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史》是所有会计研究人员和会计历史学家的必读书,可以推荐给高年级的学生。全书侧重于会计文化意义的阐述,以美国建国后经济与会计发展特点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以殖民地时期、建国以后国民经济的形成、美国公司制的起源、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FASB成为准则制定机构等几个关键事件作为分水岭,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记录、确认、计量、披露的程序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会计教科书和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精辟的描述、记载与分析。
本书侧重于会计文化意义的阐述,以美国建国后经济与会计发展特点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以殖民地时期、建国以后国民经济的形成、美国公司制的起源、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FASB成为准则制定机构等几个关键事件作为分水岭,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记录、确认、计量、披露的程序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会计教科书和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精辟的描述、记载与分析。全书共8章,史料确切,立论公允,为研究和了解美国的会计如何随着它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美国会计史》的出版,既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会计学的史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典型的历史证据。此外,该书还将有助于高等院校的会计学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美国会计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若干会计理论问题(如会计思想、会计概念、会计观点等)的发展脉络。
导论
哥伦布和“新世界秩序”
关于复式簿记的起源
第一本出版的会计书籍
会计与资本主义
关于术语的演化
资本市场时代与会计实务
会计与产权
第1章 从发现美洲大陆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会计(1492—1775)
从一洲到一国
新世界秩序的意识形态
合资的产生及资本的形成
影响英国殖民地的早期著作和教育
资本市场、投机和早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
会计实务和一些早期的公共会计师
重商主义
政府会计
工业革命前会计的文化意义
第2章 国民经济的形成(1776-1826)
新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
美国的商业结构
资本市场
联邦制拥护者的政策
新国家里的会计师
我们祖先的账目
会计室
会计师教育
早期的教科书
会计实务及披露
成本/管理会计
政府和会计
新国家中会计的重要性
第3章 美国公司制的起源(1827—1865)
南北战争前美国的经济和人口状况
资本市场与财务信息披露
会计教育和实务
业务出版物
蒸汽船和驿站马车
审计和早期的年报
南北战争前的管理会计:沉默、蓬勃的时代
税务、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南北战争前的会计理论
会计的社会影响
第4章 镀金时代的会计(1866一1896)
镀金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社会哲学
美国宪法、公司和劳工
政治、恐慌以及人民党主义
资本市场、铁路、工业以及财富
会计、报告及分析
披露
会计职业的起源
会计师的高等教育
教科书和教学
“前古典”理论的起源
面向管理会计和规模经济
镀金时代会计的文化意义
第5章 会计职业的形成(1897-1918)
进步主义运动
效率运动
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
公司改革运动中会计师的作用
职业准则的发展
会计与审计理论
建立技术准则
会计职业形成期的重要意义
第6章 会计职业发展成熟:战争期间(1919-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合作资本主义”兴起
职业分化
教育标准
会计理论
30年代
收益决定
定义独立审计职能
战争期间的重要性
第7章 扩张与争议:不确定时期的会计(1946—1972)
1946年《劳工法》
对产权范式的挑战
通货膨胀会计:一场政治争论
新准则制定程序的发展
公司的社会责任
管理会计:变革,抑或抑制?
税收:新的增长点
外部审计
批评与回应
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不确定年代中会计的重要性
第8章 会计与全球资本市场:从特鲁伯鲁特报告到詹金斯委员会(1973—1995)
变化的职业与市场
环境:社会总体与全球变革
市场特征
民间组织改革
管制、诉讼与监督
寻找正统理论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果与争议
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职业界
服务范围
公共执业
政府与非营利执业
公司实务
会计学术界
会计的继承与未来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