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共和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众多的古迹,体现着现代文明,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北京,历史的积淀与日新月异的风貌相辉映,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北京特有的个性——京味儿。游客们来到北京,听到北京、看到北京,才能深切地体验和理解京味儿、中国味儿的独特魅力。
本书在保留北京传统的六大旅游景点(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和明十三陵)外,还增补了当今北京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景观,如北京奥运场馆和新北京城市景观的介绍,并根据导游实际讲解和工作的需要,注重特点、特色的描述。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附有思考题,便于使用者对本章知识的掌握。
本书根据导游工作的职业特点及所需掌握的知识,精心设计编写而成。本书主要用于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教学,同时,取之所需也适于旅游高职专业学生和导游培训学习之用。
第一篇 北京传统六大景点
第一章 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第一节 皇城正门前“宫廷广场”的形成
一、天安门
二、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
三、千步廊
四、大明门
五、文东武西:封建时期中央衙署
六、正阳门
第二节 现代天安门广场
一、长安街
二、国旗、旗杆、升旗仪式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
四、毛主席纪念堂
五、人民大会堂
六、国家博物馆
第二章 故宫(紫禁城)
第一节 故宫概况
一、皇宫的营建
二、皇宫的开放
三、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四、故宫的建筑布局与特点
五、故宫内景区的划分
第二节 中轴线景区
一、午门
二、朝政区(又称外朝区、前朝区)
三、后寝区(后三宫及御花园)
第三节 前朝两翼景区
一、前朝东翼
二、前朝西翼
第四节 内西路景区(养心殿、西六宫等)
一、养心殿
二、西六宫
三、西五所
第五节 内东路景区(斋宫、奉先殿、东六宫等)
一、斋宫
二、奉先殿
三、毓庆宫
四、东六宫
五、东五所
第六节 外西路景区
一、慈宁宫
二、雨花阁
第七节 外东路景区(又称宁寿全宫,现以珍宝馆对外开放)
一、皇极殿和宁寿宫(外东路的前朝区)
二、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外东路中的寝宫区)
三、宁寿宫花园、畅音阁(外东路娱乐区)
四、珍妃井
第三章 天坛
第一节 天坛概况
一、天坛建筑年代及名称的变更
二、天坛的位置、面积和建筑布局特点
三、明清两代皇帝天坛祭祀的时间
四、天坛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节 圜丘坛建筑群
一、圜丘坛概况及建筑特色
二、具服台
三、燔柴炉、瘗坎、燎炉
四、望灯杆
五、清代祭天大典时圜丘台上的陈设
六、清代祭天大典
七、皇穹宇
第三节 祈谷坛建筑群
一、丹陛桥
二、祈谷坛和祈年殿
第四节 斋宫建筑群
第五节 天坛建筑布局的文化艺术欣赏
一、敬天礼神,君权神授
二、天人合一,以实衬虚
第四章 颐和园
第一节 颐和园概况
一、颐和园的历史沿革
二、颐和园造景手法(造园主旨)
第二节 主要景点
一、宫廷区
二、园林区
第五章 长城
第一节 长城历史概况
一、长城的起源
二、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三次高峰
三、长城的基本构造
四、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
五、长城的国际地位
六、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节 关沟与居庸关
一、关沟
二、居庸关的地位、作用和名称含义
三、云台
四、居庸叠翠
五、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第三节 八达岭长城
一、八达岭长城的险要位置、名称含义和建筑概况
二、“居庸外镇”、“北门锁钥”和望京石
第四节 北京其他长城景观
一、慕田峪长城
二、司马台长城
第六章 明十三陵
第一节 明十三陵概况
一、十三陵陵区特色
二、明代十六帝,为何天寿山只有十三个帝陵
第二节 神道
一、石牌坊
二、大宫门
三、碑亭
四、石像生
五、棂星门
第三节 长陵
第四节 定陵
一、定陵概况
二、定陵地面建筑
三、定陵的挖掘过程
四、地宫布局与内部陈设
五、定陵的出土文物
六、定陵带团中客人经常提出的一些问题解答
第五节 昭陵
第六节 其他陵寝
一、永陵
二、德陵
三、庆陵和思陵
第二篇 新北京热点景观
第七章 北京奥林匹克景观
第一节 国家体育场(鸟巢)
一、概况
二、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
三、国家体育场建筑特点
第二节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一、“水立方”的设计理念
二、“水立方”中高科技的运用和环保特点的体现
三、水立方中“人性化”的设计细节
第三节 国家体育馆
第四节 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第五节 奥林匹克公园
第六节 奥运会其他场所
第八章 新北京城市景观
第一节 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概况
二、大剧院的主体建筑
三、国家大剧院之最
第二节 798厂
一、798艺术区的形成
二、798艺术区特色效应
第三节 海底世界
一、富国海底世界
二、北京海洋馆
三、太平洋海底世界
第四节 T3航站楼
一、T3航站楼概况
二、T3航站楼特点
第五节 中央电视台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