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流传着“一塌糊涂”的说法。
塔是博雅塔,湖为未名湖,图则指图书馆。
未名湖是燕园风景最美的地方。名日未名,便引人遐想于未名中。
未名湖因为北大,而有了灵气;北大因为未名湖,变得更有诗意。
这里湖光潋滟,塔影婆娑,亭立湖心,石船横卧。
湖畔垂柳环绕,岗峦起伏,小桥流水,松柏叠翠。
在这湖光塔影之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围绕在教授身边,轻松幽默的对话当中不时的夹杂着战场的刀光剑影和高超的谋略智慧。“伊塔”教授在给这群“糊涂”学生讲述着他对《三十六计》独特的理解……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文治与武功兼备、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皇帝,至少史书里是这么写的,这位皇帝自己也是这么感觉的(要是他老人家知道后世另一位伟人鄙视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估计会气得要死)。李世民因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就经常需要做点事情巩固这种珍贵的自我感觉,贞观十七年(643年)他决定御驾亲征就是处于这种目的。
地球人都知道这“御驾亲征”是多么拽的一个词,当时李世民皇帝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一定得选最好的御林军,挑西域纯种马,带就带最拉风的军队。朕我直接带队,军队最少也得30万,什么旌旗啊、战车啊、云梯啊,能带的都给我带上;先锋用程咬金,押后用秦琼,中军站着朕的长孙皇后,穿女式盔甲,特时尚那种,普通小卒子一经过,甭他偷看没偷看,皇后都叱喝一声:“好大胆子,给哀家拉出去砍了!”一口地道的大唐腔,倍儿有面子。大军里再弄个随军记者团,写报道的毛笔用徽州的,一天光润笔就得几两金子;再养几百笼信鸽,12个时辰候着传书,就是一个字儿:牛!光鸟食就得万把担小米。将军们骑的不是汗血宝马就是大秦进口的名马,他要是骑一国产马都不好意思跟我打招呼。你说我这么折腾的大阵势,是要去讨伐哪里呢?高丽?那是后来薛仁贵搞定的事,东瀛扶桑是箭靶子,你还别嫌它小,根据朕的第六感,这个鸟国——不好意思是岛国,以后会变得很凶悍,给我后世唐人找的麻烦会很多……
闲话少说,李世民领着30万大军~路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人云端,这一天终于东进来到海边。以李世民老大为核心的军事委员领导们第一次见到白浪排空、苍茫浩瀚的大海,免不了发出:“啊,大海,你真大”的慨叹,随即就英明地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都是中原人,从小没听过“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的摇篮曲,提到乘船过海都头皮发憷,何况唐军虽然装备先进可仍然没法超越时空造出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船来。于是君臣将士大眼瞪小眼深情对视,用尽了哲学的脑筋还是没个办法。
正当随军记者们用徽州毛笔写诸如《谁挡了陛下平扶桑的路?》的现场报道累得手发软的时候,先锋程咬金用对讲机告诉皇帝说这附近的平民百万富翁求见,平民皇帝没兴趣,但是百万富翁还是见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进皇帝的临时office,声称自己是东海餐饮暨房地产集团的CEO,说大军过海军粮他家全包了,并且请皇帝皇后太监宫女三军将士随军记者们去他家吃饭k歌、洗脚按摩。
听说有霸王餐吃大家情绪立马都high了,以光速奔到百万富翁家,只见成千上万间屋子都用黄布遮围起来,进到屋里也是一色明黄的幔帐、窗帘、壁衣、桌布、地毯,包得严严实实。桌上酒肉齐备,刚才面对大海唉声叹气的百官这时都奋勇当先,有道是“文官贪杯不怕死,武将怕死又贪杯”,大家推杯换盏,热爱文艺工作的长孙皇后又命随军歌舞团表演助兴。
正当大伙热闹时,李世民皇帝忽然觉得头晕,地板啊桌子啊晃来晃去的,外边似乎还有打雷的声音,以为自己喝高了幻视幻听,可是地板桌子晃动得越来越厉害,酒杯都摔碎了,再看大臣们也东倒西歪满地爬,惊惶失措。李世民是多么英名神武的君主啊,大叫一声:“大家别慌,看来是地震了!”命令旁边的太监揭开黄布窗帘看看,这一看吓得小太监差点灵魂出窍,但见天地间一片碧蓝汪洋,前后左右都是盖着黄布的战船,轰鸣声也不是雷声,而是巨浪滚滚。这时百万富翁诡异地一笑,向皇帝汇报说自己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全程策划独家主持的,30万大军已经航行在大海之上,直奔扶桑。
虽然是善意的谎言,可是李世民觉得作为皇帝毕竟有点没面子,坚决不给薛仁贵策划奖金。薛仁贵大怒,扔掉化妆头套吼道:“我容易吗我?就为了凑第一计我二八佳人装八二的鳏夫!”李世民皇帝:“爱卿,别激动先,打下扶桑给你提成就是啦。不过这‘瞒天过海’里的‘天’应该指朕,天子就是天,以后有人拿这三十六计说事,朕也要收版税呢!”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