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为王琪森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录了他的“生怕情多累美人”、“青春的日子”、“情殇梅里雪山”、“法兰西情事”、“满城处处说梅郎”、“感恩书法”、“清水寺的年度汉字”、“诗画小莲庄”、“魂牵梦绕香巴拉”、“吃茶去之行脚天下”、“画家谢之光之谜”等作品。王琪森的散文文词洗练雅致,构思新颖独特,情理并茂而气醇质厚,个人风格颇为鲜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琪森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为王琪森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录了他的“生怕情多累美人”、“青春的日子”、“情殇梅里雪山”、“法兰西情事”、“满城处处说梅郎”、“感恩书法”、“清水寺的年度汉字”、“诗画小莲庄”、“魂牵梦绕香巴拉”、“吃茶去之行脚天下”、“画家谢之光之谜”等作品。王琪森的散文文词洗练雅致,构思新颖独特,情理并茂而气醇质厚,个人风格颇为鲜明。 内容推荐 王琪森所著的散文集《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分为: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满城处处说梅郎、京都的脸、海宁,有一座情殇的小楼等八辑。王琪森的散文文词洗练雅致,构思新颖独特,情理并茂而气醇质厚,个人风格颇为鲜明。其中,“尚湖烟雨钱柳情”、“梅雨时节过苏堤”、“京都清水寺素描”、“兰亭一夜忆陆翁”、“千古歌风台”、“寻访在茶马古道”等被不少文学刊物转载。 目录 自序 心曲行吟 第一辑 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 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2 生怕情多累美人/5 所谓伊人/7 湖畔/9 情殇梅里雪山/11 元宵节·情人节/13 我学会爱你了,就在我心里/15 让我伴你,慢慢老去/18 一期一会/20 生活着是美丽的/22 西饼屋的守望者/25 尚湖烟雨钱柳情/28 梅雨时节过苏堤/31 第二辑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34 每个人的城/36 青春的日子/38 春节,走向远方/41 少年弟子江湖老/43 再说少年弟子江湖老,45 毛毛雨级的幸福感/47 法兰西情事/49 前童村的理发师/51 “相约星期六”的诱惑/54 青春的阳朔西街/5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8 第三辑 满城处处说梅郎 满城处处说梅郎/62 《面纱》的救赎意义/64 看《长生殿》感怀/67 “三毛”之父/69 灵魂的呼唤/71 想起了梅兰芳卖画/73 西餐馆里吃快餐/76 卡内基·苏东坡·老禅师/78 “浜北”“浜南”印象/80 感恩书法/82 篆刻开运/84 奥运人生/86 年之味/88 昕周杰伦歌所想起的/90 “猿啸青萝”赋/93 第四辑 京都的脸 京都的脸/98 清水寺的年度汉字/101 “三国一”的乌龙面/103 大阪天守阁散记/105 东京地下铁/108 东京浅草寺风情/110 横滨中华街/113 京都清水寺素描/116 明治神宫的婚礼/119 奈良古都鹿公园/121 千年沧桑东大寺/124 居酒屋之恋/126 天妇罗/128 银座之夜/131 樱花酒/133 樱花雨/135 东京老店的荞麦面/137 竹下通的少男少女/139 雪国之忆/141 大村湾的中秋夜/144 长崎孔庙散记/146 梅雨时节忆长崎/149 原爆中心的钟声/151 思索之苑锦绣地/153 将军岩边的《大长今》/155 济州岛上的爱情乐园/158 海的女儿/160 天下无贼济州岛/162 第五辑 