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世却西·洛藏华丹隆柔嘉措活佛,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等职任内,于2001年11月21日因病圆寂于北京,住世67个春秋,法体由专机迎回塔尔寺,火化后舍利灵塔供奉于塔尔寺却西佛邸和桑丹楞寺。
他一生注重爱国教育、培育僧才。广结善缘、惠施法雨。他广学显密教法,时间修持佛法,专注于弘扬佛法事业。可谓是一位“政治上信得过,宗教上有造诣,道德上能服众”的当代活佛。
读《水晶明镜》就像供奉在您面前的一面智慧明镜,时时照顾着自己的心灵。看看是否照见五蕴皆空,是否还有贪念……
《水晶明镜——却西仁波切传记》全书共八章。除第一章介绍第一至三世活佛外,其余各章详尽记述了第四世活佛的降世、学法、精进、得大成就至圆寂。特别是他担任塔尔寺寺管会主任12年中,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重建寺庙各项制度,恢复各种佛事活动,维修殿堂文物,重振塔寺道风,以及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领导11年中,严谨治学,培育僧才,广结善缘,弘法利生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殊胜功德,都有详尽介绍,是我们缅怀这位著名活佛的珍贵读物。
序
赞词及行文偈誓
第一章 先哲本生和前三世金刚持传记略述
第一世 却西仁波切——善法使者
第二世 却西仁波切——叶轮法嗣
第三世 却西仁波切——密乘宝源
第二章 乘愿诞辰及历代金刚持法座之上坐床
第三章 在圣地塔尔寺依止无比大乘上师闻习深广法脉传承
第四章 赴雪域佛法昌盛之地广纳显密法海及在拉萨传召大法会中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
第五章 政教双运弘扬佛法 护持文殊师利宗喀巴大师诞生地塔尔寺
第六章 应邀赴北京护持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弘法利众
第七章 圆满完成教化群生示现圆寂融入法界之情形
第八章 传记概述
回向文及书跋
附记
后记
第一章 先哲本生和前三世金刚持传记略述
第一世 却西仁波切——善法使者
第一世至尊大金刚持却西仁波切阿旺丹巴。在远古时期,具有十善之美的安多宗喀大地上,有兄弟三人,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地。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三个村庄。长子的村庄被称为却西(藏语,译为大村庄),次子的村庄被称为热真(藏语,译为中等村庄)、小弟的村庄被称为琼西(藏语,译为小村庄)。第一世却西仁波切至尊阿旺丹巴尊者就降生在却西村。
他的祖先曾经生活在卓尼地区(现甘肃省卓尼县),是藏族“嘎氏家族”的后裔。到了他祖父的时代,因为无法忍受地方头人残暴统治和折磨,祖父决定带领全家老少离开家乡,来到宗喀地区定居了下来,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族体系。这个家族平和善良,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声望。
我们的具德先师第一世却西仁波切阿旺丹巴就降生在这个家族。尊者的父亲称为普巴杰,尊者母亲称为阿旺卓玛。于藏历第十二饶迥火鸡年十二月十七日出世,是一个圆满吉祥的时间和地点,此时许多人见闻到天雨瑞花,异香扑鼻,天乐自鸣,一代佛学大师由此随愿诞生。现化身应机度生,家人为他取名为南迥。家里人像养育莲花般地抚养呵护他。大师自幼体现菩萨本质,远离孩童所有一切顽劣行为,天生厌烦放逸,从来不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因此看起来总是显得十分柔弱。所以,有些不知世理的人便说他:“这个丑陋无能的小子,不会有多大的出息!”而他的母亲却肯定地反驳别人说:“我的这个丑陋的孩子,定会有一个丑陋的福气。”这句话最后果然得到了印证。作为母亲,和普通的妇女是一样的,在生育方面,和其他女I生一样具备柑同的自然属性。但是从她未卜先知的本质来看,无疑是智慧空行母的化身。母亲非常珍爱自己的孩子,在尊者十四岁那年,家人把他送到称为“桑格宗”的静修圣地。拜至尊西纳曲吉阿旺丹巴座前出家为僧,堪布于是把自己的名字阿旺丹巴赐赠给了他。尊者看到了弟子身上的贤正善良的言行举止,希望他能够在将来成为与自己完全一样具备博学、净行、利人三圣义的学者。从此尊者开始努力效法上师的贤正、善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尊者十分尊师爱道,谦虚好学,自幼就十分尊重上师,即使是只传授过他一偈一咒的老师,也同样侍之为佛。
