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第一部全面介绍日本古代史的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勇拓平民读史新领域。
本书从神话时代讲起一直到明治维新截止,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具体分传说与真实、大化革新、唐风奈良、优雅的平安朝、摄关政治和院政、源平之乱、镰仓幕府和北条氏、元军来袭和幕府落日、纷乱南北朝、室町幕府的兴衰、战国风云、江户两百年、维新之岚等若干主题。其中战国风云部分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篇幅之大,信息之多,相信一定会让战国迷大呼过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宛如梦幻(上下最新完全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赤军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迄今第一部全面介绍日本古代史的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勇拓平民读史新领域。 本书从神话时代讲起一直到明治维新截止,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具体分传说与真实、大化革新、唐风奈良、优雅的平安朝、摄关政治和院政、源平之乱、镰仓幕府和北条氏、元军来袭和幕府落日、纷乱南北朝、室町幕府的兴衰、战国风云、江户两百年、维新之岚等若干主题。其中战国风云部分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篇幅之大,信息之多,相信一定会让战国迷大呼过瘾。 内容推荐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一代枭雄织田信长,在他辉煌人生的起点“桶狭间夜战”和终点“本能寺之变”的两次吟唱,让这首叫做《敦盛》的和歌广为流传。本书书名“宛如梦幻”即来源于此。 宛如梦幻固然是在慨叹人生无常,浮生若梦。但借用它来描述邻邦日本也是合适的。对我们来说这个国度确实是如梦似幻的。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本身性格复杂,美国学者用菊与刀来形容日本民族就体现了这一点;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于日本历史的通俗读物少之又少,而现实是有大量年轻人对日本历史很感兴趣。 赤军的《宛如梦幻》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本书从神话时代讲起一直到明治维新截止,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具体分传说与真实、大化革新、唐风奈良、优雅的平安朝、摄关政治和院政、源平之乱、镰仓幕府和北条氏、元军来袭和幕府落日、纷乱南北朝、室町幕府的兴衰、战国风云、江户两百年、维新之岚等若干主题。其中战国风云部分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篇幅之大,信息之多,相信一定会让战国迷大呼过瘾。 目录 一章 传说与真实 二章 大化改新 三章 唐风奈良 四章 优雅的平安朝 五章 摄关政治和院政 六章 源平争乱 七章 镰仓幕府和北条氏 八章 元军来袭和幕府落日 九章 太平记 十章 纷乱南北朝 十一章 室町幕府的兴衰 十二章 战国风云 十三章 川中岛龙虎相斗 十四章 关八州独立王国 十五章 风雨濑户内 十六章 改变历史的奇袭 十七章 天下布武 十八章 第六天魔王 十九章 平安乐土 二十章 霸王最后的辉煌 二十一章 敌在本能寺 二十二章 天下人秀吉 二十三章 南海风起。西海浪涌 二十四章 关东之城。奥北之月 二十五章 皑皑白雪覆盖 二十六章 文禄之役 二十七章 太阁秀吉的末日 二十八章 庆长之役 二十九章 决战关原 三十章 新格局的产生 三十一章 元和偃武 三十二章 幕府的太平盛世 三十三章 江户两百年 三十四章 攘夷和开国 三十五章 维新之岚 三十六章 戊辰战争 试读章节 日本很可能确实没有本土独立产生的文字,一直要到公元3世纪邪马台国时代,才开始从中国输入汉字以记录语言。公元405年前后(旧论为283年),百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古国名)的五经博士王仁渡海来到日本,向应神天皇献上郑玄注的《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应神天皇让王仁当了太子菟道稚郎子的师傅,教授太子学习中文典籍——这大概是汉字在日本上层广泛被学习和使用的开端。 日本人一直沿用汉字作为正规的书写文字,即便今天直接注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来源于汉字中草书和楷书的部分偏旁。现在日文中的汉字,往往一个字有两种读法,就是所谓的音读和训读,训读的来源是用日本本土语言述说汉字的字意,而音读则是用传来的汉语发音直接阅读汉字——因为传人时间的不同,故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区别。 因为缺乏本国文字,因此日本上古历史只能根据考古发掘来假想,或者配合后世乃至别国的文字记载来倒推,其不准确性是可想而知的。