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即情境。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案例研究,意味着将该课程置于情境来认知、理解与创生。为此,本书各章都按照“问题情境、问题解决、分析与反思、拓展与应用”来展开,试图将各主题本身还原为情境和问题解决过程,由此走出“陈述原理”的做法,让读者与作者一同参与、思考。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问题,本书又从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校、家庭与社会;理念与目标;一个活动的基本阶段与结构要素;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关系等五个方面系统呈现。
本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研究成果,致力于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全书共14章,涵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理念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并对后者展开了详细论述,涉及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指导,如何进行评价,如何获得外部环境的支持,如何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如何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等。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也可作为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教材。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一):设计本位学习的实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二):服务学习的实施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未来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理念与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第三章 一项生活探究的阶段和特征
一、一项生活探究的阶段
二、一项生活探究的特征
第四章 在生活中选择探究问题或课题
一、选题要遵循哪些原则
二、选题的策略
第五章 世界是什么,世界会好吗?
一、世界是什么
二、世界会好吗
第六章 到现场去做研究
一、现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场域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的现场类型
三、现场研究的关键环节
四、现场研究的支持条件
第七章 小组合作探究
一、选择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组织方式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类型
三、合作探究小组的建立
四、探究小组建设的方法
第八章 生活探究中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二、信息技术作为搜集与筛选资源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作为分析和利用资源的工具
四、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创造、管理与交流的工具
五、信息技术介入后引发的管理新问题
第九章 学生即研究者
一、学生可以成为研究者吗?
二、相信儿童的力量
三、研究与收集资料的区别
四、教师对作为研究者的学生的指导
第十章 指导即倾听
一、教师作为引导者
二、教师作为参与者
三、教师作为倾听者
四、教师作为合作者
第十一章 评价即改善
一、为何评价——裁定还是改善?
二、评价什么——正确性还是恰当性?
三、谁来评价——多主体:形式还是实在?
四、怎么评价——档案袋:手段还是目的?
第十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家长参与和社区支持
一、家长参与
二、社区支持
第十三章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一
一、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统一于“课程连续体”中
二、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统一于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中
第十四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习文化的建设
二、制度文化的建设
三、教室文化建设
四、教师文化建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