应我的邀请,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先生,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女士先后为之题词或撰文,归侨作家曾绅先生还从美国寄来书评。 我在写作和筹备出版这本传记的整个过程中,先后得到省侨联文化部部长司芳女士、《侨星》杂志总编辑任海鹰女士、《当代企业家》杂志总监涂立明先生、归侨作家林青云先生的热情关注和具体协助。《新世纪文坛》、《粤海桥》、《广州侨商报》和揭西的《揭岭》、《北山文艺》等报刊还分别登载相关消息。 《归侨省长梁灵光》即将出版的消息引起海内外一些侨界人士和福建乡亲的强烈反响。巴西黄雄先生、马来西亚张文谓先生、香港陈建中先生和福建闽南经济促进会负责人洪志铭先生、施能响先生、沈庆松先生等,以撰写纪念文章或其他方式,给予大力支持。 广东归侨作家联谊会、致公党广州市委诸多领导和同仁,也十分关注本书的出版。 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候,艺术大家杨之光老先生挥毫题写了书名。旅美画家詹忠效先生和夫人路遥女士又分别惠赐老省长的画像和追思文章。 老省长梁灵光曾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八年之久,成绩显著。省长夫人朱含章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时便是暨大的学生。可以说,老省长夫妇和暨大的缘分深厚。这本传记最后能够顺利出版,得到了暨大校长胡军先生的亲自过问和暨大出版社的鼎力支持。 古人云:“好个一江春水,深来不似情深。”对以上有关人士和单位的深情厚谊,我感激不尽,铭刻在心。 黄方生 2008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