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吧去越南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圣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虽说远亲不如近邻,摊上“越南”这样的近邻还真让人有点儿难办:说深了怕人家受不了,破坏邻里团结;说浅了不解“恨”,总觉得欠点儿什么。“说越”本是点到为止,说说就罢,没承想越说越多,越说越起劲,说到后来自己都觉得太过“话痨”。能够看到最后一章的朋友需要耐心或者别有用心。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注视、沉思、触摸的越南旅游笔记。它的说服力,来自于作者的内心,来自于作者对越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考。即使你仅仅是书店地板上的“坐读站读”一族,也难免本书几个彩页的“经济震撼”;或许在拥挤的人群中,你也会从包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它,走越南。为了给你旅途提供方便,本书统领制作了不多的副栏文字和不少的经典图片,这也许可以成为你游越的知识手册。

目录

编辑手记 中越之间有多远

Chapter 1 中越双料将军见证下的婚礼

 ——河内初识“摩托民族”

Chapter 2 精神更要大

 ——湖光塔影脚的河内民情

Chapter 3 津门形势政声疾

 ——海防市写真

Chapter 4 河东第三吼

 ——人神化育下龙湾

Chapter 5 如何画好绿色等高线

 ——沙巴梯田的人生典藏

Chapter 6 陆上下龙湾

 ——华闾碧洞

Chapter 7 大话香迹寺

 ——越南人的人小观

Chapter 8 毕竟血脉不同

 ——北越的红色记忆

Chapter 9 炮弹重新定义了顺化皇城的价值

 ——越南人的生死观

Chapter 10 聚集了曾经飘零的智慧

 ——秋岔河水说短长

Chapter 11 在烈火中永生

 ——岘港考验我们的历史观

Chapter 12 环球之旅的五十分之一

 ——顺化至芽庄的“千里画廊”

彩页之一 越南自然篇·越南越美

彩页之二 越南民情篇·摩托民族

彩页之三 越南爱情篇·内外之理

彩页之四 越南战争篇·岘港考题

彩页之五 拼瓷艺术篇·越南性格

彩页之六 占婆艺术篇·思考永恒

彩页之七 越南宗教篇·法眼我眼

彩页之八 越南社会篇·他乡吾乡

Chapter 13 “苍蝇老祖”覆灭爱情海

 ——芽庄纪事

Chapter 14 触无声有风兰

 ——大叻的爱情故事

Chapter 15 二藩夫人

 ——偷偷告诉你藩朗和藩切

Chapter 16 水果喂大鱼的富足乡

 ——探访湄公河下游

Chapter 17 黑沙滩上的“黑蝴蝶”

 ——河仙偶遇

Chapter 18 椰老沙腻火锅红

 ——富国岛之梦

Chapter 19 敢把西贡比沪上

 ——中越风情大派对

Chapter 20 越战是永远的心痛

 ——“战神越南”史话

Chapter 21 微笑是最有力的武器

 ——越南社会面面观

Chapter 22 吃在越南

 ——我的一点革命主张

Chapter 23 一岭分南北热中有凉

 ——越南的自然风貌

Chapter 24 法眼看世界

 ——我的法眼

Chapter 25 不自觉放了一百个心

 ——越南文化拾贝

导游图 向您推荐我的越南行程(示意图)

后记 不妨带本儿书走越南

试读章节

文庙内最让我敬重的是很久以来历代进士的题名碑。碑文有些已经磨平了,全部都是汉字,如果碑刻清晰就能完全读懂。站在这些题名碑前,时常会想到当下越南人的勤学好读。

图位于河内的国家图书馆是河内比较牛的建筑之一,距还剑湖很近。图书馆在功能上与国内一样,不同的是人。在图书馆内看到的是久己忘却的那种渴望和焦急的眼神,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崇拜科学和知识的眼神。由于基础建设不足,校舍和教室明显缺乏,学生上课时间极为分散,早上8点至晚上9点都有课要上,中学生也都是二部制,白天的所有时间里都有可能看到上下学的学生。这给各个学校的教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好在越南的教务老师都是高手,安排得井井有条,即便是这样,仍然经常在公园、咖啡馆——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整个社会非常尊师重道,教师获得的社会地位大大超过了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曾经目睹教师节的盛况,街上不分男女老少,到处是手捧鲜花的人们,60岁的老人亲自登门感谢80岁老师的教诲之恩,这恐怕是文庙的建立者始料未及的。在越南,课外辅导或是业余深造的生意极好,来此研习的中国留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到教授中文的差事,收入不菲且生源不断。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书店林林总总,生意兴隆。

