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本书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本书是一位领导历经世事感悟的沉淀,是一名专家漫步学林探究的箴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领导智慧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陈树文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本书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本书是一位领导历经世事感悟的沉淀,是一名专家漫步学林探究的箴言。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的研究体系是“三、二、一”的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基础篇,塔中是实务篇,塔顶是提升篇。基础篇市前三章:第一章“领导智慧的观念”,讲述领导智慧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章“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从情商、智商、逆商三反方面定义领导素质。第三章“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数说用人原理。实务篇是第四、五章:第四章“领导者的用权智慧”与第五章“领导者的用人智慧”。提升篇即第六章“《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目录 第一章 领导智慧的观念 一、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决定命运 观念决定命运的诠释 改变命运,必须先改变观念 改变观念就要改变心智模式 二、领导的观念基础——人与人性 人的层面 文化管人——人本管理 三、西方的人性假设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西方的人性假设与领导模式 四、中国古代的霸道、王道和杂道 概述 霸道的领导模式 王道的领导模式 杂道的领导模式 第二章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一、领导者的智商 智商 智商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智商的提升 二、领导者的情商 情商 情商的能力 情商在领导智慧活动中的动力功能 情绪的调控 智商与情商的关系 三、领导者的逆商 逆商 成功领导者逆商的特点和心态 逆商的塑造——魔鬼训练 四、智商、情商、逆商与成功的关系 智商、情商、逆商决定成功的比重 第三章 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善用资源,人人可用原理 善用资源 人人可用 二、量才适用,高能为核原理 量才适用 走出帕金森定律的路径 以能力高的人为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三、和而不同,差异互补原理 和而不同 差异互补 四、文化凝聚,领导使命原理 文化凝聚 领导使命 五、激励强化,调动情绪原理 激励的原理与着力点 激励的功能与凝聚力 心态与情绪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与赫兹伯格激励理论的关系 弗龙的期望理论 怎样制定目标 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六、执经达变,系统思考原理 执经达变 权变理论 系统思考 “王”道领导智慧 第四章 领导者的用权智慧 一、领导者的五项说 领导的五项权力 合法权 报酬权 强制权 专家权 典范权 二、领导者的集权智慧 领导者的集权 三、领导者的分权智慧 分权的理论 分权智慧——黑箱操作 四、领导者的授权智慧 授权的理论基础 授权的益处 非授权到授权的转变 授权艺术 明责授权 逐级授权 充分授权 收敛的问题授权 授控结合 授权的阻碍 五、运用权力的四种境界 运用权力的境界 领导的三法则 第五章 领导者的用人智慧 一、人才的类型 孔子的人才类型观 按照唯一性与价值标准划分的人才类型 人才类型的六分法 二、人才的识别 《吕氏春秋》的“八观” 《吕氏春秋)的“六验” 《吕氏春秋》的“六戚”、“四隐” 司马光人才标准理论(二维) 麦肯锡人才标准理论(二维) 考察干部的“八看”法 三、人才的使用 中国古代性格用人说 礼贤下士 不拘一格,唯贤是举 因事用人 用人超己 正用其长,反用其短 信任宽容 拿破仑的用人理论 建立用人的责任约束机制——苛西纳定律的反思 四、中国古代用人的四种境界 试读章节 智商的提升 智商有先天的基因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后天来提升的,提升的途径是:多读、多见、多思、多悟。 1、多读 成功不可无智,成长不可无书,读书益智。读书学习是领导者获得智商提升的主要途径,很早以前,古人就提出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真知灼见。汉语中,“智”与“知”可以通用,知识本身就是智慧和才干,“无知”当然就不可能“有智”,大智慧必然与丰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一个人不可欠缺的知识来源。阅读得越广泛,基础知识就越宽厚,思路就越能打得开,也就越能产生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新认识。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任何事物都是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统一体。读的书越多,智商越高,越能够揭开事物表象的面纱,越能完全、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处理复杂矛盾时,就会明白事理,辨别是非,修养胸襟;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领导活动过程就是先知先觉的人领导后知后觉的人,再开发不知不觉的人。一个领导者对自己不知,对领导活动领域的事情和规律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明,就不称职做领导。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有先见之明,想法和创造都先于他人,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成为经营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先知先觉的境界,但不断学习就能让人走得更向上一层。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其辉煌成就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者,一辈子手不释卷的读书人。