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打开京剧之门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张永和//钮骠//周传家//秦华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她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着自已独特的表演规律和程式。本书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的源流及形成讲起,将京剧的行当、流派的诞生和发展、四功五法、京剧的音乐、脸谱、京剧相关知识典故、艺术家德艺双馨的故事、以及数十出剧目举隅等内容进行精心编排,简明扼要地将京剧各个方面的知识传递给读者,并辅以精美的图片,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打开这本书,就仿佛在您面前打开了一扇京剧之门,请随我们一起来领略她那美妙而神奇的艺术魅力。

内容推荐

戏剧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活跃的艺术样式之一,她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并伴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生活的更新和人类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衍变发展,日益成熟。我国不仅是一个诗的大国、散文的大国、小说的大国,而且是一个戏剧的大国。我国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波涌浪翻,高潮迭起。其中,元杂剧的辉煌、明清传奇的鼎盛、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的五彩缤纷,则分别代表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三个黄金时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无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艺苑姹紫嫣红,辉煌灿烂,叫人眼花缭乱。愿以此书将初学者领进京剧艺术之门,溯源索流,寻幽探胜,领略那“春色如许”!

本书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的源流及形成讲起,将京剧的行当、流派的诞生和发展、四功五法、京剧的音乐、脸谱、京剧相关知识典故、艺术家德艺双馨的故事、以及数十出剧目举隅等内容进行精心编排,简明扼要地将京剧各个方面的知识传递给读者,并辅以精美的图片,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目录

第一章 京剧的源流及形成

 第一节 徽汉京汇合交融的结晶

 第二节 “同光十三绝”及同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第三节 “梨园汤武”——谭鑫培和王瑶卿

第二章 京剧的行当

第三章 京剧流派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节 梅兰芳等四大名旦的产生

 第二节 “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产生

 第三节 京剧武生传承一瞥

 第四节 生、旦、净、丑其他表演流派

第四章 京剧的四功、五法的应用

第五章 京剧传统经典剧目举隅

第六章 京剧的音乐

 第一节 京剧的乐队

 第二节 京剧的声腔、板式

第七章 京剧知识和典故介绍

 第一节 京剧的群体角色

 第二节 京剧的谚诀

 第三节 京剧的服装

 第四节 京剧舞台上的道具

 第五节 京剧的脸谱

 第六节 京剧艺术家帷幕后德艺双馨的故事

第八章 建国后新创作的剧目

第九章 建国后新诞生的流派

 第一节 李少春——李派

 第二节 叶盛兰——叶派

 第三节 张君秋——张派

 第四节 裘盛戎——裘派

 第五节 袁世海——袁派

 第六节 赵燕侠——赵派

 第七节 厉慧良——厉派

 第八节 关肃霜——关派

 第九节 李金泉——小李派

试读章节

作为国剧的京剧,她的出现和辉煌都不是偶然的,她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她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肥沃的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生动复杂的产生背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性。

宋元以降,以诗文为代表的雅文学日渐衰落,而包括小说、戏曲在内的俗文学一天天繁盛起来。进入公元16世纪,东西方两大戏剧体系分别迎来自己的黄金时期。在古希腊戏剧光环的照耀下,巨人莎士比亚的戏剧冲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达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戏剧的巅峰;而东方戏剧的劲旅中国戏曲,也积淀吸收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营养滋补,进入辉煌的明清传奇阶段,昆曲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昆曲发祥于江苏昆山一带,元末已有清唱。到了明代嘉靖年问,经过民间音乐家魏良辅的悉心改革,吸收北曲及南方民间曲调之营养,突出强化南方水乡的风格和韵味,唱腔委婉流丽,曲牌丰富多彩,唱法精妙绝伦,有所谓“水磨腔”之称。梁辰鱼的《浣纱记》率先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演唱,大获成功。自明隆庆、万历直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一直执剧坛之牛耳,被誉为“盛世元音”。在长达300来年的时间里,昆曲与传奇创作相得益彰,涌现出汤显祖、沈璟、李玉、李渔、洪异、孔尚任、蒋士铨等大家,创作出大量的全本戏,打磨出不少折子戏,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昆曲在民间的演出十分普遍,家班异常兴盛,宫廷中昆曲的演出规模也相当可观。总之,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昆曲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度成熟与全面精致。

