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成功的狂热与经营日渐艰难的困惑,这种矛盾也促使我们去总结、去思索,在对国内外大量的案例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种矛盾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潜在致因,也就是在生意成功与举步维艰的背后是否有一些共同的潜在影响元素,这也正是本书试图向外界所传达的核心理念,即能够决定生意成败的几大潜元素:模式创新:发现生意上的蓝海。借鸡生蛋:生意的最高境界。四两拨千斤:高超的“轻资产”化运作。灵光闪现:让创意照亮生意。逆流而动: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做一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精耕细作: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并列结构的内容,分章分别进行阐述论证,书中所用到的例证大都是一些近来比较时尚而且成功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如经济领域的PPG、ITAT、分众传媒、如家、迅雷在线等,文化领域内的超级女声、郭德纲、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等“草根阶层”的一飞冲天等。
本书选题名称中所指的“生意”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意”二字,在本书中这被解释为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做生意”,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甚至是那些关于“一个人为单位进行成功运作”的案例,总之,本书中之“生意”指的是一个“大生意”的范畴,而事实上,在日益商业化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社会人的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一项交易”,都可以被归属于“生意”的范畴。
第一部分 模式创新:发现生意上的蓝海
第1节 商业模式,至高无上
1.商业模式的魔力
2.何谓商业模式
3.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
第2节 模式创新的典范
1.迅速抢占空白市场——分众的蓝海
2.后发制人、逐个超越——腾讯
3.细分市场中的神话——如家
第3节 创新型商业模式的修炼
1.商业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2.打造反制模仿的围墙
3.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再造
第二部分 借鸡生蛋——生意的最高境界
第1节 谁需要风险投资
1.当公司急需输血
2.揭开风投的神秘面纱
3.风投之前的天使投资
4.谁需要风险投资
第2节 你烧青春我烧钱——创业者与风投的完美联姻
1.公司做大了卖个好价钱——聚众传媒
2.VC造就的财富神话——百度
3.打开阿里巴巴的宝藏——阿里巴巴
4.半小时搞定风险投资——红孩子
第3节 如何让VC为你埋单
1.明白VC最看重的要素
2.如何让VC为你投钱
3.拒绝风投,如果你足够牛
第三部分 四两拨千斤一一高超的“轻资产”化运作
第1节 轻资产“轻公司”酷时代
1.轻资产、轻逻辑
2.“微笑曲线”与轻资产方法
3.轻公司的“重资产”
4.轻公司的实现途径
第2节 “轻公司”快跑——打造市场上的“快速反应部队”
1.虚拟经营也是一种“轻”——背背佳
2.让我来牵线搭桥——ITAT
3.用戴尔模式卖衬衫——PPG
4.“重”公司发动的“轻”阻击——报喜鸟“BONO”
第3节 将轻资产运作进行到底
1.轻装上阵,轻资产创业
2.轻公司的内在修炼
3.“轻”而不“飘”
第四部分 灵光闪现——让创意照亮生意
第1节 创意时代的来临
1.眼花缭乱的创意经济
2.把创意转化为财富
3.创意设计时代的来临
第2节 让创意点亮你的生意
1.创意经济时代的标杆——Google
2.文化娱乐业的创意神话——超级女声
3.登峰造极的哈利·波特
第3节 当创意成为习惯
1.创意经济的新规则
2.创意何来
3.开启右脑,打开创意的魔盒
第五部分 逆流而动——做一条向反方向游的鱼
第1节 标新立异,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1.标新立异,就要与众不同
2.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3.草根也疯狂
第2节 逆流而动,并成功着
1.市场反过来做——神舟电脑
2.马不停蹄的行走在创业路上——季琦
3.颠覆传统的极速度—-ZARA
4.逆向打通价值链——龙的集团
第3节 逆流而动的时代新阐释
1.快鱼吃慢鱼
2.有时不妨慢半拍
3.不容忽视的“长尾”
第六部分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做—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
第1节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1.带有格洛夫印记的英特尔辉煌
2.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3.强大源自弱小但狂热的局部
第2节 向市场发起狂热而偏执的挑战
1.一群为理想而战的偏执狂——奇瑞
2.打造中国的摩根·斯坦利——汉能投资
3.激情燃烧的岁月——凤凰卫视
第3节 做一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
1.企业家需要有一股“疯劲”
2.新型企业需要“首席偏执官”
第七部分 精耕细作——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
第1节 精耕细作时代的来临
1.精细到极致的麦当劳
2.国内快餐品牌为何拼不过洋品牌
3.微利时代更需要精耕细作
第2节 精耕细作者得天下
1.细节制胜——7-11
2.香港上市的内地餐饮企业——味千拉面
3.一生只做一件事——万科
第3节 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
1.深耕传统行业
2.进行精细化管理
3.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
3.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
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交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正在从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向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往往是谁拥有了独特的商业模式,谁就能统揽天下资源,并获得未来生存的保障,获得生意上的成功。
从实质上讲,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商业模式的灵魂在于价值创造。企业经营的核心是市场价值的实现,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应该回答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向什么顾客提供价值,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怎么样为顾客提供价值等。
