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1995年的1月份,我一个人从西安来到北京,下火车后,就直冲北大了。在北大西门,我跟北大中文系的一位博士生见面。我们之前曾有过书信往来。他热情接待了我,然后带我去北大农园吃饭。 我那时还是个孩子,在西安上高中,眼眸里装载了一个少女所有的固执和天真。我第一次去北大,其实是在1994年的夏天,那年7月被邀请参加全国中学生北戴河文学夏令营,因为我的一首诗获得了最高奖“蓓蕾奖”。回西安的时候在北京停了几日,当然顺便去了北大,又拜访了几位老师。平生第一次出远门,记得当初很多夏令营的营友劝我别那么固执,要现实点,因为他们觉得我眼光太高,太不现实,保送北大几乎不可能。 而我,一个来自西安的女孩子,才十几岁,第一次见到大海我很兴奋,我是不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尤其是生命中的大事,认定了,我不回头。在北戴河,面对阵阵涛声,我许下了我的愿。 走之前,大家互相留言,一位老外也给我留了言,他搞中国文学研究的,他的名字叫戴迈何。他在我的留言簿上写道:“很抱歉我们一没有机会深聊,但愿下次我去西安的时候能够见到你,年轻就是资本,希望你永远不要放弃。——戴迈何。”另外一位作家前辈也留了言:“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我当时满怀期待的,对生命,对以后的路。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墨绿色的本子,十四年过去了,梦想依旧璀璨,不知北戴河的涛声是否依旧? 高二那年,我曾写过一篇名为“隋系燕园”的文章,后来被《北大校刊》转载,那是1996年的事了。我对北大最初的记忆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一周以后从北戴河回来,我已经漫步在北大的校园里了。那时学校已经放暑假,学生们都回了家,但校园里依然可以见到行色匆匆的人影。我当时是怀着一种极为崇敬的心情瞻仰这座校园的。北大校园与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尽管我曾多次在报刊上看到那幅著名的“湖光塔影”,如今目睹了她的姿容。记得很清楚,那时正好是7月底,西门内的荷花塘绿荫一片,点点粉莲将夏日的绚烂点染得极富美感。我想这就是北大的夏天了。继续往前走,我发现这里的树很多,小路曲曲折折,我差点迷了路,走之前一位小朋友就告诉我说北大好像是一个大森林,让你怎么也走不出。 听着头顶上的小鸟叽叽喳喳乱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中文系门前。大门已上锁,但“中国语言文学系”这七个大字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很古典的办公楼,让你能从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嗅到一种古老深厚极具历史浓度的文化气息。虽然那时我只读高二,虽然那时我还是一个“局外人”,但我的心已经完全融了进去。与我同来的一位朋友指着一座不算高的白色建筑对我说:“这就是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一塔湖图’是很有名的。” 我记住了。当时就想,一年以后我哪儿也不去,就上北大。这份心境与这幽雅的环境和她近百年的传统是紧密相连的,而这一切,又独属于北大。 后来带着一份深深的眷恋我回到了西安,然后我读到了那本《精神的魅力》,于是就有了那篇《情系燕园》。 95年的元旦,我又来到北京,一个人,带着我刚出版的诗集。在北大西门我见到了我的师兄,当时怎么也没想到三四年后,他竟然成了我的老师,这是后话。第一次看到他,觉得他很秀气,看上去大概20出头,很年轻。原来在学校里待着能让人这么年轻!尤其是北大这样的地方,一块自由纯净的“圣地”当然能让人永葆青春。 书生气,儒雅,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成了我对北大学子一种大致的认同。 他把我带到北大食堂吃饭。北大农园。学生来来往往,我这个外地的中学生有点紧张和不自然。他倒很热情,点了一大桌子菜,红烧鱼什么的。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北大学生,行色匆匆。 吃完饭后,他把我带到他们宿舍。那时博士生宿舍两人一问。我当时很羡慕他们,住的房子那么舒适宽敞,本科生还得六人一间,那时我就想我也要读到博士,只有一个目的,住北大博士生的宿舍!他们的那座楼叫“红楼”,房子很古朴,也很古老,有些年头了。花砖墙壁,红色古木,当时就想,住那样的房子多么幸福,用不着上铺下铺的。我正幻想着,他的室友回来了。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室友,孔庆东。孔老哥风风火火地进来,有种侠客风度。我的这位朋友说这就是我们中文系赫赫有名的博士生孔庆东,研究武侠小说的。 后来这两位师兄都成了我的老师,一个教现代诗歌,一个教明清小说。孔老师的课当然逃过,考试论文也是让北大师兄代写的,中文系的一位研究生,他当时的专业就是明清。