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焚,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是活跃于散文诗界的一位健将,诗评家王光明先生曾誉之为“中国当代散文诗园地的一个怪才”,并指出:“灵焚的散文诗,是现代人那种渴望、那种焦虑、那种求索精神的折射。”
本自选集收入了二十多年来灵焚创作的一百六十三章散文诗。他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悲哀、悖论与荒谬的境遇,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极其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图景:虚无、恐惧、困惑、缠绵、坚毅、率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灵焚的散文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灵焚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灵焚,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是活跃于散文诗界的一位健将,诗评家王光明先生曾誉之为“中国当代散文诗园地的一个怪才”,并指出:“灵焚的散文诗,是现代人那种渴望、那种焦虑、那种求索精神的折射。” 本自选集收入了二十多年来灵焚创作的一百六十三章散文诗。他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悲哀、悖论与荒谬的境遇,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极其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图景:虚无、恐惧、困惑、缠绵、坚毅、率真…… 内容推荐 本自选集收入了二十多年来灵焚创作的一百六十三章散文诗。他的散文诗与传统的散文诗可能在表现手法以及思索的定位上有所不同,他尝试着一种新的语言艺术的可能性,企图为散文诗这一体裁的独立性与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进行着“堂吉诃德式”的探索。 目录 第一部 面对在者 第一辑:形而上问题 形而上问题 心之翔舞 风景如海 故事 想你的时候 你的眼泪或者赞美 公园心态 状态 生日 经验 校园 相信 读秋 某日:与自己的潜对话 山冈上的云朵 流星雨 创作偶感 第二辑:述说 场景三种 现实 忘却 棋子说 车祸 街道 九一年五月某日夜晚 泡吧男人 孤独 死河 守夜者 热带夜 稻草人——致诗人范方 中秋夜——祭诗人范方 年夜 心情 梦工房素描集 亲情的失踪者——为了一位女博士的自杀 不应该被诅咒的季节——又一名女博士的死奉劝莘莘学子们 北京堵车 古都阅读 北龙湖旅情 断桥随想 第三辑:守望这份无奈 醒来的细节 祈求 劝说 记忆 夏天——为一位少女素描 鱼们 海,还没有开始 这一天 怀念夏天 心事总如烟 七夕 雨季 冬天里想起一位友人的生日——给W 寄语 断章 无题 四月 纪念1983年 第四辑:一种尝试 1990年东京情绪 语无伦次,或者病人日记 第二部 情人 第一辑:情人 情人 关系 遥远 飘移 房子 异乡人 有月光的湖 三者之间 对坐 无法逃脱 老者 第二辑:沉思 题记 老树 塑像 岩岸 船长 高秋古意 秋思 夏 寄托 岛 之间 秋后 在异地 候鸟 落叶树 风光 这个夜晚 雷雨前 偶拾 第三辑:纪念 枫叶 夜渡 仲夏夜之梦 感遇——给D 春情——致X 向往 告别 古井 诱惑 冬天 少女 双栖 相邀 假日 河岸上有一棵树 春望 秋色 种子——给P 春意 五月 五月之外 山居的日子 南国写意 第四辑:心岛 寻找 一片绿叶 船 深深 礁石 岩松 沙滩 山 那女孩 珠贝 寒云 礼物 初夏 星空 