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指商业模式的内涵、特性,是对商业模式定义的延展和丰富,是成功商业模式必须具备的属性。企业能否持续赢利是我们判断其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持续赢利是对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有效的考量标准,赢利模式越隐蔽,越有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商业模式》一书指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对某一个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是指商业模式的内涵、特性,是对商业模式定义的延伸和丰富,是成功商业模式必须具备的属性。它包括:客户价值最大化原则、持续赢利原则、资源整合原则、融资有效性原则、组织管理高效率原则、创新原则、风险控制原则和合理避税原则等八大原则。
客户价值最大化。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持续赢利,是与该模式能否让客户价值最大化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不能满足客户值的商业模式,即使赢利,那它也只是暂时的、偶然的,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反之,一个能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即使暂时不赢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终究也会走向赢利的。所以我们应当把对客户价值的实现再实现、满足再满足当作企业应该始终追求的主观目标。
持续赢利。由于持续赢利是我们判断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设计商业模式时,赢利和如何赢利也就自然成为重要的原则。当然,这里指的是在阳光下的持续赢利,持续赢利是指既要“赢利”,又要能有发展后劲,具有可持续性,而不是一时的偶然赢利。
资源整合。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
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是通过组织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又互相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统,以取得1+l>2的效果。
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要通过组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创新。三星董事长李建熙说:“除了老婆和孩子外,其余什么都要改变!”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恩也曾指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一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对某一个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模式的重组、创新,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演变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融资有效性。融资模式的打造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知道,企业生存需要资金,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企业快速成长更是需要资金。资金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发展中绕不的障碍和很难突破的瓶颈。谁能解决资金问题,谁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先机,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从一些已取得成功的企业发展过程来看,无论其表面上对外阐述的成功理由是什么,但都不能回避和掩盖资对其成功的重要作用,许多失败的企业就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融资模式而失败了。如曾经喧嚣一时的巨人集团,后来居然因为仅仅是上千万的资金缺口而轰然倒地;曾经与国美不相上下的国通电器,最巅峰时曾拥有过30多亿元的销售额,也是仅仅因为几百万元的资金缺口而销声匿迹。所以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考虑融资模式。甚可以说,能够融到资并能用对地方的商业模式就已经是成功一半的商业模式了。
组织管理高效率。高效率,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企业管理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决定一个国家富裕或贫穷的砝码是效率;决定企业是否有赢利能力的也是效率。
按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一个企业要想高效率地运行,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观,这是企业生存、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前提。其次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实用的运营和管理系统解决的是系统协同、计划、组织和约束问题。最后还要有科学的奖励激励方案,解决的是如何让员工分企业的成长果实的问题,也就是向心力的问题。只有把这三个主要问题解决好了,企业的管理才能实现高效率。在这方面,国内的万科、联想、华润、海尔等大公司,在管理模式的建立上都是可圈可点的,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风险控制。设计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那么也会像在沙丘上建立的大厦一样,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这里所言的风险指的是系统外的风险,如政策、法律和行业风险,也指的是系统内的风险,如产品的变化、人员的变更、资金的不继等。
合理避税。注意,这里讲的是合理避税,而不是逃税。合理避税是在现行的制度、法律框架内,合理地利用有关政策,设计一套利于利用政策的体系。合理避税做得好也能大大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对此,千万不可小看。
P9-12
逝者如斯夫,人类在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之后,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一个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这种时代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反映在国内就更为明显,那就是数千年来的“重农抑商”思想被彻底颠覆,创富、淘金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赚钱”当作终生追求,开口“做生意”,闭口“开公司”。以财为贵,视钱为本位,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钱,朝思暮想的是钱,顶礼膜拜的还是钱。可以说,这是一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拨又一拨的财富新贵以其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的创富神话,在他们手里,做生意、开公司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格外轻松自如,而他们的传奇“生意经”也早已让无数热血青年叹为观止,并让他们仰望膜拜!