最喜欢湖畔往北的老街区,三十六行街已有600多年历史,聚集了许多手工艺人,云集了越南各类商品。街道多为窄小杂乱的胡同,街名就是这条街道商铺们的主营项目。例如:银器街、烟斗街、棉花街等等。街道不太长,棋盘一样穿插分布,每条街道都令人眼花缭乱,忽而惊奇、忽而迷惑、忽而会心、忽而感慨……

有些“老外”坐着“色努”(就是那种客人在前,司机在后的人力三轮车)穿梭在汽车、摩托车、行人之间走马观花,大呼小叫。其实逛街的最佳方式是独自一人,走走停停,细细品味,慢慢探索。走累了找个咖啡店小坐一会儿继续“血拼”。

曾在铁制品街驻足很久,一家家店铺当街敲打,震耳欲聋。白铁皮很快被制成大小不等的“樟木箱子”,大至一米长半米宽,小到首饰盒大小,堆放起来,甚是另类。不知道铁皮箱子是否对国内那些追求新奇、个性张扬的前卫们的口味。我觉得这些手工的白铁皮箱子用处不大,最多也就是防鼠、防蚂蚁,放在家里会觉得阴森森冷冰冰,还是越南的藤制家具比较实用耐看。铁皮还被制成换气系统,样子极似国内的抽油烟机,决不插电,只靠自然风力,非常环保。“换气系统”的制作比箱子难度要大得多,但在能工巧匠翻飞的木槌下一整张三合板大小的白铁皮瞬间就被敲打成型了。根据越南饮食习惯、住房结构和停电状况,“换气系统”比“樟木箱子”更具创新和实用性。西方饮食习惯的家庭可以借鉴这种大大节约能源的环保装置。不过我认为这绝对是一种巨型手工艺术品。

古街里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家庭旅馆,有空调、电视的标准间大约每晚10美元左右,旺季会更贵一些。旅馆的一层会当作旅行社的接待处或者被改造为酒吧、网吧。

河内的网吧很多,价格便宜,网速不快,凑合用。有空调的也不多,夏季里人捱人,汗味、烟味、狐臭味交织,特窜!网吧生意都很好,只是当地人不太在意旁人的感受,便是旁边坐着一位妙龄少女依然会一边抠着脚指头,一边仔细地浏览黄色网站,时不时挖挖鼻孔,花上人民币两毛钱买一根烟抽——古街的网吧老外很多,河内是背包客们的起点或是终点,无论计划或是总结都要在此驻留。

旅行社为游客提供各式服务,线路、导游、车票、旅店、机票、租赁摩托车、特殊项目等等,只需要简单的英语能力就可以得到热情讲解。

女士在古街上能够寻觅到各类喜欢的物件,丝绸店的面料和“袄黛”成衣,绣女手绣的丝巾,画廊里现场绘制的越南风情书签,极具现代气息的竹制台灯,红红绿绿的越南特制漆器,日本人、韩国人偏爱的茶具、酒具以及挂满背篓的古董店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佛龛等敬神用品……

“水木偶剧场”旁边有一串商铺,销售的商品品种很多,从一美元的胡伯伯T恤到几百美元的根雕、木雕等等。进入这种商店,女人大都走不动道儿。店内摆放的藤制小包甚为精致。经过加工,藤条被漆成五颜六色,形状不一,有大有小。包的内部缝制了精细的布袋,袋口用绳子扎紧,安全可靠。款式是时尚与民族的结合,路易·威登有什么样,这儿就能找到变种。但是这种变化决不是简单的仿造,材料的不同增添了新的时尚,每个包的售价从10美元到40美元不等。千万别着急出手,在古街深处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店,销售同样的藤制女包,价格只有前面的三分之一。

