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人人都有,并且天天都在使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曾任中央电视台《百家姓》特别节目总顾问。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大学教授,我国研究姓氏与取名文化的著名专家。
姓名背后蕴藏的丰厚文化并非人人都能了解,本书围绕姓氏和取名两大主题,分别讲述与姓名有关的学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姓氏寻根与取名技巧(专家说姓名全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大良 |
出版社 | 气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姓名人人都有,并且天天都在使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曾任中央电视台《百家姓》特别节目总顾问。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大学教授,我国研究姓氏与取名文化的著名专家。 姓名背后蕴藏的丰厚文化并非人人都能了解,本书围绕姓氏和取名两大主题,分别讲述与姓名有关的学问。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姓氏和取名两大主题,分别讲述了与姓名有关的学问、目前常见的100大姓源流、取名方法和原则、取名用字个案分析、姓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可读性、知识性、科学性,可供社会大众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姓名里面学问多 姓的研究 话说姓与氏 姓氏的来源和演变 中国姓氏知多少 姓氏与郡望堂号 姓氏与家谱血统 我国姓氏现状及其分布 姓氏书籍和对姓氏的研究 名的解析 人与名字 人名的起源 人名的基本属性 历代人名特点 古人的姓名字号 小名 诨号 艺名 笔名 同姓名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阴阳五行 姓名与生辰八字 姓名与生肖属相 姓名与五格剖象 姓名与八卦六爻 姓名与吉凶祸福 姓名与职业 姓名与皇帝 姓名与宗教 姓名与女性 姓名与文化 姓名与文学 姓名与幽默 姓名与字辈 姓名与文字游戏 姓名与地名 姓名博览 少数民族的姓名习俗 外国人的名和姓 中国姓名发展趋势 第二编 古往今来百家姓 王姓(77) 李姓(78) 张姓(79) 刘姓(80) 陈姓(81) 杨姓(82) 赵姓(83) 黄姓(85) 周姓(85) 吴姓(87) 徐姓(88) 孙姓(88) 胡姓(90) 朱姓(91) 高姓(92) 林姓(92) 何姓(93) 郭姓(94) 马姓(95) 罗姓(96) 梁姓(97) 宋姓(98) 郑姓(99) 谢姓(100) 韩姓(101) 唐姓(102) 冯姓(102) 于姓(103) 董姓(104) 萧姓(105) 程姓(106) 曹姓(106) 袁姓(108) 邓姓(108) 许姓(109) 傅姓(110) 沈姓(111) 曾姓(112) 彭姓(113) 吕姓(113) 苏姓(114) 卢姓(115) 蒋姓(116) 蔡姓(117) 贾姓(117) 丁姓(118) 魏姓(119) 薛姓(120) 叶姓(121) 阎姓(122) 余姓(123) 潘姓(124) 杜姓(124) 戴姓(125) 夏姓(126) 钟姓(127) 汪姓(128) 田姓(129) 任姓(130) 姜姓(131) 范姓(132) 方姓(133) 石姓(133) 姚姓(135) 谭姓(135) 廖姓(136) 邹姓(137) 熊姓(138) 金姓(139) 陆姓(140) 郝姓(141) 孔姓(141) 白姓(143) 崔姓(144) 康姓(145) 毛姓(146) 邱姓(147) 秦姓(147) 江姓(148) 史姓(149) 顾姓(150) 侯姓(151) 邵姓(152) 孟姓(153) 龙姓(153) 万姓(154) 段姓(155) 雷姓(156) 钱姓(157) 汤姓(157) 尹姓(158) 黎姓(159) 易姓(160) 常姓(160) 武姓(161) 乔姓(162) 贺姓(163) 赖姓(164) 龚姓(164) 文姓(166) 第三编 添丁进口话取名 取名原则 谁来取名 用字简明易懂 寓意明朗雅致 读音铿锵洪亮 字形搭配和谐 构思新奇典型 取名禁忌 不辨性别 谐音不雅 充满稚气 洋味十足 一字多音 取名方法 心有何思,便取何名 从婴儿特征获得灵感 向时间、地点索取素材 由世界万物得到启发 从古诗文中汲取营养 围绕姓氏作文章 巧妙利用谐音 传统男名取法 传统女名取法 多胞胎名取法 取名用字 男名用字 女名用字 第四编 民间趣味姓名学 姓名笑话 姓名谜语 姓名酒令 姓名回文诗 后记 试读章节 艺名 艺名一般是指演艺界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取的专门名字,用来表达自己的意向、专长、师承或纪念某件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情。如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父亲章宗义6岁登台演戏,人称“六龄童”;章金莱师承于父亲,被称为“六小龄童”。又如豫剧界后起之秀陈伯玲,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为了感谢祖母的栽培之恩,另取了一个“小香玉”的名字。上述“六龄童”、“六小龄童”、“小香玉”,都是艺名。 