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是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是指利益。“孟子重义轻利”、“孔融代兄受过”、“拾遗金送还失主”等,这些都是对见利思义最好的诠释。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见利思义”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见利思义/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徐潜//栾传大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是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是指利益。“孟子重义轻利”、“孔融代兄受过”、“拾遗金送还失主”等,这些都是对见利思义最好的诠释。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见利思义”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见利思义》分册。 目录 子皮让相扶子产 管仲鲍叔两知音 宋穆公不立子为君 臾骈不以私害公 祁奚和叔向 酒会绝缨 言而有信 孟子重义轻利 陈纪卖房诚实不欺 甄宇单挑瘦羊 孔融代兄受过 时隔两年不违约 刘备有情有义 关羽尽忠行义 张范舍子救侄 孙权与吕蒙 拾遗金送还失主 阴铿与斟酒人 黄君汉义放翟让 意气相许不信谗言 讲信义罪无所恨 裴冕葬故人 谁都不晓开墓现珠 徐晦不负故人 李勉穷不贪财 颜真卿守节不畏死 李沆不奏密报 周纯宁可充军也不说谎 林积留字还珠 晏殊敢讲老实话 范仲淹不贪朋友之财 礼品不动吃枣挂钱 黄梨无主任渴不动 宋濂守信借书不误期 王华拾金不昧 彝族女杰奢香履行诺言 张岱自写墓志铭 代人徒边的侠义夫妇 年羹尧同情穷人 谢阿明言之有信 梁启超信守诺言 陈觉给妻子的遗书 瞿秋白的自知之明 林基路说话算数 闻一多说了就去做 彭一先人后己 试读章节 子皮让相扶子产 子皮,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夫。他在执政后期,特别注意了解部下,准备从中选拔自己的继承人。他发现大夫子产很有才能,出使晋国,不辱君命。子产到陈国参加结盟时,看到陈国有些官员不安抚百姓,预见到陈国不久就会灭亡,建议国君不能亲附他们。子产又为人正直仁爱,不与骄傲奢侈的贵族为伍。所以子皮决定把相国的职务让给年轻能干的子产。 有一天,子皮把子产请到府中,对他说:“我已经老了,你正年轻有为,要把国家治理好,全靠你了。我想把执政的事情交给你。” 子产听后又激动又不安,说:“我没有您的威望高,朝中受宠的人又那么多,他们能听我的管理吗?” “你就放手去做,我带头执行你的命令,带领群臣听从你的安排,谁还敢触犯你。你就好好地管理国政吧。” “郑国是个小国,又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该怎么治理呢?” 子皮开导他说:“咱们国家小,但照样能富强起来。对大国要搞好关系,但又要拒绝他们干涉内政。内修国政,外结友邦,我们就站得住脚!” 子产执政以后,对有势力的贵族既给以任用,又加以限制,使他们做该做的事,又不准许他们胡作非为。那些忠诚俭朴的,就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而又违犯政令的,就依法惩办。 郑国有个骄横的贵族叫丰卷,打算出去打猎,用新猎获的野味祭祀祖宗。把人马集合好之后,才向子产去说明情况。 子产没有答应,他说:“只有国君祭祀,才用新猎取的野物。一般人只要大致够用就可以了。你不能为了祭祀而出去打猎。这是郑国礼法明文规定的。” 丰卷听后大发雷霆,认为子产刚当上几天执政,就敢对自己说东道西,是对自己的轻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回去以后,就召集部属、家兵,来围攻子产。 子皮听说之后,就赶到子产府上,阻止丰卷胆大妄为的行动,并把他驱逐出境。丰卷只好狼狈地逃到晋国去。子产在子皮的有力支持下,把郑国的事越办越好。 有一天,大夫然明对子产建议说:“应该把乡校毁掉,以免百姓在那里聚会,议论国政的得失。” 子产制止说:“不能毁掉。人们一早一晚做完了事情,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的得失,这不是坏事情。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呀。我只听说过,用多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我没听说过靠权威来防止怨恨。权威能马上制止议论,但这就像给河水筑堤一样。洪水到来,冲毁堤防,伤人一定会多,不如加以疏导。” 子产的一席话,说得然明不住地点头。 子产执政的第二年,子皮想让尹何管理自己的封邑。子产说:“尹何太年轻,恐怕不行吧?”子皮说:“这个人谨慎顺从,我特别喜欢他。让他去学习一下,他就更能知道怎样办事情了。”子产向来尊重子皮,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坚持说:“您是郑国的栋梁,栋梁折断,椽子会崩散,我将被压在底下,不敢不说出心里话:对于珍贵的锦绣,您肯定不会让初学的人剪裁,封邑是您安身的地方,您却让初学的人管理。您为锦绣所想的,可大大超过了封邑。我认为您的做法不够妥当。” 子皮惭愧地说:“你这真是肺腑之言,还是你站得高,看得远,都怪我老糊涂了。以后我的家事,也听凭你去办理。” 管仲鲍叔两知音 春秋的时候,齐国的宰相管仲听到鲍叔牙死去的消息,非常伤心,痛哭不已。跟随他的人说:“鲍叔牙并不是您的父亲,也不是您的孩子,您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难道是有什么原因?” 管仲回答说:“这不是你能理解的啊!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经商,赚钱后分配的时候,常常自己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知道我是因为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遇到困难,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碰上好时机。我曾三次打仗,三次打了败仗,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怯懦,知道我有老母亲要照顾。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子纠失败被杀。当时我和召忽都辅佐公子纠,召忽自杀了,而我被囚禁起来,忍受着屈辱,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羞小节,而以功名未显扬天下而感到羞耻。 “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啊!士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更何况对他的死表示悲伤呢!” 宋穆公不立子为君 鲁隐公三年,宋穆公得了重病,快要死了,他召见大司马孔父,要把先君的儿子与夷嘱托给他。说:“先君舍弃了儿子与夷,让我做了国君,我心里一直不敢忘记这份恩德。如果托您的福,我得以善终,先君问起与夷,我该怎么说呢?请您辅佐与夷以主持国政,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孔父回答说:“即使这样,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贤明有德行,让我做了国君。如果舍弃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辜负了先君的选拔,哪里还能说贤明有德行?为了继承并光大先君的美德,我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呢?” 于是宋穆公命令公子冯出国,住在郑国。宋穆公去世,与夷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殇公。 P1-6 序言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是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是指利益。 见利思义,不是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该取的取,不该取的不取,先义后利。“孟子重义轻利”、“孔融代兄受过”、“拾遗金送还失主”等,这些都是对见利思义最好的诠释。 对于个人,见利思义只是一个对利的取舍标准;对社会国家来说,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亡的大事。孟子所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上下交征则国危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重义轻利,但并没有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任何社会任何人都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坚持见利思义的原则,开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道德教育,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