P12-14

序言

             中越之间有多远

远方的兄弟可不顾,近处的邻居必须为。

——越南成语

天堂很远,但中国却很近。

——越南前国防部长范文茶语

圣伟走遍越南南北,用相机和笔,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事物,以及他的一些发自内心的感言。读一读本书,也许有助于加深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这是一本轻松的、散文一样的文化随笔,但其中的学术性、功能性以及中越价值观的比较却在诙谐与不经意中慢慢展开。这里是一组精髓线路与个性感悟的集合,这里是一场语言与视觉的盛宴。

现在,中国每年到越南旅游的人占越南外来游客的1/3,早已突破了700万人。从本书看来,越南确有不少可看之处,随着我的阅读进程,分项随手记录如下:

越风:

越风之一:上半年举行婚礼不吉利。下半年举行婚礼,又不分上午、下午还是晚上(Pt5)

越风之二:狗肉馆上半月大门紧闭,下半月人满为患(P5)

越风之三:已婚瑶姐不留眉(P.50)

越风之四:人嗜苦茶,苦不堪言,毫无回甘;主人敬茶,客人要一饮而尽(P86)

越风之五:大白灯笼高高挂;大绳粽子大锅盛(P_113、242)

越风之六:家小,公事、私事、谈情说爱、唠家常、说闲话全都在咖啡馆、啤酒馆解决(P277)

越风之七:不要认为点头就意味着同意;笑容其实也表示各种情绪和内容(P281、280)

越风之八:忌讳站着与越南人谈话时用手扶着髋部或者两手交叉抱在胸前(P.281)

越风之九:不要用食指与人打招呼;千万不要用手摸孩子的头P281)

越风之十:对法国都仇而不恨,对美国人则感情复杂.老百姓和政府的态度相去甚远(P289)

越风之十一:越南“鸡”的身价=中国“鱼”的地位(P315)

越风之十二:循迹旅行阅读《金云翘传》).命运转回的才命之说深入人心(P355)

越南商经:

商经之一;买东西时先找话让老板高兴,生意在骂声中做得有模有样(P.15)

商经之二:河内人消费是“为求最好,也求最贵”(P18)

商经之三:最后的杀手锏——怎么也得给船上的孩子买点儿东西吃吧(P.67)

商经之四:房子和地都是自家的.窄而高是越南家庭旅馆的普遍形式(P.276)

商经之五:大巴通票制。难怪越南被称为“自由行”和“背包族”的乐园(P.292)

商经之六:下午3-7点是雷打不动的“领导时间”:领导们不是在咖啡馆慢饮或是啤酒屋豪放就一定在网球场挥汗如雨。普通老百姓也大都有这样的习惯(P297)

商经之七:欧产车患了“气候不适症”,车内仪表盘上的塑料板开始融化变形(P.322)  商经之八:要到越南开买卖还得符合越南的传统习惯——看风水(P332)

商经之九:占婆印度风格的前店后厂、绣女老太,游客不自觉放了一百个心(P.117、351)人生典藏:

沙巴梯田的人生典藏之一:绿色等高线和人生等高线(P.43)

沙巴梯田的人生典藏之二:知道感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P.49)

沙巴梯田的人生典藏之三:都市人的内心世界需要沙巴的颠覆(P54)

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是:本书还从学术角度着眼,采用的是融游记见闻与文化蕴涵为一体的文字。这也许可以补充国家叙事、学术叙事的不足,带来草根叙事、生活叙事的新风。虽然或许不免带有“我看世界”的某些偏颇,但是,正因为视角是“我的”,才更切近,更珍贵。尤其是圣伟不单是就越南谈越南,而是站在中国的立场看越南,加入了中越比较——“中越之间有多远”的视角,会给人以较为深刻的立体感。就文化随笔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可以看到,河内是“两河”——红河与罗江——环绕和“两湖”——还剑湖与西湖——镶嵌之地。如果说河内是越南的大脑,那么巴亭广场就是河内的精神之源。胡志明陵前红色的花岗岩石壁上,书写着胡志明的名言——“没什么能比独立、自由更宝贵了”——这种精神自比天大。但是假若没有了花脸口罩一族、白拖飞摩一党以及湖边的“高地”酒吧,河内一定会陷入巨大的平庸。如果说“两河”是河内的金丝眼镜,那么“两湖”就是河内明眸善睐的双眼。如果说“两湖”是河内的双眼,那么巴亭广场就是河内的“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二郎神眉心的“天眼”,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大脑之下的“脑垂体”就是那只“天眼”,具有透视成像功能——“是妖是仙是忠是奸”看分明。

