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单独行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要力石
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被生活感动

生活是平静、平淡和平凡的,许多时候我们感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厌烦和无奈。可是生活会感动我们,会在我们不经意地一瞥,会在我们转身回首的一瞬,会在闲暇时分突然忆起往事,会在伤感时看到最不平常的一幕,会在受到委屈后得到一丝安慰,会在我们根本不会留意的琐事因着时间、地点、空间的三维有所改变时……感动着我们。

北京前门大栅栏一个普通小饭馆里。我和一位新近结识的朋友吃饭聊天,正聊到兴头上我突然停顿下来。透过那扇落地大玻璃窗,对面的一幕映入眼帘:一辆旧轮椅里坐着一位二十七八岁的残疾女人,脸型瘦窄而黑黄,深陷的眼窝里是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她等待的那个男人回来了,是拄着单拐的长得像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也许他只有三十多岁。他把手里的糖葫芦递给她,女人笑着接过来,无限幸福。

“你在看什么?”我的朋友问。“那对儿残疾人。”我说,目光还在窗外。我的朋友没有说什么,他没有我刚才的感动。这不怪他。我曾经为一本名为《生命与爱的咏叹》的书而采访过几十位残疾人,我了解被称为特别困?群体的苦衷。

我在想,与郎才女貌的恋人相比,他们形象不佳甚至有些丑陋;即使和正常的健全人相比,他们都只能是令别人同情的角色。但他们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同样美丽和令人动情。

一位患过鼻腔癌的朋友有一天向我聊起他治病和康复的事。

他说,也许他是托了他中学同学的福才有今天的。在他发现患有癌症并经过一个化疗的疗程后,五十多岁的他突然想到当年插队时的地方看看。他很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当地工作的朋友。朋友们非常热情地款待他,陪他把整个城市转遍了,末了就是没有安排他去当年插队的那个乡。他不知何故,朋友们找了一堆的理由搪塞他,直到回北京的时间到了,他有些失望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直到两三年后,他的病情基本稳定,开始静心疗养时,一天他和那个城市的朋友打电话说起上次的事,他的朋友才把谜底揭开。朋友告诉他,正是知道他是为了却心愿来的,故意没有安排他到当年插队的县城去,“如果安排你去了20多年前插队的地方,不是等于替你在了却夙愿吗?我们就是想让你继续有这个念想儿!”他听着听着流泪了,朋友们为了他真是用心良苦!

我听这个故事时心里也是一热。不难想象,在他到达当年插队的城市之前,他的朋友们曾热烈地讨论过,计划过,一定是哪个朋友灵机一动,提出不能让他了却心愿的?法。如果他真的去了那个度过美好青春的村子,定然会触景伤情,会在心理上有时日不多的暗示,在病痛最严重时他也许会放弃希望和努力。朋友之情多见于细微之处!

书评(媒体评论)

要力石先生的散文集《单独行走》,就是在这样散文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但他不是为了赶这份热闹,而是生活与心灵的积累,燕子衔泥一般,春蚕吐丝一般,将这点点滴滴化为了文字。

他的心是敏感的,笔是勤奋的,纵使劳务繁忙,行色匆匆,那一缕属于散文的情怀是割舍不断的,便也就不计利钝,忙里偷闲,俯仰山水,徘徊月下,长闲有酒,一溪风月共清明;老去情怀,犹作天涯万里梦。

