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是一部针对当今青少年必备知识点、必学知识面的全面式教育的综合图书。它涵盖的知识面广:宇宙、地球、生物界、人体与医学、科学、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国家与国际组织、军事、交通、产业及工程、文化、艺术、体育等十几个部分,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专题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全书”。本书共分为两卷,每卷有若干章,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自然科学》卷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金星为何西升东落?彗星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有火山和地震?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恐龙怎样由繁盛走向灭亡?人是如何看到东西的?电话为什么能够传声?……本书全方位地向你展示自然科学的神奇之处!
《文类社会》卷
空中花园的恢弘神奇、玛雅人的金字塔之谜、汉唐盛世的奇伟壮丽、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名胜风光、军事武器的发明与演变、语言文字的古老与神秘、文学艺术的感人魅力……本书多角度地向你展示人类社会的万千奥妙!
火星
火星,也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色行星”。这个名称十分贴切,太空探测器已经探明,整个火星确实都是铁锈红色的。这是由于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的缘故。在长期受紫外线照射下,铁表面生成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所以整个火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生了锈的世界。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时同太阳的距离变化很大,它的远日点距离是24920万千米,近日点距离是20670万千米。
袖珍地球
火星离地球非常近,在庞大的太阳系内,再也没有一个星球比火星更像地球了。同地球一样,火星上面也有大气,其中二氧化碳占了96%,另外还有少量的水汽和氧。火星自转一周是24小时37分23秒,白天和黑夜时间与地球上的差不多;在被大气包围的火星固体表面,上面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在自转轴线的倾斜度方面,火星与地球更加相似,火星的自转轴倾斜66.02°,而地球的自转轴倾斜66.5°。由于火星的体积和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火星又有“袖珍地球”之称。
火星的表面
火星表面的绝大部分都是平原,上面覆盖着土壤,并散布着大小岩石。经外太空岩石的撞击,火星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盆地,较大的称为希腊盆地,直径有1500多千米。此外,火星上还有广阔的高地,称为塔锡斯山岭。塔锡斯山岭由三座巨型火山组成,最高峰是高地附近的火山奥林巴斯山,它比地球上最高峰还要高出近两倍。火星表面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水手谷,它是一条巨大裂缝,其长度相当于大西洋的宽度。
寻找火星上的生命
幽深的峡谷、神奇的火山、白色的极冠、干涸的河床,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人类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存在。经过探索,人们知道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火星比地球两极的冬天冷得多;火星大气也极其稀薄,更缺少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所以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或是曾经存在的证据。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主要由气体构成,质量大约是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木星比火星离地球远得多,但看起来比火星明亮,一方面是因为体积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四周云状大气较能反射阳光。在木星大气下,有个深几万千米的液氢海洋,中央大概是一个细小的岩石核,其温度和压力高得惊人。木星释放出的热比从太阳接收到的还要多,它们主要来自木星自身的收缩。此外,木星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卫星,以及一道由微尘构成的木星环。
木星的自转
木星的自转速度相当快,每9小时50分钟左右就自转一周。如此庞大的身躯做这样快速的旋转,木星因而呈现明显的扁圆形状,两极下陷,赤道鼓起,两极间的距离是赤道直径的97%,用小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得出来。木星上各个部分旋转的角速度并不一致,赤道快于两极,这表明它不可能有固体外壳。由于其自转速度非常快,因而其表面的云层图案变化也十分快,呈现出旋涡状。
木星的内部结构与类地行星不同,木星的表面不是由岩石构成的,空间探测器探测表明,它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成分与太阳相似。木星的内部是高温高压下的液态氢和氦,由于压力越大温度越高,距云顶2万千米的最深内层液态的氢和氦具有了金属的某种特性,中心则可能是由铁和硅构成的,估计固体核温度高达30000℃,固体核的质量大概是地球质量的十几倍,但木星大气的平均温度约为-140℃。 木星的磁场
木星上的磁场很强,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的20倍。天文物理学家认为,高强度磁场是木星内部快速自转的金属氢内的电流造成的。木星磁场的方向与地球磁场的方向正好相反,地球上的指南针到了木星上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距木星1400千米~700万千米的广大空间均为木星的磁场,已超过木星的轨道,比地球磁场大得多。木星磁场异常强大,甚至能捕获其卫星辐射出的中子。
土星
从地球上看,土星恰似一颗明亮的恒星。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序,土星排行第六。它到太阳的距离是相邻的木星到太阳距离的两倍。土星是一颗气体巨星,并以它那令人惊奇的彩色行星环而闻名。行星环是由几十亿个冰块和岩石构成的,大的岩石有房子那样大,小的跟雪花差不多。土星环只有十几米厚。
土星的结构
土星可能有一个岩石与冰构成的小核心,周围是金属氢(液态氢,性质如同金属)构成的内地幔。在内地幔的外面是由液态氢构成的外地幔及熔合成为气态的大气层。土星的融场约为地球的600倍。地幔占土星半径的60%,其活动使得土星产生巨大的磁场。土星的内核非常热,核心温度达到12000℃,而且它放射到外层空间的能量比它从太阳接受到的能量多。
美丽的土星环
土星环看来非常靓丽,它由冰块和岩石组成,从微小的颗粒到巨大的冰山都有,像一群小行星似的围绕着土星赤道运行。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土星由三层主要的环构成,分别是最外侧的A环,中间明亮的B环和内部透明的C环(又称纱环)。A环和B环间,有条黑带相隔,它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最早观察到,称为卡西尼环缝。土星环可能是从过去数亿年以来,由捕猎的彗星碎裂后形成的。
土星的卫星
土星的卫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之中最多的,已经确认的至少有18颗。它们大小各不相同,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同时也是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最小的土卫十八直径只有20千米。所有的卫星密度都偏低,它们多由岩石和冰的混合体组成。有些土星的卫星挤在同一个轨道上,如土卫十二就和土卫四轨道相同,前者始终位于后者之前60°。土卫十五位于A坏外缘,最外面的土卫九则以不同于其他卫星的反方向绕行。P20-22(自然科学卷)
“百科全书”(Encyclopedia)一词源自希腊文,意思是“全面教育”。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品德的培养是人类社会延续千年的传统。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积淀许久的人类文明已由初始的一棵大树生发成一片森林。“全面教育”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编者,我们有责任撷取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知识精华,出版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百科全书,以供青少年参考、阅读和学习。《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分“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两卷,涉及40多个学科门类,共3000多个知识点,3000余幅插图,以近500个知识主题贯彻全书。它以较大的内容含量、新颖独特的版面设计、科学严谨的文字处理、规模庞大的图片制作,囊括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诸多知识,构建了自然与社会两类科学水乳交融的斑斓景观。
“自然科学卷”向读者介绍了宇宙、地球、生物界、人体与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将人类世代累积并不断更新发展的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尽收其中,引导青少年进入一个奇妙瑰丽的科学世界。
“人类社会卷”生动地展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国家、军事、交通、产业及工程、文化、艺术、体育等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给青少年朋友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文世界。
《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是人类21世纪知识的集锦,是服务于读者的智慧钥匙。它按照科学的构架,依据现代人的思维理念,把纷繁的知识和无穷的原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表述出来,使青少年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开始一段激动人心的书旅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