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种粗率的方式展现了重返青春的情景和富有戏剧色彩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分裂,书中主人公的身份漂移于伦敦文化圈的著名老人与欧洲社交圈的漂亮青年之间,这个主人公如此同化并改变本性,如此安全地从库雷西小说中常见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种族、伦理冲突中转移开来,以至于他的历险形式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寓言。库雷西圆熟的技巧、快节奏的叙事以及发人深省的主题都落实在一个四处奔走的男人身上,这个男人被他的“自我”所禁锢,现在终于明白,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身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哈尼夫·库雷西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一种粗率的方式展现了重返青春的情景和富有戏剧色彩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分裂,书中主人公的身份漂移于伦敦文化圈的著名老人与欧洲社交圈的漂亮青年之间,这个主人公如此同化并改变本性,如此安全地从库雷西小说中常见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种族、伦理冲突中转移开来,以至于他的历险形式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寓言。库雷西圆熟的技巧、快节奏的叙事以及发人深省的主题都落实在一个四处奔走的男人身上,这个男人被他的“自我”所禁锢,现在终于明白,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 内容推荐 “你终究会发现,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 衰老松弛的中年剧作家亚当,成功地保留了自己的头脑,换了副年轻健壮的皮囊,立即展开奥德赛式的欢乐之旅,很快他就后悔自己遗忘了过去,并因不负责任深感罪恶。邪恶的力量在追赶他,要控制“他的”身体,他意识到自己已无路可退……在如此刺激、富有狂想色彩的栩栩如生的故事中,哈尼夫·库雷西探索人们欲求保持年轻的多种可能,尖锐地追问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尽管随着时间流逝,灵肉之争将变得毫无意义。 除库雷西的最新力作《身体》外,本书还收入了作者的七个短篇小说。 目录 身体 树间喧哗 与你相视 再见,母亲 异性恋者 记住这时刻,记住我们 父亲 触 试读章节 身体 第一章 他说道:“听着,你说你耳聋背疼。你身体不断地提醒你活得不爽快。你想不想找个办法治治它?” “这具半死不活的老皮囊?”我说,“当然。怎么个治法?” “换个新的,怎么样?” 这是一个我既不能接受、也不能拒绝的建议。这绝对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当我听那家伙提及这事,尽管我不愿搭理这癫狂的主意,还是忍不住去想它。整个晚上,我躲也躲不了,被这建议弄得兴奋异常。兴奋了一阵子之后,现在我得面对这建议了。 这次“冒险活动”始于一次我不愿意参加的聚会。 虽然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可以说是我的黄金岁月,但我受不了强劲音乐的威胁,我倒是更喜欢安静,各种各样的安静。对半生不熟的烧烤食物,我也不会有什么好胃口。 想听听我的健康状况么?我其实并没觉得特别不舒服,可我已经六十五岁了,我的床是伴我度过人生最后岁月的船只。我的膝盖和背脊给我添了很多痛苦。我患了痔疮、溃疡和白内障。我吃东西时,掉出几粒碎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我的耳朵是一天比一天老背,人们要冲着我耳洞吼叫才行。