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
技术上,资本筹集是指筹集那些不必在一年之内归还给投资者的货币资金。一家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指其长期债务和权益融资的组合。
一家公司应该如何对债务和权益融资结构作出正确的决策?传统金融教科书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结构的标准与选择资本性项目的标准一样——都是最大化公司的价值。
在极大程度上,一家公司的价值是以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为基础,而不是以融资活动现金流为基础的。因此,资本结构应该是无关紧要的,除非它影响价值。
一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技术上讲是属于公司投资者的。那些投资者通常就是债务持有人和股东的某种组合。一般来说,资本结构就是一个关于这些现金流如何在债务持有人和股东之问进行分配的问题。债务持有人索取现金流的渠道是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股东则是以红利和股份回购的方式来获取他们的现金流。当公司需要筹集新资本的时候,两个群体都会提供资金支持。债务持有人会发放新的贷款或者购买新发行的债券。股东则购买新发行的股票。新资本也是自由现金流的一部分。
融资的形式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当考虑到公司税收时,利息支付就享受着与红利不同的待遇。利息支付是可以免税的,而红利却不能。结果,如果公司使用债务融资而不是权益融资,则公司会得到一种税收上的利益,被称为税盾(tax shield)。债务的增加也可能会增加公司破产的几率,而破产是最昂贵的代价。破产成本会降低公司的价值。新融资活动还会随之带来一些额外的成本,如发行成本,即支付给投资银行的费用。
公司财务教科书认为,公司应该通过权衡不同资本组合所对应的利益和成本,以最大化公司整体价值的观点来选择其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仅限于额外融资成本的数目。
必须铭记的一点是,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会自动改变其股票的贝塔值。一家公司的债务权益比越高,其贝塔值就越高。一家没有任何债务的公司,其股票的贝塔值会比该公司有债务情况下的值低。当然,更高的风险意味着更高的收益。一家公司如果将其债务权益比提高10%,你将会发现其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也会相应上升,上升的幅度为10%与公司风险溢价的乘积。公司的风险溢价是指其资本成本和国库券利率之差。
一个更高的债务权益比也会提高公司的预期每股盈利(EPS)。传统金融学教科书警告股东们不要对这一事实感到过分激动。与更高的每股盈利相伴而来的是更高的风险。二者对内在价值的合并影响仅限于融资成本的大小,而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影响。
除了融资成本之外,改变资本结构还会影响公司价值在债务持有人和股东之间的分配方式。这是关于馅饼的分割问题。
这里存在一个经典的教科书问题。假定一家公司原先没有任何债务。现在,该公司决定借钱来回购其30%的发行在外股票。如果不存在值得关注的税收效应,并且财务困境的成本很小的话,那么这对剩余的发行在外股票的内在价值在整体及每股的意义上会产生什么影响?
简短的回答是,剩余的发行在外股票的价值将下降30%,但每股的价格将保持不变。原因在于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其内在价值是不变的,因为这一点金融工程的伎俩并不会改变其内在价值所依赖的未来现金流。然而,这些现金流价值的30%应该属于新的债务持有人。毕竟,如果这些债务持有人是理性人的话,他们将会至少要收回他们所投入的部分。而股东是不会同意给他们超过30%的份额的。
这件事的结局是,那些不愿意将其持有的股票卖回给公司的股东将会继续持有公司内在价值的70%。随着持股数量下降至以前数量的70%,其每股价格将以内在价值为基础而保持不变。 如果公司回购股票的现金来自公司本身而不是来自贷款,股票回购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此时,公司资产的价值将下降30%。股票的总体价值将下降30%。股票的数量将下降30%。每股价格仍将保持不变。
红利支付政策
一家公司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来向其股东支付现金:红利和股份回购。传统金融学教科书认为,支付政策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其原因除了税收以外,还包括一些管理层知道而股东们不知道的事情,以及股东们是否信任管理层。
如果红利相对资本利得被课以重税的话,则公司可以通过不支付红利而为其股东谋取福利。毕竟,如果一家公司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后向其股东支付现金,而不是现在就向他们支付一系列稳定的红利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的决定因素在于,如果公司持有这些现金而不是将其分配出去,是否可以预期能为股东赚取相同的风险溢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教科书认为避免支付红利并不会付出什么代价。
一家真正具有重要投资机会的公司可能会比股东收到现金后再投资赚取更高的收益率。这说明此时不支付红利是明智的。然而,这一结论可能下得有点草率。如果一家公司真正拥有好的投资机会,它可以向外部融资来为这些投资机会提供资金,而仍然向其现有股东支付现金。
假设股东们并不相信公司的管理层会最大化公司价值,相反,还怀疑他们利用公司的现金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能会偏好于将公司的现金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他们,而不会被公司管理层滥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是不愿意支付这些红利的,从而促使不满意的股东用脚投票,并因此而压低股票价格。
P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