艺名起源很早,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据研究,早在汉代时,有一位姓赵的女子,擅长舞蹈,身轻如燕,人送艺名“赵飞燕”。由于她这一艺名影响很大,以至于她的真名反而无人知晓了。另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古代有“黄幡绰”、“云朝霞”、“镜新磨”、“罗衣轻”等人,也都是以艺名传世的。最为大家熟知的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贴身丫环袭人的丈夫蒋玉菡,原来是唱戏出身,艺名是“琪官”。另外,该书还有几位唱戏的女孩子,名字分别是龄官、文官、宝官、玉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龄官、艾官、茄官、药官,其实这些也都不是她们的原名,而是艺名。 演艺界的人最喜欢起艺名,这种名字,性质与前述诨号一样,都是我国人名的一部分。各种艺名的来历不同,每个艺名背后几乎都包含着一则生动的故事。如在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仅喜欢演戏,还为自己取了个“李天下”的艺名。据说有次他与一位艺名叫镜新磨的人同台演出,在戏台上也忘不了自呼两声“李天下”的艺名。到了近现代,一位擅演武松戏的京剧演员张英杰,初从艺时仰慕京剧大师谭鑫培父子,模仿他们的艺名“谭叫天”、“小叫天”而取名“小小叫天”,后因遭人讥笑,索性改名“盖叫天”,以示要超过谭家父子。又经过多年的苦练和探索,终于事业有成,成为誉满天下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人称“江南活武松”(他常在长江以南的京剧舞台演武松戏)。可见,一个艺名,还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近现代人的艺名有些是自取的,有些是请人取的,有些是因师承排行而来的,有些则是观众送的,情况不同,人各有别。清末一位知县叫德克金,平时不拘形迹,被一位姓汪的人讥笑,说他不是做官的料,只配演戏。后来他果然丢了官,改行学戏。为了不忘当年姓汪的人的讥笑,激励自己,便取了个“汪笑侬”的艺名,并用这一艺名编戏演戏,终于自成一派,誉满上海一带。豫剧艺术片《唐知县审诰命》中唐知县的扮演者牛得草,原名牛俊国,当初在河南省城开封演戏,专攻丑角,因名字与所从事的行当极不协调,便有人建议他说:“你姓牛,与侯(猴)、于(鱼)、朱(猪)一样都是动物的谐音。姓侯的有人叫侯得山,姓于的有人叫于得水,姓朱的有人叫朱得康,这些都是好名字:猴得山可攀,鱼得水可活,猪得糠(康)可肥。你姓牛,与牛一样,有了草就能发挥所长,不如就叫‘牛得草’吧。”他一听有理,从此就用了“牛得草”这一艺名。 解放前的北京城有一个“富连成”科班,专门培养京剧演员。从这一科班出来的人,都使用按字辈排列的艺名。这些字辈是喜、富、连、盛、世、元、韵,每批学员按次序使用其中一字。使用这些字辈的人,富字辈的有马富禄、谭富英等,连字辈的有马连良、刘连荣等,盛字辈的有叶盛兰、高盛麟等。上述这些名字都不是他们原来的真实姓名,而是入科班以后所得的艺名。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浙江“东山越艺社”的张东娟、张东珍属于“东”字辈,上海“昆曲传习所”的王传淞、华传浩属于“传”字辈等。 艺人是观众眼中的明星,观众根据艺人的风格送给他们一个恰如其分的艺名也时有所见。如山西梆子演员祁彩芬艺名“水上飘”,山东五音戏演员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广东粤剧演员邝健廉艺名“红线女”,湖北汉剧演员陈伯华艺名“小牡丹花”,河南越剧演员申风梅艺名“活诸葛”,豫剧演员马金凤艺名“洛阳牡丹”,北京京剧演员叶盛兰艺名“活周瑜”,陕西秦腔演员王秉中艺名“活赵云”,等等,这些艺名都是观众送的。此外,如旅日影视歌星翁倩玉的艺名“才女茉莉翁”,则是热心的日本观众给取的。 当代人取艺名的现象不仅在戏曲界有,在电影、电视、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界也有所见。如书画家李英艺名“李苦禅”,话剧演员杨淑贞艺名“杨枝露”,相声演员常宝堃艺名“小蘑菇”,杂技演员赵凤歧艺名“麻子红”,电影演员杨漾艺名“夏梦”,电视节目主持人黄益腾艺名“阿原”。至于这些艺名已经具有笔名或化名的性质,则应另当别论了。 P28-29 序言 青年男女两心相悦,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来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在办理正式手续以前,工作人员一定会说出他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 “您贵姓?” 新婚夫妇过了一年如胶似漆的生活,生下了爱情的结晶——孩子。在大喜的日子里,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当看到人见人爱的孩子时,人人也都会这么问: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上面两则故事,一问姓,一问名,都牵涉到本书要谈的姓名问题。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我他,人人都有姓名,并且天天都在使用。但姓名到底有多大作用,并非人人都能理解。为了说明这点,让我们再来看几个故事。 某县酒精厂有位叫杨红的男青年,小时候父母为他取这个名字,意思是想让他成为一个能够振兴家业的走红之人。没想到他长大以后,这个名字却常常为他带来麻烦。有次厂里举行青年联谊活动,不熟悉他的青年干部竟把他分到女青年一组。