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从理论到实践上比较系统地回答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共性的常见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者大部分长期从事军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宣传贯彻和实践“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和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上都有一定建树。他们的艰苦思索、可贵探索不仅能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供一些直接的帮助,而且一定能促进国防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高。
2000多年前赵国的左师触龙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怎么爱子,如何为孩子作长远打算?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把钥匙,打开一扇窗户,提供一种观念。为国而教子,教子为国谋,这应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愿天下父母、家长都能在科学教子的辛苦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份专为天下父母教子育女准备的珍贵礼物——它融国内外先进的教子育女新理念和新方法。本书作者从身心、德、智、能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家长教子的科学理念与方法,以系统的理论、新颖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对教子做人、教子求知、教子建体、教子审美、教子劳动及教子基本方法共43种教子方法进行了生动、详实地阐述。本书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哲理性、知识趣味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是所有关爱、培育子女的父母们必备之读物。
第四节 遭遇意外要机智 自我保护要得法
——自我保护法
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一年级的小孩被坏人骗走,要带到外地去贩卖。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孩子看到一位民警,灵机一动,突然挣脱骗子的手,边向民警怀里扑去边大喊:“他是坏蛋!”骗子吓得抱头鼠窜。这个机智勇敢的孩子终于得救了。(吴承良编著《少儿家庭素质教育》,金盾出版社)这里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孩子在突然遭遇意外情况时,务必要学会自我保护法。所谓自我保护法,即是家长教育孩子在遭遇意外情况时,如何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并利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权益,以达到自我保护之教子方法。
一、要加强对来成年孩孑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当前,对未成年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社会要搞,学校要搞,家庭也要搞,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家长更应责无旁贷、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这是由家长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履行的职责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家长的教育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学习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就等于失职、失责,就会给孩子健康成长造成终身遗憾。
这是由未成年孩子意外伤害的突出特点所决定的。根据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对中国三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状况的调查,其突出特点是:一是从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看,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的,为34.6%;其次是碰伤/挤压伤、扭伤、割伤/刺伤、交通事故和烧/烫伤,它们是儿童主要发生的意外伤害。二是从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来看,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在家中,发生率为43.2%;其次是学校和幼儿园,发生率为22.8%;街道和公路上为22.3%。受伤时,儿童有一半是在-娱乐活动,占所有活动的44.6%,其次是在体育活动,占所有活动的17.5%。三是从意外伤害的年龄段来看,1~4岁和5~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中国三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状况调查发布》,《北京晚报》2004年12月)可见,在家庭中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另外,它也是由未成年孩子自我保护的现状所决定的。当前,不少未成年孩子遭遇意外伤害时,往往是心理错乱、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缺乏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家庭突遇火灾,孩子既不知道如何拨打110报警,也不知道如何迅速逃生到安全地方,而只知坐在家里号啕大哭,不知所措。在野外突遇小伙伴掉进水里被淹,孩子既不知如何呼唤大人来迅速抢救,也不知采用有效办法进行紧急处置。更有甚者,有的不会游泳的孩子竞贸然跳入水中去抢救,结果导致双人淹亡,还有的孩子由于惧怕而悄悄离开出事现场,事后也不敢将真相告诉小伙伴的父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伙伴突遇车祸而伤亡,随行的孩子既不知如何迅速拨打110、120速来抢救,也不知记住肇事车的车牌号码和司机的面貌特征,保护出事现场,只等待警察叔叔来处理,等等。究其原因:一是孩子从小生活于舒适安逸的家庭环境中,未曾经历突发意外情况的经历,因而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二是家长很少或从未给孩子进行过自我保护教育,致使孩子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因而,造成了孩子在突遇意外情况时处于惊惶失措、束手无策的局面,不懂得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由此可见,加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事情。
二、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差本知识和能力
孩子需要懂得的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2000年,北京市西城区警方先后编印下发了《中学生自我防范知识读物》和《您知道吗?小学生自我保护趣味读物》。2003年1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北京市民应急问答》一书。2006年3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这些读物和书籍都涉及了大量的关于未成年孩子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的具体内容。家长应通过15头传授、自身示范、参观展览和指导阅读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防护知识和能力。
