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光皇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喻大华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的润色而成。

千年朝堂·鲜有此帝。

此前中国·千年不变,此时中国·十年一变。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人公——道光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呢?在中国历史上,他又曾经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翻开此书,您就能看到抗争与无奈、果敢与踟蹰、勤政与苟安,看到有那么多的东西藏在了历史的背后。

道光皇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

道光去世于1850年,距今将近一百六十年了。此间,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然而,我们走出了那场发端于道光中叶的社会大变革吗?晚清“自强”、“求富”的口号,在今天丧失了历史价值吗?

应该承认,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努力和发展模式的探索,那场发端于道光中叶的跨世纪的社会大变革并没有完全结束。困扰道光皇帝的边疆矛盾、民族纠纷、毒品泛滥、吏治腐败、经济危机、西方压迫等问题,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吗!

中国两千年皇帝制度中涌现出了像秦皇汉武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涌现出了像唐宗宋祖那样贤明仁慈的皇帝,但若论与今天中国联系紧密、影响犹存的皇帝,当首推道光。真是千年朝堂,鲜有此帝!

可见,道光皇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王朝就是今天中国的“昨天”。回顾中国的“昨天”,绝不是为了不忘过去那点事儿,而是要把“昨天”当成“今天”的镜子,把昨天当成今天进步的基础。

让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比先人看得更远!

让我们走近道光皇帝,登上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去感受那充满屈辱而又不乏壮丽的艰难岁月吧!感谢先贤,敬畏历史!

目录

天降大任

乾隆嫡孙,文武双全

疑云之中,承继大统

遗诏风波

祸从天降,陈年老账

多磕头,少说话

好好先生,升迁有道

吏治难清

无度官员,欲壑难填

朝野上下,潜规盛行

显赫朝廷,公然卖官

抠门皇帝

天子抠门,举世无双

俭德为荣,勤吝治国

海运皇粮

漕运弊生,利害攸关

馊主意,坏算盘

惩治盐枭

楚材挑重担,平步踏青云

半壁重臣,有道明君

盐法改革,迫在眉睫

英吉利叩关

天朝闭关,英国挑战

礼仪军事,隐忍对决

虎门销烟

烟深海国,圣颜大怒

生死苟利,祸福避趋

战前疑云

风口浪尖,暗涌横流

寸光鼠目,茫然决策

如此退敌

君庸臣佞,牺牲忠良

有奶便是娘,墙倒众人推

城下之盟

主和不主战,贼船卖国

战败不倒架,慷慨施舍

王朝末路

国之鼹鼠,监守自盗

入城风波,退中有进

道光宫闱

佳丽三千,知音有几

婆媳反目,遗恨之爱

子嗣虽多,成器者少

慕陵盖棺

道光西去,成丰登基

风云散尽,盖棺论定

道光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公历是l782年9月16日,清晨五六点钟,乾隆的嫡孙,后来的道光帝,曼宁在康乾盛世恩泽的沐浴之下出生了。出生地为紫禁城的撷芳殿。

太监一溜小跑到乾清门向正开早朝的乾隆皇帝报告,说皇十五子永琰(当皇帝后改名“颙琰”)的福晋刚刚生了个小阿哥。

“生个小阿哥有什么稀奇!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乾隆帝有多少孙子?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且大多不认得,每到过年的时候,这些皇孙都会给爷爷乾隆帝拜年,乾隆一看,觉得他的皇孙长得都很像,就像一个模子出来的。于是乎,一人一个红包,打发走了了事。相比较而言,这些皇孙还是很有福气的,比他们更郁闷的是乾隆的孙女们,基本上没见过乾隆的面。

前来报喜的太监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别看乾隆皇帝不动声色,但心里却乐开了花。虽说他子孙满堂,但这位皇孙可与众不同,因为这个皇孙的父亲永琰早已被密立为皇太子。曼宁的出生预示着皇家血统的绵延不断。而且永琰的长子刚刚夭折,此时他的心情极度难受,乾隆帝也正为他捏了一把汗,现在永琰的次子出生了,希望又有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但是,这一层窗户纸不能捅破,因为永琰的太子身份是秘密确立的,除了乾隆,谁也不知道,所以乾隆只能关起门来偷着乐。

曼宁的父亲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母亲即后来的孝淑睿皇后。曼宁是嫡子,排行第二,但是排行老大的小哥哥已经夭折,他实际上成为嫡长子。后来,曼宁当了皇帝,史称“有清一代,皇帝嫡出者,只此一帝”。大家知道,汉族家法都是立嫡长子,大清呢,不是不想立嫡长子,而是截止到嘉庆帝就立不出个嫡长子。

