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边打工边创业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潘文富//黄静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个人创业,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加美好梦想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彼岸,个人创业更多的是要依靠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观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良好的商业心态等。以这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支撑,才能保障创业的稳健起步和最后的成功。

本书分5章,从理性看待工作与老板的关系、打工与创业之间、如何边打工边创业、做好你的职业、边打工边创业的案例与解答等这几个角度出发,为你介绍边打工边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内容推荐

很多上班族对“创业”的理解有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的调查发现,十有八九的人都认为起点要很高,非要有几十上百万元资金才能启动,而且还要方方面面准备周全才敢动手。其实就是投资几百元创业考烤羊肉串,一样也会有不错的赢利。创业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和脚踏实地的精神。

选择投资额小的项目最适合上班族创业,因为从实际出发,由小事做起,一点点做大才能真正体会创业的全部意义,创业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磨练,日趋成熟。

《边打工边创业》共5章,系统详细讲述了如何理性看待工作与老板的关系、打工与创业之间、如何边打工边创业、做好你的职业、边打工边创业的案例与解答等等。相信您阅读之后有拨云见雾,茅塞顿开之感!

目录

第1章 理性看待工作与老板

1.1 我们不都是雷锋\2

1.2 老板和员工想得不一样的地方\5

1.3 为敌人工作\9

1.4 为什么小人能得志\12

1.5 上司有时候比傻老婆还要傻\14

1.6 听老板的话,是阻碍营销人员职业发展的真正根源\17

1.7 理性看待市场混乱\22

第2章 做好你的职业

2.1 大量学习,大量遗忘\26

2.2 一个基层销售主管的五年规划\28

2.3 外企国企,卸磨后同样杀驴\33

2.4 企业文化是个什么东西\40

2.5 高级销售经理在跳槽时谈些什么\45

2.6 小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洗澡\47

2.7 为什么学不进去\49

2.8 贵人相助,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外力\53

2.9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混乱不堪\63

2.10 百字真言\67

第3章 打工与创业之间

3.1 为什么会出现边打工边创业的风潮\72

3.2 各类边打工边创业的现状\73

3.3 边打工边创业,老板怎么看\79

3.4 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无能\83

3.5 白领创业为何多失败\87

3.6 什么样的人适合边打工边创业\93

3.7 边打工边创业,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97

3.8 不同年龄段的创业心态\102

3.9 别用别人的理念来经营自己的生意\1O5

第4章 如何边打工边创业

4.1 边打工边创业的两个前提和三个阶段\108

4.2 非自有渠道的销售代理\111

4.3 非自有终端的销售\115

4.4 警惕边打工边创业中的骗局\120

4.5 准老板的财务管理系统\124

4.6 边打工边创业的成本核算\129

4.7 个人创业,要有怎样的心胸和意识\132

4.8 准老板的风险类型及预案制度(一)\134

4.9 准老板的风险类型及预案制度(二)\138

4.10 边打工边创业的人员管理问题\139

4.11 个人创业中的人脉管理\143

4.12 准老板的眼光误区问题\147

4.13 准老板的战略部署作用在哪里\15O

4.14 准老板的文件管理系统\154

4.15 学习决定进步——创业者的学习\161

4.16 经销新产品前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65

4.17 非实体型创业项目\170

4.18 创业,不一定要从新建起步\173

第5章 案例与解答摘要

5.1 边打工边创业:做领带\178

5.2 边打工边创业:做手帕\183

5.3 解答一\189

5.4 解答二\190

5.5 解答三\191

5.6 解答四\192

5.7 解答五\193

5.8 解答六\196

5.9 解答七\197

试读章节

从新的、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工作。

重新衡量工作给我们到底带来什么。

从另类角度描述工作、企业、职务、老板这四者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多角度地理解边打工边创业。

1.1 我们不都是雷锋

当前许多企业热衷于建设所谓的企业文化,这当然不是企业领导突然心血来潮,而是怀着一定的目的性。企业是商业组织,没有利益的事是不会去参与的。那么,企业纷纷建立所谓的企业文化的目的在哪里呢?从表面上看,建设企业文化有着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诸如此类一大堆正面的理由,其实呢?笔者在调查分析了全国若干个著名或者不著名的企业所制定、推行的企业文化之后,发现企业文化的目的其实就两个:一是老板文化;另一个就是要让员工更多地为企业付出(待遇不涨的前提下),节约企业的支出成本,增加员工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说就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员工剩余价值。

企业文化设计都是建立在员工可以接受并执行的基础上的,那么,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又是怎样看待员工的呢?笔者认为,就像许多人在拾金不昧的问题上把当事人的思想觉悟境界拔高了一样,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也容易犯这个错误,把员工的觉悟也拔高了,把员工当雷锋看了,认为员工就该乐于奉献,任劳任怨,自觉加班,一些小的费用员工就该自己掏腰包,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就应当牺牲个人利益。因此,某些老板看到准时下班的员工心里就不太舒服,看到员工稍有轻闲心里就感觉像猫抓。

甚至,一些企业高层在撰写企业文化纲要时,还喜欢把战争英雄严守纪律、牺牲自我保全大局的崇高品质作为员工学习的对象。英雄们当兵入伍,保家卫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的,是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高度!商业行为怎能与此相比?商业行为是为了维护企业老板的利益,这两种利益能相提并论吗?再者,商业行为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同样的道理,员工拿多少薪水,就做多少事情,超出的部分老板就应该额外计算报酬,凭什么要员工多付出呢?