当初经常去他们宿舍混,与他们宿舍的都很熟,代写几篇论文实在是小菜一碟。 我喜欢孔老师讲课,因为他很有激情。但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当初他的课没上几次,倒是记得他讲他自己的:一块香皂用半年。 四年北大,我一堂课不落的是两门课,钱理群老师的“鲁迅周作人研究”和吴晓东先生的“二十世纪外国小说经典”。这两门课我认为是当时中文系开得最好的课,它们都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开设的。 钱老师讲课好是远近闻名的。他从来都是激情满腹,满头大汗地在台上将学生们引入一个激情时代,他讲课有朝气、有活力。老头儿当年都六十岁了,可仍有一种许多年轻人都已没有了的朝气。听他的钱老头开课的那个学期初,教室要换上好几次,因为学生太多了,一半的学生都拥在门外听,于是最终换成一个能容纳二百多人的大教窜,当时那是北大最大的教室了。听他的课的学生,不仅有文科系的学生,也有理科系的。我每次上他的课都坐在第一排,因为这样更容易被他营造的气氛所感染。他的幽默和诙谐给教室添了不少笑声。那时总觉得他的课太短了,45分钟,还没听就完了。 那时为了占座,也着实费了不少气力。我总是提前半小时到,生怕抢不到座位。 吴晓东先生的课与钱老的不同,尽管他是钱老的弟子。他讲课的风格更平和、儒雅一些,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内向文气不爱说话的书生。但他上课言辞的表达却是十分精辟的,我之所以喜欢听他的课就是因为他说话干净、清晰、有条理、黑白分明,从不拖泥带水,而且总能讲出许多新东西来,引发你自身的思考。他的课一点也不空洞,理论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因此很生动,让学生自己根据他所讲的也能联系到自身的经验。这才叫言传身教。因此吴晓东便也成了我所尊敬的老师之一。当时我还喜欢搞电影研究的戴锦华教授的课,历史系朱孝远老师的课,还有中文系曹文轩等老师们的课。可能也只有在北大这样的地方才能自由逃课。李敖在《十三年和十三月》中写他考入台大历史系后,“除了每学期终了要硬着头皮敷衍一阵考试外,其他时间,我就乐得自由自在自己读书,或是跟一些好朋友游山、玩水、喝酒、吵架,深更半夜坐在校园草地上,直谈到天明”。我的北大生活也是这么度过的。 我在北大当初上的是“文科实验班”,所谓的“大师班”。它的宗旨是文史哲不分家,培养未来的“大师”。因为我们中文、历史、哲学三个系的课都要学,大一大二要选很多课,大三你可以选你的专业,比如中文、历史或哲学。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培养文科的大家!第三年的时候我选的是中文系,毕竟三者比起来,中文还是好混。我最终选定的是文学专业。班上30个人,21个选中文系,6个选历史系,3个选哲学系。由此可以对三系的热闹程度作一对比。 P159-162 后记 当你在高速公路上毫无目的地奔驰的时候,你看到了一个出口,一个人向你招手,告诉你原来可以从高速公路上下来,下来了,就是林荫大道,就是海阔天空,就是朝阳,就是花团锦簇。 楚生就是那个向我招手的人。 真正的感动,每个人都听得懂。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部书,我说:我不得不写。 他是一个天使。我看到了,我爱上了,我不得不对天使致敬,那冥冥之中的感动。 楚生让我找到了自己。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他为我开启了心中最后一扇门。他为我打开了所有的窗子,拉开了所有的灯。他让我认清了我自己,让我又回到了原来的我,让我意识到我最初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感动天下。 楚生做到了。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感动了天下。而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心。“那你很了解楚生了?”有人这么问我。我说是的,我了解他的灵魂。尽管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也不一定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但我了解他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灵魂。他的歌就是他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灵魂,他的灵魂就是他的眼神。这一切紧密相连,它们是一致的东西,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这个整体就是“陈楚生”。 就像有些人“一见钟情”,我“一听钟情”,听到他的第一首歌就深深地被打动,就是那首《有没有人告你》。2008年1月,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视频。