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现代国学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秦榆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 伟大的平民圣人——墨子其人其事

 兼爱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家的兴起与衰落

 《墨经》中的科学

 墨子与老子

 孔子与墨子主要思想比较

 墨子精神哪去了

第二章 兼爱——人生最大的艺术

 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

 爱人利人,人亦爱利之

 “爱”别人,不责求别人

 兼爱的层次

 朋友与陌生人

 大爱无声

 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爱人者,人方爱之

 爱人与爱己

 以爱人之心能感化人

 不苛求别人的感恩

 君子以人为镜

 为人解难,利于他人

 万事莫贵于义

 塑造博爱的个性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爱心不能带有丝毫的功利性

第三章 “战”还是“不战"——墨子做人的启示

 “非攻”的智慧

 用人格魅力感染对方

 平等待人,活出做人滋味

 战争与和平

 墨子的防御思想

 不进行邪恶的攻伐,也不放弃正义的诛讨

 不可无不让

 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以礼服人

 学会宽容别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学会爱你的敌人

 除恶就是扬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第四章 机智与愚钝——人际交往的智慧

 “聪明人”的“聪明”

 智者与愚者

 谄媚奉承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虚怀若谷,方能海纳百川

 不必强争,万事以“理”为先

 聪明与愚笨之间

 避免与人争论不休

 言行傲慢易惹祸,言行谦逊易获福

 莫因小利而失大益

 口不择言,后患无穷

 谨慎处世

 韬光养晦,示弱于人巧避祸

第五章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清谈墨子的生活智慧

 强本节用,去除铺张浪费恶俗

 知足就是富有

 死者与生者

 害人不浅的历史厚葬陋俗

 丧葬与人道

 墨子与现代人的修身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在

 高石子背禄向义给现代人的启示

 钓者之恭非为鱼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身外物,不奢恶

 懂得放弃,洒脱生活

 名利会使人相互残害

 勤俭节约则昌

 分出生活的轻重缓急

第六章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墨子的非命观

 自信才能成功

 为所难者必得所欲

 言信行果,立身处世之道

 胜败的关键在于条件是否适宜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命运永远掌握自己手中,做人就要做自己

 除了努力工作,没有任何捷径

 坚持就是胜利

 相信自己,不被他人左右

 居“安”思危,要能巩固成功果实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信念改变命运

 要慎言敏行,将聪明用在行动上

 福祸由己定

 志不强者智不达

 不放弃,小甲虫也能撼大树

 辛勤实干,切忌空谈

 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言而有信,是为大丈夫

第七章 尚贤——墨子的现代人才观

 归国宝不若进贤士

 实力胜于资历

 人尽其能,赶驴的不让他遛马

 要会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事设事

 正确评价人才

 用好比自己强的人

 有能举之,无能则下之

 用人不疑,故利若此

 赏罚必出于王公

 用人当知人善任

第八章 学思并重——墨子的学习与教育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墨子的教育思想

 知识就是资本

 学习要劳逸结合

 学习永远都是有益的

 行者必先近而后远

 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谦虚是学习的重要法门

 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思考的威力

 条条大道通罗马

 创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经常反省自己

试读章节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人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人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中国的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他正好生活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自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是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老百姓的呼声。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但墨家提出的非攻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大一统的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通过战争不可能真正结束分裂而使天下稳定。墨子及其后来的弟子都没有弄清楚,至少没有把这样的观点形成文字:战争,有时也是和平的一种手段。因此非攻思想不可能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而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流思想所在,因此墨子思想不可能被大国接受并施行。墨子奔走呼号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弟子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非攻不符合那种特殊战乱的年代。

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在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人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墨学精英。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可想而知也是如此。

墨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跟孔子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当儒家成为正一统后,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

在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出现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像道家先有老子,后有庄子和刘安;而儒家自孔子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特别是在西汉初年,国家大治,统治者在寻找治国良策时,董仲舒及时奉上《春秋繁露》,刘安也献上《淮南子》,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却在学术和治国思想上无所作为。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式跟皇权结合,成为正统思想,墨家沦为杂家。

西汉初年,游侠成为一种风气。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非常之广。加之墨家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墨家弟子犯了法,自己处罚,完全不理政府。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容忍人的影响比政府比皇帝还大?又怎么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可以在法外立法?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了主导,郭家朱解之流又以武犯禁,藐视皇权,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当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逐渐衰落。游侠之风也因此衰落,直到大唐才又渐渐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子学说到了近代又逐渐渐受到推崇,比如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

墨子又是个极端的人,……他觉得旧社会整个要不得,非从根本推翻改造不可。所以他所提倡几条大主义,条条都是反抗时代潮流,都带极端革命的色彩。革除旧社会,改造新社会,就是墨子思想的总根源。

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民族主义》

“列宁在苏俄实行的与墨子理论近似,但比墨子的学说更彻底、更深刻、更伟大”。——蔡和森语

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胡适 P5-7

序言

俗语有云曰:最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厉害的武功招式是无招,这些话听起来比较玄乎。但用在“爱”上就好理解了。最伟大的爱是无言的爱。从古至今,“爱”也许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它被人们永远的追寻,被人们虔诚的崇拜……爱是至言,爱是真理,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寻找到了爱,就寻到了幸福。现在我们以最近的距离,超越时空的障碍,靠近墨子,与墨子面对面的交谈,走向他的内心深处,了解他的思想,倾听他那闪着哲学光辉的语言,我们必将获得生命中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

他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墨子出身贫寒,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气,也没有因为人们看重他而让自己的生活改观,为自己捞些好处。他始终都和学生们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只不过,用现在人的一些视角看来,似乎他活得有点不太“潇洒”,而正是这种“不太潇洒”却让他保持了生命永恒的辉煌,也正是这种不潇洒却倡导出了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兼爱。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平等、互相理解,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聪明的不欺侮愚笨的,富裕的不欺侮贫困的。在诸侯征伐,战乱纷飞的年代,贫苦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他们来说,生的希望是渺茫的,只有死才是经常光顾的,而弱小的诸侯国家则是强大的诸侯国家的口中之物,朝不保夕。墨子倡导的“兼爱”的根本出发点,正是为了阻止“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的暴虐行径,使弱小的诸侯国能摆脱灭亡的命运,使受欺压凌辱的人民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出于这样为贫弱者代言的动机,墨子的“兼爱”学说总是着眼于实际的利益,让每个人能够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目的(《非命下》)。他说:“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间。”(《非攻下》)这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道理。很显然,他的这些道理,都是真正从贫困的民众和弱小的诸侯国家利益出发的。不论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罢,让他们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相亲相爱。这和孔子等级森严的以血亲为宗法本位为核心的“仁爱”学说相比,是更加人性化的。

墨子一生做过许多事,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最经典的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这也是墨子实践“兼爱”思想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打宋国,从鲁国出发,只身赴险,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才赶到楚国,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模拟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的各种器械,公输盘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的器械还有赢余。公输盘何许人也?是被后人奉为制造鼻祖的鲁班先生。楚王见此,只好放弃攻宋。墨子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了。

墨子就是这样一个以自己实际行动来传播着墨学的精神,始终向世人呐喊。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推行“兼爱”的学说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人问墨子:“现在天下没有谁在行义,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义,何苦呢?”墨子抬头看了看天,回答道:“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九个闲着,那么从事耕种的那一个儿子不能不加紧干活。什么缘故呢?就是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的人没有谁不在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行义呀,为什么阻止我呢?”如果把他的话拿到现在来看,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人人有希望,个个都无望”的氛围里,很多人把钱看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把其他扔到脑后,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妨学学墨子,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

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

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