员工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得到多少就付出多少,绝大多数员工都能做得很平衡。老板要是不给员工这个“平衡”,员工自己会去调节的。当然,调节的方式就有很多种了:消极怠工、挖公司墙脚、利用公司资源做私事、利用职务便利创造其他收入……总之,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老板这套“马列主义”对员工,“自由主义”对自己的做法,无异于是给自己挖个时髦的坑,要随时纵身跃入中国倒下去的老板们的行列——真正死于市场竞争中强大对手的老板很少,死在自己员工手里的倒是数不胜数。

恐怕很多老板还不知所以,还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管理手段高明。其实,企业表面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很可能只是假象,平静的背后掩盖的是汹涌的暗潮,只不过老板当时看不到而已。于是,老板往往被当前的假象所迷惑,以为企业文化弥补了员工的利益需求落差,愈加大力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实,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员工私下在公司里开通更多的暗道,源源不断地转移着公司的资源。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员工就是普通人,有付出就应得到相应的回报,为公司所增加的付出就应得到相应的增加的回报,员工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学雷锋(真想学雷锋还不如参加志愿者,真正为社会做点好事呢)。老板们也别指望能把员工培养成活雷锋,那套所谓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消除员工收人的不平衡问题,只有在物质上做到平衡之后才可以谈精神。  那么,员工的收入仅仅只是钱吗?也不完全是,笔者认为,员工的收获其实有五个利益点——财、气、异性、价值、技能。

财,指的是金钱收入,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员工收入。

气,指的是员工的精神平衡——公司的内部氛围是不是让员工感到舒心,有委屈能不能得到解决和缓解,自己在公司里是否得到了老板及同事的尊重,等等。

异性,指的是公司里是否有吸引员工的异性同事。“食色,性也。”这点上,许多经销商老板做得很聪明,在公司内部安排一定数量的漂亮女孩子做后勤、财务等工作,男员工们自是工作情绪饱满,热情高涨。

价值,每个人都坚持认为自己是有特殊价值的。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有其独特之处,都会产生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和思维,当他新加入一个群体,都希望这个群体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所在。

技能,以前学徒工跟在老师傅后面学门技术,三年不能领工钱,每天还要把师傅伺候得舒舒服服,不就是指望能学到点技术,能一技傍身吗?现在虽说不用把师傅看得这么重,但是职业技能还是很重要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靠各自掌握的职业技能换取收入的,掌握的技能质量越高,得到的收益和工作安全保障也就越高。

仅仅从金钱上来满足员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因为人对利益的需求是复合的。大家留心分析一下国内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就会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它们在以上五点利益的组合方面都安排得较好,至少能够满足员工两个以上的利益点,而绝少用些空洞的口号来企图弥补员工的不公平感。再者,笔者认为,企业搞企业文化,论及个人价值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如果上升到民族、国家、全人类的高度,就脱离了商业的本质,有点过了。

P1-4

序言

个人创业,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多年以前,曾有句著名的流行语:“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中国人的个人创业意识居世界前列,个人创业的念头几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闪动。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为了自己的物质或者精神追求,为了摆脱工作对自己的束缚,个人创业、自己当老板这条路被许多国人视为达到理想彼岸的金光大道。

在改革开放的20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政策的框架开始松动时,国人的创业热情迅速进发出来,当时纷纷涌现的个体户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个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现在,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个人创业的光辉依然强有力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当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越来越规范的商业环境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但是,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加美好梦想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彼岸,个人创业更多的是要依靠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观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良好的商业心态等。以这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支撑,才能保障创业的稳健起步和最后的成功。

国人对待个人创业问题多是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往往是梦想高过规划,热情淹没了冷静。这也就造成了当前个人创业市场的一个矛盾局面:一方面是大量创业者前赴后继;另一方面,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数字是5%都不到的首次创业成功率。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势头汹涌的新创业者,毕竟个人成功的希望、物质生活的吸引力依旧驱使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向个人创业之路。当然,新一代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地以理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创业问题,从而更多地积极学习与提升自己,用知识作为支撑,用理性的眼光去评判,用商业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绝大多数老板都是边打工边创业起来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在商业领域,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区别就是一个解决成本的途径——费用是成本,时间是成本,风险更是成本。

如何把自己的创业成本降到自己可以接受、可以承担的水平,是创业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多种,边打工边创业就是其中的一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