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来这才是春秋(2争霸)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贾志刚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阔大的视野和道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这种梳理渗透着一个现代作家的野心,即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逻辑和视角,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

内容推荐

《争霸》讲述了北方晋国的强势崛起的历程,以及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斗争。在这一部中,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大战,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而最为精彩的部分,自然是晋文公重耳的流亡团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团队之一,老奸巨滑的狐偃,大公无私的赵衰,博学多闻的胥臣,以及孙子的祖师爷战神先轸,都是这个团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目录

桐叶封唐

无间道

潜规则

大片开始了

蛊惑仔的故事

我是一只傻傻鸟

杀人是一门艺术

假途伐虢

秦晋联姻

干革命要跟对人

杀手出动

流亡海外

讨伐北翟

小小鸟之死

消灭左派

连环计

先下手为强

秦晋大战

土地改革

庆郑之死

介子推割肉

齐桓公惨死

仁义无敌

宋襄公争霸

奸诈的楚国人

仁义的惨败

第三次流亡

晋国人在楚国

晋国人在秦国

晋文公横空出世

清明节的来历

晋国争霸第一步

小国引发大战争

晋国争霸第二步

步步紧逼

城濮大战

晋文公称霸

结巴老头

崤之战

战神之死

试读章节

——圣母和晋祠

“他四叔,你说得对,我现在也觉得叔虞该尽快上路。不过,我要跟他一块走。”邑姜想出来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

“不行。”周公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失礼了,赶紧缓和了语气,轻轻说道:“按着规矩,太后是不可以离京的。”

“规矩?他四叔,你刚才不是说过了,规矩是人定的,合适就遵守,不合适就当不知道吗?哈哈。”邑姜算是现学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这……”周公愣了一下,随后笑了,嫂子实在太聪明了,让他无法反驳。“可是,这样的大事,还要大侄子同意才好。”

“这好说,现在就问他。”邑姜令人立即找成王来,三个人一同商量。

不多久,成王来了。叙了礼,成王坐下。

不用周公开口,邑姜将方才与周公的对话简单说了一遍,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儿啊,你觉得娘这样做对不对?”邑姜问成王。

“娘,我也舍不得你,可是,我也知道叔虞更需要你。娘,你就放心跟弟弟去吧,这里有四叔在,不用担心我。”得,成王一口同意。

周公没办法了,不过他又从心里高兴,成王兄弟情深也令他感动,让他想起哥哥武王与自己之间的那种兄弟情。

叔虞被封在唐,侯爵。

去唐国上任的时候,太后邑姜同往,成王一直送出京城,而周公亲自送到唐都城翼城。一切安置妥当之后,才启程回到成周。

随同叔虞前往唐的,除了一部分周朝军队和配备的大夫之外,还带走了商族的怀宗九姓。这样,唐国就成了一个民族大杂烩,周人、商人和夏人在这里会聚。

根据周公的建议,邑姜母子在唐实行了与姜太公治理齐国相同的策略。

第一,国民待遇原则。尽管是征服者,邑姜和叔虞并没有以征服者自许,并没有让周人高人一等。各个民族在这里地位完全平等,可以杂处,可以通婚,只要是居住在唐的人,均享受国民待遇。凡是煽动民族矛盾者,一律处死。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夏人以游牧为生,商人以工艺谋生,而周人主要从事农业。在唐,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因此从事各种产业的人都有,邑姜和叔虞并没有强制大家从事农业,而是根据实际环境,由百姓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

第三,开放原则。唐的四周是不同的国家,有华夏有戎狄,邑姜和叔虞的政策是打开大门,对全世界开放。唐实行贸易自由政策,与中原国家和狄人都进行贸易。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唐的商业发展,还让狄人可以交换到生活用品,从而能够和平相处。后来扬名天下的晋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第四,和平共处原则。邑姜和叔虞以开放和真诚的心态与四周国家交往,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同。从叔虞开始,唐的公族就开始和狄人通婚,叔虞的后代也大量前往戎狄国家居住生活。

第五,发展农业原则。尽管鼓励大家因地制宜,但是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让邑姜和叔虞对农业更加重视,他们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进行优化育种,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农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前来依附,他得唐国人口大增,国力膨胀。