尊者还具有常啼菩萨和善财菩萨般的求师向学品质,不但向前贤同侪求教,还能做到不耻下问。他的这些殊胜行为,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他认真学习拼读识字,勤于诵经。由于尊者勤奋好学,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大部分仪轨礼赞念诵及藏文文法,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尊者十九岁时来到佛教圣地塔尔寺,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地。这里具足十种善妙吉祥,山形妙如千瓣莲花,这片具足无比殊胜功德的圣地被人们赞誉为第二蓝毗尼园。尊者到达塔尔寺后依止至尊却西拉佐仁波切为师,初学佛法五部大论之一《因明学》,人正理论经典,很快精通了法义辩证这一逻辑学,开启智慧门。
尊者二十岁的时候在色拉却吉次成仁钦座前受沙弥戒,从此严守戒规,确立大德风范。此后,产生了前往贤者云集之雪域西藏闻思佛法的决心。于二十一岁时他不畏旅途的劳苦,历尽艰辛,来到圣地拉萨色拉寺,驻锡在雄巴康仓,依止大格西达杰龙珠为经师,进入色拉寺下闻修院,开始接受系统的佛教理论学习。同年又前往热堆,发奋攻读《因明学》。逐步完成了对《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合论》、《律经》等五部大论的研修。在学习过程中,他非常严肃认真地学习,对五部大论经典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吸收前人正确的理论、论证、见解,以超人的智慧和辩才博得了同修们的称赞。
每当格鲁派圣教明灯显密大师普布觉强巴仁波切讲经说法,讲授显密经典的时候,他每次都亲临座前听受。强巴仁波切因此非常高兴,从此二尊结下深厚法缘,关系渐渐密切,无论是在显密佛法修持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强巴仁波切都给予他甚深的加持和帮助。为了激励他修法精进,多次对他进行单独教导,气氛和谐融洽。
P9-P12
第四世却西·洛藏华丹隆柔嘉措活佛,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等职任内,于2001年11月21日因病圆寂于北京,住世67个春秋,法体由专机迎回塔尔寺,火化后舍利灵塔供奉于塔尔寺却西佛邸和桑丹楞寺。
我在西藏工作期间,上世纪50年代初次结识了这位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的藏传佛教高僧。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多次接待第十世班禅大师赴藏视察活动中,与随大师进藏的却西活佛有较多交往;尤其是通过共同参加班禅大师主持的在扎寺进行社会主义条件下寺庙民主管理工作试点和总结,加深了对活佛的了解,对他鲜明的爱国爱教精神、高深的佛学造诣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深感钦佩。
爱国爱教、培育僧才。1990年我调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工作,活佛正好应聘在学院担任佛学课的导师,他调学院担任领导工作后,在国家宗教局的领导下,与学院其他领导相互尊重,肝胆相照,开拓进取,共担责任,治校育才,绍隆佛种,学院不仅继续承担培养提高各寺活佛的责任,还增设了寺管会主任培训班,挽救性的历算学班和声明学班,召开了首届中国藏传佛教研讨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关方面人才的断代问题。学院建设上,新建了办公楼,维修了西黄寺,还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拆除了庙前违章建筑,将五亩多地收归寺院,重建了山门殿、钟鼓楼和东西配楼,使寺庙亮在黄寺大街上。
广结善缘、惠施法雨。却西活佛青年时代精通学修,佛学造诣深厚,调京工作后,学员来自藏蒙地区各个寺院,使他能够广泛接触各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其弘法本愿聚积了殊胜因缘。他在严格要求学员按学院要求如法如仪学修的基础上,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给学员和求法信众讲授显宗法典和密宗灌顶。他还利用假期,应藏蒙地区和信众请求,不顾年老体哀、酷暑严寒和道路艰辛,跋山涉水赴各地弘法利生。他在阿拉善盟进行第三次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前,已有病在身,入院仅做初步治疗后,即坚持如期前往;法会初开又疾病复发,又在当地医院简单治疗后,带病严格按传统仪轨,圆满完成施法盛事,使二万多受法群众深受感动,也为他此后不久的辞世埋下了病因。活佛这种为法忘躯、为法捐躯的高尚品德,值得从事不同职业者学习。
《水晶明镜——却西仁波切传记》全书共八章。除第一章介绍第一至三世活佛外,其余各章详尽记述了第四世活佛的降世、学法、精进、得大成就至圆寂。特别是他担任塔尔寺寺管会主任12年中,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重建寺庙各项制度,恢复各种佛事活动,维修殿堂文物,重振塔寺道风,以及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领导11年中,严谨治学,培育僧才,广结善缘,弘法利生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殊胜功德,都有详尽介绍,是我们缅怀这位著名活佛的珍贵读物。
