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真实记录了刘长春及其教练宋君复师生二人,首次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在会后向全世界公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我国东北罪行的史实。尽管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却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发端。他们的奥运之行,不仅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奥运活动为“满洲国”正名的阴谋,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一大批有识之士伟大的爱国情怀。书中以大量历史资料和300多幅图片,全面介绍了刘长春在东北大学培养下,由一名优秀学子成长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详细经过。
七十六年前,刘长春与宋君复教授的奥运之旅,今天仍激励着东北大学师生发奋成才、报效祖国,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目标前进。
百年奥运,中国圆梦,追根溯源,东北大学与中国奥运紧密相连。本书完整记录了东北大学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过程。
我们在东大历史中徜徉,在时空中与先辈对话,张学良、刘长春、张伯苓、张学铭、宁恩承、郝更生、步起和宋君复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进书中、走进东大,簇拥着他们在幽静的校园里引颈寻觅,竟是满眼的文章、遍地的诗歌。这里人杰地灵,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讲不完的故事,令人感悟顿生、流连忘返。
全书力求图文并茂,详略相宜。书中有关刘长春童年故事、东北大学培养刘长春过程、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奥运日记、宋君复奥运评点,以及三百多幅照片等均与以前有所不同。
一 谣起报端 不攻自破
1932年5月至6月间,刘长春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大连的报纸上。报称,刘长春将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即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大连《泰东日报》先后五次报道了刘长春的消息。
5月21日,《泰东日报》以“世界运动会,新国家(指‘满洲围’)派选手参加,刘长春、卯喜泌(于希渭)出席赴美”为题进行大肆渲染,并预言刘长春参加世界运动会成绩有望。
5月30日,《泰东日报》又发表了题为“世界运动会满洲国决定派刘(长春)于(希谓)参加”的报道,谣传“奥林匹克大会复电承认满洲国的建议,要求速交满洲国国歌与国旗,以备届时应用”,云云。
《泰东日报》在以后的报道中还说:“满洲国所派遣世界运动会之刘长春、于希渭二选手,由日人斋藤谦吉率领赴会……”这些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传到了北平、天津,引起体育界、教育界,特别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全国上下愤慨无比,认为果有其说、真有其事。社会各团体纷纷要求中国政府表态,揭露日寇和“满洲国”欺世盗名、妄图使伪满洲同地位合法化的阴谋。而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此却装聋作哑,唯恐得罪日本帝国主义,这就使日伪的虚张声势越加真伪难辨。
这些消息传出后,全国体育协进会紧急接洽同际奥委会。中华总代表沈嗣良立即赴美,在驻美总领事黄芸苏的办公室里,亲自查看了关于谣传奥委会承认“满洲国”,批准其参加奥运会的有关文件,同时还查看了黄总领事致奥委会的函件及复信等,确认奥委会向黄总领事作出的“从未正式准许‘满洲国’参赛”的保证是真实可信的。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获悉了日本单方造谣的事实真相,但当时毫不知情的民众却向无辜的刘长春发泄着失去家园的怒火。随着奥运会日期的一天天临近,报纸上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大家厉声指责刘长春:“你玷污了东北大学!”“你辜负了张校长的栽培!”“你枉做一名中国人!”,辱骂和围攻接连不断。刘长春在学校屡次遭到学生的围攻,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尽管刘长春心地清白、行动光明,可他连澄清事实的机会都没有,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余良心未死,脑汁未焦,岂能忘却祖国,而作此丧心病狂、遗臭千古之伪代表哉?”刘长春受到同胞和同学们的种种羞辱,他的几位知情好友感到愤愤不平,坚持要刘长春向民众和东北大学同学们说清楚,让社会各界了解事情真相。
事实上,刘长春在“九一八”事变后,跟随学校流亡北平。这期间,他对傀儡政府的电招、丑类要挟一概没有应答。自从报端披露他代表“满洲国”参赛后,刘长春感到愤慨之极。为洗刷这飞来的不白之冤,剖白本人实意,解除国人疑窦,忍无可忍的刘长春接受好友建议,毅然在《大公报》上发表公开声明。他在公开声明中写道:
本人自“九一八”事变后即行来平,与伪国体育界,向未通闻问。此次伪报及日报所载送鄙人代表伪国加入世界运动大会,实系伪国宣传独立意义,又岂能认为事实哉?且伪国现在地位,本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何能以国际名义而派遣代表参加大会耶?换言之:即或伪国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世界大会定章,凡一新国加入比赛,必须上届报名,下届方准与会,查伪国叛变之期,系于去岁年底,距本年大会,仅三月耳,当无报名之可能,夫以不为世界公认之国家,又不合大会规程之手续,岂能任意即派代表加入比赛乎?且鄙人受祖国深恩,尝一度代表祖国加入远东运动会,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耶?!