——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

后记

出版一本散文集,是我多年的愿望。尽管至今我已出过七八种书,有的还是所谓业内“专著”,但有一本纯文学性质的散文集,依然是我不曾泯灭的梦。

文学的种子是从少年时代埋下的。十几岁时,从小伙伴崔玉让和他的姐姐崔玉萍那里借来许多小说来读,在六七十年代,能得到那样的经典小说,如获至宝,常常如饥似渴,彻夜捧读,爱不释手。记得这些小说有《边疆晓歌》(1973年时我也成为一名知青)、《夜深沉》、《烈火金钢》、《彝族之鹰》、《红岩》、《罗曼·罗兰》、《静静的顿河》等等。书中人物和故事构成那个时代我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陪伴我一天天长大。初中时,还真写过一部上万字的小说习作,是关于暑假期间一群小伙伴在长白山深处的历险记,好笑的是那时根本没有去过长白山。也为了这个文学梦,考大学时报的是中文系。此后几年间,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写过诗、散文、小小说和短篇电视剧本(在河北的电视文艺杂志上发表,取名《雨中的爱》)。当然,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职业记者后,主要是写新闻作品了。

记者职业的便利,使我跑了全国许多地方,包括一些名胜古迹。除了完成报道任务外,有感而发,会顺手写散文。此外,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触动我了,也会构思成散文。收入本书的30来篇作品,就是从中选取的。这些散文的写作时间跨度有20多年,它们全都发表在报刊上,包括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邢台日报、散文百家、大地、时尚、环球、作家文摘和中央电台等等。由于对文学的爱好,2008年,荣幸获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我的散文的量并不大,每一篇都尽可能用心一点,精致一点,真实一点,都要表达一些独自的思考;写作上文如其人,文风朴实,不事张扬,少说多余的话;写景时不会用大篇幅,一定要有情感、人物、思索作为支撑才行;写人记事,尽可能客观叙述,不多抒情和议论。回头来看,散文的主题以触及生活、生命的本质为多,比如生与死、喜与悲、短暂与永恒、喜悦与伤感。总之,都是让我感动过的,沉思过的东西。

此次结集出版,除了个别文字外,基本保持原貌。遗憾的是,10年前本有一篇《生命中最后一件事》,此次出书费尽周折也未能找到样报,甚至没有查到底稿。此篇散文记述的是南和县志的编纂者杨一明,尽三年之力,收集资料、筹措资金、精心编校,可惜他英年而逝,未能看到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此书出版之际,要感谢大众文艺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的厚爱和付出。还要感谢我十分尊敬的著名散文家肖复兴先生为本书作序。

目录

被生活感动

芳草萎萎

日照

那人·那事·那时光

往日重来

蓦然回首

单独行走

肩上的黄山

响沙湾的回声

优雅的上海

沉寂下来的巴黎 

浮光掠影 

——关于美国的感性认识

行走德国

高原历险八昼夜

一山之师

悲壮的鱼

给女儿书

附录:练队生活(要雯)

想念江米条儿

鸟的话题

梦里北关镇

愧为人子

无法弥补

父亲的朋友

物是人非

天妒红颜

我的连襟儿

生命之轻

旁观生死

创意如花

崇尚经典吧

阅历的力量

“精确制导”读书法

后记

序言

肖复兴

一般而言,到了新世纪之初,是属于散文的。这在上一个世纪之初,就可以充分地看出来这样的眉目,所以鲁迅先生说过那个时期的小品文的成功是在诗歌和小说之上的。

我们可以把散文这样特殊的文学现象,称之为散文时代,这样散文时代出现的背景,依赖于世纪之末的王纲解体。旧的体制、旧的价值体系、旧的精神寄托,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被冲撞、被颠覆、被解构,而新的一切正在创建却一时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一切便只是碎片,是散文的“散”。自然,散文最生正逢时,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散文时代,不是英雄的时代,却是城头频换大王旗的时代,是众神喧哗的时代,是以任何人都可以写为标志的民主化进程的时代。

要力石先生的散文集《单独行走》,就是在这样散文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但他不是为了赶这份热闹,而是生活与心灵的积累,燕子衔泥一般,春蚕吐丝一般,将这点点滴滴化为了文字。这些散文的写作时间,前后跨度有20多年,就是明证。散文不仅成为了时代的征候,也成为了他生命的轨迹。

