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哪里下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雨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草根阶层的漂泊奇遇、情爱纠葛、暴富童话!人性善恶混沌,命运的车轮何去何从?

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内容推荐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个曾经是淘金者天堂的经济特区,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欲说还休,有太多的情怀纠结缠绕。而《在哪里下车》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是一个悲伤而又迷惘的故事。在哪里下车,拷问人性的极限,在杜鉴的故事中,去寻找我们的影子吧。

目录

选择与坚持——为《在哪里下车》序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杜鉴一边走一边想,该不会那又羞又愤的湖南妹先把柳艳勒死,再自己了却余生吧。湖南妹就住在五楼,杜鉴三步并作二步,好像生怕慢了一步那湖南妹就会抱着柳艳一道从后窗跳将下去,那可是两条,不,三条人命啊!奔到五楼,看到房门紧闭着,这下心绷得更紧了,敲了好一会儿门没动静,正想抬脚踢门,门缝开处露出一张哭红了眼睛、还挂着泪痕的脸——杜鉴很震惊,他未曾料到柳艳还会哭,也没想到漂亮女孩子的脸,挂了晶莹的泪水,并不真像文学作品说的如“春带雨”的“梨花”那般美丽。

杜鉴慌忙说明了来意,问情况怎么样,柳艳淡淡地说:“没事,你先下去,跟厂长说我随后就下来。”她已从杜鉴的神‘隋里看出了老厂长的不安。

柳艳关了门进去,杜鉴也不敢走,还没能把柳艳带下去呢,如何向老厂长交差,再说自己也不放心。等了一阵见依然没动静,就把耳朵凑到门缝上,又十自动静太大引起里面火山喷发,生平第一次这般鬼鬼祟祟。只听里面柳艳柔声说:“妹妹你好好休息,我先下去一会儿,晚上再来陪你,外面那些臭男人们都急了,以为你自杀了呢,吓得腿都软了,也怪可怜的,我们偏不死,活得好好的跟他们斗……你先躺着,想开点。我晚上就来。”

这几句话着实使门外这位“臭男人”听得心惊肉跳。杜鉴刚像受惊乌龟一样把头缩回来,门就开了,柳艳收拾好脸面出来,见杜鉴正在门口,惊讶地说:“你怎么还没下去?”

杜鉴怯懦得好像自己是犯了错的臭男人,心虚地说:“我不放心。”柳艳被泪水洗得漠然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低声说:“关你什么事,你着什么急,走吧。”

两人刚转到楼梯口,就差点儿与匆匆上来的老厂长撞个满怀。老厂长急忙问柳艳谈判的结果。柳艳说那姑娘已答应做人流,等找到那副厂长时再跟他算账,只针对他一个人。老厂长听到这消息老脸舒展开来:“这就好了,这就好了,只要她不闹,不要死要活的,我们出点钱无所谓。我想那家伙不会回来的,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要他不回来,那姑娘不闹,不搞得满厂不安宁就好了。”这时和柳艳并排站着的杜鉴听到她好像“哼”了一声,老厂长却没有觉察到这细节。

三个人走下楼,老厂长一面连连夸柳艳能干,一面说今晚得和柳艳一道去市里约一位领导吃饭。杜鉴脱口而出说柳艳今晚还得陪那个湖南妹。老厂长停下来问:“是吗?我已经约好了人家。”柳艳被走在前面突然停下来的老厂长吓了一跳,恍然如梦中惊醒,没好气地说:“这饭就不能改期吗?人命关天呢。”看见老厂长表情奇特地盯着自己,又改口说:“唉,吃就去吃吧,我晚一点再来陪她。”

接下来的一周,柳艳找了两个打工妹帮手,妹妹长妹妹短地把湖南妹送到港口最大的医院,干净利索地做了人流。这个不同寻常的“生产”使老厂长脸上又有了笑容,人们也似乎很快就将这件事淡忘。然而杜鉴,这个既非当事人、又非调解人、更非责任人的旁观者,却长久不能平静。那天上五楼找柳艳看到的那一幕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柳艳,这个心目中活泼、漂亮、能干,甚至有点强悍,以至于高不可攀的姑娘,由于那天挂在脸上的泪水,以及那“臭男人”的论调,回到自己身旁平常的女人丛中。这使杜鉴为自己曾经对她的憔悴幸灾乐祸而感到羞愧,对她的防卫意识和隔膜感也渐渐云消雾散,感觉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质朴可亲。或许男人对女人的良好感觉,真的多半源于对女人的怜悯。

如何对待流产后的湖南妹呢,柳艳为老厂长参谋说,把湖南妹留在厂里,会影响其他打工妹的情绪,使工厂人心不稳,不利于工厂的团结和生产,万一哪天触景伤情,想不通,自寻短见,责任还在工厂,如果哪一天副厂长回来,说不定又会掀起轩然大波。还有,经过这一番打击,她的工作能力也差多了,多少成了厂里的一个包袱。不如给她点钱,打发她走人算了。老厂长经柳艳这么一点拨茅塞顿开,给了湖南妹几千元叫她回家。湖南妹开始还有点不情愿,但毕竟已经做好人流,外人看来好像她受伤减轻了,她也没了讲条件的筹码,拖了一段时间,终于走了。