流星 第三部诗外随笔 第三部:诗外随笔 我与我的“情人” “面对在者”的述说背景 审视然后突围——当代散文诗创作的省思与展望 浅谈散文诗的美学原則以及对几点批评的回应 关于《述说》(六章)创作札记——回答《散文诗》月刊冯明德主编 诗思两则 附录 回声 王光明 悲壮的“突围”——序灵焚散文诗集《情人》 许道明 沉重的灵焚 萧春雷 寻找家园的灵焚——读灵焚散文诗《飘移》、《异乡人》、《房子》 范方 只言片语话灵焚 莱笙 《心灵的四季》抒情形象浅谈 耿林莽 归来的灵焚——评介《述说》六章 王青 灵焚的情感与孤独——读灵焚的《怀念夏天》、《读秋》、《某日:与自己的潜对话》 昌政 王青 灵焚印象两则 灵焚面对“灵焚的散文诗”(代后记) 试读章节 《认识》 维纳斯在浪尖上打开贝衣。 女娲在坍塌的天柱下铺开婚床。 一个女人即使嫁错了男人仍然会热衷于疯狂的生儿育女。一群三文鱼拥挤在飞瀑之下等待着死亡的呼唤能够给自己再来一次机会的赐予。 生存的本能使生命学会了在绝望中筑巢,繁衍传递香火的梦境。 因此,人们认同了理性对自己的伤害,接受了来自于思考的悲剧。由于那位在伊甸园里偷摘果子的女人与那位在十字路口谋杀狮身人面兽的男人邂逅,你们都成了罪恶深重的后裔,背负着苦难的后果和求知的宿命。 因此,不要拒绝被遗弃的虚无,也不要以苍白的语言诠释认识的权利。对于流浪的风声,任何一片叶子都只是没有方向指示的路标,目睹这被月色惊动的远古归鸟,由于找不到家的门牌只能露宿于沿途中背光的草垛。 面对在者,请以无语的食指戳破时间的封锁,蔑视语言一寸一厘地老去。 2005年4月23日 《意义》 都市的周末,时间相约在临街的玻璃窗前对坐。两杯咖啡紧挨着烛光柔和的话语,谈论关于瓷瓶里的一枝鲜花低头的姿势。 为了倾听清晨的露滴? 为了等待破茧而出的彩蝶来自微风轻抚的午后? 是一阵潜泳在心事里欲语又止的羞涩? 是忏悔? 是祷告? 不,是一尊认同死神的沉默? 在地球边缘的一条街边,对语者们深陷于咖啡馆桌上一朵花的界定。一道没有答案的命题在音乐的波纹间构筑和谐的逻辑。一种自我解读正在与某一个夜晚擦肩而过。 而在很深的夜的对岸,一朵睡意从一根塑料吸管爬出,静悄悄地在厚厚的眼镜涡纹里垒起了窝。一位疲惫的淑女穿过一道会意的目光消失在梦的路口…… 寻找意义,仍然清醒着的人们在影子和街灯的关系之中继续漂泊,一群滞留在现象背后的眼神疯狂地啄食着思维的饥饿。 2005年4月22日 ——载《散文诗》2006年第5期 《心之翔舞》 《在午后》 无论是你要我来,还是我自己来,反正我是涉着你的目光进来的。 你在我的对面,一双手支撑着那姿势,那无法穷尽的情绪表达。抱紧的双手很造型。 你是在我对面。不知该说些什么,我们面对着。 心在远远的海上横渡。 反正那静若苍崖的倾诉已经倾诉过了;那汹涌如潮的沉默已经沉默过了。 我们面对着。 就那么,相隔很多日影或者波光云影什么的。 而阳光已经流出看得到海的窗口,期待已积成厚厚落叶。你的双手依然很表情很抽象地支撑着:透过那里是一扇门或者一条绿荫相围的小径,摩尔公园午后的风轻轻,轻轻地吹过来。 而我静静,静如一片随时可能凋零的黄叶,吊在那午后, 任意的一枝风中。 ——载《诗刊》2007年6月下半月刊 《向晚时分》 那暮色渡我以一片霜叶的时候,说云就云的天空,又雨了。 在两岸相望久了,总会把手伸出去。有人在另一方拥抱你吗? 而这边的季节已经起风了。 隔冬隔夏隔秋隔春,隔那张危崖高挂的脸以及那欲语又止的一眠残月。 我说你总是横渡我以蝶影走向我以回声呵!在有风有浪有晴有阴有雨有风的相望中, 落水者的呼救白夜茫茫。 ——载《诗刊》2007年6月下半月刊 《入夜》 万籁崛起子眼神消失于眼神。 忽然触抚到一种自信: 你从我的肩上 流 下 来 涉过水花四溅的月色,我们很顺利地进入波涛深处。 那窗台上隔夜的风铃在风中相遇了。 那季节的酡颜在山外化雨了。 那咒语。 那檐滴。 那重洋只是薄薄的一张可以相望。 梦在梦中厮摩,海在海上相遇 我们从寒地而来,我们取暖于雪季;我们从荒原走过,我们种花于死谷。 沿着交围的双臂。 沿着重叠的步履。 我们蓝色的裸体汹涌舒展: 任是夜的水流穿过。 任是夜的星光汲水。 1990年11月某日 ——载《散文诗世界》2006年第1期 《风景如海》 《拥抱:风景之一》 该交出去的都交出去了。