我不参加别人的聚会,因为我不喜欢笔直站着。要是我坐下,别人跟我搭话就有些困难了。更何况我并非总对别人的话题感兴趣,如果我觉得腻烦了,我就不想在那里耗着,那样又让人觉得我很唐突或傲慢。 我有些朋友比这更糟。要是你运气好,说不定会听到关于他们的传闻。我确实喜欢喝两盅,但我喜欢在家喝。好在我是个一喝便倒的人。不用几杯下肚,我便能懂得拉康了。 我妻子玛戈当了五年的咨询顾问,现在受训成为治疗师。她在家里某间屋子里倾听别人诉说,以此谋生。我们真够幸运的,总是相互羡慕着对方的职业。她希望能从自己内心创造些东西;而我则希望从别人那里听到些什么。 孩子们已经搬出去住了,女儿在学习,准备以后当医生,儿子在做电影编辑。我想我这一辈子算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啦。我妻子玛戈走进屋子时,我想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她,其中某些东西,我想,她会注意听的。玛戈总喜欢宣称男人一旦进入中老年,脾气便开始变坏,刚愎自用,难以餍足。据玛戈看来,我们已经不怎么在乎对别人礼貌周到,我们忘记了别人比我们自己更重要。往后走,事情会越来越糟。 我承认自己不是那种佛法修炼得道的人。我或许还有些美德,诸如恻隐之心,时有时无的仁慈;与我一些朋友不同的是,置身于芸芸众生里,我对他人、对文化、对政治从未失去过兴趣。我希望当一个出色的父亲。尽管某些时候,孩子们免不了讨厌我,我还是喜欢他们,喜欢和他们相伴。直到现在,我敢说,我还算是个宽宏大量的丈夫。玛戈总说我是为名为利为赢得女人的青睐而写作。我还得再加一点,我也是热衷于我所做的事情的,它一直使我着迷。通过写作,我思考着这人间世事,思考在我眼里,在他人眼里,什么是重要的。 我除了自己充满矛盾之外——有人告诉我,我至少有三重人格——我还情绪时好时坏,神不守舍,嫉妒心重,又时时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我妻子说我常处于癫狂、头脑发昏、“自我迷失”的状态,而我自己却不曾意识到这些。我可以走进浴室是一个人,走出来变成另外一个,一个更糟的。我瞳孔放大,到处乱走,跺着脚吵吵嚷嚷。几句非难可以让我连三天记恨在心,认定她在谋划着跟我过不去。好几年的自我解析、治疗,还有被我的学生称作“写作疗法”的艺术创作活动,没有一件事情使我的症状消失。没有什么救得了我,救得了病态中的我。要是你问我,我或许会说我的问题就是我自己,我的生活是我的困境。如此说来,我最好还是从中寻找乐趣吧。 要不是玛戈出门去参加她一群女朋友的晚餐,我连想都不会想去赴那个聚会。女人之间谈话交流的亲密程度和迫切心情,她们彼此之间的愉悦,我并没嫉妒过。不过,在我看来,男人之间不可能这么直接率真。 可如果现在我一个人待在家,只消一个钟点,我就要晃东晃西,把东西这儿抓抓,那儿搁搁,再四处乱翻寻找它们。我再也不相信或希望书本上的知识能满足我,甚至不相信它们会提供给我娱乐。如果看电视时间太长,我会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我已经相信自己是如何不合时宜,老掉牙了!我不再熟悉那些大众明星、演员和电视连续剧。我不再吃得准色情影片里男女的身体到底是属于谁的。我像是想要参与一场谈话,而只能明白其中一小部分。说到政客,我几乎无法搞清他们到底站在哪一边。我的年纪、我受的教育和阅历根本不是什么优势。我想,既有好心境又有好奇心地参与这个世界,看明白世事真相,你必须既年轻,又无知。我是不是想参与这个世界呢? 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找不到更有意思的事情去做,以一种半老头子的举棋不定踌躇不决的心情,我冲了个澡,穿上白衬衫,拉开前门,踩着碎步而去。正是盛夏,街上像是烤着了似的。虽说从做学生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伦敦,可今天当打开我的前门,想着我可能会撞上或听到什么,不得不思考些什么,可能会碰见哪个人,我还是很兴奋。伦敦好像已经不是不列颠——在我眼里,那个狭小的、乏味的不列颠,到处是农田,到处是上了门板的店铺,到处是想效法伦敦的城市——的一部分,而演变成一个半独立的城邦。像纽约一样,伦敦开始让步于对人欲的满足了。