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浪潮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的长篇处女作,写于二战期间,1946年曾以“伊丽莎白”这一书名首次出版,作者署名吉尔贝?科尔迪埃。
小说讲述了的是暑期度假期间的故事。到伊丽莎白家度假的米歇尔和伊丽莎白的儿子贝尔纳性情不合,米歇尔的情妇伊蕾娜又和贝尔纳发生过小小的龃龉;贝尔纳决定去马恩河游泳,认识了女孩雅克琳娜,米歇尔去了伊蕾娜家,两人爆发了一场争吵;而伊丽莎白要去医院看自己的牙。书中没有统一的故事线索,而且是从不同的人的视角讲述的,而这些看似松散的故事片断却逐渐汇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呈现出来,书中人物的形象也渐渐变得鲜明起来。这是一部以描述事物的方式挖掘人性的佳作,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些不可说、甚至永无法形诸言语的纠结,而侯麦却把这些因为之处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和看似无聊的对话将之映托出来。人物内心隐隐的痛楚和疯狂在一片明丽的夏日风景中被揭开。
这是侯麦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写于二战结束前夕,曾于1946年以“伊丽莎白”这一书名首次出版,作者署名为吉尔贝·科尔迪埃。
一次暑期度假中,一群心思各异的男女,围绕着到马恩河游泳,展开了各自的心事。同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在每个人面前;而生活的偶然性让人的内心世界就在这些区区小事中一览无余。
椴树顶端的那几枝几乎与屋顶的高度相当,在窗户稍稍靠左的位置。它们在下面把露台和院子、在身后把车库和棚子的墙遮挡了起来。左边,可以看到院子剩下的部分,自来水以及种着小冷杉和果树的草坪的一端。靠近自来水的地方,有一张锈蚀了的花园用的铁桌,在上面放着一把浇水壶。在微微靠前而依旧在围墙的阴影范围里,透过枝叶,人们可以看到一张橘黄色条纹的帆布躺椅。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差十分,天空很蓝,依旧有些苍白,镶着些珍珠似的云彩。没有风。影子现在又短又黑,尤其是在院子白色的、散布着几张枯叶的地面上。院子,紧接着露台,位于屋子的右边。这实际上只是屋子背后与车库之间的间隔而已。院子里种着三棵椴树,它们在整个下午都在露台上投射着它们的影子,让人们可以在那里找到相对的凉爽。早上,露台上充满了阳光,只在屋子正面或与之平行的车库的墙前面有一些影子。从屋子的左角开始,地面开始轻微地往下倾斜,一直到草坪。在草坪和墙之间,有一条相对宽阔的小径,在草坪的后面,从院子中央一直画出一条直线到后墙的、与车库形成交角的,是延伸开来的菜园,现在又黄又干。一阵清风吹起一些白色的灰尘,吹落两片树叶,在地上滚了滚,停住了。路易丝从树枝下面走了出来。一只手拿着扫帚,她走到自来水那儿,把扫帚伸到水流下冲了冲,她在空中甩了甩,把扫帚控干,放到了桌子上面。她拿起浇水壶,消失在棚屋的墙的后面。回来的时候,她不再拿着壶,她拿起扫帚,看了看麦秆儿的顶端,走回到屋子里。人们听见她的声音。
去,去,走开!
狗出现在院子的白色方块儿里,划了一个半圆、掀起一阵灰尘、消失在窗户下面。
路易丝!有人在叫。
不时地听见厨房那边一声水或金属的声音。风吹得更猛了一些,把一些树叶吹落到了地上。可以看见的天的部分,非常非常蓝。
克莱尔出现了。她现在穿着一条蓝色带花边儿的裙子和一件敞领的白色短袖衬衣,烘托出她的胸。她把一本书放到桌上,端起一把躺椅,把它放到棚屋那边的墙根。她走过去拿起书,然后坐下,她打开书。椴树的一条枝叶挡住了她的头和胸。她翻了几页,然后合上书,放到椅子上,然后把椅子平着搬到阴影的边缘处,面对着草坪。她头藏到阴影里,坐下,一半身子在阳光下。没有站起来,她退到只有腿晒到阳光的位置。她打开书,迅速地翻了几页。把头转向后面,抬起来朝向屋子,然后立刻又低下来。她双手握着书,放在膝盖的上面,她读起来。她的右手放开书,用指尖摸着膝盖上的裙子,然后又把手拿回到书边。她的头发是金色的,现在散着,中间有一道发线,平时让它们在额头上膨起,高高地从耳朵上面扎起来。
P228-231
带着我的青春的美丽的纯朴,我当时一心想要实践的是某种我在黑白的复制品中发现的、立体派画家般严格的苦行……
这应该就是这本最初的小说没有后继者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当时感到自己无力再以这样的方式写下去……
——侯麦
埃里克·侯麦首先是一位作家。其次才是电影人。
——米歇尔·塞尔索(Michel serceau),法国电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