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笔墨纸砚/读图时代符号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于乐//法苏恬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文人自制墨

开文人自制墨之风的是魏晋时期的韦诞,他结合前人经验创制“一点如漆”的人工松烟墨,开创了制墨新思路。

唐代著名篆书家李阳冰的自制墨被誉为“坚泽如玉”;宋代文豪苏轼自制墨采用高丽煤、契丹胶,而且自认为其所制之墨可与李廷硅、张遇相媲美;此外,当时的陆游、黄庭坚也有制墨尝试。

明清时期,自制墨达到高潮,反映出此时文人的心志和意趣,如纪晓岚的“双弈道人吟诗之墨”、阮元的“研经室校书墨”、刘墉的“清爱堂墨”、金农的的“五百斤油”墨、梁启超的“饮冰室用墨”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有些文人自制墨的同时还收藏墨品。如宋代才子苏轼,就是“储墨数百挺”。而也有一些文人,不但自己爱好收藏,还将自己精心收藏的墨品进行整理、编著,撰写墨谱留世。

墨的文献

历代关于墨的文献和记录,不仅搭起了文人们相互交流经验和感受的桥梁,也成为后人收藏、鉴赏墨品的重要理论依据。

《墨史》,元代陆友所著。此书共三卷,记述了由三国韦诞至宋代周伯起,历代近两百位制墨名家的事迹,还记载了西域、辽、金墨的制作及质地情况,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制墨史书。

《方氏墨谱》,作者是明代制墨名家方于鲁。收录各种类型的墨锭形状和花纹图样。图案整齐大方,花纹流畅别致。

《程氏墨苑》,明程君房撰,耗时十年完成。将墨划分为六类,收有510余幅图画,其后配有诗文。这些书画皆出自名家手迹,刻工精致,富有民间特色,极具观赏性。

《墨海》,明代方瑞生撰,共十卷,分为内辑和外辑。内辑三卷,以文字记录徽墨流传、辨伪、鉴赏等内容。外辑七卷为图录,记述历代古墨,为明代三大墨谱之一。《墨海》还收录董其昌、袁中道等人的题赞,为后世研究徽墨提供了一手材料。

《雪堂墨品》是一部关于墨的鉴赏的著作,作者是清代张任熙。这部作品不仅收录了明代佳墨,还对每一款佳墨的相关知识进行考证,详细介绍题识、规格、轶事等内容。其中对制墨名家的品评,客观公正,情理兼顾。

《漫堂墨品》、《续漫堂墨品》的作者是清代宋荦,两本墨谱收录了宋荦生平所藏明墨,体例与《雪堂墨品》基本相同。书中记录了墨的重量,为后世研究明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中舟藏墨录》由清代嗜墨成性的袁励准撰写。《中舟藏墨录》分上中下三卷,收录墨品的图貌,并详细记录名称、重量、尺寸等信息,文字简洁且韵味十足。

清代还有很多关于墨的文献,从不同层次、角度记录了古代制墨和墨的品质等信息,如清康熙本《白岳凝烟墨谱》、郭恩嘉辑的《知白斋墨谱》、张子高等所撰《四家藏墨图录》等,都成为后人品评墨品的珍贵依据。

根据墨的制作材料,我们可以将墨划分为以下几种。

松烟墨

松烟墨取材于松树,而且松树以年代久远者为宜。年代久的松树,烧制出的墨色泽丰满细腻,质地沉重。松烟墨的制造,一般要经过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八道工序方可制成。

汉代松烟墨的出现,使用墨告别了自然墨的时代,至宋代之前中国制墨都采用松烟为主要原料。早期的松烟墨比晚期的质地细腻一些,捣杵精细得法。晚期的松烟墨中经常含有沙粒,不宜于作画,只宜写字。

松烟墨墨色淡雅,黑而无光,光泽度不高,冲水后淡墨呈青蓝色。由于对原料有很高的要求,松烟墨到了宋代为油烟墨所取代。  油烟墨

油烟墨用植物油或动物脂肪进行不充分燃烧,再收集生成大量烟尘,经过细筛、加胶,加入麝香、冰片等贵重材料,经过捣杵、锤炼等十几道工序制成,制作过程比松烟墨复杂。常用的植物油以桐油、菜子油、麻油等为主,油桐树果实大而圆,富含油脂。动物脂肪以常见的猪油、牛油为主。