视频的标题上有西安的名字,因为西安我才点击视频的。我不知道陈楚生是谁,即便是开始写诗的时候,除了他的名字我一无所知。看到视频里他说这首歌献给他的妈妈,然后面目纯洁地开唱,他就这样把自己交给台下的观众,然后就是那份惊世骇俗的感动。 我大哭一场,不知为了自己这8年的辛酸,还是对祖国的思念,还是因为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总而言之,我大哭一场,然后就开始写诗,马不停蹄,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每天就是听歌,写诗,感受那灵魂的沟通,精神的共鸣。 他的好多歌曲我都喜欢,包括那首原创《寻找》,当时以为他翻唱别人的,没想到是他自己创作的:“我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在钢筋水泥的森林寻找幸福;我像是一个坠落的天使,痛苦地追逐……”我知道他的痛苦,我明白他的追逐,我懂得他何为天使,我知道他为什么坠落。第一次听这首歌也是他在西安的赛区,爆发式的感动,不一样的楚生,原来空间不同,分享的却是同一种心情。既然楚生感动了我,我必须把这种感动传递下去,写给你们听。 楚生从来不称他的歌迷为“花生”,他说,我想记住你们每~个人的名字。站在绚丽的舞台,面对千万双眼睛的期盼,我想,楚生没有别的想法,只有感动。 楚生感恩,他并不以为自己比他的歌迷“高”,他一视同仁。 我们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有名没名,有钱没钱,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明星。我们的生命就是最好的证明。它神圣,美好,让人感激,敬畏和虔诚。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表达和感受这种虔诚。这种虔诚就是我们的心灵。而楚生每唱一首歌都像在朝圣。其实生活就是朝圣。把每一分钟看作上天的恩赐,不浪费生命,真心无愧地向每一个人付出,那么你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楚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我们每一个生命的榜样,他能净化人的心灵。 楚生表达了他的感动,而我,通过这本书表达了我的感动,那你们呢?让你们感动的是什么7你们每个人的理想又是什么?真正的幸福是内在的。幸福的圆光覆盖着每个人的前程。我们只需聆听,用心灵。 我和楚生与你们没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共通的。在本质上,我们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我们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的,楚生让我明了,让我很清楚地知道从此以后我要做什么。他让我回国了。 8年,与祖国失去了联系,就好像电源关掉了,美国8年,一切都好像生活在真空里,而这次楚生替我把电源接上了。这样我可以重回祖国怀抱,回到我的家乡,回到最初那个天真幻想,纯洁感动的自己。楚生让我又回到了大地。 这是一种回归的感觉,好像大雁放飞又回归,回归它的巢穴,那种感觉是温暖的,熟悉的,让我落泪的。人生能有几个8年?只有放飞,才可以回归。楚生给予我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心灵的家,梦想的家,灵魂最终的到达。我是有福的。一生第一次这么深深地感动,给一个男孩写书,平生也是第一次。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能够遇到一个如此让你感动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改变了你生活的方向。当你在高速公路上毫无目的地奔驰的时候,你看到了一个出口,一个人向你招手,告诉你原来可以从高速公路上下来,下来了,就是林荫大道,就是海阔天空,就是朝阳,就是花团锦簇。楚生就是那个向我招手的人。 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是不会理解我在美国“抗战”8年的这种心情的;一个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追求过自己梦想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初衷的。我试了,我做了,现在我又回到我温暖的巢穴,看细水长流和生命最初的那份真。 楚生是一个干净的人,一个有心人,一个真性情的孩子。感动我的是他的本真,他的返璞归真,他的平和之心,超然之态,他内心的纯净,简单和透明。是的,楚生让我坚定,让我彻悟,让我有如此多的幸福和感动。他不只是一个歌手,他是一个生命的言说者,他是真善美的化身。他是天使,他在人间。