风交给了夜色,波浪交给了波浪。 潮骚在深处,梅雨云已经退离所有的海岸。海星们的梦境里,单桅船挽起单桅船。 沿着流星消失的方向,海潮追赶远去的鱼群。 如海湾怀抱渔火和潮声,我们摊开双臂就拥有了这个夜晚。 把自己全部交给你,是为了你交出珍藏多年的雨季。还有那四月的潮音,十月的落霞。 呵呵!我们之间,已是点燃的一炷香。 港口与船。 《面对深渊:风景之二》 经纬线已经沉没。岛,漂在无界的海域。 在拒绝陆地的地方,海夜毫无遮拦。 排浪白里透蓝,在天边,潮水睡入漆黑的岸。 被钟声们拒绝的礼服已经全部卸下,星座们依然摇动暗淡的烛光。 啊!激情咆哮痉挛的海。 啊!海把夜幕搓揉成一张皱皱的床单。 就这样吧!任理性如海。 有雨,任意波涛。 有云,任意风暴。 《在极限处陶醉:风景之三》 那么把零落的渔火缀集,把飘散的潮声聚拢。既然已经出发,把缆绳留在岸上,把铁锚收入罗盘的方位。 告别陆地,以帆,放牧流星的鱼群。 在超越深渊之际,请点燃十指。相信,所有的虔诚都可以照耀黑暗。 懒散的波涛已经堆起,逡巡的风暴已经汇合。在潮水绷紧的海面,樯桅高傲地举向虚无。 啊!星座也潮骚,海夜柔情千种地开放。 即使成为岛屿,被陆地放逐之后又被大海拒绝;即使成为海流,永远奔赴同样的旅途。 礁石们的记忆里,任何一场海难都是一季大渔。 《虚无:风景之四》 退潮的海岸松弛如断弦随意弯弯曲曲。 昨夜种植的潮声已吐出嫩绿的晨光,细浪掰着初阳。 黎明的海滩是一亩花甸。 心已化蝶,谁说梦会苏醒。 夜与夜之间,白昼薄如蝉翼。 人生得意须尽欢,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老兄的飘逸,也仅是这么一腔哀恳。 亦咸亦涩,如海风亲吻海风; 且高耸且低落,似海浪抱拥海浪。 啊!黎明的海滩,死贝们打开空荡荡的城。 1995年5月8日 ——载《诗刊》2007年6月下半月刊 《故事》 即使只是一种提醒,在自己与他者的空旷地带,情感与本能为生命的翔舞提供了可能。 ——题记 《邂逅》 空气中弥漫腥味的诱惑,两只归鸟歇在微风中浮游异地的黄昏。在你上空飞翔的记忆掠过本能的叶尖惊醒冲动,生命从埋没在城市的喧嚣中抬起头来,让直觉的光芒穿透每一道情感的缝隙,如雨后堆云的天空中喷射而出的残阳。 流落在心灵的旷野,谁也走不出往事的视线,所以,人们都在历史的规定中自足。 即使生命只剩下阳台上疲惫的神色,或者公园里茫然的背影,人们仍然会让激情跟随每一次平淡的际遇游牧,不再寻求遥远的结局是否就是判断里的那一片绿肥肥的草原。 就这样,一种故事来自不同的旅途在陌生的站台相遇。 我们都在各自的路上,好不容易逃离街道的封锁,却又陷入霓虹灯的重围之中。夜色已经让影子无条件接受背叛,让旅途模糊了往来的去向,我们已别无选择。 也许风景仅仅是一种远方的骗局,情感终究还是记忆里一道道难以愈合的创伤。那么,既然这一天已经与心情一同出走,我们已不再需要预期,也没有冥冥的预感。 一瞥致意的目光,几句寒暄,这就足以走完数十年来的素昧平生,让各自的沧桑在咖啡杯里挨得很近,很近…… 《距离》 暮色挤满街边行人往来的路口,寻梦的话语走进时间的裂缝。躲闪的目光早已涉水而过,而性别的两岸却依然耸立着千里江陵,那叶轻舟渡不过一重猿声啼闹的青山。 我们坚持得很疲惫。尽管心情很放松地依偎着意识在愿望里缠绵,我们早已感受着朦胧的想象在每一个失控的瞬间肆意蔓延。 心跳在钟声的浪尖停留,语无伦次的尽头是沉默。沉默让意志的那双不肯松动的手紧握涵养,承受本能与良知在等待里构成生命的张力。 P4-11 后记 作为一位散文诗的爱好者,灵焚离不开他的散文诗。二十多年前初涉文坛时就对散文诗艺术的表现手法情有独钟。由于散文诗使他找到了一块人生的净土,超越生存的悲欢。他的写作只是由于自己情感的困惑与生命的渴望而律动,与世俗的名利追求无关。发表与出版散文诗作品,仅仅是为了寻找与自己灵魂共舞的读者,为了与他者审美的互动而逼近在者。 灵焚的散文诗与传统的散文诗可能在表现手法以及思索的定位上有所不同,他尝试着一种新的语言艺术的可能性,企图为散文诗这一体裁的独立性与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进行着“堂吉诃德式”的探索。