另外,我和玛戈一直议论这事,要走完一条街而中途不被讨钱的人拦截是不可能的。不过一般来说,我看上去衣着混乱,乞丐们对我是没有什么指望的,尽管他们张着手。 那是一个戏剧玩家的聚会,一个朋友操办的,她是个导演,也教教书。她邀请了几个戏剧学院的学生,还有那些常客,我的朋友和熟人,那些尚能动来动去的、没住医院、没去消夏的活人。 医生指示我要锻炼,我本人也还指望有年轻人的活力,于是,我决定从伦敦西区步行去聚会。约莫四十五分钟之后,我就上气不接下气虚飘飘的了。附近叫不到出租车,我被困在尘土飞扬、人迹稀少的路上,一筹莫展。我打算在树阴地里坐下歇歇脚,又担心能否再站得起来,身边没有一个能勘我一臂之力的人。许多个我曾经不知不觉走进去过、要一品脱苦啤酒、随便翻翻晚报、充斥着从家庭里逃亡出来的本地浪子——人们把这帮家伙称为“酒鬼”,现在这些人个个病态得一塌糊涂——的酒馆,现在都成了酒吧间,挤满手舞足蹈的年轻家伙。我根本不想经过肥硕的看门人进入酒吧。有时,伦敦好像处处都安装了监视摄像机,处处都是保安人员,你甭想走过一道门关而不被剥去衣服、脱下鞋子、翻出衣袋被检查,当然都是为你自己好。虽说现在并不比往日更危险,也不比往日更安全。在酒吧里简直不可能跟那些陌生的倒霉蛋进行蹩脚的交谈,那些交谈会把你牵扯到别人稀奇古怪的生活里去。上了岁数的人都像被从街上扫除掉了似的,而年轻人脑袋上长着电线,供应着音乐和电话里的声音,也许还供应着使他们扭来扭去的电流吧。 尽管如此,下午和夜晚,我总是在伦敦到处走走。有时路还走得相当远,我逛店铺,逛不为人知晓的剧场,逛另类博物馆。不然的话,整个上午的伏案工作使我的躯体僵硬不堪。 聚会地点不在我朋友的公寓,而是在她阔绰兄弟的家,在动物园附近的一幢五层楼的宽大粉墙建筑里。 我终于踏进门的同时,一大群二十来岁的孩子也到了。 “是你呀,”其中一个说道,瞪大眼睛,“我们在学你的戏呢,课程大纲上有你。” “希望我没有引起你们太多的不快。”我应答道。 “我们想问问你能否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对付……” “但愿我能记得。”我说,“对不起。” “我们听说你尖酸刻薄。”另一个低声怨道,又添了一句,“你长相跟你书背后的照片一点都不像。” 我举办聚会的朋友来到门口,挽起我的手臂,把我引进了房子。她或许觉得我会拔腿溜掉吧。实际上,这些聚会使我焦躁不安,这种感觉,就跟我二十五岁时所感受到的一样。更糟的是,我明白这些惧怕,这些破坏了愉快心境的惧怕,出自人的内心,而且无法解释。你老的时候,你作茧自缚自我困顿的行为根源几乎是从前无法理解的,为什么现在,你要来解开这重困惑? “你是不是嫉妒那些年轻靓仔?瞧他们那样虚荣,一开口便是‘我离开牛津时’或‘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什么的。”她说道,递给我一杯饮料,“可任何有档次的聚会上都不能少了他们的。谁他妈的想过得快乐谁就少不了他们,你不觉得?” P3-9 书评(媒体评论) 哈尼夫·库雷西的小说《身体》以一种粗率的方式展现了重返青春的情景和富有戏剧色彩的灵魂/肉体之间的分裂……《身体》中主人公的身份漂移于伦敦文化圈的著名老人与欧洲社交圈的漂亮青年之间,这个主人公如此同化并改变本性,如此安全地从库雷西小说中常见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种族/伦理冲突中转移开来,以至于他的历险形式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寓言。 ——约翰·厄普代克 这个念头的科学理据是模糊无聊的,但是库雷西可能从未试图令人信服。相反,他将亚当的全新身体送上了各种各样的寻找灵魂的旅程,这新的身体“如同大英博物馆里的雕塑一样健壮结实,具有古典主义的美”。 ——《出版人周刊》 库雷西具有无可抵挡的魅力、智慧与爱的力量。 ——《纽约时报》 库雷西圆熟的技巧、快节奏的叙事以及发人深省的主题都落实在一个四处奔走的男人身上,这个男人被他的“自我”所禁锢,现在终于明白,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 ——惠特尼·斯科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