下向,咱们就以日本的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为基础,大致推理一下可能的情况吧。 日本的神话时代,主要记载于以汉字拼写和音的《古事记》和纯粹汉文的《日本书纪》这两本书中。两书皆成于8世纪初,所以对比《荷马史诗》一类成形于野蛮时代的作品来说,真实性当然不会很高,甚至可以说百分之十都是赝品。尤其如果对照两书成就前后的政治环境,就很容易找出哪些部分肯定存在着故意的编造和歪曲——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除了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在人名、称号上往往大相径庭外,基本情节出入很少,可以统一来说。书上首先讲开天辟地,说“天地始分之时,有诸神生于高天原”——所谓高天原即天界,这些无根无由、从虚空中莫名其妙“生”出的诸神,包括天之御中主神、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等共七代十二位。 最后一代神,是为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此为《古事记》的和音之汉字拼写法,《日本书纪》则记为伊奘诺尊和伊奘冉尊,尊又写作命,乃是一种尊称)。二神本是兄妹,可是哥哥希望“以我多余之处插入你的不足之处”,于是二神互相绕圈子唱过歌以后,就结成了夫妻。 这段描写非常有趣,因为它几乎是所有先民神话中都会出现的桥段。比如中国就有一则有关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流传于西南地区,说是天降洪水,万物皆没,只剩下了一对兄妹,就是伏羲和女娲,为了延续后代,二人商议婚配,于是绕着天柱歌唱追逐,然后成就好事。 一方面,兄妹通婚本就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普遍的婚姻方式,而日本皇室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性,也长时间采取这种方式;另一方面,日本人的祖先,很大数量是来自于东亚大陆,他们会不会直接继承或吸收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改头换面为己所用呢? 神话说到这里,咱们必须先谈谈日本人的起源。“绳文文化期” 日本列岛所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范围很广,从北海道到南九州,总数有1千余处。从人种学角度对遗骨化石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大相径庭,这说明古代日本人应该并非单一血统,而是来源于不同的地区。 除了旧石器时代以前就生存在日本列岛上的少数原住民外,从东北、西南、西北和南四个方向,都可能有大量移民混入。东北方向的来源,就是现今阿伊努人的祖先;西北方向的来源,是北中国和朝鲜半岛;西南方向的来源,是中国南部;南方的来源,是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 大约在距今一万到八千年前,日本列岛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相对应的艾化被称为“绳文文化”。此后来自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和南方的移民逐渐减少,而来自西北方向即北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移民却依旧汹涌不断,就此继“绳文文化”以后又先后产生了“弥生文化”和“古坟文化”。 “绳文”的名称,来源于陶器上用麻绳勒出的种种纹样。当然,“绳文文化期”的陶器,并非每种都有花纹,也并非每种都有绳纹,那只是一个代表名称而已。当时的日本人,基本上以石器为工具,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狩猎和捕鱼,但已经具备了早期的稻耕知识(应该是从中国传人的)。当时还是以血缘为主体的氏族群居的社会,婚姻关系中女性占有主导地位,已经出现了对偶婚(男性有多个妻子,其中之一为正妻;女性也有多名丈夫,其中之一为正夫)。人们尚无来世观念,人死后屈身而葬,并且压上大石,怕他起而作祟——这一传统在日本流传很广,延续时间很长,这是和尊天敬祖的中国人截然不同的。 关于“绳文文化期”的很多风俗以及生活习惯,在日本神话中也屡有反映。让咱们再把目光放回《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上来吧。书上说,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兄妹绕着一根名叫天御柱的大柱子跳舞,伊邪那美先唱歌,伊邪那岐应和,二神遂结为夫妇,先生下水蛭子,又生下淡岛,然而可悲的是,这两个孩子竟然全都是畸形儿——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生理上有缺陷,这也是很正常的吧。 二神非常悲伤,就去请教诸神,诸神回答说:“女子先开口是不吉利的,你们必须重新来过。”于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回到家中,再次举办“婚礼”,这次由伊邪那岐首先唱歌,伊邪那美应和。果然换了个方式就是不同凡响,他们一口气生下了淡路、伊豫、隐岐、筑紫、壹岐、津、佐渡、大倭丰秋津八岛——日本列岛就此诞生。 这一传说,或许真实含义乃是婚姻制度从女性为主向男性为主的转变吧。总之,两夫妇不停地产子,生下大八岛后,又接着生了儿岛等六个小岛,生了山、海、风等三十五位神。