当然,灵焚的追求只属于他自己的审美定性,不是标准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标准,所以,他在自己探索的同时认同散文诗前辈与新秀作者的贡献与意义。不过有一点问题对于灵焚是极其明确的。那就是灵焚认为:鲁迅的《野草》一出现就成为中国散文诗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这不得不说属于散文诗艺术发展的黑色辉煌和深度悲哀。所以,他呼吁散文诗作者们必须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自己的作品去改变文学史存在的这种悲哀现状,通过新的时代的审美视角与忏悔机制确立一种更为丰富的散文诗艺术的可能性。因此,灵焚在创作上的探索与追求都与这种呼吁息息相关。早期出版的散文诗集《情人》是这样,而这一本自选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是这种追求的延续与深化。 那么,对于灵焚的这种自觉追求,文学理论界与读者们又是如何反映的呢?为了读者们更好地走进灵焚,为了灵焚的下一步创作,灵焚觉得有必要勾勒轮廓性的灵焚印象。 …… 这本自选集,收入了二十多年来灵焚创作的一百六十三章散文诗。亲爱的读者,你如果想了解这本散文诗集的全貌,最好自己买一本阅读。当然在购买之前,最好在书店里先随便翻读几页,如果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千万不要消瘦你本来并不丰满的钱包。而你如果能够感到灵焚在与你的灵魂对话,你不知不觉已经陷入了他的困惑与挣扎的律动,那么,希望你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走近灵焚,带走他的一本集子与他的心情一同出走,相信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那么请你记住:灵焚在他的散文诗中并没有要求读者一定要跟随他的审美定性展开既定思考与想象的定立,灵焚从来不想强迫读者,他拒绝作为作者在其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审美傲慢。灵焚需要的不是让读者把握灵焚想表达什么,而是在每一个意象性的暗示中寻问读者,你在阅读的时候你自己的感觉究竟如何,你自己的心灵真实究竟怎样展开,是不是也像灵焚那样,面对一幅幅重叠的心灵图景,陷入虚无、恐惧、困惑、无奈、缠绵、坚毅、率真……的审视之中,那时一切审美直觉都在指向自身生命境遇的本能逼视,生命的渴望与燃烧已经让你无法逃脱。灵焚的散文诗揭示着灵焚对于生命真实的向往与寻求,他企图通过一次次现实和心灵场景的表象与交错、切换与叠合、舒展与收缩,在一个进入与退出、下降与上升的动态审美实践中展现生命的审美理想。 灵焚的散文诗,从整体印象来看,它往往都是通过整章散文诗而构成一个象征性的述说系统,以此完成散文诗的意象性细节的自然运用与审美效果的自足性确立。而在具体作品的情景、直觉与审美的表象过程中,它总是借助述说或审视者的主观情绪驱使每一个具体意象衍生出象外之义,或者通过人称转换的自觉运用实现几个意象性细节的展开、交叉与叠合,从而让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并不完整的片断性细节群,在整章散文诗所构成的象征性系统中由于相关意象衍生义的相互碰撞与暗示,达到自觉或非自觉的审美提醒,使诸多貌似“形散”的意象性细节内在地衔接起来,共同指向某种生命的体验、省思与审美的核心,达到“神不散”的自由审美律动的结构定立。 这就是灵焚散文诗的追求,然而灵焚必须面对这种追求的审美围困,因为灵焚并没有与自己的追求达成默契,也许永远无法与自己的追求达成默契。所以,他只能在路上。 2007年8月4日 草于丽江白云闲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