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朱湘,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作品。朱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诗歌和译文,未纳入本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湘集/才子英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湘//张联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朱湘,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作品。朱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诗歌和译文,未纳入本集。 内容推荐 朱湘(1904-1933),出生于湖南沅陵,15岁入清华学校,因诗名被称为“清华四子”之一,逃避早点名违反校规,1923年被清华开除。曾在上海大学代课教书,参与创建北京适存中学。1926年重返清华,1927年毕业赴美留学,先后于劳伦斯、芝加哥、俄亥俄大学就读,1929年10月回国,应聘于安徽大学筹办外国文学系。出版诗歌、散文、评论、译文、信札等多部著作。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作品。 目录 吴福辉/如彗星划过 打弹子 北海纪游 咬菜根 书 空中楼阁 寓言 衚衙 迎神 日与月的神话 画虎 徒步旅行者 江行的晨暮 烟卷 说诙谐 说自我 说说话 想入非非 投考 文艺作者联合会 三百篇中的私情诗 古代的民歌 五绝中的女子 王维的诗 周邦彦的《大酺》 《救风尘》 笠翁十种曲 说译诗 淡《番女缘》 文学谈话(节选) 说作文 诗的用字 海外寄霓君(第七十六封) 寄彭基相 寄徐霞村 寄赵景深(二封) 寄罗皑岚 寄罗念生 这是什么意思 说推敲 访人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雨势稍停,我们又划了出来。划了一程之后,忽然间刮起了劲风来;风在海面上吹起一阵阵的水雾,迷人眼睛,朦胧里只见黑浪一个个向我们滚来。浪的上缘俯向前方,浪的下部凹入,真像一群张口的海兽要跑来吞我们似的,水在船旁舐吮作响,船身的颠摇十分厉害:这刻的心境介于悦乐与惊恐之间,一心一目之中只记着,向前划!向前划!虽然两臂麻木了,右手上已合的创口又裂了,还是记着,向前划! 上岸之后,虽然休息了许久,身体与手臂尚自在那里摆动。还记得许多年前,头一次凫水,出水之后,身子轻飘飘的,好像鸟儿在空中飞翔一般;不料那时所感到的快乐又复现于今天了。 吃完点心之后,(今天的点心真鲜!)我们离开漪澜堂,又向对岸渡过去,这次坐的是敞篷船。此刻雨阵过了,只有很疏的雨点偶尔飘来。展目远观,见鱼肚白的夕空渲染着浓灰色以及淡灰色的未尽的雨云,深浅不一,下面是暗青的海水,水畔低昂着嫩绿色的芦苇,时有玄脊白腹的水鸟在一片绿色之中飞过。加上天水之间远山上的翠柏之色,密叶中的几点灯光,还有布谷高高的隐在雨云之中发出清脆的啼声,真令人想起了江南的烟雨之景。 上岸后,雨又重新下起来。但是我们两人的兴却发作了:梦苇嚷着要征服自然;我嚷着要上天王殿的楼上去听雨。我们走到殿的前头,瞧见琉璃牌楼的三座孤门之上一毫未湿,便先在这里停歇下来。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从槐树的叶中可以看得见天空已经转成了与海水一样深青的颜色,远处的琼岛亮着一片灯光,灯光倒映在水中,晃动闪灼,有波纹把它分隔成许多层。雨点打在远近无数的树上,有时急,有时缓;急时,像独坐在佛殿中,峥嵘的殿柱与庄严的佛像只在隐约的琉璃灯光与炉香的光点内可以瞧见;沉默充满了寺内殿堂,寂静弥漫了寺外的山岭;忽然之间,一阵风来,吹得檐角与塔尖的铁马铜铃不断的响,山中的老松怪柏谡谡的呼吼,杂着从远峰飘来的瀑布的声响,真是战马奔腾,怒潮澎湃。缓时,像在一座墓园之内,黄昏的时候,鸟儿在树枝上栖息定了,乡人已经离开r田野与牧场回到家中安歇,坟墓中的幽灵一齐无声的偷了出来,伴着空中的蝙蝠作回旋的哑舞;他们的脚步落得真轻,一点声息不闻,只有萤虫燃着的小青灯照见他们憧憧的影子在暗中来往;他们舞得愈出神,在旁观看的人也愈屏息无声;最后,白杨萧萧的叹起气来,惋惜舞蹈之易终以及墓中人的逐渐零落投阳去了;一群面庞黄瘪的小草也跟着点头,飒飒的微语,说是这些话不错。 雨声之中,我们转身瞧天王殿,只见黑魃魃的一点灯火俱无,我们登楼听雨的计划于是不得不中止了。我们又闲谈起来。我们评论时人,预想未来,归根又是谈到文学上去。说到文学与艺术之关系的时候,我讲:插图极能增进读者对于文学书籍的兴趣,我们中国旧文学书中的插图工细别致,《红楼梦》一书更得到画家不断的为它装画。