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孩子怎么说》是一本关注家庭教育的作品,本书稿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觉,用孩子书信和作文的形式,对现在家教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了比较客观的反映。该书稿结构、层次严谨,说理性强,文字朴实,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听孩子怎么说 |
分类 | |
作者 | 章创生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听听孩子怎么说》是一本关注家庭教育的作品,本书稿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觉,用孩子书信和作文的形式,对现在家教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了比较客观的反映。该书稿结构、层次严谨,说理性强,文字朴实,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听听孩子怎么说》是一本关注家庭教育的作品,本书稿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觉,用孩子书信和作文的形式,对现在家教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了比较客观的反映。 作者根据所有来信的内容分成了13个选题(即中国当代家教的13个误区)。每个选题均包括3个主要内容:一是从选题中精选的5篇信函;二是该选题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三是与该选题相关的中外优秀案例,借此为家长们提供可效仿借鉴的楷模。 目录 信任您的孩子 您是我的榜样 爸爸,陪陪我 我想自由飞翔 分数〉我吗 打骂是您的爱 请尊重我的人格 让我自己来 最讨厌说话不算话 我想运动 我想玩 溺爱是我的苦果 离婚,别忘我的感受 早恋有多大罪 试读章节 爸妈的混合双打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最令我难忘的是成绩,每当我玩得正高兴时,爸妈总会严厉地说:“还不回去读书、做作业。” “做完了啊。”我回答。 “做完了就复习。”他们说。 我只好又回家复习。 爸妈,我每周作业很多,还要补习,每周即使你们不管我,我也只能玩两个小时,可是你们总是说考得不好就要挨打,而且这个要求还不是一般的高,一定要考全年级前三名,而且每一次考试都要这样。我想问一下:爸妈,你们爱分还是爱我? 就说四年级下学期吧,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四名,当时全年级七个班,能考到全年级前四名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我心想和你们的规定差不多,应该不会挨打。走到家门口,便看见妈妈在等我。她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全年级第四。”我回答。 “为什么考第四名?就因为你一天到晚玩啊,现在玩好了。”妈妈责骂我。 “我哪里一天到晚玩了啊!”我无奈地辩解到。这时面带笑容的爸爸回来了。 “考了多少分?”爸爸问。 “全年级第四。”妈妈说。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很难看,说:“考得真好。”说完便到厕所里拿出一根木棍。二话没说就和妈妈来了个混合双打。墙上暗影只有一个动作,那便是爸爸的双手上下摆动。棍子在我身上来回上百次,家里没有了笑声,只剩下我一次又一次的尖叫和爸妈的责骂,此时此刻的我,心都已经碎了。从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可爱,经常独自一个人呆在家看书。 爸爸妈妈,虽然我被你们逼到这个地步,但是我的成绩又上升了多少呢?我知道你们用心良苦,但我希望你们改掉以前的管法,我需要自由。 我不愿做分的奴隶 分,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它能把任何物质吸入、撕碎、扭曲、拉长,最后消失于无尽。分在我们心中似洪水猛兽,一旦考分高了,家长的心情也就好了,奖励也扇着小翅膀扑哧扑哧地向我们飞过来。而一不小心考砸了,那就代表着末日审判的到来,知道毁天灭地是什么感觉么?那就是考砸后的感觉。现在,如果上帝让我许一个愿望,并可以马上实现。那就是——以后门门课程都得150分!恐怕上帝听了也会吐血三升、暴尸荒野。 分,虽然可以让我获得快乐,但是也偶尔会让我泪水纷飞,爸妈会让我吃竹板炒肉丝,我就只有伤心地唱刘德华的“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一夜不伤悲”,或者高歌郑智化的“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才能在夜里安然入睡。 分,只是测量自己的水平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用对它这样在意,只要自己拼搏了,努力了就足够了。 