海宁,有一座情殇的小楼 海宁,有一座情殇的小楼/166 诗画小莲庄/169 杏坛春意早/172 秋访杜甫草堂/174 云间二陆小昆山/177 重游兰亭记/180 走进宁海潘天寿故居/183 梅兰芳纪念馆抒怀/185 青藤书屋解读/187 乡野中的“瓶隐庐”/190 郭沫若故居漫笔/193 寻访厦大鲁迅纪念馆/195 巷城深处/198 岳麓书院行/200 李叔同纪念馆禅意/202 诗吟丹青黄歇浦/204 春祭吴昌硕/207 昌硕故里鄣吴村/209 程十发壶上书画/211 兰亭一夜忆陆翁/213 君訇先生赠书漫忆/217 雅兴清玩大石斋/220 第六辑 魂牵梦绕香巴拉 魂牵梦绕香巴拉/224 寻访在茶马古道/227 九寨沟的小扎西/230 阿坝的碉楼之忆/232 生命的敬礼/234 乌镇情思/236 忆江南/238 诗画清明/240 五月映山红/242 端午的记忆/245 灵岩寺揽胜/247 无上清凉/249 周庄之夜/251 泛舟尚湖行/253 汉高祖原庙走笔/255 千古歌风台/257 前童古村行/259 诗情江心屿/261 浣纱江畔西施殿/263 冰原雪国亚布力/265 《潜伏》在横店/267 浦江之首巡礼/269 接天莲叶无穷碧/271 南宁德天大瀑布/274 澳门博物馆印象/276 精彩缤纷的“威尼斯人”/280 相约在冬季/283 城市足迹馆巡礼/285 第七辑 吃茶去之茶禅一味 吃茶去之茶禅一味/292 吃茶去之行脚天下/294 吃茶去之心灵澡雪/296 吃茶去之感悟人生/298 吃茶去之延年益寿/300 吃茶去之赏心乐事/302 吃茶去之以茗会友/304 吃茶去之味之无极/306 春茶茗韵/308 狮城茶渊说紫砂/311 紫壶一把泛春华/313 第八辑 一张琴处伴红裙 一张琴处伴红裙/320 画家谢之光之谜/325 试读章节 湖畔 湖畔,是一种诗意的洇润,是一种禅境的涵养。 由于要研讨当代散文的创作走向,上海作家协会在杭州湾畔的南北湖组织了一次笔会,下榻的宾馆正面对着南北湖。满目群山叠翠拥绿,一泓湖水凝碧泛波。临湖的距离之近,那轻轻拍岸的浪花,似能溅湿你的衣衫。 晚饭后回房,伫立窗前,湖上的夜景月色是如此的宁静幽逸。那浩渺的水面已波澜不惊,在朦胧的月光下荡漾出梦幻般的柔和光泽,似沉浸在前尘往事的漫长缅怀中。靠湖的南岸堤边,泊着三两只小舟,船头跳跃闪烁的渔火,温馨着岁月的情怀,让很多年前老祖母的叮咛,依稀陪伴着漂泊者的无眠。湖中的长堤叫鲍堤,一个多么富贵的名称,逶迤起伏而横贯东西,将湖悄然地分为南北两半,宛若两位绝世的佳人:南湖嫣然妩媚,北湖水灵俏丽,同时还能演绎“日月并升”的天文奇观,从而将湖、山、海的景观融为一体。 在水一方的白鹭洲上的拱形小桥,展现着凹凸有致的婀娜纤影,那一个连着一个的圆形桥洞,在波影水光中把天上的明月连成一串。而三面环水的蝴蝶岛上,古朴简易的木屋外,还有茶幡不知疲倦地渲染着夜色,也许是归乡的游子还在品茗赏湖,从此不管羁旅行脚在何方,都挟带着江南一缕清醇的茶香,化作难舍的乡韵。看那湖畔的倒影,疏影横斜地勾勒出山巅千年古刹“云岫庵”的飞檐翘角。此刻已是鸟宿林泉树,也无僧敲月下门,唯有晚课悠扬的钟磬之乐和朗逸的诵经之声,将沧桑悲欣化作一湖烟云。 依偎在湖畔的渔村农舍,大多已隐没在无边的夜幕中,倘尔有几家的窗口还透出和煦的灯光,和天上的星光、湖中的月光、船中的烛光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超越尘世的清寂安谧,空灵得似能把俗世的功名利禄过滤得纤尘不染,清澈得似能把今生的愿望诉求解脱得五蕴皆空,使心灵得到澡雪和抚慰。这湖畔的夜色,竞有如此的禅境佛意,使人得到纯真的非诚勿扰的修炼。难怪当代园林大师陈从周曾说南北湖:“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 湖畔,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个驿站,那乃是有缘相约,有幸相逢。无亘的夜色拥入你的眼帘,尽管它是那么地淳朴飘逸,一如秦汉遗风、唐宋雅韵、明清丹青般的古典丰约,但这毕竟是其千百年来积淀的底色和隐藏的景脉,可谓是集山水之精华,聚人文之荟萃。犹如那湖畔月下的垂柳,至今依然走不出往昔的追忆。