读书充实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 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提出:“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读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古人讲:“善学者如闹市求前,摩肩重足,得一步便紧一步”,强调一个“挤”字,这正是由知入智的读书精神。 读书是一种清高的心灵活动,读书一向被称为雅事乐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新加坡的企业家也特别重视读书活动,他们经常聚会在茶馆讨论读书心得,认为“茶也醉人不须酒,书能香我何必花”。领导者应以此自勉。 2、多见 足智必先多知。智商高的领导者是个有思想的人,“思想”二字的解释是,“思”是心中的“田”,“田”大“思”就大;“想”是心中的“相”,见过的东西心中才能成“相”。井底之蛙和井边之蛙心中的“田”和心中的“相”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领导者必须在增广见识上下工夫来提升自己的智商。 多见,最忌讳对观察对象和观察环境蜻蜓点水般扫视和浅尝辄止地理解。靠走马观花见到的东西,就认为自己这个也清楚、那个也明白,以为什么都了然于胸了,就一定会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以偏概全的片面性错误。 “圣人无常师”,“世事洞明皆学问”,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取得知识。只要不断地从社会的不同空间、不同层面、众多资源中增广自己的见闻,在多见中练就浪里淘沙的本事,在平凡中观察出不平凡的东西;借鉴他山之石,提升自己的总体“价值”,这都是成就事业的一笔可贵财富。 3、多思 没有知识就愚昧,凡事不去思考的人,永远处在混沌中。不加思考地去随意行事就是鲁莽,外国有句谚语:“有一天好好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徒劳。”人类的优势是思考,人类的伟大业绩也是思考创造的,通过思考人类才不断地实现了自我超越。智商的真正价值就存在于领导者的思考能力中。思考能力丰富知识底蕴和优化知识结构。领导者学会多思,就能激活思维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提升智商。 伟大的人物不仅在他们的伟大实践中都对思考情有独钟,而且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有人问牛顿是怎样提出他的著名定律的,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它。”俄罗斯神经学家巴甫洛夫说:“锲而不舍地思考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丹尼·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将以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亨利·福特说:“思考是最艰难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何很少有人愿意去做的原因。”西方有句古谚应对了福特的说法:5%的人主动思考,5%的人自认在思考,5%的人被迫进行思考,而其余的人一生都讨厌思考。美国著名的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但是,从根本上说,思考又支配着人类。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地思考,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 拉丁美洲谚语:“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敢思考的人是懒汉,不能思考的人是奴隶。”显然,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不能思考的人是决然当不了领导的,就是当等而下之的部属也不够格。 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暂时的不成功,而是不能从失败中思考出成功的智慧。很多失败,就是缺乏思考的必然结果。领导者探索未知的领域,必须不停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不仅可以避免很多失败,还可以把逆境转化为等量或更大的利益。 领导者不能只在一个方向上积累自己的思考才能,还要提高自己思考的发散能力。这就要改变平常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运用移植法,从“不相关”的事物中寻找启示和线索,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封闭视野,识得“庐山真面目”。“思考”是智囊团的专业,“出主意”是他们的职责。领导不仅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出类拔萃的见解和实用有效的办法,领导者也要和自己身边的智囊团或智囊人物进行运筹帷幄中的较量,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 领导者不仅通过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还要善于把自己思维的结论用精辟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能一针见血、短短几句话、几个字就能把事情的要义讲清楚,让人茅塞顿开,甚至能令顽石点头。 只有深思熟虑,才能战胜愚昧,才能使你的脑子具有精灵般的魔力。 4、多悟 汉朝刘向:“智者始于悟”,多悟就是读“无字句书”,通过领导实践活动来提升智商。领导活动本身是一种没有终结答案可寻的理论,更没有完美有效的公式或方法。领导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凝聚着丰富的智商。所以,领导者提升智商,最好的经书是领导实践活动这部“无字真经”。“无字真经”不能读,必须“悟”,用心灵来感应。“悟”就是知识和经验吸收、消化、储存、转化和创造的过程,是对人的智慧和潜能、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挖掘和升华。 人的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对于加工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均有不可相互代替的作用。灵感,是对问题豁然开朗的顿悟。它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升华,是一种非逻辑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活动。灵感思维是集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凸透镜,可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人的最高境界的智商是由悟性提供的,是实际中产生或与现实、实际相联系的悟性,才能把理性的结论和现实联系起来。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来自书本,而是实践中的感悟。