看他在《被生活感动》一文中用一串精心构制的排比句写道:“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块永远生长着鲜花和绿树的净土,有一根会发出动人声响的弦,有一道会奏起美妙和声的回音壁,有一汪澄澈见底的清泉……”便知道这本散文集的主题是感动。虽然书名叫《单独行走》,但“单独”不是他刻意的追求,他渴望的还是要和人们和世界和自然的交往和交流之中,获得那一份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在《那人·那亭·那时光》对于曾经恩惠于自己的科长,在《无法弥补》和自己情感相依的父亲等怀旧色彩浓郁的篇章中,尤其得到明显的体现。在《响沙湾的回声》、《鸟的话题》等行走路途中与人和大自然的接触交往中,也得到有意的彰显。而在《阅历的力量》这样重在感悟的篇章中,更是将生活给予他的感动提炼并升华为一种力量。

无论生死永恒的话题,还是喜悦或伤感之类的庸常生活,都被他收进笔端,都是让他感动过的。他说:“幸福是一种过程,我却觉得,幸福还可以说是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憧憬。哪怕这种期待和憧憬很微小,很不起眼。”正是这些点滴的期待和憧憬,让他的感动不止于瞬间和表面,成为他生活和写作的一种动力,即使单独行走,依然感到亲人与朋友给予的温暖和幸福。

可以看出,他的心是敏感的,笔是勤奋的,纵使劳务繁忙,行色匆匆,那一缕属于散文的情怀是割舍不断的,便也就不计利钝,忙里偷闲,俯仰山水,徘徊月下,长闲有酒,一溪风月共清明。老去情怀,犹作天涯万里梦。他的散文寄托着他人生的另一种梦想。偶然之间,在忙忙碌碌之中,我猜想,他会在脑际飘忽而过陆放翁的诗句:“拍却浮名方自喜,一生尽是伴入忙”。

在散文的写作中,真诚是第一位的。好的小说需要虚构,好的戏剧需要情节,好的散文不需这些外加的东西,最需要的是袒露出自己。真诚是散文的灵魂,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千变万化,散文的写法如何花样翻新,这一条恐怕是无法更改的。改变了这一条,就像是把一条鲜活生动的鱼中的骨头剔除了,当然还可以完整地端上桌,甚至端上来时浇上汤汁,装点些花卉,再配以多种佐料,色香味使其显得更溧亮,毕竟已经不再是水中活泼而富有生命的鱼了。

在这本散文集中,虽然篇章并不整齐,有的文字有些匆忙和草率’有的文字少于推敲和打磨,但其中有一篇《挥泪杭锦旗》,他格外写道:“这几年,生活已把我磨得感情粗糙了,但面对这么一群坦坦荡荡,把心都掏出来给你的草原人,你不得不卸下平时包裹着自己的保护层,还一个真实的自我。幸福是一种过程,我却觉得,幸福还可以说是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憧憬。哪怕这种期待和憧憬很微小,很不起眼。”我以为写出了他的一份难得的真诚,对于被生活磨砺得粗糙感情的人们,也会有一些启发。

希望这样文字更多一些。好的文字,也是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憧憬。

2010年3月1日于北京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内容推荐

  忙里偷闲,抒沧桑感慨;俯仰山水,写淳厚文章。从本书的封面上可以发现一个小创意,书中收录的30余篇作者的精炼散文的目录,被别出心裁地设计在封面封底上,犹如一串脚印,勾画出一条长长的生命轨迹,记录着作者20余年的生活点滴和这一路走来的感悟。

编辑推荐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很多事情只能一个人面对,很多情感只能一个人咀嚼,无人可以陪伴。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为了自己兀自活着,摆脱不了友情、亲情、爱情和事业的牵绊,这便使人生多了许多维度,变得立体生动起来。

单独行走是一种心态,是对生活命运中风风雨雨一力承担的勇气和执着;单独行走也是一种姿态,背后留下一串温暖的脚印诉说一路上别样的体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