那个撰写出《人间词话》的一代大学者王国维,当年也许在湖畔寻觅过阑珊的灯火,故乡的云楼水月,终于使他悟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那个多情的才子徐志摩,当年也许珍藏过湖畔的云彩,尔后连异国康桥的云彩也不再留恋,仅是潇洒地挥一挥手。还有那个抗日的斗士金九,当年常乘一叶扁舟,隐没在芦苇深处,与白鹭为友。而当代作家黄源先生也把他的万卷书籍,藏进这湖畔的青山绿谷,为的是.为这锦绣之地增添绵延不绝的书香。还有那个藏品丰富的陈从周艺术馆,也与这风姿绰约的湖畔为邻,守候着梓翁一生的遐想。 湖畔,好似一卷舒展的诗画…… (《青年报》2009年5月3日) 情殇梅里雪山 少女时代起她就喜欢古典辞章,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到流行歌曲“只要真心拥有,何必天长地久”,不知是佛偈禅机?还是因缘相会?她的爱情似乎就演绎了如此语境和悲欢历程。 在梅里雪山下有个小小的酒吧,该酒吧二楼的阳台紧挨着白雪皑皑的山峦,天地间似被映衬得晶莹无瑕,恍若置身于远离尘世的琼楼玉宇。就是在这样一个枫叶初红的秋日午后,她和他邂逅在此。世间的事仿佛就是应验了一句大俗话:“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有的人与人长期共处,却激不起一丝心灵的涟漪,好似平行的两条线,永远不会交汇,而有的人与人哪怕是偶然的短暂相逢,却会碰撞出真挚情感的火花,好似同一轨道的两颗行星,早晚总会相聚。 她出生在黄浦江畔,父母都是医生,自己是一所大学中文系的讲师,由于生性喜好旅行及运动,因而体形健美而丰满,富有现代女性的时尚气息。他的老家在峨眉山下的天府之国,父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他从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家旅游杂志的摄影记者,四季行走,浪迹天涯。他长得不算英俊潇洒,但气质阳刚,颇有男性魅力。她与他的话题从旅游开始,然后是谈景观、谈风情、谈人生,谈到峰衔明月,小酒吧的老板抱歉地打招呼说:明日请早。 好像前世今生、大千之中就这样期待相逢,只是时间、地点的选择而已,他们从各自的身上发现了各自的一半。尽管双方的父母对他们的人品都无意见,但凭人生的经验,都觉得他们还是成为朋友乃至兄妹为好。然而,爱情不需要给一个理由或是反复论证,心有灵犀的拥有就是一切。于是,他们再赴云之南的梅里雪山,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顶上,伴着千年纯洁的白雪,举行了两个人的婚礼。婚后的生活自然是聚少离多,但夜夜守候在电脑旁,依然是音容笑貌鲜活,倾心交谈甚欢,可谓是“天涯共此时”,“梦里不知身是客”。 在这对被人称作“驴友夫妇”或是“漂泊拍档”的爱巢里,每年至少都要推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旅游专集,他把光圈中美妙旖旎的景色化作永叵的瞬间,她把图像中隽永瑰丽的内蕴化作丰赡的诗意。此种天作之合却未能天长地久,就在那年梅里雪山举行登山节,他在抢拍一个镜头时,突遇雪崩,从此魂归梅里雪山。当他的同事把他的遗物——一架相机交给她时,她紧紧地把这架相机拥在自己的胸前,久久、久久,进出一句话:“这是他最好,也是最后的归宿。”她曾记得他多次地讲过一个真正的旅行家、探险者,最好的归宿就是倒在旅行途中。此是天人合一的造化。她当时忙捂住他的嘴,连说:“呸、呸,乌鸦嘴。你不能把我一人留下。” 她随之乘飞机来到了他的殉难之地,梅里雪山在阳光的映照下,还是那么静寂、高洁,甚至有些怜持、羞涩。雪山千仞,面对她的失声痛哭,匍伏低泣,却显得那么不动声色、无动于衷。她一下子顿悟了,他是雪山的儿子,归去来兮,他是回到了母亲的圣洁怀抱。于是,她把当年结婚时他赠的金鸡心打开,里面有一张小小的他们合影的照片,她深情地最后吻了一下他,然后用手挖了一个小小的雪洞,把金鸡心埋入。是呵,此处安顿是我心。于是,她就成了梅里雪山的儿媳。