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世界,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声音,它单纯,美丽,真纯,感人……那就是天使,那就是楚生,那就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他把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给你,毫无保留,无论他唱歌还是沉默,他所展现给你的是最真实的楚生:一个本真的生命。关键不是他唱什么,关键在于他是怎么唱的。楚生唱的是感动,是生命,是心灵,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想体验到真正的幸福? 我的书也是一样的。这种感动是对于每~个人而言的。不论你是20岁,还是50岁,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叫做”情”。我们都希望被感动,楚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真诚。所以,你只需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美国待了很久,美国人的实际和冷漠早已让我疲惫不堪,突然就听到了楚生,突然就写起了这本诗文集。诗歌的完成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可见,他对于我的撞击。这样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让我回国了,他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 这部书,是我自己的故事。我相信我的读者,我相信我能够打动世人,以我的实际行动,以我的心灵带给大家一种启示。我的故事不是干篇一律。它是关于梦想,关于爱,关于一个人如何感动另一个人的故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这个人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邻居、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是一位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这个人对我来讲,就是陈楚生。 我不求表象,只求实质。是楚生本质的东西感染了我,所以我才写出了那么多的诗句。那是我心底的声音,我必须将它讲出来。如果楚生是个女孩,我也会写一本书的,不是他的性别,不是他的年龄或长相,不是他“快男”冠军的称号……这重要吗?我见过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名,但他们的确伟大,关键是,你有灵魂吗?你有精神吗?你有理想吗?一个人的内心是没有年龄或冠军的称号的,人的心灵与外在的东西没有关系。感动我的是楚生作为人的本质:真,善,美。纯洁,干净,一个如此纯净的生命。 很多人关心楚生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说实在的,我不关心,他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这不重要,关键是我做了我想做的。任何向往爱情和美好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份经久不衰的感动。 很多人因为这本书开始关注楚生,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楚生。他们说:楚生感动了你,你感动了我们。 原来沐浴幸福的圆光是如此轻而易举。感激上苍,感激楚生,感激红尘中那如涌泉般的生命。这爱的传递就像是空气。什么是大爱?大爱是你的呼吸,你的眼睛,你心里面的声音,大爱是宇宙,是天使,大爱在你周围,它是每一个人,每一颗水滴,每一种声音。大爱是你的母亲,大爱是你的父亲,大爱是你的儿女,大爱是中国,是美国,是这个宇宙本身,是我们的存在。大爱是一个西安女子的真情,一个西安女子的灵性。大爱就是你和我。大爱超越了楚生和闰妮。大爱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而我,早就不写书了,除了这两年在美国写过一本英文书外,8年没写一本书。真是鬼使神差,现在突然一切都变了。要不是楚生,我可能还会在美国再待8年。人生一切皆缘,我们必须随缘,顺应大道之自然。如果我感动了,想写书,但强制自己不写,这就是跟自然作对。人生最好的方式是做水,流到哪儿是哪儿,不强求,不强迫,不强行。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相信,冥冥之中都已注定,一切水到渠成。今年元旦的时候我还信誓旦旦说要在美国“抗战”到底,现在可好,一切都变了。谁让我那天在网上找音乐呢?而且还是个英文网站。找中文歌,陈楚生和西安跳出来,陈楚生没听说过,不过,西安,那是我心底的名字,我的家,我又如何将它忘记?打开视频,正见楚生白衣飘飘,双目神凝,然后就是那份惊世骇俗的感动。那天,是母亲节,他说要把这首歌献给他妈妈。他淡定从容,一看就是大师风度。