考差了,有三种解释:发挥失常;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运气不佳(对于成绩特别不好的人)。分只相当于一个警报,在你没有学好时,它就会响起,提醒你该反省反省了。但不要灰心丧气,重新来过,努力拼搏。分数一旦遇到爱拼的人就不战而退了,俗话说爱拼才会赢! 不要自卑,被分数奴役,要顽强些,要学会驾驭它,考差了没有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这样小的事都能把自己打倒,还不如找一棵树吊死算了。 把低分当做垫脚石,把高分当做推进器,就一定能成功! 我们要向世界呼吁,向宇宙呼吁:“我们不做‘分’的奴隶!我们要在分数面前抬起头、直起腰,即使泰山压顶也绝不弯腰!” 作弊的诱惑 一个学生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好好考试。而一个好学生的任务是保证每一次考试都取得让人羡慕的成绩。 我从小成绩都不太好,爸妈也为此操尽了心,每次看见那让人生气的分数就准备好回家接受父母的“审问”。我甚至有几次还幻想自己是好学生,受到老师的夸奖,最后还是不得不提醒这是假的。 爸妈很喜欢拿我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大概天底下的父母都这样,自己孩子的优点也是缺点,缺点还是缺点。妈妈说这是礼貌,我说这是是非不分。一次,我明明考得很好,爸妈也很高兴,当他们知道了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时,脸又沉了下采,说我不如她,不就是差2分么?表扬又没有了。那2分就真的那么重要么?我不懂。他们重视的就只有我的分数有没有再高一点,其他一切不管不问。 其实我认为考试作弊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作弊的人自己也不想靠作弊来获得荣誉,只是不想被父母念叨、批评。只要作弊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父母难得的夸奖。一切只要小心点,不被老师发现就好了。再也不用担心批评挨打。这样的诱惑能有几个人经得起呢? 我也作过弊的,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英语听力时,我发现自己忘了背单词,便动了作弊的念头,顺利地过了关,老师也没有发现。后来我经常作弊,终于一次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结果不用说也知道,我被打了手心,还请了家长。从那以后,我再不敢作弊了。 细想起来,作弊是不对,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有过:作弊的念头?这些提问只有留给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去思考了。P74-77 序言 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多少家长真正了解孩子?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教好孩子,可有多少家长真正懂得教育? 一提起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就头疼。 去年初夏,在重庆某校一次五年级的家长会上,我们作了无记名问卷调查:感到子女难教的竞占65%!而难教的原因依次是:社会不良影响、独生子女、溺爱和疏于管教。 我们对重庆市一家中心书店家教类500余本书籍作了分类: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占85%、家教理论的占10%、家长自我修养的仅占5%。 在成人世界的众目睽睽中,孩子成了家教误区中不光彩的角色。 每当我看见学生们那天真笑脸的时候,每逢收到孩子们那稚嫩而沉重的文稿时,一种探究家教误区根源的冲动久久不能释怀!——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真是那么“麻烦”? 由此我想起了女儿,她的儿童时代也曾顽皮、懵懂、娇躁,可当我读罢她在加拿大约克大学毕业时接受香港《明报》采访之余写给我的书信后,让我对家教疑虑豁然顿悟。——“爸爸,我要深深感激您同妈妈,是你们的知心、欣赏、平等和榜样的阳光照耀我走到了今天……” 于是我开始了对当今家教的个案调查。通过网络、通过信函、通过各地学校的学生们征集对父母教育的意见。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我们竞收到了来自全国近3 000封孩子们的亲笔信!他们大的20岁,小的只有7岁;少则几十个字,多则洋洋几千言;有的来自边远山乡,有的来自繁华都市。他们都表达着对父母教育的感受和对成人世界的呼声: “花儿的芬芳没有了水怎么办?动人的美景没了赞赏怎么办?我的成长没有妈妈的信任怎么办?妈妈,请您相信我!哪怕是一次,好吗?”(摘自孩子的信) “爸爸妈妈,您可知道我多孤独吗?我好想你们啊!你们出门打工6年了未回来一次,我的手里只有一张照片。我也是一个孩子啊!我也想在你们怀里撒娇,也想要一个温馨快乐的家,你们了解我的心么?”(摘自孩子的信) “那是上二年级,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来问您,可您讲几遍我都不会做。