《史记》记载,通过优化育种,唐国后来培育出了高产麦,麦穗硕大,叔虞派人献给成王,成王又赠给了周公,周公作《嘉禾》以志庆贺。  由于唐叔虞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在历史上得到极高评价。而后人为了纪念唐叔虞,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祠”,也就是现在的晋祠。到了北宋,宋朝政府又在晋祠内修建圣母祠,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邑姜。

历代以来,晋祠都是中国香火最旺的祖祠。除了唐叔虞的后代之外,晋祠还是王姓、张姓的祖庙,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庙,可以说晋祠是中国三大姓的朝拜圣地。

如果说晋祠是除了黄帝陵和炎帝陵之外,在中国排位第三大的祖庙,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吧?

如果再算上从太原起家的中国第四大姓赵姓和唐叔虞的后代杨姓,那么,中国姓氏中排位靠前的张王李赵杨五个大姓就在太原聚会了。

山西,除了黑煤窑之外,有太多值得我们去追思的地方了。

有空应该去趟山西太原,祭拜祖先,凭吊古人。

——晋国的由来

唐叔虞为唐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他去世之后,儿子姬燮继位,因为唐国有晋水,改国名为晋。此后,传了六代,到了晋穆侯。

从叔虞到穆侯,实际上晋国国君的主要通婚对象是齐国,应该说齐晋才是世为婚姻。晋穆侯也娶了齐侯的女儿。姜夫人为晋穆侯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仇,小儿子叫成师。为什么这样取名?因为生大儿子的时候正好讨伐仇敌条国,而生小儿子的时候恰好吞并了一个叫做千亩的小国家。

后来,仇当了晋文侯,死之后儿子昭侯继位。昭侯把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称为曲沃桓叔,而曲沃城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要大。当时就有人断言:曲沃将是晋国的动乱之源。

果然,从昭侯七年(前739年)开始,到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9年),前后59年时间,经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先后杀死五任晋侯,终于由曲沃取代晋国,获得周王的正式任命。

晋国统一了,不过是由小宗统一了大宗,也就是说,地方把中央给吞并了。

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前680年),曲沃武公成为晋武公。这一年,恰好就是齐桓公开始称霸的那一年。

三年之后,曲沃武公鞠躬尽瘁,儿子诡诸继位,就是晋献公。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晋献公,但是,晋献公绝对是一个应当被记住的人。

晋献公是什么人?牛人,第一牛人。什么时候的第一牛人?春秋?不对。晋献公堪称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牛人,决不带水分的。

你说我怎么不知道?那就请接着往下看。

伟人说过: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讲得好。

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换来的和平,也只是短暂的和平,没有外患,必有内忧;反过来,没有内忧,必有外患。实际上,斗争是随时存在的,你讲不讲都是存在的。

与狼共舞,必有狼性。

与南面的楚国一样,北面的晋国几乎是沉浸在杀戮和征服的快感之中。历代的晋国国君都以勇武著称,一方面,他们面对的是凶残的戎狄;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血管中也流着戎狄的血液。

前面说过公子仇和公子成师的名字来自战争,实际上这是一个传统。晋献公诡诸的名字也来自战争,当年武公征服了夷并且杀死了夷的国君诡诸,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把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诡诸。

如果这个传统延续到现在,会怎样呢?六十多岁的很多人叫日本、五十多岁的叫美国、四十多岁的叫印度、三十多岁的叫南越、二十多岁的叫越南。

你说我儿子刚出生,该叫什么?那还用问,叫索马里。

献公继位的时候,正在四十岁上下。他就像一头警觉的狼,在刚刚登上头狼宝座之后,不得不环顾四周,提防着任何一个阴谋篡位的人。

危机比他想象的还要来得快,还要猛烈。

“孙子,爷爷当年扛着长戈打仗的时候,还没有你呢,你牛什么牛?”一个白胡子老头大声呵斥献公,献公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有说话。

白胡子老头叫公子青羊,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的弟弟,曲沃武公的叔叔,自然就是献公的爷爷。