我坐在电脑旁,突然就如释重负。我找到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已解决。我看到了上帝,我看到了自己。生命如此真实的展现让我不再怀疑黑暗。 那天我一个晚上没睡,诗也是那天晚上开始写的。对我来讲,无论你是街头的流浪歌手,还是红遍全球的明星,最本质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灵魂,你是如何感动我的。经历了太多的复杂,看过了太多的表象,我觉得回到内心才是我真正的出路,或许它是每个人的出路。很多人心里有太多灰尘,所以他们不快乐。清理的时候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诗歌集,这是一个北大女生海外的心路历程,是一个传奇,一个感动世人的经典故事,一个西安人畅游世界之后回归的梦想。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纯粹的欣赏和感动,它超越了年龄、性别和国籍,它来自心灵。正如印度灵性大师克里希那穆提所说:“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我们内心的光是永恒之光……不照亮自己,怎会照亮别人? 我亲爱的读者,我也想用我的光亮来照亮你! 当你毫无恐惧的时候,你可以面对任何事情,那是你真正自由的时候,所以你战无不胜,连死亡,也只是希望之光。 因为感动,所以写书。因为感动,所以爱慕。灵魂的皈依和朝圣。对楚生的爱就是对生命本身的爱,对天空和大地的爱。这样的爱是无条件的,它不求回报,在最寒冷的夜里,它点亮你心底的萤火虫。它真实得像生命,本真得像杯水。这本书实际上超越了楚生,超越了闫妮,它是写给每一位热爱生命的朋友的,你不一定喜欢陈楚生,也不一定喜欢诗歌,但你肯定爱过一个人,你肯定为某个人感动过,你肯定也有过一个梦想,那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你,敞开你的心灵,那个人就在你身边。 内心的涌动和激情在心里慢慢汇成一条河流,原来,感动就是幸福。说不定楚生能为这些歌谱曲,如果那样,我们分享的又何止是故事?而这全然的幸福,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想要的吗?是的,全然的自由,这样的自由,外界不会给你,只有你自己能给予,因为它就在你的心里。 在美国,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灵性、智慧方面的书籍。它们改变了我,我希望也可以激励你,给你幸福和快乐,安康和平和。这次回国,我想去演讲,讲什么?讲我这几年学到的东西:智慧,透明,博爱,健康,宽容,讲一颗平和的心和无限的可能性。 最近给在国内的爸爸妈妈买了许多灵性方面的书。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他们脱离了包袱,一天天地向自由迈进。 我是一个梦想的继承者,我是一个爱的传播者,我是智慧的载体,我是上天的恩赐,我是天使,我在人间。无论你们在哪里,我都希望带给你们最真最纯的灵感,勇气和智慧: 我们的本质是就爱。爱是一切。 爱可以治愈一切。 爱可以成全一切。 爱可以包容一切。 爱可以拯救一切。 爱让人起死回生。 爱可以抚平所有的伤痛。 唯有爱,可以化解;唯有爱,可以让奇迹发生;唯有爱,可以让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睁开你心灵的眼睛,你会看到一出非凡奇迹的人生。 我爱我的祖国。我回来了。 中国这么大,我想在她的怀抱里,我会发挥我最大的潜力。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爱而变得永恒;生命中的每一个窗口每一扇门,因为爱而变得广阔无边。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平安,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我要向楚生深深地表示感谢,还有那些在国内曾经关心过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当然还有我的父母,我的故土长安,我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没有你们,我不会走到今天。 闰妮 2009年3月20日 美国洛杉矶 目录 自序:感动就是幸福——又见春风 上篇:给楚生的120首情歌 感动的浪 天使的翅膀 一生的愿望 天堂的水 那是你么,楚生 蔚蓝色的冰 梅花中的爱情 闭上眼睛的眼睛 灵性的天空 白色的单纯 瞳孔里的天真 漂洋过海来看你 少女的祈祷 外面的世界 真爱无罪 楚生的夜 西安人梦见海南 异乡的游子 风继续吹 下篇:我的心灵故事(开启生命的感动) 逃课人生——我的北大 记忆中的燕园 我的未名湖 精神的享受——经济危机的背后 白衣飘飘的年代(一)北大四年 白衣飘飘的年代(二)冬季校园 江湖一人行——独闯好莱坞 我与汤姆·克鲁斯 暮光之城 明星的苦向谁说 恋爱中的女人 富足之道——你快乐吗? 