应作者邀请,仅以前述撰文,作为对一贯坚持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佛学造诣深厚的著名高僧第四世却西活佛表示深切怀念;同时祝贺《水晶明镜》能在他的转世灵童坐床之日面世,更期愿第五世却西活佛继承和光大藏传佛教和先辈活佛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开发灵智,精进学修,续行本愿,弘扬正法,利济众生,努力做一位“政治上信得过,宗教上有造诣,道德上能服众”的当代活佛。
曹自强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于北京
愚薄学潜修,斗胆为大德编传,实属不敬。然上师对我恩重如山,弟子当竭力回报,方可安心。
第四世却西仁波切是我一生中第一个认识的出家人、金刚上师,也是根本上师。在与师相识的多年里,他的具德品行,时刻影响着我,至今我在学佛的路上没跑太偏远,正是老人家的教诲,他在时刻地关怀、提醒、指导着我。
汉地学子修习藏传佛教传承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问题,我们也如是,不懂藏文。上师在用汉浯讲佛理时也很困难,互相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但我个人感受,与真正大德相处,他的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认真,无分别地观察和留意,看似平常行为,却无时无刻不显现出慈悲喜合的风范。有时说出简单几句话,或是一句玩笑话,过后回想,其中却蕴涵着很深的教理。我曾听闻过许多大德的讲演和书籍,听起来语言文字稀松简单,没有过多的大道理之呼者也云云。很好理解看似可行,越是这样,就更容易让我们疏忽不记。结果是佛是佛,我是我,号称学佛,却依然如故。所以,不论修学哪个传承教派,相随哪位大德,只要用心去体会,以正知见去理解都会有很大益处,得到加持力。这些行为语言,可能在经论中也很难体验到。
却西仁波切的传记也是如此,尤其是第五、六章内容,主要以仁波切记在日历上的随笔为主要内容,读起来平淡似水。我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他亲自付出很多心血的事情也简单记录一下,有时就用一句话略带而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本想加以焙彩润色,但又不知从何下笔,编至结尾,忽有所感悟,上师之所以惜笔墨,不记所谓的“大事”,可能在上师眼中确是世俗琐事,这正是他伟大的佛心,无私的慈悲,无相布施的菩提情怀而所为。这等修为,我等俗人往往观察不到,生活中也做不到,有时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品头论足。
正是这一杯水,智者饮之为甘露,俗者则以为白水,而愚者饮时可能被呛噎。我认为阅读仁波切传记时正是应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用你的智慧去慢慢品味吧,一定是甘露而非白水。
在传记编辑过程中,我们在近万张资料照片中,选出了一千多幅作为插图,随正文进行补充和说明,使全书更加生动活泼。在编辑中,还发现仁波切时有提到的亲近弟子,由于资料不全或者照片质量问题未能选入,并非遗漏,敬请谅解。
《水晶明镜》终于脱稿了。我们在漫漫的编辑路上,历尽艰辛,翻译人员就换了三次。另外,还有些很难言表的经历……总之一切都过去了。
《水晶明镜》就像供奉我面前的一面智慧明镜,时时照顾着我的心灵。看看是否照见五蕴皆空,是否还有贪念……
有幸编辑仁波切传记,首先感谢却西院的信任,感谢我编辑的搭档朋措喇嘛,在那些日子里共同享受着喜怒哀乐。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才疏学浅,恐有疏漏,敬请谅解。我们要诚心地感谢曾钫先生、陈刚先生、丁宏伟先生、焦在魁先生在编辑等方面的支持,感谢上海巨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九汉天成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校对的启公、贺敬夫、江权,还有提供排版制作的凯迪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冉宪国总经理、张晓,同时感谢黄达虎,书名题字宋建华等一些不愿提及姓名的友人。他们共同做着无私的奉献,特别需要感谢的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传记得以出版发行,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有隋众生。
张国臣
丁亥年十一月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圆寂日写于狮吼法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