中国人用人体悟自然、领悟社会,又用自然体悟人、用社会领悟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考问题的模式,把世界整体收入内心的思维方式,通过“多悟”探寻外在世界的真实道理,去解决用书本知识、用一般经验、用逻辑推理、用手用脚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市场经济变化速度和强度都很大,也更难预测。市场的决策,绝不是某种理论和推理,或数学模型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头脑中的一种概率判断,就是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的直觉悟性。决策最后时候的直觉悟性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它只能在最有智慧的人手里。 悟性高是每个人自己的财富,是每个人最可贵的才智。你的悟性无疑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你会丧失物质上的财富,但悟性却是谁也夺不走的。一个人的悟性往往决定了他成功的概率。 P59-64 序言 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领导活动又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又使领导活动具有相通的“大道”。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于智慧,《辞书》上的解释是:“智,聪明有见识,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现创造的能力。”智慧是一种能力状态,这种能力状态是在知识的基础上生成的。我认为知识是一分为三的,第一种是显性知识,就是研究概念、规则、规律的书本知识;第二种是隐性知识,就是经历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第三种是活性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合、碰撞形成的知识,这就很难再叫知识了,它已经达到了“辨析判断、发现创造的能力”状态,就是智慧了。正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才创生了智慧的底蕴和张力。领导智慧,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的基础上,以深厚的领导理论造诣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对各种领导资源、条件、方式、方法,巧妙纯熟的运用。 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有价值。没有智慧,知识再多的人,充其量就相当于一部活字典,或一座流动的图书馆,从事不好领导活动。这就如同下棋,你全部掌握了下棋的知识和规则,你没有下过棋的过程沉淀的经验,也不一定能玩得很好。智慧是你获得领导成功最稀缺的资源,能够产生“溢价”。智慧的力量极其巨大,拥有智慧才能拥有计谋,成就杰出的事业。领导者的才干,就突出地表现为善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智慧转化为计谋,足智多谋地开展领导活动。美国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在其写的自述《领导》一书的序言中说:“领导才能不会从天而降,但可以借助学习逐渐培养……,日常生活养成的智慧,遇到危机时将扮演前锋角色。”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句名言:“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智慧是不可言喻的。”这种见地和我国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有着异曲同工之精妙。为打造学生的智慧,意会“非常道”,哈佛商学院独创了“案例教学法”,老师为生成智慧而教,学生为获得智慧而学。领导理论简单、抽象和学理性强,其有效性具有很大的相对性,而来自于现实的案例却是复杂、具体和丰富的,它更需要创造性的分析智慧。案例分析思考和师生的相互讨论,能够唤醒心智,萌发智慧,升华智慧,成为智慧形成的有效方式。我在教学中也有大量的案例研讨,限于这次出书的体例要求和篇幅所限,没有把案例纳入本书,我将另书专门研究。应当指出的是,世界是多元化的统一,我们“不能把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也不能把获得领导智慧归结为只有“案例研究”这一条路,也另有蹊径。只要我们积极研究,勇于探索,把各种理论、经验、方法、手段、技巧和途径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探究和打造出领导智慧。这就是本书成书的指导思想。 本书的研究体系是“三、二、一”的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基础篇,塔中是实务篇,塔顶是提升篇。基础篇由第一章“领导智慧的观念”、第二章“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第三章“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构成。领导观念是领导智慧的一种存在形式。每个领导者都是在一定的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进入他的工作状态,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人们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人们在领导工作中采取不同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领导者采取不同的评价人和事的尺度;领导观念是贯穿领导活动始终的命运线。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素质是领导者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主观条件,领导者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的素质,才能承担好职责,履行好使命。做有智慧的领导者,还要研究领导的原理,熟悉现代领导的基本规律。具有领导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全面具备运用和提升领导智慧的基础。实务篇由第四章“领导者的用权智慧”、第五章“领导者的用人智慧”组成。用权是领导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职能,领导者的用权智慧表现在会用职位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因素、会集权、会分权、会授权上。用人也是现代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领导者的用人智慧集中体现在识人、选人、用人的艺术中。提升篇即第六章“《周易》中的领导智慧”。