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内容推荐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作者布朗宁夫人。弗勒希出身后不久,就由米特福德小姐送给了当时的巴雷特小姐即后来的布朗宁夫人,从相互抵触到形影不离,从遭歹徒“绑架”到跟随夫人与布朗宁先生私奔意大利,最后“寿终正寝”。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三英里界标

第二章 后面的房间

第三章 神秘客

第四章 白教堂

第五章 意大利

第六章 结局

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即使在今天,温珀尔街的仆役长们行走时仍步履沉缓;一八四二年的那个夏天,他们更是从容。当时男仆们穿着制服的规矩,远比现在严格;有关擦拭银器时须系绿色粗呢围裙,及开启大门时须穿直条背心及黑色燕尾服等仪式,皆被严格遵守着。因此那时,米特福德小姐和弗勒希很可能在门外等候了至少三分半钟。终于,50号的大门戛然敞开,米特福德小姐和弗勒希被领了进去。米特福德小姐是常客,虽然每次进巴雷特宅邸她总会自动放轻脚步、压低声调,却并不感觉大惊小怪;可是弗勒希的震惊,恐怕是无以复加、无与伦比的。在那一刻之前,除了三英里界标的那间工人小屋之外,他从未踏入过任何房宅。三英里界标工人小屋的木板地光溜赤裸,铺垫均已破损,座椅都很廉价;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光溜赤裸、破损、廉价的——这一点弗勒希一眼便看出来了。屋主巴雷特先生是位富商,家中人口众多,有许多已成年的儿子与女儿,加上一样众多的大群仆役。他的住宅依三。年代末期的流行趋势装潢,无疑还加添了一点东方风味;同样的梦想驱使他在什罗普郡建造了一栋圆顶与新月型的摩尔式房子。在温珀尔街虽无法如此奢侈至极,但我们可以假定至少在那许多既高又暗的房间里,必定摆满了软垫椅子和桃花心木的雕刻品,桌脚一定是呈扭曲盘绕状,上面摆满用金银细线编成的精致饰品;暗酒红色的墙上挂满匕首与刀剑;隐蔽的房间中立有各种他远从西印度群岛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地板全覆盖着又厚又软的名贵地毯。

然而,当弗勒希走在跟着仆役长往前走的米特福德小姐后面的时候,比他所看见的更令他惊异的,是他所闻到的气味。通往地下室楼梯间的通风筒内飘出一阵阵温暖的烤肉、烤鸡和炖汤味儿一对于习惯了勤俭刻苦的凯伦海帕克乏善可陈的炸薯条及肉末洋芋泥味道的鼻孔来说,这些味道几乎和食物本身一样令人陶醉。但和食物味道混杂在一起的,还有其他的味道:杉木、檀香木和桃花心木的味道,男人与女人身体的味道,男仆和女仆的味道,外套和长裤的味道,硬布裙和斗篷的味道,织绵帷幕的味道,丝绒帷幕的味道,煤渣和烟雾的味道,酒和雪茄的味道。他所经过的每一个房间——餐厅、起居室、图书室、卧室——都飘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再集合成仿佛大锅汤的味道。而且每当他踏出一步,便能享受那种柔软厚地毯充满浓隋蜜意拥抱他的脚掌的奇妙感觉。终于,他们走到房子后面一扇紧闭的门前。有人轻轻敲门;接着门轻轻打开。

那便是巴雷特小姐的卧房。当时房内肯定一片幽暗;在平时,外面的光线便被绿缎做成的窗帘遮去不少;到了夏天,更因为从窗台花盆冒出来的茂密常春藤、红花菜豆、田旋花和旱金莲的遮蔽,而分外阴暗。刚开始,弗勒希除了看见空中有五粒白球在一片微绿的朦胧中发出神秘的闪光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楚。但彻底震慑它的,仍是那房里的味道。想像一位学者一步一步战战兢兢地踱下阶梯,赫然发现自己已身处一座地下陵墓中——那暗穴中长满霉菌、泥土黏滑、充满着一股陈腐的酸臭味——而他只能借着手里拎着不断摇晃的小灯,模糊看见几座半毁的大理石头胸像在半空中发出闪光,就这么一脚高、一脚低、一会儿瞥见这里、一会儿瞥见那里……。只有像这样的探险家在踏进地下古城废墟的那一瞬间,心中的奇异感受,方能媲美弗勒希在踏人温珀尔街巨宅内那间缠绵病榻病人卧房里、第一次闻到古龙水味道时,那种穿透每一根神经的震撼!

