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大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寂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上海在春秋时属吴,是个沿海的渔村,也是吴越两国争霸的古战场。到了宋朝,因海船云集,便在这里置市舶提举司,属华亭县,管辖外来船舶。明朝嘉靖年间,因倭寇横行海上,松江知府开城筑垣,3个月内造成周围仅四里的县城。清朝时,县城开始繁荣富庶,由十条小巷的小邑,发展成大小街巷六十多条。既有太平街、张家路等大道,又有肇家浜、方浜等河流,而上海县城的东南一隅,以城隍庙为中心,人口稠密,市井喧闹,商业繁华,店多成市,人们便将该区称为“南市”。自从西方国家把上海大部分土地开辟租界后,南市成为由清廷管辖的“中国地界”。

清同治年间,肇家浜西侧的漕河泾,还是一片无人主管的荒地,只有几户人家住在简陋草房里,种菜为生。某年,有一个姓黄的男子汉,带了妻子儿女,自苏州到上海来投亲,住在姊姊家里。一家4口,屋小挤不下,就在旁边空地上搭造一间瓦房,作为栖身之地。

那男人姓黄名炳泉,三十来岁,身长而挺拔,稍瘦而有精神,难得听到他那带浙江口音的话语。一对藏在厚眼睑内的眸子,斜视人时射出锐利的眼光,像要把人看透,直看到心里。他除了在菜园里种菜管田外很少露面,仿佛故意回避,不想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他来到漕河泾后,几乎闭门不出。连“十里洋场”的租界都没有去过一次。只有初一、十五,到城隍庙去烧香叩头,而且立即回家。他的妻子黄邹氏见人就笑,一口苏白,和丈夫相处得倒还和睦,也很能干。一天到晚,除了服侍丈夫外,还要料理家务。好在女儿阿宝从小伶俐懂事,虽然只有十岁左右,却是母亲的帮手。出生在苏州的儿子,生于同治七年十一月初一(1868年12月14日),今年5岁,面庞圆团团的像娘,眼睛凶煞煞像爷。头发稀朗,梳不成辫子,父亲就把他剃成光头,还取笑他是和尚投胎,奶名就叫“小和尚”,正式名字按“金”字辈份叫“阿金”。到了上海后,妻子又生了个女儿,名“招弟”,希望能招来个弟弟,怕“小和尚”命薄养不大。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取名“金木”,可惜夭折,招“弟”还是没有“招”牢。黄炳泉求子心切,寻了个姘妇“麻子阿金”,偏偏又生个女儿,于是他将阿金母女一起丢掉。

邻居们对新搬来的黄家总感到不同一般。从黄炳泉的举止、神态、谈吐、表情,以及生活起居和衣服家什,都和四周农民甚至他的姐姐、姐夫也不一样,即使在上海县城里也不多见,大家从他姐姐嘴里探听不到什么,只有背后窃窃私议,猜测黄家有些令人感到神秘的来历。

黄炳泉是有一段非同小可的经历。他是浙江余姚人。在衙门当差,衙门都有“三班”:“快班”、“皂班”和“壮班”。黄炳泉的父亲在余姚衙门“皂班”里当差役。“皂班”分“皂”与“隶”两种,“皂”是执刑的差役,“隶”是站堂、吼道和听杂差使,所以黄父是“皂班”里最不起眼的小脚色。他干了三十多年,官老爷换了十几任,站堂吼道近万次,喉咙也叫哑,来去送文跑断了腿,别人油水捞足,他只得到皂役嘴角流出来的下巴馋涎。熬了30年总算熬出头,新官上任后,调他到“快班”里当“捕快”,带几个新手,可是时来运不来,只当了一年,就生重病。他害怕好不容易到手的差使会被别人抢走,就哀哀上告,要求自己的儿子黄炳泉接替他的位子。

黄炳泉比他父亲机灵、聪明而且生性好动。他读过几年私塾。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做官。他看到自己的塾师,当初也是熟读四书,指望当官,结果“三考不中”,又无钱捐官,熬到胡子一大把,只能教几个小猢狲。黄炳泉小时候跟随父亲去衙门。他不喜欢父亲木桩般在公堂上直挺挺呆立一两个时辰,连打板子也轮不到,他爱到“快班”里去听捕快们谈“山海经”,如何侦查凶手,如何捉拿案犯。听得他人迷出神,狠不得自己立刻成为捕快。所以,当他成年后,父亲虽然处处托人为他谋事,他总以种种藉口推托,宁可在家里吃闲饭,一有空就去衙门,或者到茶楼酒肆去接触三教九流,或者熟门熟路地摸遍整个余姚县的街头巷尾,一心想当个自己心羡、别人畏惧的捕快头目。这样混了几年,直到父亲因病告退,自己才得如愿以偿。他进衙门后,先沾父辈的光,再靠众捕头栽培和弟兄们相帮,加上本人努力,不出3年,功绩很多,名气不小,成为余姚衙门“三班”中的小辈英雄。