在晋国,公子青羊这样的爷爷辈的人物还有五六个,叔叔大爷辈的有十一二个,而兄弟堂兄弟有二三十个。这四五十号人就是公族,曲沃来的公族,用《左传》的话说,就是“桓庄之族”。他们要干什么?邀功请赏。

曲沃武公拿下了整个晋国,有功之臣都有封赏。公族们虽然也有所得,可是远远不够他们的胃口。武公在的时候,谁也不敢说三道四。武公没了,遗老遗少们来劲了。要钱的、要地的、要官的,一拨一拨来找献公。给不给?不给就跟你吵,坐地泡,什么难听的都说。

献公强压着火,他在忍,他不能不忍。说白了,他惹不起这些人。

钱是有的,但是他不能给,他知道他们的胃口是无底洞,给多少都不够;官位是没有的,即便有,也不能给他们,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土地是没有的,可以抢,但是需要时间。

说来说去,什么也不能给。

你不给,我们就烦你,烦死你。公族们想了一个很恶毒的办法,每天派人来找献公吵架,大家轮流,可是献公没法轮流。这个恶毒的主意是献公的堂弟公孙富子出的,他是这帮人的核心人物。

从继位开始,整整七年过去,献公的耳朵磨出了茧子,他烦死了,有的时候他真的想死。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就算自己不被烦死,也会被某个兄弟杀死的。

唉,当个国家领导人也不容易啊。

P5-8

序言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时代,应该留下哪一个?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

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个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没有春秋,就没有百家姓。

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因为中国一半以上行业的祖师爷来自春秋。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这一点人人都知道。还有呢?饭店的祖师爷、读书人的祖师爷、厨师的祖师爷、盐贩子的祖师爷、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师爷等等,原来都是来自春秋。

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不知道几千年来该读什么书,我们也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因为孔子来自春秋。

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道教是什么意思。同样也没有《道德经》,因为老子是春秋人。

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法治是什么意思,因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

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怎样打胜仗,因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就是春秋人。

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写文章就不会生动,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来自春秋故事。

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几千年来,我们不就是在春秋祖先们的荫庇下过来的吗?

我们一向轻视春秋那段伟大的历史,一直认为那是一段混乱的历史,其实正因为有了这段历史,才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遗产。

只有了解了春秋,你才能知道祖先们有多么的伟大,他们的伟大,绝对超越你的想象。当然,也有人的荒淫,同样超过你的想象。

在伟大的周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之后,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

从郑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践的忍,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忍耐力是多么的可贵;从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你能看到祖先们的治国之术;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四书五经”,你能看到古人处世和治学的态度是多么的高明;从孙子兵法到商鞅变法,你又能看到国家富强的不同路径。

春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强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暴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

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精彩的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会告诉你。

春秋的精彩还在于他的真实,每个人真实的一面都得到真实的记录,那时的史官是足以震慑国君的,不需要为谁粉饰,不需要为谁篡改历史,这不像后来宋朝、明朝的史官,给后人留下了一大堆谜团。

春秋时期,有内战,有外战,两百多年间,战争接近两百次,消灭国家将近一百个。战争不仅考验了中华民族,也锻炼了中华民族。那是中国对外扩张最为猛烈的一个时期,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得华夏版图至少扩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国今天庞大领土的基础。

我们多数人只知道中国有一个圣人,就是孔圣人。但是,春秋的历史告诉你,孔圣人心目中的圣人是谁,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管仲。孔夫子是对的,与周公和管仲相比。他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周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以德治国、以法治国都从他那里开始,政治上的无神论“以德配天”也从他那里开始,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由他打下来的。而管仲将周公的思想发扬光大,他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诸家的创始人,你现在可能不信,但是了解春秋之后,你不能不信。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民为天?什么是和谐社会?管仲都会告诉你。

不仅如此,管仲还告诉你什么是内阁责任制,怎样控制通货膨胀,怎样保护环境,怎样实行义务教育,怎样保护言论自由,怎样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

看到这里,你会感叹,你会惊讶,那是因为你之前没有了解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的圣人中的圣人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还有,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友谊就是“管鲍之交”,那绝对可以令你感慨万分。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

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如果孔子在世的话,他一定会承认这一点的,因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国学是什么?

国学就是春秋。

不是吗?

难道不是吗?

了解春秋,你一定会承认这一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