终于您不耐烦了,顺手打了我一巴掌。顿时,我脸上火辣辣地疼,眼泪也流了出来。那时您十分生气,摔门而出。从此,我遇到难题再不敢问您了,就像老鼠怕见猫一样。”(摘自孩子的信) “妈妈,为了分,您打骂了我千百次;为了学习,我一次次被您从梦境中叫起,还一次次看到您要和爸爸离婚!为这学习,我忍受了一切,几乎受不住了!有时我想过去死,可死能解决什么呢?我只有把苦全往肚里咽。”(摘自孩子的信) 一个12岁的女孩竞写下虽然偏激却令人震惊的《我多想没大人》:“从妈妈肚子里一出来,我第一眼见到的便是大人。从那以后,便在大人的管教下成长。那时我还不知道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等我长大一些后,我才知道那些大人原来是专为管束我而存在的。他们总是对我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我就像笼中的小鸟……如果没有大人,我会做很多我想做的事;如果没有大人,我会把我的太阳搽亮;我真想尽情玩、尽情笑、尽情打闹、看自己想看的书,纵然免不了大人的责骂,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快乐才是我们的主题!”…… 从孩子们的字里行间,我们读懂了他们的困惑、无助和呼唤。孩子们缅怀真情的字字珠玑、饱含泪水的声声倾诉,让我们沉思良久、心潮难平,更让我们坚定了这样的认识—— 当今中国家教的症结: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者——家长出了问题! “子不教,父之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什么样的家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基石”。当我们发现“作品”(孩子)的瑕疵时,难道我们不首先想到那是创造者的舛误? 然而时下,充斥在林林总总的教育环境、图书市场中的教育的指向却是一边倒,都是怎么去教育儿童—— 总是在搜索孩子们身上的毛病。可为什么我们不去想想,孩子身上的“病”是谁造成的?根温在哪里?应当怎样去防“病”? 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总是周而复始地家长讲、老师讲、专家讲、名师讲,我们却几时想过让孩子也讲讲!让孩子发言,让他们也谈谈心里话?! 今年年初,我们曾将某校学生们写来的信,通过班主任,在一次家长会上,发放给了这些孩子的父母。在默默的几分钟里,从家长们的眼光中我们读到了惊异、震撼、内疚和反思……事后,我们对这些写信的学生进行了回访。大家表示:“从没见过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还给我道歉了”、“爸爸还哭了”…… 出于对那么多来信孩子的同情、友谊和感激,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道义,在女儿和同仁的鼓励下,我将所有收到的信函细心整理了出来,是想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讲坛,是想让他们能有机会诉说心中的话。 我根据所有来信的内容分成了13个选题(即中国当代家教的13个误区)。每个选题均包括3个主要内容:一是从选题中精选的5篇信函;二是该选题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三是与该选题相关的中外优秀案例,借此为家长们提供可效仿借鉴的楷模。 愿这本书,能让我们的家长与孩子的心走得更近; 愿这本书,能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带来信心和欢乐; 让我们一起在品读英国诗人多萝西的《什么伴随着你的孩子》中共勉——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度;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安定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 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 假如宁寂伴随着您,孩子就心静似水,平和待人;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为人父母者,做好孩子的榜样吧!” 后记 本书的编写承蒙雷少波先生、唐启秀先生的智慧引领,三易其稿,得以顺理成章,谨此致谢! 鉴于本书涉及的学生信函甚多,在收集、阅读、分类、精选中,得到众多同仁的热忱支持和建议。他们是: 杜才友校长、肖永泉校长、张咏梅老师、邓春晓老师、周蓉女士、刘禹清老师、秦波老师、田冰冰老师、唐先俊老师、李斌老师、秦雪芝老师、刘刚老师、刘敏老师、杨春艳老师、曾昕老师、毛剑梅老师,特别是邓春晓老师还特地为我草拟了导语初稿,谨此致谢! 尚有许多我不曾见过或不知其名而又默默为本书的资料收集付出了辛勤劳动的老师和朋友,谨此致谢! 本书中的所有学生来信,出于尊重他们的隐私考虑(也是他们的意见),均用化名,其中一些题目也作了修改,亦请读者见谅。 章创生 2009.3.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