在西方这一方面的人材真是多不胜数,只拿英国来讲,如从前的克鲁可贤(Cruikshank),现代的毕兹雷(Beardsley),又如自己替自己的小说作插图的萨克雷(Thackeray),都是脍炙人口的;还有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我国古代与西方都是很密切的,好的抒情诗差不多都已谱入了音乐,成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新诗则尚未得到音乐上的人材来在这方面致力。 我们谈着,时刻已经不早了。雨算是过去了,但枝叶间雨滴依然纷乱的洒下,好像雨并没有停住一般。偶尔有一辆人力车拖过,想必是迟归的游客乘着园内预备的车;还偶尔有人撑着纸伞拖着钉鞋低头走过,这想必是园中的夫役。我们起身走上路时,只见两行树的黑影围在路的左右,走到许远,才看见一盏被雨雾朦了罩的路灯。大半时候还是凭着路中雨水洼的微光前进。 我们一面走着,一面还谈。我说出了我所以作新诗的理由,不为这个,不为那个,只为它是一种崭新的工具,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它是一方未垦的膏壤,有丰美收成的希望。诗的本质是一成不变万古长新的;它便是人性。诗的形体则是一代有一代的:一种形体的长处发展完了,便应当另外创造一种形体来代替;一种形体的时代之长短完全由这种形体的含性之大小而定。诗的本质是向内发展的;诗的形体是向外发展的。《诗经》,《楚辞》,何默尔的史诗,这些都是几千年上的文学产品,但是我们这班后生几千年的人读起它们来仍然受很深的感动;这便是因为它们能把永恒的人性捉到一相或多相,于是它们就跟着人性一同不朽了。至于诗的形体则我们常看见它们在那里新陈代谢。拿中国的诗来讲,赋体在楚汉发展到了极点,便有“诗”体代之而兴。“诗”体的含性最大,它的时代也最长;自汉代上溯战国下达唐代,都是它的时代。在这长的时代当中,四言盛于战国,五古盛于汉魏六朝唐代,七古盛于唐宋,乐府盛的时代与五古相同,律绝盛于唐。到了五代两宋,便有词体代“诗”体而兴。到了元明与清,词体又一衍而成曲体。再拿英国的诗来讲,无韵体(blank verse)与十四行诗(sonnet)盛于伊丽沙白时代,乐府体(ballad measure)盛于十七世纪中叶,骈韵体(rhymed couplet)盛于多莱登(Dryden)、蒲卜(Pope)两人的手中。我们的新诗不过说是一种代曲体而兴的诗体,将来它的内含一齐发展出来了的时候,自然会另有一种别的更新的诗体来代替它。但是如今正是新诗的时代,我们应当尽力来搜求,发展它的长处。就文学史上看来,差不多每种诗体的最盛时期都是这种诗体运用的初期;所以现在工具是有了,看我们会不会运用它。我们要是争气,那我们便有身预或目击盛况的福气;要是不争气,那新诗的兴盛只好再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了。现在的新诗,在抒情方面,近两年来已经略具雏形;但叙事诗与诗剧则仍在胚胎之中。据我的推测,叙事诗将在未来的新诗上占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叙事体的弹性极大,《孔雀东南飞》与何默尔的两部史诗(叙事诗之一种)便是强有力的证据。所以我推想新诗将以叙事体来作人性的综合描写。 两行高大的树影矗立在两旁,我们已经走到槐路上了。雨滴稀疏的淅沥着。右望海水,一片昏黑,只有灯光的倒影与海那边的几点灯光闪亮。倒是为了这个缘故,我们的面前更觉得空旷了。 我们走到了团城下的石桥,走上桥时,两人的脚步不期然而然的同时停下。桥左的一泓水中长满了荷叶:有初出水的,贴水浮着;有已出水的,荷梗承着叶盘,或高或矮,或正或欹;叶面是青色,叶底则淡青中带黄。在暗淡的灯光之下,一切的水禽皆已栖息了,只有鱼儿唼喋的声音,跃波的声音,杂着曼长的水蚓的轻嘶,可以听到。夜风吹过我们的耳边,低语道:一切皆已休息了,连月姊都在云中闭了眼安眠,不上天空之内走她孤寂的路程;你们也听着鱼蚓的催眠歌,人梦去罢。P12-15 序言 如彗星划过 吴福辉 这些年来我自己也经常被人邀着编书,都不出现代作家传记或作品选的范围,算来是我的专业了。编后却多半是不闻不问的,因为好得不得了或坏得不能再坏的情况总有回馈,无须我操心思。怕的倒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有时寂寞了也会去问问,出版社的回答经常是“不错”、“挺好的”,最听得进的一句话是“都卖出去了”。这我倒相信。比如老舍的书我就编过好几种,刚编完又有人来邀编另一种;还经常有人不时地来咨询老舍版权应如何解决之类。这就让我相信老舍的书确乎卖得动,是销行得很好的。同样的作家还可开出大约十几人的名单,足以使我们这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倍感欣慰。中国现代作家真真切切迈入了“经典”的行列,就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每隔两三年再版印刷一批,肯定会有新成长的读者要读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开启了“经典”之路,那么,中国现代文学是否只须关注几个大作家便可作数呢?我觉得答案并非如此浅薄。