早在1669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在其著作《中国最新事物》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的治国之道强于西方”。莱布尼所讲的治国之道就是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经验碰撞咸的领导智慧。《周易》是我国古代先人领导智慧的结晶,揣摩、挖掘、提炼、升华《周易》所蕴含的领导智慧,会使我们增广益宏。本书用“元亨利贞”、“刚柔密大”和“位时中应”十二个字,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和合、凝聚、刚柔、进退等领导观念,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周易》智慧和现代意义的领导模式。尽管没有一个领导模式可以全面概括所有领导层面的智慧,但这套模式更接近于这个范围。 围绕以上的体系结构,本书的写作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西方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张图胜过1000个文字。此话很经典,但还不够准确。我国古代的一个太极图,迄今未止,研究的文字超过千百万,也远远没有穷尽其中的奥妙。这说明图的知识含量非常大。本书的体例是一张图,一页文字,图文呼应。勾勒框架,浓缩精华,厚藏学理,是“图”特有的魅力;细致考辨、爬梳参证、融会贯通是文字独有的风采。图文并用,魅力与风采兼备,有相得益彰、生动活泼的效果。 化繁为简,文字洗练。理论和知识的表达形式是“繁”,而智慧的表现形式是“简”,从繁杂到简单是个智慧的释放过程。知识和理论是智慧产生的基础,没有领导理论和知识的厚积,领导者就会缺乏思想含量,缺乏蕴意,缺乏看问题的视野和高度,就生不成智慧。但领导理论学说很复杂,拿出毕生的精力也未必研究透彻。我本着“少而精”、“要管用”的学风,博采一些成熟的领导理论,特别是吸收了西方关于领导理论和领导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但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进行精辟独到的诠释,煲成“智慧的鸡汤”,来供大家品尝。领导智慧虽然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泛的概念,但简练是它出神入化的表达方式。人们常说“一句话、一个理念,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是因为这句话或这个理念是揭示人生的真谛,是指导人生的智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语言洗练,一段文字,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在解读领导的箴言和智慧的密码。以一本书的空间,密集了大量的领导智慧,可以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和开智的感悟。 荟萃名言,解读掌故。中西方一些“治世圣君”,“名臣贤相”和“文化名人”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的精华和领导实践的艺术。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这些伟人们以杰出的智慧,演绎了雄壮的事业,造就了非凡的人生。他们的感悟和智慧都蕴含在他们留下的许多名言、轶事、趣事、奇事中。本书收集了经典的名人名言,名人掌故,并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赋予了新的意义,让读者换个视角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从中汲取领导智慧。 中西合璧,“道”“器”相长。西方注重的是工具性思维,侧重于研究形而下的“器”;东方注重的是理性思维,研究的重点是形而上的“道”。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不把“道”转化为“器”,就没有应用价值,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器”不上升为“道”,就无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更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本书将东方的理性思维与西方的工具性思维融合,以“道”统“器”,以“器”助“道”,既具有理论认识上的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应用上的可操作性。 贴近生活,提升悟性。本书不是以逻辑推理为重,而是以提升悟性为主。逻辑推理更有助于获得知识、获得理论,提升悟性才有助于获得智慧,“顿悟”是智慧的财富。书中没有大段的理论演绎和推导,写的主要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如果你细心揣摩,就会发现本书有一条主线,始终贴近你的生活走,让你“知其然”,没有距离感;但又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撩开了你原来“不知其所以然”的面纱,使你的心智升华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书中提出的领导理论和模式、领导经验的剖析,都是点出其智慧点为止,不展开论述,为读者留下“悟”的空间,让读者活用自己的领导知识和实践经验去深“悟”言已尽、意未绝的经世致用的事物主智。我曾经有过两次总共历时十五年的从政经历,一次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上大学之前;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当了大学副教授和博士毕业以后。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书中的绝大部分思想都源于我在十多年从政实践活动中灵魂深处的真实感触,其中不乏我的一些“顿悟”。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们,包括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热情和鼓励使我下决心将我的讲稿整理出来,我还要感谢在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陈冰夷,她在假期里,陪伴着我在各地讲学,为本书出版作了基础性的工作。 当这本书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研读”它,我希望你们“玩读”它。“玩”字造的非常有智慧,左边是个“王”字,“王”是一个领域的最高境界;右边是个“元”字,“元”是货币量词的最大单位。如果你们“玩读”本书,能够达到领导领域的制高点,能够获得最大的财富,这就是最大收获。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和希望! 陈树文 2007年3月 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