这个雪地仪式有些悲怆、有些孤单,但却是一种爱情的图腾。她在不久就辞去了教席,拿起了他留下的相机。 从此,每逢她和他相识的那一天,她都会一个人来到这个小酒吧的阳台上,要两杯红酒,先把一杯洒向雪山,然后一个人慢慢地小酌,千言万语尽在这雪山心祭之中。 (《青年报》2008年1月3日) P9-12 序言 “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作为一种人生形态和消遣方式,似乎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一种释放。 作为一个当代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增强、人际关系的淡漠、价值取向的迷惘等,内心时常会有孤独之感,而且那是一种难以言叙的困惑,甚至是莫名无奈的纠结。孤独,也许是属于当代人的一个符号。这个时候,让我们来跳舞,可以舞之来遣兴抒怀,可以蹈之来倾诉宣泄。 记得我的第一本散文集《人生从此不寂寞》是在2007年10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当时也没作什么宣传推介,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内,三千本就销售完了,而且一度在一些读者群中颇受关注。从中使我感到,尽管当代社会颇为开放时尚,甚至是充满了炫动与诱惑,但人的内心还是需要寻觅一座可以波澜安闲的港湾和一块可以恬静温馨的绿洲。由此来看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取名为《孤独时,让我们来跳舞》,似乎与第一本散文集《人生从此不寂寞》有着某种内在的呼应和文脉的延续。这可能是一个悖论或二律背反式的存在:人是需要守住一些寂寞与孤独的,但人又是要排遣一些寂寞与孤独的。 尽管近十年来,我主要致力于海派文化的研究著述和老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但对于散文、随笔,我一直是情有独钟。因为我感到这可能是一个作家自我倾诉和内心独白的需要。唯其如此,我下笔时是相当认真而严谨的,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读者的负责。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这种努力并没有白费,在几次签名售书仪式上,有些读者,拿着一大本我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剪报来请我签名,对于这些知音,我是心存感激的。 对于散文、随笔的写作,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审美理念。但我推崇的是诗情哲理的内蕴和真情实感的抒发;要体现出一种境界与格调,隽永与意象,这就需作家自己要有诗心文胆。因此,我在布局谋篇及遣词用字上,力求自出新意而不落旧套,具有精神的内核和指向,文词的雅致和洗练,给人以阅读的愉悦。所以,我觉得散文、随笔应是一种诗意的洇润,一种禅境的涵养。 近年来,有关散文、随笔的评论颇多,各抒己见,未尝不可。而我始终觉得散文、随笔的文本样式应当是最自由、也最多元的,不必过多地强调什么而排斥什么,问题的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但有一点是应当共同遵循的,即是应以生活的感悟、人文的修养、知识的积淀和精神的向度为综合要素,高蹈清真而吐纳英华。诚如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在我的书斋中,挂有一副自书的对联:行吟春风时,禅悟秋梦后。也许就是我的一幅生活自画像。 是为序。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六日重阳节于海上禅风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