“五石漆烟”、“超贡烟”、“贡烟”、“顶烟”是油烟墨中的名品。各种油烟墨的原料差异不大,只是香料的配方不同。“五石漆烟”、“超贡烟”中加金箔,颜色乌黑有光泽,是最高档的墨。 油烟墨产生于宋代,质地坚实,易于发墨,色泽光亮,墨彩鲜亮。使用油烟墨书写时运笔自如,浓墨不燥,淡墨不散,层次丰富,墨色经久不变,绘画时更可展现生动墨韵。

彩举

彩墨用五色或十色颜料制成。所用的颜料有朱砂、银朱、雄精、赭石、石黄、石青、石律、蛤粉等,色泽古朴,经久不退,可用于绘画和书籍、书卷的抄写。

墨的保养

首先在使用时要做到正确用墨,磨墨时要控制水分和力度。水分多,会使墨浸泡在砚中,受潮发胀;水太少,干涸的观石和墨相互摩擦,墨与砚面都会被磨损。磨墨时用的水,需采用滴水的办法加水,不可以让墨在砚中被水浸泡着磨。而力度和方法,也是在磨墨中要注意的地方,力度太大或速度太快都会影响墨液的品质,使墨汁中含有泡沫,而且可能会折断墨品。使墨和水分充分融合相发,磨出的墨才会均匀细腻。此外,磨宅墨后,还应当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墨汁,保持墨身的干净。

古人存墨,大都将未使用过的墨,存放在盒子中,悬挂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防止墨品受潮受晒。今日存墨,更应当注意防止墨品受到有害气体和紫外线的侵扰腐蚀。可将墨品用纸包裹置于盒内,并用塑料袋将盒子封庄,放在湿度适当、避光防晒的地方。

再和墨

用退胶的古墨、陈墨捣碎后再掺入新的色素和添加料重新加工制成的墨叫再和墨。再和墨最早见于宋代,《墨志》中载,沈圭和几个好墨之友相聚制墨,因出灰池早了一些,造出的墨都断裂破碎了。大家觉得所用烟料都是精品,这些断墨扔掉可惜,于是将碎墨蒸浸以出胶,再以新胶调和,墨造出后坚如玉石。

墨家常把旧墨残碎品捣碎加入牛胶、冰片、麝香等,制造出再和墨,而制造再和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造墨的一系列工序中,仅仅省去了点烟、选烟的工序,后面的融胶、用药、蒸剂、锤炼、秤剂、压模、干燥、修整、装饰等工序一步不能少。除了民间制造和使用再和墨,宫廷的御书处也制造再和墨。

P51-58

目录

第一章 笔

笔的历史

文人与笔

笔毫与笔管

笔的制作

制笔名家

第二章 墨

墨的历史

文人与墨

墨的种类

墨的制作

制墨名家

第三章 纸

纸的历史

宣纸魅力

纸的传统制作

雕版印刷

第四章 砚

砚的历史

文人与砚

砚的材质

四大名砚

石砚的制作

制砚名家

序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是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从唐代开始,专指文人书房。北宋的苏易简在其名著《文房四谱》中,对笔、墨、纸、砚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文房四宝”由此得名。明清时期,文房清玩之风达到了鼎盛,出现了无数文房精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文房四宝,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笔、墨、纸、砚的相互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着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笔、墨、纸、砚不再为现代人广泛使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让我们依次走近笔、墨、纸、砚的世界,去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感受它们不同的艺术魅力吧!

内容推荐

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作为书写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也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取材方便和制作精细的笔、墨、纸、砚演绎出如行云流水般的中国书画艺术,记录下岁月的斗转星移。今天,笔墨纸砚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继续在书法与绘画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朴质与灵动。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文房四宝,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笔、墨、纸、砚的相互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着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笔、墨、纸、砚不再为现代人广泛使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让我们依次走近笔、墨、纸、砚的世界,去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感受它们不同的艺术魅力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