可以看到,在奠边府战役中运用“口袋战”出神入化的武元甲将军,表现出了更大的胆识——他以95岁的高龄、以‘特别委员”的身份出席越共十大开幕式发表讲话,痛斥贪污腐化,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可以看到,下龙湾——海上桂林,百闻不如一见,去看看就都明白了。但是,不少中国人对越南的了解几乎是始于下龙、也就止于下龙,其实,在越南,景是越往南越美,人是越往南越能撮。

可以看到,“来的都是客”。在会安,“日本风雨桥”能经风雨,全赖当年日华侨民共同捐建之功;在岘港,美军登陆的“中国滩”旧址至今难觅,留下的是无尽海浪对“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馆对等命题”一遍遍的“雄王”拷问。

循迹旅行,阅读越南,我“大画越南”如下:如果西贡之于河内,犹如上海之于北京,那么也可以说,顺化之于越南,犹如南京之于中国。不过,中国号虚乌有”的划江而治,南京方面还有长江天险的凭依,而南北越的割地分疆,确是顺化之北17。线上的信马由缰——我这里大胆假设,如果当年笔落顺化之南岘港之北的天险海云岭——被誉为“越南的气候秦岭”——也许历史就要重写。好在顺化是越南水蛇般的腰,长山山脉的脊梁骨更是日内瓦会议上的画图笔所戳不断的,而顺化拼瓷所彰显的越南性格,足能支撑起越南沉重的头颅和下身欢快的脚步。

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注视、沉思、触摸的越南旅游笔记。它的说服力,来自于作者的内心,来自于作者对越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考。我想,即使你仅仅是书店地板上的“坐读站读”一族,也难免本书几个彩页的“经济震撼”;或许在拥挤的人群中,你也会从包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它,边走边读;如果你有兴趣,当然更能带上它,走越南。

为了给您旅途提供方便,本书编集制作了不多的副栏文字和不少的经典图片,这也许可以成为您游越的知识手册。侧栏内的文字,或是我循迹旅行之中对圣伟斗转星移之线、画龙点睛之笔的重点标举,或是我枉自添加的“背景小贴士”、“生发小引子”,大可省出“忙人”的时空,亦可引发“闲客”的幽情。对于北京大学梁志明教授点拨惠赐之恩以及与孟斌、董然诸同仁神驰手快的合作之境,每有感念,附志于此,以俟来者。

后记

        不妨带本儿书走越南

由于工作原因在越南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也就有了这本“四不像”的东西。虽然进行了浓缩和稀释,但仍然散文不像散文,游记不像游记。归结为“越南概况”或“今日越南”那种传统形式的书籍似乎也不太沾边儿。

成为何种形式的作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内容都是我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并且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而成的。虽说远亲不如近邻,摊上“越南”这样的近邻还真让人有点儿难办:说深了怕人家受不了,破坏邻里团结;说浅了不解“恨”,总觉得欠点儿什么。“说越”本是点到为止,说说就罢,没想到越说越多,越说越起劲,说到后来自己都觉得太过“话痨”。能够看到最后一章的朋友需要耐心或者别有用心。

连跑带颠到访了越南不少大中城市和文化景点,如果有人把本书当作旅游指南也无不可,我相信本书的资讯本身完全能够使旅行家轻松走越南,这或许是本书最大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指南”需要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名人贤者都好此道,且推荐之物极易被大众接受。小人物妄称“指南”是不大被理睬的,反而是传销中的口头禅——“分享”一词更为贴切。所以我更愿意与“驴者”分享游历的感受和真实的故事。我的越南之行有一条重要经验,那就是游历前或中的知识准备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越南人,一定会使整个旅行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思考,而只有更全面地了解越南战争,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越南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不多的副栏文字和大量的图片也许可以成为您游越的知识手册。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其中有不少越南朋友提供了大量资料和素材,这里一并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和家人。

2008年6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