单说大作家的经典化过程也存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鲁迅加入左翼阵营之后的杂文究竟怎样评价,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在大学生中的阅读兴奋点为何下降,张爱玲是否属于现代大作家之列等等,都明摆在那里,有待解决。而近三十年来文学史地位已被大幅升高的作家,在他们的《全集》早已出版的今日,如沈从文又被发掘出云南时期的重要佚文,丁玲的家属披露了《在医院中》发表后的检讨未刊稿这样紧要的档案资料,这些注定会引起我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所以我说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今日不宜定型,还需分解,不要过早归纳,正是此意。 对于其他在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留下痕迹的作家,虽不必把任何无名作品都一一挖掘出来,但也不可忽视某些创作生命虽短、却仍照亮后世的文学奇人奇事。正如不必因某些作家长寿就廉价授以“大师”称号,捧杀反而害杀人家一般。我们对所有的作家要问的,都是一视同仁的话:你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究竟提供了什么新的审美发现、新的人生感悟、新的话语表达?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书,也属于一种现代作家作品选,但所选作家是有专门角度的。他们大都是英年早逝者,但在自己的领域内,像第一批入围的作家梁遇春在散文、朱湘在诗歌、谢六逸在新闻和日本文学研究方面,都有独立的建树,可圈可点。今一律选择他们的杂谈随笔,让读者来接近他们。这些人在小品、书信、短评这种最见个人心性的文体内,无拘无束,不作伪,讲真话(或说还没到容他们学会说假话的时间),显露出他们的思想和风采。他们的共同点是读书成癖,议论风生,有情趣,有意境。即便每个人又是那样的不同,有的书斋气特重,有的诗意蓬勃,有的文化批评的意识更强劲些。 我不禁想起了王小波。我在北京万寿寺现代文学馆老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小说经我们介绍出去,在出版社居然往往碰壁。直到后来他猝然辞世,其真相才被发见。但仅是“早逝”这一个原因,他就能得到后来那么广泛的当代读者响应吗?我看王小波将来在文学史上也会得到相应的位置的。正如冯至先生所概括:“这是文学史里的一种现象,有少数华年早丧的诗人,像是稀有的彗星忽然出现在天边,放射异样的光芒,不久便消逝。他们仿佛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迫不及待地要为人类作出一点贡献,往往当众多‘大器晚成’享有高龄的作家不慌不忙地或者尚未开始写作时,他们则以惊人的才力,呕心沥血,谱写下瑰丽的诗篇。”(见《谈梁遇春》)信然! 还有一方面的意义,即使这些作家不争文学史的位置,只要有读者,有愿意阅读的大众存在,他们也有价值。所以这套书是有双重看点的。而编者的编辑动机、心路,我们从已编成的三册各自独立的、超短的、亲切的编后记视之,它们都是因某种机缘,让编者“一见钟情”,然后热爱上作者,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致,才有今日的出版结局的。这本身就很文学化。同时说明这一类的作家,自有他们接近读者的充足理由。类似的人物,我还可举出滕固、宋春舫、罗黑芷、彭加煌、叶紫等。毕竟这些“彗星”作家,连同别人,合成了我们这个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如果有朝一日,不仅仅是电闪般划过,而是穿透大气层落入我们的温热怀中,它们便是沉沉的文学陨石。 2009年3月29日于京城小石居 后记 在共和国第一代歼击机旁边,偶然间聊天,多年同事的令尊竟是朱湘的亲侄。从朱希于老人那里,看到了朱湘家族许多照片、资料,尤其是朱湘的大量作品。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 朱湘的身世文思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几位同仁梳理现代学者才华横溢,放眼域外,授业育人,身体力行,赍志以殁的几位先哲,最为打动我们,创作流布不多的谢六逸和梁遇春也进入视线。锦心绣口、学贯中西的三位大师,其同组成“才子英年”这套选集。 朱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诗歌和译文,未纳入本集,主要考虑与其他两本协调的缘故。再者,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向欧美和日本借鉴学习的经历堪称浓墨重彩,本丛书三位作者所思所想,心语凝结,也大都体现在散文随笔中。但愿我们的编选思路,可以无愧先人,有益大家。 2009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