曼宁在深宫之中慢慢长大……

一天早晨,六岁的小曼宁被太监从睡梦中叫醒,抱进书房。从此,除年节、皇帝和皇后的生日外,他都是在书房里度过。每天早上四点,天还黑着,皇子皇孙就要进书房温习功课,此时师傅还没来,几个苏拉、太监在皇子皇孙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倚柱而寐,残睡未醒。六点,师傅到来,开始授课,下午两点,师傅出宫。而这些“苦命”的皇子皇孙还要接着学满语,练骑射功夫,直到日落方能休息。

为了培养文能安邦治国,武能驰骋疆场的接班人,清朝制定了近乎残酷的皇子教育制度。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赵翼曾经在军机处值夜班,经常看到皇子们披星戴月、秉烛勤读的一幕,他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这些靠读书挣饭吃的人尚且起不了这么早,何况天生富贵的皇子日日如此!怪不得人家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感慨道:“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乾隆皇帝还不时抽查,生怕师傅要求不严格。就在曼宁进书房的第二年,乾隆帝发现不少师傅擅自停课,就将这些师傅分别降职、革职,其中满族师傅每人又被重打了四十大板。这个事儿轰动了北京城。说起来算是“家长”打“老师”了。曼宁为此很是揪心,后来听说打人的人并没有用力,不至于很疼,他才略微安心。

曼宁修文习武,十分专心,进步很大,不仅汉学基础扎实,而且武功也修炼得十分好。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仅十岁的曼宁随祖父乾隆帝行围,居然射得小鹿一只,围场之上欢声雷动。八十高龄的乾隆老爷爷兴高采烈,赐曼宁黄马褂一袭、翠翎一支,还专门给他做了一首诗。

P5-6

后记

2007年12月,“道光”这个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立项,于2008年1月至5月拍摄,至8月8日制作完毕。2008年10月13日至31日播出,历时三周,共计十五集。

本书根据电视节目内容补充修订而成,但和电视节目又有所不同。比如:

一、每次录制电视节目时,我讲四十五分钟左右,最后剪辑成三十五分钟的节目,有不少精彩内容必须忍疼割爱。

二、在录制电视节目时,我要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而且可以适当重复,但在写作中却不能这样。

三、为了让观众看得轻松愉快,电视节目尽量“平铺直叙”,即使在录制节目中,我运用了倒叙的讲述方法,编导也会剪辑调整,剪辑后的节目,观众很难看出痕迹,而写作却以此为忌。

四、此次出书,我又增加了三讲——“天山报捷”、“道光宫闱”、“慕陵盖棺”,其他各讲中也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力争将道光一朝的史事叙述完整。

在“道光”这个节目立项时,曾有人提出这样的疑虑:怎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冷不丁儿上来就讲道光?实事求是地讲,主要是因为我研究道光更深入一些,自我感觉讲道光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另外,清王朝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紧密相连。书中提到道光朝的边疆民族、吏治腐败、禁毒销烟、经济危机、列强压迫等问题,不是依然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吗?

从王朝断代的角度来看,道光确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是,这个时代偏偏遇上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鸦片战争。于是,道光朝就成了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既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语”,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百年变革的起点、一个新时代的“序言”。道光帝——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了。

我从事史学研究、教学二十多年,史学研究讲的是证据。比如,我说林则徐进宫候见时,天空正下着雪,这个情节是我查阅《林则徐日记》时的发现;又比如,我说嘉庆帝驾崩的当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查阴历就知道那是个无月的夜晚。《百家讲坛》既是一个学术舞台,又需要迎合非专业人士的口味,但是,学术规范是第一位的,这是我讲“道光”的原则。

2007年11月,《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先生和孟庆吉主编来辽宁师范大学“选秀”,受学生怂恿,我用东北话讲了一段儿——“道光择储”,没想到我居然被选中,并给我这个四十六岁的“新人”一个超过十集的大工程。我感到十分惶恐。

我对《百家讲坛》的坛主——制片人万卫老师以及总策划解如光老师,不是一句感谢就能表达我的心情的。然而,我一介书生,何以为报?只有把节目做好。但于此,我也深怕辜负他们。

我接触最多的是孟庆吉、王珊、李伟宏、郭巧红四位编导。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四个印象:①魅力四射;②聪明绝顶;③活力十足;④精力无限。他们走路像小跑,说话像播音员,琢磨问题像专家。另外,他们似乎很少睡觉,给我发的邮件往往都是下半夜一两点钟。

本节目播出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金丽红副总编辑找到我,一没问书稿情况,二没了解作者情况,直奔主题,拍板决策。金总编说:“万卫老师看中的人,错不了。”这是一份信任,令我感动。

我冒昧地僭越了众多学术造诣极其高深的学者,惶恐地把这本小书奉献给读者,并向全国关心我的电视观众朋友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喻大华

2008年11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