P1-3 序言 《宛如梦幻》这本书,先后一共有三稿。 第一稿是从1997年左右开始写的,由我和驰骋两人合作,基本上我写几章,他写儿章,所以连贯性不是很强,各章的笔法也颇有差异。文章最早在杂志上连载,从日本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没能写完,就因为连载的中断,以及我们两人工作、生活的变更而停顿了。《宛如梦幻》第一稿,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字。 很多朋友都催促着我们尽快把这本书写完,然而一直拖延了四五年的时间,始终无法继续。原因在于初写此文的时候,我们两人对于日本古代史的认知还都很肤浅,手头的资料也很不全面,所以隔一段时间回头再看,错讹之处,以及没有写清楚的地方比比皆是。好像一幅没有完工的图画,初着墨的时候就有很多败笔,整天看着这些败笔,还想要将其顺着败笔的思路完成,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并且痛苦的事情。 当然,就主观意识来说,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完成,从神话时代直到明治维新,将这数千年间的日本古代史用比较通俗的笔法介绍给对其感兴趣的读者们。 《宛如梦幻》第二稿其实只是一个节选本,是由我把狭义的战吲时代的内容(从“应仁·文明之乱”直到织田信长进京)加以修订和精编以后做的一篇通俗断代史。此书出版以后,很快就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嘲笑,曾记得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将近十年了,赤军还在写这种东西吗?丝毫也没有进步呀!” 其实,并不是我不求上进,实在是编辑要求的篇幅有限,在短短不到十万字的内容中,要生动有趣地讲述战国时代十多个大家族的兴衰史,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本无法详细描述,所以看着好像流水账,也没有什么可咀嚼的价值。然而我听到这些批评意见,依旧感觉面上无光。它促使我想要重新修订并完成这新的一稿。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宛如梦幻》第三稿的完成,首先是读者对第一稿的期待和对第二稿的批评:其次就是最近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有关日本历史的书籍。类似书籍分为两种:一是前人们的著作(比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汪公纪的《日本史话》等),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些书虽然文辞优雅、论说精辟,却存在着很多错讹之处,将其作为了解日本历史的通俗读物是很不适合的;二是一些新书,满眼错漏,甚至存在着很多明显的抄袭痕迹,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可以说,正是因为上述这些书籍的出版,才使我更有了完成一部比较严谨的日本古代史通俗读物的动力——当然,我要写的还是《宛如梦幻》。 第三稿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我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更不是专业研究日本历史的高人,虽然自认为搜集了很多资料,行文也力求严谨,但仍然难免错讹,只能请读者朋友们原谅了。此外, 《宛如梦幻》的第一稿中很多篇章是驰骋所写的,我在修订第三稿的时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订正了其中明显的错误,统一了全篇的笔法,然而遗憾的是,也因此被迫删掉了很多非常具有文艺性的语句。比如在楠木正成战死凑川的情节中,驰骋写道: 正成离开了曾经寄予无限希望和梦想的京都。 京都有芳艳的花草,有壮丽的建筑,有爱子正行,还有他最喜欢的中国兵书。但他在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头脑中飘过的念头,却同所有所有高傲的英雄在这一刻想到的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是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留恋!” 作为一本历史通俗读物来说,文艺性并不是必须排斥的因素,终究我想写的不是干巴巴的只有很少数人才能读懂的论文,而是想要将一段历史全面地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们。只是我看待历史的眼光一贯是比较冷的,我很少把个人丰富的感情色彩替代到历史人物身上,所以终究写不出驰骋这般动人的文字。我本人很想保留这些文字,然而却无法将这种动情的文字贯彻始终,而独留数段,未免会破坏整部书的统一风格和阅读感觉,所以只得忍痛割爱了。 驰骋贤弟,请原谅我吧…… 前言的最后,除感谢《宛如梦幻》曾经的合作者驰骋以外,我还希望在这里向同样喜爱日本历史的很多好友——马乡、公艺等等——致敬。这些年来,我仍对这一段历史保持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提起精神来完成这本书,是和你们的帮助、鼓励分不开的。 谢谢! 赤军 2006年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