但与此同时,又有数不胜数的人们在慨叹创业艰难、生意利薄、公司难做……因为日渐成熟的市场、日渐理性的消费者、日渐激烈的竞争与日渐稀薄的利润,这“几座大山”几乎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生意成功的狂热与经营日渐艰难的困惑,这种矛盾也促使我们去总结、去思索,在对国内外大量的案例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种矛盾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潜在致因,也就是在生意成功与举步维艰的背后是否有一些共同的潜在影响元素,这也正是本书《新商道:引爆生意的七种武器》试图向外界所传达的核心理念,即能够决定生意成败的几大潜元素:
模式创新:发现生意上的蓝海。我们知道,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存在很多片传统的“红海”市场,充斥于其中的是:具有相似模式的竞争者、惨烈的竞争、利润的萎缩以及激烈的价格战,这显然也是身陷其中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么,怎样才能脱离“红海”,跨入“蓝海”呢?这取决于你能否找到一片新的细分市场,能否开创一个独特的业务模式,归根结底还在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借鸡生蛋:生意的最高境界。从惊动纳斯达克的百度到制造首富神话的盛大,从开辟风投新蓝海的传统企业如家到重新炒热B2C概念的红孩子……赚个盆满钵满之余,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IDG、软银亚洲、北极光……这些风投的名字注定要与伟大的企业连在一起。
借鸡生蛋,利用风险投资商的风险资金来达到成长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生意上的新境界。
四两拨千斤:高超的“轻资产”化运作。2200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在如今,和阿基米德一样,很多创业者有时候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支点:一个轻资产、高效率的支点。那就是“用最少的资金去撬动最大的资源,赚取最多的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的客户资源、治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轻资产”,必然要取代生产线等“重资产”,成为商业运作的新主角。
而事实上,目前在国内,有不少的先锋创业者,比如PPG、ITAT等服装行业的黑马企业,已经开始将“轻资产化运作”做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了。
灵光闪现:让创意照亮生意。人类从来都不缺乏创意:中国的青铜器,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玛雅的空中花园。然而这些文明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并未改变人类个体的命运,只有少数人享受这些文明。今天,创意与经济的联姻,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不再有国别,它像呼吸一样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创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照亮你的生意,创意能够创造财富,创意能够成就未来!
逆流而动: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蒙牛总裁牛根生曾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时候去做一条向反方向游的鱼,往往才能彰显与众不同的气质。才能让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经营者们打破平庸,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
“互联网之父”瑟夫说:“先谈着装问题吧,这是我故意的。比如在我的高中生时代,别人去上学都穿T恤还有夹克,但是我就穿西服和领带。在Google每个人都穿西服,但是没有人穿三件套,我就要穿出我的与众不同来。”
逆流而动也可以被认为是这样一种风格——个人魅力的张扬和展示,这样的风格往往能够铸成成功。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做一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挑战者是层出不穷的,源自于弱小的某个局部、偏执而又狂热的他们,对于那些已经拥有看似“牢不可破”地位的先行者而言,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攻击力,就像“如家”之于“锦江之星”,“微软”之于IBM,Google之于“微软”。事实上在某一个局部,往往弱小比强大更强大。就看你能否成为未来某一局部的那一个“狂热而偏执的挑战者”?
精耕细作: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意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那就要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与行业内,以一种近乎“死磕”的精神将本职工作彻底做精做细,进行精耕细作化的经营与运作,做出差异,做出品牌。这正如一家企业的经营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名”中所传达出的理念。
在现实商业环境中,不管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上述元素都在无形中左右制约着你的生意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意去与那些潜元素相吻合?如何才能在竞争者众、成功者寥寥的现实商业环境中打造出一个具有前瞻性与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我们说,这除了需要在硬件上进行超常规的修炼外,更多的还需要一种精神来做支撑。
试想一下,那些做生意、经营企业的人,能够在不耕不织、不偷不抢、不违法不犯罪的前提下,而将社会上的财富以一种合理而又合法的形式“聚敛”过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生意、做企业几乎是一件天底下最困难的事,因为这需要经营者具备一种超乎凡想的个人品质与经营运作能力,需要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死磕精神。
做生意需要一种死磕的精神,事实上,很多生意人往往本身就具备这种死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