湖南妹走的时候刚好被杜鉴碰着,看着她无奈和木然的表情,杜鉴油然地想像她内心深处永久的伤痛,觉得她上了柳艳的当,同时感觉自己也受了欺骗,柳艳的眼泪和脆弱的表情,竟使自己相信她把这个受伤的打工妹当成妹妹,到头来一切都说明这个口口声声以姐姐自谓的柳艳,完全站在老板的一边。杜鉴一度想藐视这个看起来很虚伪的女孩子,谁知越这样想,她那可人的形象和不可捉摸的行为就越在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一天夜里,竟梦见她变成一只好看而顽强的蝎子,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心上,让自己又痒又痛。清晨惊醒,想起海平的话,莫非她就是海平说的那只“母蜘蛛”——要命的。

当然,那只是个梦。无论杜鉴怀着何种心情,带着何种眼光看,柳艳还是柳艳,光鲜多彩地在面前。由于副厂长的离去,除了原先公关的工作,她还负责工厂巡视、生产监督、制订生产和销售计划,甚至食堂的日常安排。她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俨然是个忙碌的女强人。

副厂长失踪后,杜鉴与柳艳的工作衔接多了起来,杜鉴有时收到订货或者销售的函件,都得与她商量,由她决定如何处理,再让杜鉴按她的安排办理。两个人之间,既有年轻同事之间轻松的气氛,也少不了上下级之间严肃的程序。这一切,对柳艳,就像这时候特区的天气一样,温暖和寒冷都来得平常、自然。倒是杜鉴心里挺别扭,自己偏大的年龄,还有大学生的傲气,让他觉得面前这个姑娘理应对自己做小鸟依人状,可偏偏她是一副上司、领导的派头。远离她吧,办不到,说厌恶吧,厌恶不起来,喜欢吧,……现在自己对她的感觉,真的是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某一天,杜鉴翻了翻词典,发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欲罢不能的情愫,有两个词可以概括,一个是“暧昧”,另一个是“徘侧”,而这两个词通常与情爱有关——莫非,自己真的坠入了单相思的“爱河里”了?

P19-21

序言

假如人生与时代是两个同级的概念,那么,时代或许要幸运得多,因为人生只有一回,而时代是不断更新、反复绵延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时代与人生是重复的,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它必然定格于某个时代。活在当下这一时代的人,应该庆幸吧,举国兵荒马乱、遍地饿殍哀鸿的景象,宛若祖先们的音容笑貌,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中国人的形象,再也不代表落后与贫困。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可自由选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这是自由的标志,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一样的时代,也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同人生的悲欢离合,从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里异彩纷呈的故事。当雨树先生把《在哪里下车》呈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关乎人生和命运的小说,这个故事属于这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车”能够如此广泛、深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而一旦将命运比作车子,就有了一串奇妙而隽永的问题:往哪方去,在哪里停,会遇到哪些人和哪些事,而我们对这部“车”到底有多大的操控能力。这些问题,在哲学里也许就是一些深奥的阐述,用“车”来比喻使它们通俗化了。

坐“车”的是一个叫杜鉴的人。把几十万字的小说看完,我有一个感觉,这是一段平凡的人生,结果是一个悲剧。放在具有众多典型形象的文学画廊里,这是一位时而穿着衬衣长裤、工作服,时而西装革履的当代人。还有,他坐中巴,后来开上轿车,而不像贾宝玉坐着马车、祥子拉着人力车、方鸿渐那样绅士地戴帽拄杖;他不像魏连殳那样侃侃而谈、吐血而亡,也不像“过客”那样不知姓名、漂忽而渺茫地“赶路”……不想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我只感觉这杜鉴叫人十艮也不是,可怜也不是——其实,一路走来,那简单的爱、清楚的十艮,爱十艮交加,讲不清、道不明,却隐着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杜鉴的人生有悲欢、起伏、奋斗和挣扎,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到处可见。还有几个女角,分别是初恋情人、妻子、情人、梦中情人的形象。还有其他男角,海平是一个戏串子,腐败官员钟书记,黑社会性质的侯伟、岳山明、黑二……热热闹闹的一台戏。

命运的无可预知、人心的不可捉摸这些永恒主题,以及在急剧变化时代下毫无归属感的灵魂,还有在命运和环境的双重驱动下善良、纯洁和正直等等品质的脆弱,在这出看似离奇的人生悲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杜鉴等几个人物形象,具有属于这个剧变、浮躁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某些跨越时空的人性、命运的象征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学离不开人、人群,像法学家注重公平,社会学家注重正义一样,文学家必须关注人的心灵、灵魂,关注心灵的归属和人类的归宿这些命题。当然,关注这些命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娱乐性、刺激性。但是,如果文学只剩下娱乐和刺激,那是文学的悲哀,更是人类文化走向颓废的表现。当看到杜鉴通过自己的经历,迷茫于“在哪里下车”的时候,我便相信,这本书是一本严肃文学的作品,“严肃文学”不算是一个严谨的专有名词,只是想表明,这里对待“文学”的态度是“严肃”的。