这个声明一经报出,伪满洲国的谎言立即不攻自破。校园里,街头旁,大凡认出他的人或曾经口出污言秽语的人,都变了眼神,改了态度,和善敬慕地同他打招呼。 二 奥委会一路亮绿灯
1932年5月,恬不知耻的日本侵略者继续造谣,目的无非是侮辱我中华,蔑视我百姓。日本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激怒了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张学铭和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当他们二人看到刘长春“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的公开声明后非常高兴。二人不谋而合,随即发起推举刘长春、于希渭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行动,决定借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之机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让世界各国了解伪满洲国内幕。刘长春是辽宁人,在东北大学读书,目睹沈阳被日寇侵占、学校流亡之惨状,如能将惨痛经历告知世人,则此行意义尤为重大。
为保证刘长春、于希渭能成功出行,宁恩承和张学铭立即责成体育专修科主任郝更生全面负责联系刘长春参赛报名事宜。由于郝更生正在筹备全国体育会议,不便出国,所以请体育专修科教授宋君复即日起担当刘长春指导教练,这个决定得到张学良的支持。张学铭是张学良的胞弟,他不仅与东北大学有着极密切的交往,而且对刘长春更是青睐有加。
6月25日,中国外交部从奥委会总部获悉,伪满洲国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故不能参加比赛。随即,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亦发表声明:伪满洲国此次参加奥运会,原拟延菲律宾、印度前例,在美、英旗帜下参加奥运会,但他们(指菲律宾、印度)均有法定之国家奥委会的组织签署,且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伪满洲国既没有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更无法定体育组织机构为国际奥委会公认,因此无法获得资格参赛。
获此消息时,奥委会报名参赛时问已于6月18日结束。郝更生立即以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的名义,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张伯苓、董事长王正廷函电相商,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二君赴美比赛,以揭破日本人诡计,并由他们急电奥委会进行通融,为刘长春、于希渭报名参赛。
此时距第十届奥运会开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张伯苓、王正廷二人接到郝更生的电报后,立即进行紧急磋商并给予坚决支持,同意东北大学提出选派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请求。由于当时难以召集会议,张、王二人便决定此事将来在董事会和协进会中予以追认,然后再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履行报名手续,这个决定后来通过大会批准。于是他们通过紧急电报、信函往返数次与美国洛杉矶奥组委联系,为刘长春参赛之事力善其说。
6月26日,第十届奥运会组委会复电,同意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日本侵略者明知刘长春、于希渭是我国特殊的体育人才,在世界比赛中成绩也不至于落后,所以大张旗鼓推选刘、于二人为“满洲国”代表,其阴谋不言而喻。中国报名参赛的成功,给日伪当头一棒。由此,刘长春和于希渭首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奥运代表。
P5-9
在全球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之时,一本记录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作为唯一的运动员,首次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史实性文稿——《中国奥运第一校》——出版了。这是我校体育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文稿是东北大学献给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一份厚礼,是东北大学建校八十五周年史册中的厚重一章。
《中国奥运第一校》真实记录了刘长春及其教练宋君复师生二人,首次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在会后向全世界公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我国东北罪行的史实。尽管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却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发端。他们的奥运之行,不仅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奥运活动为“满洲国”正名的阴谋,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一大批有识之士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本书以大量历史资料和300多幅图片,全面介绍了刘长春在东北大学培养下,由一名优秀学子成长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详细经过。刘长春先后在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中日德运动会、第四届全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上,多次打破全国纪录。他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创下的百米10.7秒的全国纪录,曾保持二十五年之久。1932年,在第十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刘长春代表中国、代表中华民族,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他开创了中华奥运新纪元,被誉为不是冠军的“冠军”。1936年,刘长春与东北大学教授宋君复、郝更生以及其他体育健儿一起,代表中国参加了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堪称践行东北大学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典范。
七十六年前,刘长春与宋君复教授的奥运之旅,今天仍激励着东北大学师生发奋成才、报效祖国,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目标前进。
愿《中国奥运第一校》成为传递东北大学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使者,激励东大人用行动实现追逐永久的奥运梦想!
赫兴成
200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