寂寞背后的芬芳——摆渡人 坐看云起时——美国八年 外星人和小女孩 做自己的明星 梦见楚生 好莱坞的流浪汉——落入凡问的精灵 他乡的女子——捡垃圾的梦想 没有国籍的我 徒步旅行 像我这样的女子 追逐你的梦想——无限的可能性 只爱陌生人——会唱歌的天使 给自己的情书——漂洋过海来看你 心明,则身明 墓地文化 西安女子的爱情 给楚生的信笺(一) 给楚生的信笺(二) 给楚生的信笺(三) 爱要怎么说出口——一个人的冬天 返璞归真——大道合乎自然 灵魂的舞蹈——万永手山走遍 自我盼澄明 美国的人情 我的西安——西安人梦见海南 楚生,灵性,和生命中的感动 后记:梦想的诞生——有心就有天堂 序言 怎么说呢?听到楚生很偶然。我是不看电视、报纸和新闻的。何况又是在美国,没有什么中国朋友。我每天干自己的事,很循规蹈距的,突然问我就发现了黑暗中的光芒,更没想到我会爱上一个中国男孩。 我在美国的生活并不是什么传奇,我只是简单朴素而又真实地活着。我忘记了当初来美国的梦想,那个梦想亦真亦幻,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但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刹那间我的眼睛突然明亮——原来,只有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才会成功……我明白了。坚持和梦想,成功的两把钥匙。 楚生是用心唱歌的。所谓的“快男”,只有他才用裸露的灵魂唱给你听。我懂了,我真的懂了。 当时我听到的是《有没有人告诉你》,在西安的赛区。西安,那是我心里的名字,我的故乡,我又如何能够将她忘记? ! 看到决赛场上,他为父亲买鞋子,我又哭了。我发现我爱上了这个朴素、知恩、简单且安然的男孩子。 他真的与众不同,因为他的真、他的纯、他的坚持,因为这一点,我从此知道,不论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一月的洛杉矶晴朗,安详。透明的如丝绸一样的阳光覆盖着肌肤。幸福,是不言而喻的事儿。 这座天使之城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的温暖,每天都是骄阳似火。我喜欢这里的阳光,喜欢一个人在烈日下走,光着头,赤着脚。 我喜欢一个人去爬附近的好莱坞山,爬到山顶,整个城市尽现眼底。海里的船看得清晰。还有附近的岛屿,在被阳光辐照的海洋上散发着夺目的光。 除了在洛杉矶享受阳光,我一直在关心着一位太平洋彼岸的歌手:陈楚生。 距离我写这本书整整一年了。一年中当然对稿件进行了修整和润色,当然更多的是对自己当初理想的坚持。一年的时间并没有冲淡我最初的感动,相反,当初因为一首歌而爱上了一个人,每逢想起,连自己都震惊。关键是,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一年后的今天我又听到这首歌,又看到那个视频,在西安的舞台,一位天使,衣衫洁白。 他站在舞台,像一道光,来自天上。 他不只是歌唱,他在爱着,向尘世诉说着天使的寂寞。 他面目沉静,却神圣。 那次在西安比赛唱这首《有没有人告诉你》我以为是他最好的演出。他百分之百将自己交给了上帝。 楚生就是想唱歌,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但你在娱乐圈里,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非议,你成了名,你就成了一个靶子,谁都想开枪。忍耐力大的人,就生存了,忍耐力小的有可能会一枪被打死。 在一个物质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回精神的皈依? 我相信智慧是第一位。就是不受别人的影响,保留自己内心的纯粹。我相信真,我相信美,我相信作为人的可贵。我相信楚生,我相信闰妮,我相信这太平洋的距离。 我相信天使。 天使就在我们中间。 美丽的洛杉矶,阳光璀璨,可能只有一个外乡人才能看到清晨海洋上的薄雾和街道两边的椰子树,可能只有像我这样的异乡人才能闻到邻家飘来的柠檬香,才能为了一个微笑而流泪,为了告别而伤心。 可能只有像我这样的异乡人才能在夜晚来临的时候站在山顶看那金灿灿的城市在佛光中站立。可能只有像我这样的异乡人才能闻到街角栀子花的清香、薰衣草的芬芳。可能只有我,一个漂流海外多年的女子,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微笑,在大雨的夜里祈祷。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叫子尤的男孩子的博客。 子尤去世两年了,生亦漂亮,死亦漂亮,读着他妈妈的文字,竟然哭了。 妈妈说只要我还能走,我就这么走着看我的儿子。我说,子尤,到了北京,我就去看你,行走3个小时的山路,这不算什么,我在洛杉矶爬了几年山,可能就是为了看你,去凤凰陵,你永远的位置。 我要带着水桶和白色的纱布,去擦你那两个透明的玻璃凳,像你的妈妈一样,静静的,虔诚而又神圣,一点一点,把它擦干净。人生就是朝圣。只要活着,每一天都是。正像子尤妈妈说的:“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那你给这个宇宙展现的是怎样一个生命?幸福的?给予的?还是充满爱心的? 