未成年孩子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
当孩子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防护栏;当陌生人来访时,可以隔门与其对话,但不能给其开门,让其进屋;当发现盗贼已撬锁进入家中,可迅速躲起来,伺机逃走或求援。孩子在家突遇意外着火、可燃气体泄漏、家人触电、煤气中毒、水管接头漏水或爆裂时,要学会正确拨打119警台、110匪台、120救护台、122交通事故台等电话进行报告,及时招呼邻居进行抢救,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紧急处置,确保自己人身安全,减少家庭不必要的损失。教会孩子安全使用电视机、电冰箱、电话和计算机,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煤气和天然气,以及突遇意外情况时的紧急处理办法。另外,还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和技能,掌握一些诸如跌落伤、流鼻血、骨折、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二)交通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
俗话讲,车祸猛于虎。据统计,全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中小学生占30%。(梁颖捷《关注儿童的交通安全》,《北京晚报》2004年3月30日)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上街要严守交通规则,走交叉路口务必要小心,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不能在马路、铁路边打闹和游戏等。要学会安全横过马路,安全上学、放学,安全乘自行车(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许骑自行车上街),安全乘公共汽车、地铁、火车、轮船和飞机等。要教会孩子在突遇自行车相撞、车祸等意外情况时,要保持镇定心态,及时告诉父母、老师或警察叔叔,机智果断地进行处置,确保自己人身安全。
(三)活动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
外出参加活动时务必得到家长的许可,并告诉家长去哪儿参加活动,何时返回,和谁一起参加活动。要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家长工作单位的名称、电话号码等,一旦丢失或走失,好找警察、解放军叔叔帮助,也可以向家中或父母单位拨打电话,好尽快返回家中。。教育孩子不能做危险的游戏,在开展活动时要量力而行,在集体活动中要自觉遵守纪律、维护活动秩序等。教育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突遇停电,或发生机械故障,或发生火灾,小伙伴们在生日聚餐时突遇餐馆失火,或发生爆炸,集体外出参观时突遇狂风大作,在学校操场活动时突遇身体不适,或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时,要保持镇定心态,呼叫大人来救,开展互救或自救等。
(四)单独外出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
教育孩子在单独上学、放学或购物的路上,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去公园玩或干别的什么,不要接受或饮用陌生人给的食物、饮料。在单独外出办事时发现有人尾随,要教育孩子不要惊慌,要镇静,想办法甩开尾随者,或向人多的地方走去,或把情况告诉巡逻的警察叔叔或保安人员。教育孩子在路上被抢或被殴打时,要保持镇定心态,“好汉不吃眼前亏”,惹不起可以躲得开,不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向警察叔叔求助,或报告家长和老师进行解决,千万不能自己召集伙伴们进行暴力解决。
(五)户外玩耍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
教育孩子不要在户外玩火,有其他孩子玩火时要劝阻。一旦发生因玩火而引发的火灾,千万不可惊慌失措,要高呼“救火”,叫大人来救火,并远离火场,防止发生烧伤。与小朋友在河边、池畔玩耍,小朋友不慎掉进水里,自己又不会游泳,要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去救人,而要高呼“救人”,请附近或过往行人帮助抢救。与此同时,要想办法找一些木棍、树枝或长杆等伸向水面,让小朋友抓住,把他拉到岸边。
P188-19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任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法律政策保障,更需要党政部门、学校系统和家庭、社会各方面形成强大合力。特别是落实十七大报告确定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政策措施,直接涉及全体在校学生。它不仅是党政部门和学校系统的重要任务,而且家长无可置疑地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应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滚滚洪流,我国教育正在谱写改革新篇章。特别是落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可替代性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然而,毋庸讳言,正如学校教育改革并不尽如人意一样,家庭教育状况远不能适应教育对象需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因家庭教育不当或失败而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乃至悲剧的报道。这至少说明,部分家长在科学教子水平和能力方面、家庭教育的渠道方面、家长在优生优育特别是优教知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是有严重缺失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探索和总结。
军队家庭子女教育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家庭和谐、稳固、幸福的重要保障,也是广大官兵安心本职、恪尽职守、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基础。全军计生办和后勤指挥学院的同志们编写的这本《教子方法谈》,力求从理论到实践上比较系统地回答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共性的常见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者大部分长期从事军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宣传贯彻和实践“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和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上都有一定建树。他们的艰苦思索、可贵探索不仅能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供一些直接的帮助,而且一定能促进国防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高。
2000多年前赵国的左师触龙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怎么爱子,如何为孩子作长远打算?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把钥匙,打开一扇窗户,提供一种观念。为国而教子,教子为国谋,这应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愿天下父母、家长都能在科学教子的辛苦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李建华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