昆曲不仅是中国戏曲艺术合乎规律的发展,而且是中国古典审美意趣的综合结晶。她融歌、舞、剧、技于一体,与书、画、琴、棋、乐、艺、园林、建筑异曲同工,成为民族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曲艺术有着雄厚的文学基础,体制宏大,形态自由,诗意浓郁,意蕴深邃,而且雅俗共赏。她的行当齐全,表演身段丰富细腻,舞姿优美,唱腔及演唱技艺炉火纯青,呈现出迷人的古典美,不愧为罕见的奇迹、完美的典范,因而被誉为“国之瑰宝”、“百戏之祖”。京剧渊源有自,积淀深厚,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人们往往把京剧和昆曲联系在一起,称为“京昆”。

昆曲美妙多彩,尽展风流,成为雅部的代表。但是,物壮则老,到了18世纪清乾隆、嘉庆之际,昆曲开始由盛转衰,颓势渐显。这种颓势首先是从日渐萧条的传奇创作中透露出来的。“南洪北孔”可以说是传奇创造的最后的高潮。以“南洪北孔”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从清初到乾隆初年,清传奇承明传奇之余绪,以舞台化为特征的文本规范体系日趋稳定成熟,创作持续发展并达到高峰。“南洪北孔”之后,由于清廷文化专制主义的强化和文化环境的恶化,对昆腔和弋阳腔采取攫取与利用双管齐下的策略,使得昆、弋腔和传奇日益宫廷化、典雅化、贵族化,越来越远离时代、远离人民。这样一来,虽然也还有不少人染指创作,但他们不论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功力上均无法与黄金时期的剧作家相比。很多人仅仅把填词度曲当作一种写作的文体,逞才使性,自娱自乐。制曲和填词之后,请名人作序、题词、题笺,藉以提高自己的名气,并不想方设法将剧本搬上舞台,被之管弦。有的人即便有此愿望,也由于场上不熟,音律不通,和艺人们格格不入,编写的剧本也很难在舞台上呈现。所以,虽说清代的传奇和杂剧的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是难以活跃于舞台上而仅能供人阅读的案头曲。虽然也曾有过长歌当哭的悲世之作、借古讽今的激愤之词,有过折子戏的花团锦簇,但不复有当年的气势和精神,难以承担时代的使命。到了嘉庆、道光年问,昆曲开始全面衰退,歌功颂德、伦理教化之作成为传奇的主流。乾、嘉以降,除了唐英、蒋士铨、杨潮观等屈指可数的作家和为数不多的作品外,再没有什么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了。

雅部的衰落还有其自身的原因。昆曲属于曲牌联套音乐体系,在曲牌联缀方法、声腔艺术处理、戏曲乐理和歌唱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因日益圆熟而老化,使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如昆曲四平八稳的旋律节奏,难以表现热烈奔放的情感、激烈多变的冲突及鲜活生动的人物。伴随着规范化、程序化程度的提高,昆曲的曲牌联套音乐体系越来越复杂、繁缛、凝固、刻板,一步步走向僵化,失去旺盛的生命力。长短句填词,格律限制极严,技巧难以掌握,曲词艰深,也不易听懂。加上演唱方法方面,昆曲虽有了初步的分行当唱腔,但男女同宫同调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上述问题直接影响着昆曲的风貌和观众的接受,以至于连精通音律的经学大师焦循在其《花部农谭》中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喟: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

试想,这样的艺术怎么能对广大观众有吸引力呢?!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