感恩。静心。爱心。 这是我生活的全部。 一月的阳光照在我的肌肤,温暖,舒适。我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国度。我的中国。我的西安。我的北京。我要回来看你。 昨天去了好莱坞早市,全洛杉矶最好的早市,因为它的气氛,它的温暖。我喜欢听一位从牙买加来的老人敲着鼓,唱着只有孩子才能听懂的歌。周围二三岁的孩子手舞足蹈。我想这就是阳光的快乐。 我买了我最喜欢的雏菊,和一大把艳黄艳黄的“天堂鸟”,然后一个人坐在角落享受阳光。 旁边一位朋友送给我一个细白细白的椰子果,切开个口,吸吮着清透的椰子汁,很甜很甜,我就这么闭着眼睛在阳光下吸着我的椰子汁。 其实每个礼拜天我都会去好莱坞早市,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几分钟就到。我会拿着我自制的布袋子,慢慢的在清早好菜坞安静的大街上走。礼拜天街上很清静,大多数的人都去教堂或寺庙了,而我喜欢在这个时间去我的早市,看来来往往缤纷的人群。看新鲜的水果蔬菜在阳光下发光。 然后我会买上一瓶我最喜欢的纯天然加州野花蜂蜜,再要上一杯农家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柠檬汁,那么我就在天堂了。旁边的鼓声,孩子们的笑声,静静的炊烟混合着韩国烤肉和黎巴嫩香肠的气味,还有墨西哥甜玉米糕和爆米花的清香,泰国人自制的包有香蕉和芋头的甜粽子,法国的蛋卷,希腊的三明治,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呼吸。 喝完果汁,我会在阳光下打坐,练瑜伽。旁边五彩缤纷的人走过,空气里弥漫了爱的果香。 昨天我在早市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叫约翰,看到他,他正在阳光下打坐,莲花式盘腿坐着,脸向着阳光,眯缝着眼,笑容好像来自天堂。我问他最想要什么,他说:爱,和平……。 “我就是爱。”他说。 “过去的十年我都在周游世界,打坐,给予,跟陌生人聊天,把我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 他眯缝着眼睛胳膊伸开180度拥抱着阳光,然后慢慢地吸气,呼气,恨不得把所有的阳光都吸进他的肚子里。很神圣的姿态,很虔诚的手势,我就这么在阳光中看着。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从今天,而不是明天。”他说。 我突然想到海子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阳光应该更实在吧。因为太阳每天都在你身边,尤其是洛杉矶这样的地方,每天都是骄阳,你不面朝它,你不是愧对了上天的恩赐? 我喜欢海子的这种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美的一首诗,但是从今天开始,而不是明天。这位周游过全世界的来自阿根廷的年轻人知道海子,也知道这首诗。 这首诗传达的是一种爱,神圣的宇宙之爱。 阳光下,他展现着他最灿烂的笑。我喝着我的椰子汁,一个声音从心里面升起: 世间一切短暂, 唯有爱永生。 闫妮 2009年2月4日洛杉矶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北大女生海外经历的心路历程,是一个传奇,一个感动世人的经典故事,一个西安人畅游世界之后回归的梦想。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纯粹的欣赏和感动,它超越了年龄、国籍和性别。它来自于心灵。 作者在美国定居八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网上搜到了大陆歌手陈楚生的几支歌曲,歌声触动了她内心的种种情愫和感触,于是她就爱上了这个歌手,并为他写下了120首情诗,倾诉种种心曲。 这个事件本身有点后现代的风格,但其核心却含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性质。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集散文与诗歌为一体的让人感动的心灵读物。这是一个北大女生海外经历的心路历程,是一个传奇,一个感动世人的经典故事,一个西安人畅游世界之后回归的梦想。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纯粹的欣赏和感动,它超越了年龄、国籍和性别。它来自于心灵。 作者在美国定居八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网上搜到了快乐男生全国冠军陈楚生的几支歌曲,歌声触动了她内心的种种情愫和感触,于是她就爱上了这个歌手,并为他写下了120首情诗…… 闫妮说,自己从未和陈楚生联系过,也不在乎陈楚生的评价。“这本书既是写给陈楚生的,也不是给陈楚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写给自己的。”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