后来有人为他介绍对象,女方条件很不错,可一听他的名字,心里就开始纳闷:“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取个女孩名字?真别扭。有女孩的名字,说不定还是一个婆婆妈妈的假男人。跟这样的人谈朋友,还不让人羞死?”于是,姑娘坚决回绝了这门婚事,跟他连面也不愿见。 谈到名字的重要性,笔者想问,你熟悉王小妹、刘淑珍、王玉兰、李杰等名字吗?你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人使用这些名字吗?说来也许会吓你一跳。据有关方面统计,仅上海市就有13000多人叫王小妹;沈阳市有4800多个刘淑珍,4300多个王玉兰,另外还有王伟、李伟、李杰各3000多人;天津市有张颖、张力、张英、张健各2000多人;广州有梁妹、陈妹各2000多人。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有严重的重名现象。 重名不仅是个社会问题,而且还常常给当事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如某医院因药房疏忽发错了药,急需找到一个叫“王勇”的男孩,可出去一查,发现当地竞有十来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再如一个叫萧军的人因杀人逃跑在外,公安局根据名字捉拿凶手,结果发现有四位萧军。为了不让罪犯消遥法外,公安局只得把四人都“请”进局里,其中的一位正准备结婚。未婚妻一听未来的丈夫是杀人犯,觉得没脸见人,当晚就服毒自杀。事后虽然查明这位萧军与杀人案无关,但未婚妻已出了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挽回了。 从上面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多么重要。但是,我国由于人口太多,特别像张、王、李、赵等大姓人口过于集中,加上现代人又特别喜欢用单字名——而可用于取名的汉字又十分有限,因此,也就使姓名问题越来越突出。年轻的父母爱子心切,想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但又不知起什么好,往往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给孩子起一个别人已经叫响的名字,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同名者的队伍,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对这种现象如果不给以足够的重视,过不了多少年,像王小妹、刘淑珍之类的名字会更加充满于中国社会。 本书就是在上述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编写的。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对姓名文化的系统介绍,让你和你的朋友(伴侣)更好地了解各自的血统所出,增强各自姓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其二是通过对大量取名实例的分析解剖,让你知道怎样为孩子取一个富有意义且不与别人相同的名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既有系统的知识介绍,又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你阅读了本书之后,如果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那笔者就十分欣慰了。 编著者 2010年12月 后记 姓氏和取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一直受到各方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热的不断升温,对姓氏和取名的介绍及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热潮。国内外一些有志于此的饱学之士,如马来西亚的萧遥天先生、国内的王泉根先生以及周农建、陈榴、宁业高、桑君、方杨、继堂、田春雨、苏兆万、阎海清等先生,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并且都有专著问世。对于诸位先生的大作,笔者在撰写本书的时候都认真研读过,并有所采纳和征引。在此,一并向诸位先生或女士表示感谢。 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气象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李太宇编审着力最多,在此也向他及全体相关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 文章千古事。本书是一个急就篇。从承担任务到完稿定稿,真正的写作时间不足三个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一本包括姓氏、取名方方面面的二十多万字书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更兼笔者学识有限,书中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定不少,在此也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王大良 2010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