非常缓慢地、又非常模糊地,借着用鼻子嗅闻、用脚爪试探,弗勒希逐渐分辨出几件家具的轮廓。窗旁的那个巨物可能是衣橱,旁边立着的想必是五斗柜;房间正中央、渐渐浮现轮廓的,似乎是一张周围箍了道铁圈的桌子;安乐椅和书桌不规则状的模糊影像也慢慢出现。然而每件东西都经过乔装易容:衣橱上立着三尊白色头胸像,五斗柜上顶着书架,书架又披着猩红色的美丽诺呢绒,盥洗桌上装置了一圈冠状的棚架,棚架上又立着另外两尊头胸像。这房内没有—件东西保持着原本的面貌,每件东西都像是另一种东西,就连窗帘也不是普通的薄棉布,而是彩绘的布料,上面画满了城堡、城门、树林和几个正在散步的农民。再加上几面镜子,令所有已经变形的对象变形得更加厉害:五个诗人的头胸像仿佛变成了十个,两张桌子似乎变成了四张。突然之间,更恐怖的混乱发生了。弗勒希猛地瞥见另一条有对明亮眼睛的狗,正伸着舌头,从墙上的—个洞中瞪着他瞧!他万分诧异地僵在那里,然后充满敬畏地往前趋近。

P12-16

序言

首先,关于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我请读者别跟我刚开始一样,一听见这位“意识流小说”开山鼻祖之一的大名便望而生畏,“不敢高攀”。其实这本书她写得平易近人,且文风简洁幽默,是极有韵味的小品,非严肃的文学创作。难得她匠心独具,想到替狗作传,又别出心裁,借着写狗的传记,侧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1806-1861);写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1812-1889)不平凡的爱情,及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奔往阳光国度意大利的婚姻生活。伍尔夫自己肯定是极有经验的养狗人和爱狗人,对于狗的行为及心态,描述生动传神,任何养过狗、或用心观察过狗的读者,读这本小书时一定经常会心微笑。

伍尔夫为什么想写布朗宁夫人,很可以理解,因为这两个女人的命运有太多平行之处:她们都活在强势父亲的阴影下;伍尔夫的父亲是维多利亚时代巨擘级的大学者史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布朗宁夫人的父亲则是代表维多利亚时代因帝国扩张主义及工业革命而聚敛大量财富的典型冒险家及巨贾。她们俩自己都成为一流的作家,早早获得各方肯定及赞誉(巴雷特与小她六岁的布朗宁结婚时,后者仍未成气候,有好一段时间,大家一直称他为“布朗宁夫人的先生”),又嫁给同样出色且志同道合的文人丈夫,并与社会精英分子交游,成为知识圈的核心人物,对当代思潮形成重要影响。她们环境优渥,纯为理想写作,看起来所有条件皆十分完美,然而她们活在男性为主的世界中,身为女性创作者,一辈子感觉必须与男人竞争,为保有自我灵魂的完整而奋斗,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非同小可(诸君莫忘了,伍尔夫最后因为精神衰弱,投河自尽)。这样的女人可不是一般印象里怀抱宠物狗、活在“三厅”象牙塔中的娇弱女子;这样的女人意志力之强、知性能量之高、眼光及抱负之远大,非泛泛之辈所能及。爱狗的女性读者,且来看看这样的女人如何欣赏、赞美和感激狗儿对我们人类全心全意、无条件、赤裸裸、纯粹又彻底的爱。

最后,感谢出版社想到找我译这本书。因为我们家的狗去年也刚经历此生最巨大的心灵创伤——“女主人突然由一个变成两个,变出一个咩咩叫的恶心小东西!”——翻译时,特别能够“神人”,为书中主角弗勒希和我们家狗Tutu“感同身受”。宝宝出现后Tutu也罹患忧郁症,且长达数月,前三周尤其严重,相貌都为之改变,整张脸就像写了个“苦”字,让我见识到何谓“相由心生”。将近一年下来,它对宝宝的深情程度已从“极端厌恶”进步到“愿意短暂忍受”,偶尔心甘情愿让宝宝揪耳朵、扯毛、“头撞头”等等(全是宝宝示爱的方式)。若根据人类的标准来看,布朗宁夫人比我优秀太多,然而狗是不作价值判断的,因此Tutu对我的爱,和弗勒希对布朗宁夫人的爱一样深厚,毫不逊色。因为它爱我,所以它无条件、全心全意接纳了我丈夫;据我观察,这件事对它而言不甚痛苦,因为过程很长,循序渐进,慢慢适应,而且一旦想通了,反而多得一个人宠爱,很划算。可是家里多一个小人,对它冲击真的非常巨大,突如其来面对一个入侵篡位的外来异物,刹那间便被“打人冷宫”,它虽痛苦得无以复加,却能够毫无怨恨地将家中“宝贝”的地位及诸多特权拱手相让一我从来没见过它做出任何企图偷袭宝宝的举动,只是默默逆来顺受而已——只因为它爱我!“真爱”的定义之一:“爱屋及乌”,具体而微,便是如此吧。

唐嘉慧

于休斯敦,2001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