第四年刚过立春,苏州府出了件大案。有一位富绅家里失窃价值连城的古董。吴县衙门派出捕快四处侦查,毫无结果。知府听说余姚县有个黄炳泉,是破案能手,就特地请到苏州。黄炳泉单人匹马前来报到,虽然地生人不熟,难处很多,可是他要趁此机会一露身手,便跑遍苏州县城,寻觅大小线索,追查可疑行踪,大胆混进匪窝,终于被他一网打尽,水落石出,追回古董,为苏州府立下大功。知府赞赏,百姓鼓掌。最后被留在苏州,在衙门里当捕快头目。

这对黄炳泉来说,无异连升三级。在家乡的父母也因儿子的高升而荣耀,劝儿子在苏州安家立业,早日成婚。在熟人的撮合下,与姓邹的苏州姑娘成亲。次年养下女儿阿宝,过3年又喜得麟儿。黄门有后,大办酒席。

P1-3

目录

写不尽的大上海――代序

捕快世家

黄金荣的童年

裱画店小学徒

城隍庙听青帮史

十里洋场怪现象

法租界当巡捕

结拜弟兄

一件件疑案

桂生姐

重回上海滩

“禁烟”怪剧

杜月笙其人

大亨显身手

落难的贵客

小八股党

抢土、运土、卖土

黑吃黑

来了张啸林

双荣抢美

抱牌位成亲

大亨与公子火并

忘恩负义

悲惨的婚姻

黄金荣无功受禄

露兰春失踪

人财两失

场面、体面、情面

一文一武

血溅南京路

三人不是一条心

脚踏两只船

虎狼成群

“四?一二”大屠杀

公报私仇

强盗扮书生

第四次成亲

争航运夺码头

一场闹剧

争夺“大世界”

插足电影圈

砸报馆 杀记者

狼吞虎咽

各走各的路

泄露“密约”

血腥的孤岛

好汉不吃眼前亏

来往“阴阳界”

五子登科

选举和做寿

梨园冬皇的绝唱

儿子坐牢

再见,上海滩

在香港的日子里

大亨的末日

读《上海大亨》

序言

在声名显赫的世界级大都会行列中,没有比用罂粟花开埠的上海更色彩斑烂,更引人注目的了。这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会合点,古代和现代的会合点,新与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的会合点。上海又是浩荡汹涌的人海,全国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三教九流的会合点。全世界的大小国家,几乎没有一国的人没到过上海。孙中山、毛泽东、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鲁迅、胡适、吴昌硕、梅兰芳,直至“红都女皇”江青,都在上海活动和生活过。上海产生过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三“大亨”,直至林黛玉等“花国四大金刚”,穿过黄马褂的英籍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太子太保赫德、跷脚的地产大王沙逊爵士、面团团的犹太大富翁哈同,都在上海发迹,神秘的洋和尚照空,也曾在上海大显身手。罗素、泰戈尔、肖伯纳、卓别林、乃至主演《月宫宝盒》的武侠明星范朋克,都曾在上海短期作客。……上海的故事说不完,就像去世不久的美国专栏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的:“就是莎士比亚复生,也写不出这样的情节来。”

上海租界史,是中国现代史的窥视孔。它整整经历了荒诞错乱、纸醉金迷、刀光剑影、天旋地转的一百年。十里洋场留给文学创作的,还是个未经开掘的矿藏,上海史研究现在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旧时铺叙上海的小说、笔记、竹枝词,很多已从尘封的旧书库里清理出来,重新印行。不少作家回过头来,开始为已经消逝的十里洋场绣像。30年代已很活跃的漫画家胡考,晚年改作国画,还写了洋洋四十万言的长篇小说《上海滩》,沈寂写了《上海大亨》、《上海大班》、《上海大世界》,程乃珊写了《金融家》。王安忆等似也有所作。我孤陋寡闻,肯定还有不少耳目所未及的。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上海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城市改造,抚今追昔,不是回光返照,也不是怀旧情结,而正是一种新的上海抒情。

柯灵:《力十里洋场绣像》

1993年12月12日

(本文系为台湾从四十至九十年代两岸三边小说研讨会而作)

内容推荐

上世纪的人,一定听说过威震上海滩的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其人其事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有说三大亨曾经贩毒、开赌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也有说蒋介石曾是其门下之徒,破坏中共一大有他们的份,更有参与四·一二政变、杀戮工人、张啸林抗战时附逆的种种劣迹……

特别是大亨们不动声色问,“把他做掉”、“闲话一句”,就搞定许多错综复杂的事,透过一系列疑问,其真相到底如何?就看看著名老作家、曾亲眼见过三大亨的沈寂是怎样写的。

编辑推荐

上世纪的人,一定听说过威震上海滩的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其人其事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有说三大亨曾经贩毒、开赌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也有说蒋介石曾是其门下之徒,破坏中共一大有他们的份,更有参与四·一二政变、杀戮工人、张啸林抗战时附逆的种种劣迹……

本书不仅是一篇小说,也是一本近十里洋场史,也是一篇帝、封、流氓的结合史。

本书把旧上海写活了,非常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