雨树先生是一位愿意为作品隐姓埋名的公务员,这本书他写了十几年,十几年的笔耕不辍,这显然是兴趣所在的性情之作、倾心之作。最近,刚好看到《人民日报》一篇报道,陕西的一些官员业余写作成风,这是一种好现象。少了、甚至没有一些名、利、甚至生存经济的羁绊,追求艺术的步伐必然潇洒、轻盈。况且,从事文学创作,也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卡夫卡也是一边坐拥稳定职业,一边写作,尽管《变形记》在他生前没有大红大紫,但他去世后,这本书被称为开启了人类二十世纪文学之门,誉满天下。

如同审慎地选择为人处世的方式那样,去认真地选择和坚持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方式吧!给年轻的雨树先生,也给读者们。

是为《在哪里下车》序。

后记

手捧着厚厚的文学经典,不知网络为何物,身边没有各式各样的“娱乐”,痴心地做着文学梦……那是渐行渐远,面目已日见模糊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少年时期。

当时就知道,鲁迅先生将希望比喻成肥皂泡——希望绚烂之极却极容易破碎。曾一度以为鲁迅先生说的是反语,后来才明白先生的深谙世道和近于残酷的深刻,是的,长大成年,回望心路,总是悔憾良多!

之所以有这样的人生感慨,缘于希望和梦想多在少不经事和热情泛滥的头脑里产生。十七岁那年,看着自己的一篇小文《飞之梦》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地区教育杂志时,我就曾将缪斯的身影,吹进梦想的肥皂泡。待到大学念了中文系,就越来越不敢动笔了,对文学之浩瀚、深邃的逐步了解,愈加明白自己的浅陋、无知。然而,在1994年12月一个头脑发热的夜晚,在青春激情的鬼使神差之下,拿起笔,就此与杜鉴和他的亲人、朋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个国家、社会奇迹频现,而许多个人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时代,尤其在特区。我的不少亲人、朋友、同学在特区渡过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多彩多姿生活。他们事业的起落沉浮,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流浪、漂泊的酸甜苦辣。急剧变革的时代,难以预料的个人命运,凝聚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有幸成为这些故事的听者,甚至旁观者。

二十年前,一位中学同学在特区摸爬滚打了三年,带着身心的伤痛,向我讲述他的一段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收容所生活,以及没有结果、徒增伤痕的初恋经历后,他对我抱怨命运对他不公平,他眼中闪烁着似有似无的泪光,至今还在刺痛我的心。我想有一天,我会把这本《在哪里下车》给他,跟他说,不幸的人除了他还有杜鉴。

十七年前,到特区看望一位年龄相仿的亲戚,住在他简陋而阳光明媚的宿舍,常见到一位身材高大、轮廓鲜明的姑娘,羞涩地来约他出去玩。他告诉我,她是厂里的业务经理,一个为逃避不幸婚姻而来到特区,对他有点“意思”的蒙古族姑娘,他俩最终没有成,后来各奔东西。但愿有一天,蒙古族姑娘能读到《在哪里下车》,她会看到不幸的除了她,还有田雪。

还认识一位大姐,她的第一次流产,是在跟她丈夫创业时从山上摔下来引发的,当她扶助丈夫千辛万苦创业成功时,比她年轻几岁的丈夫很快有了比她年轻、漂亮的外遇,她愤而离婚,带着几个子女艰难维生,如今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

二十多年来,还耳闻目睹了男人为女人而欢奔乱跳,是的,世间美好莫如好女子;为女人愁肠百结、五内俱焚,总是错过了该珍惜的,失去了已经拥有的,邂逅了本不该开始的,追求着本该放弃的痴梦。

健康的身心,平凡的人生,在失败、诱惑和抉择面前,难免会迷茫。迷茫不解时,或跟着感觉走,或求问先贤。然而,像海平那样,书读得满腹经纶,名人名言倒背如流,除了平添愁绪、一误再误,又能如何……

不管人的现实状态和心理感受如何,岁月和生命,总按它们的节奏和规律流逝,上天既然给了迷茫又有限的存在以头脑,那么不思索,于心何安!

与杜鉴在一起的日子,恍若一场梦,又仿如一段人生,他们不只活在我的心中,他们在我的生活里,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在心路上一起走了很远很远。

路在脚下,心在身内,而梦想常在他方!

感谢双亲给我生命,感谢亲人师友们给我生活的意义、勇气和思维,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好朋友Jerry先生,特别感谢复旦大学的刘豪兴、邓伟志教授,研究生孙理明先生,他们的帮助,让本来在我那苍凉电脑里的杜鉴、田雪们,得以来到这个美好、温暖的世界。

一言难尽!就以这本不成熟的《在哪里下车》,献给热爱生命,真实地生活并感悟着的人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